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筑师课件_第1页
著名建筑师课件_第2页
著名建筑师课件_第3页
著名建筑师课件_第4页
著名建筑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著名建筑师 贝律铭14环境设计3班1401070178贝聿铭 (华裔建筑大师)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建筑作品年份 建筑作品 所在地1949年

2、港湾石油公司办公楼 乔治兰州阿特兰大1955年 丹佛美国国家办公楼 丹佛1956年 富兰克林国家银行/罗斯福广场购物中心 纽约州长岛明尼奥拉1960年 丹佛市希尔顿饭店 科罗拉多州丹佛1962年 玛莉亚城广场大厦 蒙特利尔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台中市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科罗拉多州1971年 海港大楼 波士顿1972年 达拉斯市政厅 德州达拉斯1974年 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1977年 汉考克大厦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978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 印第安纳州1979年 肯尼迪图书馆 波士顿建筑作品1981年 摩根大楼 得克萨斯州休斯敦1982年 香山饭店 中国北京1982年

3、中银大厦 中国香港1985年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麻州波士顿1989年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1990年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德国柏林1995年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北京,香港1996年 美秀美术馆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1998年 摇滚音乐名人堂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2006年 苏州博物馆新馆 中国江苏苏州2004年 中国驻美大使馆 华盛顿特区2006年 澳门科学馆 中国澳门2008年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多哈贝氏建筑的三个特点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

4、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光线特点玻璃与钢材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

5、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的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四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成长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含义也不言而喻。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律铭采用了严格的“模数制”,所有的模数都基于装修,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以建筑面作为设计面,结构后退的这样一个方式,主要空间的轴线都与装修线对齐,而与结构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苏州博物馆新馆其特色体现在: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

6、料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苏州博物馆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苏州博物馆吸取苏州古典园林之精华,现代建筑风格结合中国传统美感,天人合一、意境悠远、淡雅精致,博物馆本身更是一件精美的建筑艺术品,堪称中国最美的博物馆建筑苏州博物馆是大师贝聿铭在中国大陆仅有的三件建筑作品之一,也是为家乡苏州设计的唯一作品,所以苏州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不同,除了欣赏馆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外,博物馆建设本身也是一件瑰宝。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整个建筑群雄踞科罗拉多州山顶,似乎就是科罗拉多山顶生长的一堆坚硬厚重的巨大岩石,建筑的岩石色与山崖融为一体,实用简约,却又大气时尚,色彩、质感与辽阔的大山背景浑然一体,实现了赖特对建筑的最高赞誉“我们从不建造一座位于山上的建筑,而是属于那山的”。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贝氏被公认为是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他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