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尼木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1页
拉萨尼木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2页
拉萨尼木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3页
拉萨尼木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4页
拉萨尼木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拉萨尼木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一、单选题12012年单项选择: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D解析:略。 2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 答案:A解析:学科课程,也称之为分科课程,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中学阶段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程都是分科课程。 3欧

2、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答案:A解析: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学科课程。 4()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 答案:C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5科学地说,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物质前提B.决定因素C.主导作用D.无关因素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的理解。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将其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情B.知;行C.意;行D.知:意答案:B解析: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7妈妈帮小红把桔子剥成一瓣一瓣,可是小红不高兴了,她认为桔子被剥成一瓣一瓣后比原来小了。这说明小红的思维还没有具备( )。 A.守恒性B.平衡性C.抽象性D.具体性答案:A解析:所谓守恒性是指认识到相同的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8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 )。 A.组织策略B.

4、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A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计划和调节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9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

5、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B解析: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10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答案:A解析: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注重个人价值,要培养“自然人”,社会本位论注重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11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

6、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将眼光停留在那些优秀的学生身上。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 A.从众效应B.木桶效应C.期待效应D.投射效应答案:C解析: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是指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

7、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题干所述为期待效应。故正确答案为C 12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以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答案:A解析: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13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C

8、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因此,本题中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即为个人本位论。故本题选C。 14下列关于正负强化与惩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负强化的性质与惩罚相同B.奖与惩两种手段使用的目的相同,都是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C.在教育中,可以多使用施予式惩罚,多使用剥夺式惩罚D.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答案:D解析:强化并非仅指奖励,惩罚不是负强化,强化的目的都是加强行为,而惩罚是抑制行为的过程,它只

9、是暂时停止行为,不能根除,因此应慎用。通常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好行为结合才能产生教育价值。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提高质量 B、促进公平 C、两基本、一进入” D、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C解析:“两基本、一进入”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6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D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

10、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A.场依存型 B.内在型 C.场独立型 D.冲动型 答案:C解析:题目中所述为场独立型学生的特点,与场独立型对应的为场依存型。 182012年单项选择:在教育调查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答案:D解析:19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A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

11、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学生主动交流,教师便给予肯定,这就属于强化法。 20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这种迁移属于( ) A.零迁移B.逆向迁移C.负迁移D.正迁移答案:D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21在德育工作中,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这一做法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疏导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 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22让儿童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

12、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这体现了哪种德育方法() A.品德评价法B.角色扮演法C.陶冶教育法D.说服教育法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角色扮演法的内涵。 23“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A.依赖性B.改造性C.可塑性D.主观能动性 答案: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 24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的知识,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 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

13、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25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 )A.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答案:B解析: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 26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并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是( )。A.教育制度 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 D.教育政策 答案:B解析:【考: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功能”。27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A.保持 B.再认C.回忆 D.识记 答案:D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记忆的环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名师详解】本题是对记忆过程的考查。

14、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三个基本环节。其中,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记忆的首要环节。 2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C解析:略。 29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的方向B、教育为谁服务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D、教育怎样培养人 答案:C解析: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

15、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所以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二、问答题30简述皮亚杰形式运算阶段的主要特点。 解析:皮亚杰认为11岁到16岁是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出现逻辑思维,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主要特点:能够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31简述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解析:(1)认知调节法;(2)合理宣泄法(自我排解);(3)意志调节法;(4)转移注意法;(5)幽默法。 32简述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相互

16、关系。 解析: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品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品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品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品德认识和调节着品德行为,品德行为又对品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品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品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33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准备。因此,组织教学只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集中进行。 解析:此观点前提是正确的但结论是错误的。 首先,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准备。如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学习用品准备情况,是不是已从下课时的兴奋状态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