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精选教育文档_第1页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精选教育文档_第2页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精选教育文档_第3页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精选教育文档_第4页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精选教育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中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多数还没有形 成良好的习惯,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面对挫折和逆境 多数表现出束手无策。 为分析其遭遇挫折逆境的整体情况, 笔者 随机对北京市通州区台湖中学、 运河中学和第三职业学校的 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 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的学生认 为自己曾经多次“遭受挫折、陷入逆境”。因此,笔者对调查结 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为中学生及教 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一、关于抗挫折教育的理论 挫折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近百年来, 心 理学者对挫折心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

2、 论。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 一切精神疾病的根源就在于 心理性欲受到压抑或阻碍, 即挫折; 神经症的驱动力量的根本性 质是本能, 目标在于获得满足和避免挫折。 美国心理学家阿姆塞 尔提出了“挫折奋进”理论,他从挫折操作的性质上下定义, 认为挫折是当前有机体在先体验到奖赏后又体验到无奖赏时所 出现的情况;该理论认为,人在受挫后,可能出现努力奋进的情 况。 2019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针对未成年人 身心成长的特点, 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规律”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 行为习惯

3、”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针。 对青少年进行抗挫折教育是规 范其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 对三所中学、 中职的名学生进行了有关挫折方面的问卷调 查和个案访谈。 在调查访谈中发现, 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曾 经多次“遭受过挫折”, 但多数人片面理解和看待挫折, 反映出 抗挫折素质上的缺陷。所以,如何看待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 能力和调适能力, 已成为摆在中学生、 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面前亟 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据此,本研究在对调查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 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二、中学生挫折形成的现状 中学生挫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在分析、 借鉴上述挫折理论的基础上, 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

4、 的主客观因素出发, 结合转型期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问卷调查的 结果,笔者认为,中学生普遍缺乏抗挫折的“三个意识”,其挫 折形成具有两方面原因。()主观原因:一是中学生的多数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且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沟通能力、工作能力、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二是品行因素不良,一方面,中学生的个 人道德标准及理想和周围多数人, 或社会通行的道德标准、 理想 不一致时,很容易在心理上引起压力,产生挫折感;另一方面, 有的学生学习不努力, 自由散漫, 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产生挫 折感。三是身心素质较差,有的在生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 足,有的染上慢性病难以治愈而产生挫折感, 有的产生

5、了交往中 的不良心理,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嫉妒心理等等,这都是产生 挫折感的根源。()客观原因:一是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环境变迁带来 的困惑,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加剧。 二是 学校环境因素,如学习环境不好,教学设备陈旧等原因,会引起 学生的烦躁、抑郁,这与他们的期望形成鲜明的反差,随之产生 挫折感。三是家庭环境因素不佳:如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成 员不和睦或父母离异,使之缺乏和谐教育;家庭经济情况对子女 教育成本的负担能力有限等。 无论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文化 氛围的适应,还是对学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自我地位变化 的适应,都会造成青少年挫折感的产生。中学生普遍缺乏抗挫

6、折的“三个意识” ()自信自强意识:问卷调查显示,在“学习、工作或生 活中遭遇挫折、陷入逆境”时,的人表现出萎靡不振,不 能自拔,且绝大多数“会变得忧虑、焦躁、不知所措”;有一小 部分人“感到非常沮丧、并想到了报复”。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只有不到 ?的学生会“寻求别人的帮助”,这也反映了中学 生与他人的沟通不够积极。因此,要教育中学生遭遇挫折、陷入逆境时,思想上不能随 波逐流,首先要从心理上取胜,要有自信自强意识。自信是一个 人对自己能否完成特定任务或实现某种目标的一种自我肯定的 心态,是成功的有力保证。自信的人在挫折逆境中更易乐观、容 易达到成功的目标。 自强是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就的意识。

7、 有 了自信自强意识,就有了自强不息、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 鼓舞,去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动力, 就会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 理承受能力去面对学习、 工作、 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来自各方面 的压力,就会自觉地创新自我,增强综合实力,促使身心全面和 谐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在调查中,“学习方面是否喜欢小组 合作的形式?”和“是否喜欢参加社团活动?”这两项持否定 态度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和。 这说明, 抓紧 培养、强化训练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已迫在眉睫。 必须及时地 加强训练,使其懂得身处逆境时,不但心理上要自信自强,还要 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行动上要学会与别人沟通, 积极寻求 团队的力量

8、,只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增强合力,才能开展更有 力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组与组之间、班级之间都要多沟通,多 合作,多些换位思考,多些理解和原谅,进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 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 使团队更富凝聚力, 个人更具创 造力。()愈挫愈奋意识:调查中,的学生只愿意参加自 己有特长的竞赛项目,还有的学生根本不喜欢参与竞争。在调查卷中“如果在竞争中失败”一题, 回答“无所谓”和 “过去了就不再自寻烦恼”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 说明 中学生在遭遇挫折的意志力很差,缺少愈挫愈勇的精神。因此, 要教育学生:每个逆境都隐藏着成功的契机,需要自信自强、团 结合作、 愈挫愈奋的精神激励自己。 要把每一次

9、失败都当成一次 学习的机会, 从而使自己意志顽强、 勇敢坚毅。 经过失败、 努力, 再失败、再努力,不断在逆境中总结教训、完善自身,弘扬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的传统美德,增强自信心,克服惰性心理,磨练战 胜困难的毅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做好遭 受挫折、陷入逆境的思想准备, 发扬愈挫愈奋的精神, 永不服输, 勇往直前,最终定会获得成功。三、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几点建议实践证明, 抗挫折能力强的人, 面对逆境和挫折往往表现出 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锲而不舍的朝着目标前进; 反之则畏缩徘徊、 半途而废,最终一败涂地。因此,提升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注 重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热情帮助,具体

10、指导 调查数据显示:的中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 挫折、陷入逆境时,愿意寻求老师的帮助。因此,教师首先要把 学生都看作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 设身处地的关爱学生, 多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 引导其正视自己, 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使其在健康的舆论环境中重树信心,产 生前进的动力。 其次,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国内外众多在 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成功人士的成长经验,分析他们成功的要素, 面对挫折逆境表现出的良好心态, 介绍他们的人格特点等。 再次, 要教给学生应对挫折逆境的方法: 一是目标补偿, 即最初的目标 受挫后,用其他目标来代替原来的目标, 以其他的成功给与补偿,

11、从而减轻受挫感和心理不适,取得心理平衡。二是积极转移,即 通过注意的转移, 把受挫后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减少面 对逆境的恐惧心理。 如找朋友聊聊天、 打打球等来转移受挫后的 不良情绪。 三是适度宣泄, 即教给学生一些理智的适度宣泄的方 法:比如哭,就是一种适度宣泄的方法。医学研究表明,人通过 流泪,可以将一些有害物质排泄出去。所以,当遇到挫折逆境无 法控制悲伤时可以大哭一场来宣泄苦闷。 又如倾诉, 即遇到 挫折逆境时,把自己的烦恼苦闷向自己的朋友诉说。总之,教师 要积极引导学生战胜挫折,走出逆境,成为生活的强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 是学生抗挫折素质培养的沃土,

12、必须 以具体而有形的载体为依托, 使德、智、体、美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一分钟自我介绍”,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 运用多媒体技 术,将自己的材料制成了幻灯片,不仅强化了介绍效果,而且展 示了自己的技能, 仅仅一分钟时间, 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 表情、 神态、情感、技能的综合运用,充分展示了自我,进而训练了学 生自信自强、 敢于竞争、 勇于创新的意识, 提高了正确认识自我、 评价自我、自我教育的能力。“学校文化艺术节”,包括书法、摄影、编织、绘画作品展、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 了每个学生的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展示自我价值的机 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迎接挑战、勇于 探索、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 了积极进取、奋勇攀登的精神状态。3.学校各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