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孙权劝学4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孙权劝学4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孙权劝学4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孙权劝学4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孙权劝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与学习的重要性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见”等成语4、能正确翻译全文(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小组合作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准备人物情景剧、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

2、王孙权的信赖。可是吕蒙有个毛病,就是不爱读书,作为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竟然大字也不认识几个。孙权屡屡劝说他多学点知识,可是他每次都是推三阻四,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没有任何用处,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作者作品简介: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3、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的名将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

3、读,学生注意字音(卿、岂、邪、孰、遂)、节奏、情绪2、学生自由朗读,把握字音、节奏、情绪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点评4、反复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小组讨论,明确重点字词并能翻译全文积累重点字词: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

4、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现已失踪)。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而已,罢了。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24、就:从事

5、。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42、更:重新。 43、

6、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44、邪(y):通“耶”,语气词。 45、乎:啊。表感叹语气。 46、以:用。 47、见事:认清事物。 48、岂:难道。 49、当:应当。 50、益:好处。 51、就:归于。全文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

7、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四)、品故事1、分角色表演,明确一下问题(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2、研讨课文:(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情

8、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A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思考讨论: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9、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B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 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C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 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五)理悟故事吕蒙的变化,孙权的善劝,鲁肃的爱才给你怎样的启发?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度谈启发(六)、拓展训练: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的含义并造句。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 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 待:相看待。(七)、拓展延伸:对比学习孙权劝学伤仲永1、得到什么启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2、发挥想象,他们如果见面会说些什么?(八)、作业布置假设你也有一个朋友像吕蒙一样不爱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