群落的结构(wang) 完整版课件_第1页
群落的结构(wang) 完整版课件_第2页
群落的结构(wang) 完整版课件_第3页
群落的结构(wang) 完整版课件_第4页
群落的结构(wang) 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3群落的结构教材71页问题探讨;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肉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植食性鱼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思考:、一个池塘里面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吗?、整个一个池塘是一个生物群落吗?1、下列实例,不能构成群落的实例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2、在一个

2、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A生物群落 B种群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2、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生物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各种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种群1种群2种群3群落种间 关系3、种群与群落的比较(1)种群专指这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因此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 (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的研究范围则是种间关系(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

3、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研究池塘群落种群种类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种群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池塘的范围和边界4、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特征: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1、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 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武夷山 西伯利亚低等植物 840种 低等植物 670种高等植物 2888种 高等植物 139种动物 5000余种 动物 约1000种脊椎动物 475种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

4、度(1)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越丰富。 生活环境越优越,物种越丰富 海拔越高,物种越少 水越深,物种越少(2)群落丰富度是决定群落稳定性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资料分析教材第72页 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资料1资料分析讨论提示: 1.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

5、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

6、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类型曲线图箭头图例种间关系特点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1、注(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

7、间关系。 (2)以上各种关系均对种群进化有利,属于进化学说中的生存斗争内容种间关系示意图高频考点突破类型数量坐标图(曲线图例)能量或物质关系图(箭头图例)相互关系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捕食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周期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的变动滞后于猎物,也就是先增先减的是猎物、后增后减的是捕食者。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的数量(能量)存在差异竞争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1;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2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食物或者空间等)数量上多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结局有三:

8、一是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二是A取代B;三是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发生变化,出现差异寄生无A寄生物B宿主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寄生物一般比宿主小,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寄生种群的数量往往多于宿主种群种内斗争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竞争2、如何判断生物间的关系(1)首先确定它们是属于种内关系还是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四种。如:同一物种之间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应叫种内斗争,因为捕食必须是两物种之间的关系(2)然后在根据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确定其归属A、互利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互利共

9、生是双方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寄生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B、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C、寄生与捕食的区别捕食主要是指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食草行为,吃掉的是整个生物体。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主主要从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吸取体液营养物质,寄生物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会立即杀死宿主(09全国卷)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

10、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D3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则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和互利共生 B捕食和寄生C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四、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物层森林中鸟类分层现象示意图林冠杜鹃等中层啄木鸟等下层画眉等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

11、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1.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

12、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3.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我国 南方 北方群落的变化?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苔原例1、受水制约,芦苇、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近;松、杉、柏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旱的沙漠。鸭子、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活动,而鹰、黄羊、沙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由活动。 例2、八面山(在湖南桂东县)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

13、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什么结构?这是由于温度和湿度不同造成的水平方向上的植被的分布不同,属于水平结构例2:根系发达、茎杆粗壮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区域生长;某些喜阴的植物只能生长于它们的阴蔽之下;而极喜阴的苔藓等则只能生长于小草下形成地被层。这是什么结构?例3:荔枝、木棉、榕树等只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这是什么结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1、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

14、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2、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见教材75页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D. 捕食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AA练习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沙漠上

15、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人类在北半球生产和使用农药DDT,却在南极的磷虾体内发现了DDT。该现象可解释为( ) 全球的生物可看作一个大生物群落 全球的生物可看作一个大种群 人类对南极的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 磷虾特别容易吸收农药DDTCA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CDC(广东200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B。2.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