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初探 一、毕业设计选题“在地化” 什么是选题“在地化”?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也是我们思考的起点。所谓选题“在地化”,是相对于一般选题而言的,结合着地方性知识和个人情感体验的,且具有多元、开放性的选题。首先,“在地化”选题意味着它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选题。“在地化”,通俗地说,就是本土化或地方化,是相对于全球化而言的另一种趋势和潮流,它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在当今同质的全球化浪潮中持守地方的个性、差异和主体性。它认为,一种近于普遍性的、同质化
2、的、“他者化”的全球性知识,已经或即将遮蔽、改写它所赖以生存、立足的基础,从而要求尽可能地凸显地方性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这样一种诉求,我们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拒全球化浪潮藉由某种知识或话语侵害本土或地方正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而“在地化”的存在和发展,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世界体系论”代表人物沃勒斯坦(Im-manuelMauriceWallerstein)就曾指出:“单一世界文化的概念面临强烈抵制,受到政治沙文主义和多种反主流文化的反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与其说是朝向文化同质化,毋宁说是恰好相反:走向文化分化与复杂性。”8事实上,对于地方性知识的体认和追求,在现代学术研
3、究中也显得十分突出,可谓成果迭出。在人类学领域,费孝通(江苏开弦弓村)、杨懋春(山东台头村)、林耀华(福建黄村)等人的研究及其成果都具有鲜明的“在地化”特征。这些学者不但具有“在地化”身份,可以便利地在研究中利用本地社会文化资源提供的直接经验,而且,他们的研究基地常常就设在或靠近他们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些场域和地点。再就我们所指导的中国现代文学而言,“在地化”在当代文化研究转向这一趋势下,同样是研究的热点话题。比如,在1990年代,严家炎主编了一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推出一系列著作,不乏一些优秀之作,推动并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股不大不小的“地域文化热”。其中就有李怡现代四川文学
4、的巴蜀文化阐释从区域文化视角,试图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与四川相关的那一部分”94。另外,像当下学术界对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艾芜笔下的西南边疆、萧红笔下的东北风情、余光中笔下的巴蜀景致等区域文学的研究,都反映了一种地方性知识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异军突起。其次,”在地化”选题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有一定的联系。所谓的“在地”,一般说来是学生的籍贯所在地,也就是他所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或者是他当下就学高校所在的地区。某种意义上说,“在地”几乎承载着学生对于该地区绝大部分的知识和情感,这已不单单是他生活的区域,很大程度上已内化为他心灵上的家园和故乡。在这里,他曾有人生的经历和体会,他也曾在此参与,并
5、在参与中获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相对于其他区域,“在地”与学生也就必然会有更多心理和情感上的联系。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JohnDewey)曾强调学校教育应重视本地物质与社会环境对于学生亲身体验的重要性,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生活栖息地(habitat)”1028。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肯定了“在地”在现代教育体制中的积极作用。这样看来,“在地化”选题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参与式的、体验式的选题。它要求学生选题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理解和把握,还要能够充分调动他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在地”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并由此把这种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学理化。这种参与式、体验式的选题,相对于其它选题优势明显。一些学
6、者就曾指出历史人类学领域“在地”学者的这一优势:“他们不必经过一些非在地学者在进入田野调查之后所必须经历的角色转换。”因为,“一般而言,一些非本地人类学家进入田野之后须经过从生疏到熟识,从城市直觉体验转换为迅速熟悉乡村社会人伦关系与直觉表现的变化过程”11。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这种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比较突出的实例是沈从文研究。在国内沈从文研究领域,凌宇是改革开放后一批拓荒者中最突出的一位。他长时间的专注,用心、动情、倾力,罕有其匹。1985年出版从边城走向世界,1988年出版沈从文传,这两部著作可算得上是沈从文研究路程当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恐怕与作者和沈从文“同乡”的关系,以及两人共通的
7、“湘西经验”不无关系。1988年沈从去世后,凌宇写了风雨十年忘年游,文章当中有这么一段“闲聊”,颇能印证以上说法:凌宇:也许我是个湘西人,您作品中那份乡土悲悯感给我的震撼实在太大。在这人生悲悯里,深藏着您对南方少数民族命运的忧虑。不知我的感觉对不对?沈从文:苗人所受的苦实在太深了所以我在作品里替他们说话。12512以苗族为主体的湘西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悲情不仅是沈从文书写表达的对象,也是作为一个“在地”研究者凌宇的情感体验。这正说明一种参与式的、体验式的“在地”研究是有可能进入研究对象的内面,从而发现问题的真相和本质的。第三,“在地化”选题还要求选题的多元和开放。“在地化”选题,当然是从本土、
8、地方的文学、文化资源中发掘选题,侧重本土、地方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研究思维的单一化和研究视野的封闭化。毋宁说,“在地化”选题是结合着多元和开放的选题。以我们所在的西南巴蜀地区为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蜀作家作品之多,文学风格之丰富多样,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部分。比如李劼人、艾芜等长时期地开掘着巴蜀的乡土题材,刘盛亚、沈起予、陈铨等作家的外省故事也常常以川人为主人公,郭沫若、巴金虽然不刻意追求创作的巴蜀题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具有敏锐的巴蜀视野,余光中、聂华苓、陈义芝等当代台湾作家、诗人,虽与巴蜀只有一面之缘,但也不妨碍他们对“原乡”的追寻,等等。除此以外,作为一个文学社群,“抗战大
9、后方文学”这一因特殊历史际遇而兴起的当下热点课题,同样也呈现着巴蜀现代文学研究的多元化生态。同样,“在地化”选题还要求开放的研究思路。也就是说,研究的对象虽然与“在地”的选题紧密相关,但研究者的思路却不一定仅仅局限于“在地”,而应该通过“在地”发现更为普遍、更具深度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地”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而实现研究者对于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掌握,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地化”选题也就不是自我封闭的,排他性的,而是不断开放的,接纳性的。这里,我们同样以巴蜀地区的作家作品对此加以说明。比如,对于巴金家的研究,我们当然不会只是看到四川成都一个名为“高公馆”旧式大家庭无可挽回的
10、衰败和消亡。事实上,“高公馆”还是前现代中国所有旧的家族制的象征。再比如,余光中的“乡愁”,这当然源于他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八年的个人经历,然而结合中国近代史,巴蜀已不再是他个人怀乡的物质空间,而早已类型化为20世纪下半叶华人社会的集体情绪,成为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文化符号。进而言之,无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课堂教学,还是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都应重视地方、地域的因素。古今中外的文论家、文学史家大都意识到文学、文化具有地方性、地域性这一属性。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北方早出的诗经为“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是质朴的“训深稽古”之作;称南方后起的楚辞则为“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并将此“奇
11、文郁起”的原因归结为“楚人之多才”,131119就接触到了地方、地域与文学、文化的关系。而法国十九世纪文学史家丹纳,则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明确地把地理环境与种族、时代并列,认作决定文学的三大因素。1410他们都将文学、文化种类、风格的形成与地方、地域性条件挂起钩来,考察地方、地域带给文学、文化的影响,揭示了文学、文化发展的某种客观规律。以上,我们通过理论上的说明,并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对于“在地化”选题概念有了一个集中的阐释。问题清晰以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这样一种“在地化”选题对于学生而言,将会在他的毕业设计中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 二、选题“在地化”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而言,大多数高校在毕业
12、论文选题阶段,所采取的方法无非两种:第一种是指导教师为学生划定选题范围,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从中选题。第二种是学生通过短时期的调研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两种选题方式有它的优势,但其劣势也十分明显。就优势来说,由于选题是指导教师指定,指导教师对于所列选题大多有较为深入和透彻的了解,所以在指导时,一般都能够到达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就其劣势来说,在这样的指导模式下,学生对于选题是否有兴趣,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必然是有所疑问的。而勉强学习、写作也很难达到毕业论文的高质量、高水平。以我们所指导的中国现代文学毕业设计为例,学生对于现代文学因为时间上暌隔已久,大多没有选题的兴趣,而对于余华、莫言、严
13、歌苓、虹影、卫慧等作家为代表的当代文学部分,因为时间或心理上的切近,更有认同感。因此,在2017至2018这两年间我们所提供的现代文学选题部分,少有学生会主动选择,即使有选择,毕业设计完成的程度和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此外,学生自主选题的问题也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选题的重复,史料的陈旧。如张爱玲,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无非是注意她的女性主义问题;写沈从文,就是边城的田园牧歌情调;写余华,围绕他的代表作活着来说事;写严歌苓、虹影,就千篇一律地谈她们作品中的人性主题这些几乎是每年学生选题的“重灾区”。殊不知,对于这些作家、作品的相关主题、艺术风格等的研究,学界到目前为止已经相当成熟,如果没有新史料、新观点,
14、大多只是已有研究成果的重复和堆砌。就此而言,选题的“在地化”对于毕业设计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它无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第一,“在地化”选题从原始资料的搜集到参考文献的查找,相对比较容易、便捷。众所周知,资料是毕业设计的基础,是它的血肉,资料的多寡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最大可能地占有资料,特别是那些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在整个毕业设计环节中就显得尤为关键。语言学家王力在谈论文写作时就指出:“别看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一万字,几千字,搜集的材料却是几十万字,这叫作充分占有材料。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151019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资料或者缺少资料,毕业设计将难以深入,更无法得出
15、信实可靠的结论。而“在地化”选题在这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是明显的,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或规避资料搜集环节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例如,一般来说,毕业设计从开题到答辩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内,要想完成一篇理想的设计,时间上难免会有所紧张。尤其是考虑到对那些跨区域研究对象的资料搜集,距离就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最大的障碍。但是,“在地化”选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或者说可以“弱化”这个问题。以我们指导的毕业设计为例,一些学生的选题与“抗战大后方文学”有关,而这一文学社群的集中区域主要是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比如巴金寒夜,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梁实秋雅舍小品等,这些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或是写于此
16、,或作品的内容主题与此相关(最有代表性的是梁实秋写重庆的风土民情)。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资料的搜集,相对来说也就比较容易。像位于北碚的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都或多或少地保留、展览着一些史料、手稿,且在重庆市图书馆、西南大学等文化机构、高校内,一些早期的版本也都有存留。这样,也就极大地方便了资料的搜集和整合,为此后的研究腾出了宝贵的时间。第二,相对于其它选题,学生由于更加熟悉“在地”内容,可能就会更有兴趣,也就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完成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发现本学科领域有学术意义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写作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知识应用和实践的能力。然而事实上,在大多数情
17、况下,学生往往将毕业设计看成是一种负担,缺乏明显的主动性。这样,毕业设计就变成“凑字数”“凑篇幅”,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重复劳动,变得毫无意义。不过,我们看待这一问题应尽量客观,一方面不能排除学生主观上的不端正态度,但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地承认学生在毕业设计各环节可能所遭遇的困境。比如,选题内容生疏所造成的最大弊端就是研究对象模糊不清,主题不明,思维混乱,而这反过来又极易造成研究耗时耗力,走更多弯路,客观上增加学生的负担,从而滋生出消极怠惰的情绪。要解决这一困局,“在地化”选题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因为从主观上说,如前文第一部分我们所阐述的那样,“在地化”选题是结合着个人情感的,一种参与性的、体
18、验性的选题,这就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情感的支点,他们就更有可能对此发生兴趣,更能积极主动。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个体在满足生理和安全层次上的基本需求后,还要有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三个更高层次的需求。167因此,“在地化”选题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规避“重知轻情”教学产生的逆反心理以及焦虑、沮丧、抵触、逃避等负面情绪。而从客观上看,“在地化”的研究者不必像“非在地”的研究者那样以外来者的身份介入一个陌生领域,从而也就不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所需的资料,熟悉他的选题,这样也就可以节约更多的研究成本,客观上降低研究的难度。在这一部分,我
19、们厘清了对于学生而言“在地化”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为什么毕业设计应当尽可能地选题“在地化”。那么,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我们又应该通过何种途径实现选题的“在地化”? 三、选题“在地化”引导的两个环节 指导教师如何实现选题的“在地化”引导,我们认为应当从日常的教学实践环节和直接的毕业设计指导环节两方面入手。首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环节方面,我们主张:第一,转变思路,培养”在地化”教学意识。从前文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地化”选题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学生,和毕业设计本身提供了很好的桥接作用。换言之,这一选题方向,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当前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下降的难题。因此,这迫切需要教师从根本上反思一种只有普遍性、
20、宏观性而没有特殊性、地方性意识的教育观念,应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在地化”教学意识。而这一意识的培养和获得,不仅需要教师在课程层面以“在地化”为导向进行跨学科科目的统合,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法层面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比如在学生的培养计划当中都应包含“在地化”教学法的核心技能,包括围绕“在地”主题,创设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材料,寻找有益于改善教学效果的“在地”资源,探索一方水土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等,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或营造出“在地”的情境。第二,因地制宜,践行立足地方的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教学理念。由于“在地化”选题是参与式的、
21、体验性的,并不只是课本上静态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在地”的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在地”。在要求学生进入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以及各类文化机构了解“在地”知识的同时,也要适当鼓励学生走向社区、街道、村镇,或组织学生进入田间地头,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等方式手段,深化“在地”体验,从而将他们的求知活力与“在地”关切结合起来。比如,在我们所指导的一篇毕业设计中,选题就是学生所在高校校内教学楼的墙报文化。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完成墙报的搜集和整理这一田野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他们所置身其中的校园文化与学校优势学科、办学方针、立校精神之
22、间的联系。这一注重学生实地调查,并结合切身体验的选题,相对于其它选题,其优势自然十分明显。其次,在直接的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方面,我们主张,指导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置“在地化”课题,引导学生进入其中。这包括:第一,引导学生尽早确定“在地化”选题。选题是开展学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个好的选题往往可以决定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效用。如何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一个好的选题,需要指导教师做如下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学生是否有“在地化”选题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是否对“在地化”选题有学习兴趣和愿望;考虑”在地化”选题资料来源的难易程度;完成这一选题时间上有无保证,等等。第二,在确定好选题以后,还应让
23、学生明确“在地”选题的目的。目的是导向,只有目的明确,毕业设计的论证过程才能有的放矢。这需要指导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要让学生清楚:通过这一选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更进一步说,这一选题将对现有理论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或者对社会实践又会有什么样的指导价值。第三,目的明确后,就要让学生开始熟悉“在地”选题的内容。内容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是核心,它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完备、逻辑自洽,直接关系到这篇毕业设计的质量好坏。因此,这需要指导教师严格把关,严格要求。具体到“在地化”选题指导,就需要指导教师尽可能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在地”资料,熟悉这些资料的内容,并从这些内容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等等。第四,在以上三个指导环节完成以后,最后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在地”研究的方法。从我们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西师大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课时 东西南北 北师大版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6集邮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图形与位置 ∣苏教版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丨苏教版
- 2025年房地产经纪公司补充协议反馈 副本
- 2025年学习雷锋精神62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3份)
-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师范类】专业【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 3-乘法-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晚春》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3年)
- 工厂安全事故预防知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
- 6月26国际禁毒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禁毒宣传课件
- 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工程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及控制方法
-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平安校园
- “四节一环保”的管理措施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赏析语言、手法(原卷版+解析)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环保行业合同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