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我所欲也孟子1. 孟子,名 ,字 ,邹人,战国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 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论。作者简介轲子舆儒家亚圣思想家教育家仁政性善2.文学价值 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添上题目,就可单独成篇。 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有时是
2、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出尔反尔”“出类拔萃”“绰绰有余”“怨天尤人”等等,都成为后世常见的成语。3.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 、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 4.课文朗读注意: 1 断句. 2 正音.听读课文5.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3、gu)得也。死亦我所恶(w),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w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n)食,一豆羹(gng)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乡(xi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听读课文6.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自读课文,把握内容7.原文:译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熊掌:得兼: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同时得到。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所想要的/所喜爱的。所欲:舍:舍弃。取:选取。8.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文:译文:生:义:生命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5、(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9.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原文:译文:有甚于:苟得:恶:患:辟:比更重要。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w,厌恶,与“欲”相反。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10.原文:译文: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使:何不用也:莫:假如,假使
6、。下文“使”义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没有。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11.原文:译文: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通过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那就是“不义”)12.原文:译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
7、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丢掉/不丧失。是心:这种本性。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13. 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第一段 引出主题比喻论证14.提出主张舍生取义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一部分“义”重于生命,应舍生取义。15.原文:译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 不屑:豆:呼尔而与之:蹴尔: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用脚踢着。尔,助词
8、。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6. 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17.原文: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辩:通“辨”,辨别。 奉:侍奉何加:(有)什么益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
9、:所熟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与:通“欤”,语气词。译文: 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18.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19.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守义不辱 存有本心见利忘义失去本心20.2、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0、,万钟于我何加焉!”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诱惑不了。 21.原文:译文: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通“向”,以前。为,宁 愿,宁肯。全句:从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第一个“为” wi,介词,为了。第二个“为”,wi,动词,这里是接受。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22.是亦不可以已乎:之谓:本
11、心:原文:译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此,这种做法。 已,停止,放弃。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相当于“称作”“叫做” 。23.第二段(1)举例论证 从生、死的角度提出为了正义决不能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分析了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的原因。进一步强调了“义”的价值和作用。24.第二段(2)反面论述正反对比 从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 有的人不为生死所限制,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因为人都有向善向义之心,只是一般人不能坚持,而贤者没有
12、丧失罢了。25.归纳段意: 第一段 :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批评见利忘义)26.通假字 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27.结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2.“ 所恶有甚于死者”
13、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不正义的或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28.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3.“故患有所不辟也”中“患”指什么?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味者合乎情理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
14、“义”的论题来。29. 6.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7.“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是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30.8.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9.你还能举出一些关于舍生取义的人物吗? 夏明翰 文天祥31.10.在说理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舍鱼而取熊掌。 一箪
15、食,一豆羹。对比:“不是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 鱼和熊掌对比 生与死(义)对比排比: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气势和论辩力量。32.2、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或指“舍生取义”.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A33.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
16、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C34.学有所获讨 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你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心灵广场35.学有所获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法规实务》课件
- 养老院老人入住审批制度
- 养老院紧急救援制度
- 复习统计初步课件
- 2024年专用:20xx境外合资合同3篇
- 救护车挂靠私立医院协议书(2篇)
- 《血透患教》课件
- 2024年环保材料研发与生产许可合同
- 2024年民间个人借贷协议范本集锦一
- 2024年版自驾游活动安全责任合同版B版
- 设备操作三好四会四项要求五项原则培训教材
- CCTV《开门大吉》选手报名表VM
- 乒乓球比赛用表
- 某公司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
- 关于开展全员营销活动的实施方案
- 硕士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模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PPT课件
- 俄语视听说基础教程1
- 蜗轮蜗杆的设计及其参数计算
- 单片机程序源代码
- 城镇燃气室内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