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学院妇科教学案例集_第1页
英才学院妇科教学案例集_第2页
英才学院妇科教学案例集_第3页
英才学院妇科教学案例集_第4页
英才学院妇科教学案例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妇科教学案例集病例1:刘女士,已婚,30岁,因外阴瘙痒严重、阴道分泌物多约半月就诊。自述以往有滴虫阴道炎史,曾多次以甲硝唑阴道上药治疗,用药期间症状稍改善。此次月经过后白带仍多,呈黄色水样,外阴及阴道瘙痒难忍,时有灼热样疼痛;伴小便频数,乏力,影响劳动及生活。妇科检查:外阴红,皮肤有多次抓痕;阴道粘膜充血,有散在出血点;阴道粘膜备白色膜状物覆盖,擦涂后露出红肿粘膜面及浅表溃疡;阴道内白带量多,呈凝乳状伴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前倾前屈,正常大,硬度正常,活动良好,无明显压痛;双附件区未扪及包块及块。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阴道清洁度、淋病奈瑟菌、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杂菌等。结果为阴道清洁度

2、度,白色念珠菌(+),滴虫(+),杂菌(+)。诊断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糖阴性。予口服伊曲康唑200mg。连用5d;咪康唑200mg,放置阴道内连用7d,每日1枚;甲硝唑200mg,放置阴道内连用7d,每日1粒。嘱患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每日早晚外阴清洗。2周后来院复查,阴道清洁度度,白念珠菌及滴虫均为阴性,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愈。(外阴阴道炎)病例2:章女士,41岁,1周内食用辛辣食物数次,3d前发现右侧外阴肿胀,疼痛,逐渐加剧,行走困难,伴恶寒发热,T38.5,头痛。妇科检查见右侧大阴唇下段肿胀如鸡蛋,潮红,热感,触痛明显,无波动感。诊断为前庭大腺炎。处理:静脉用药:5%葡萄糖溶液500ml

3、+青霉素480万单位。中药坐浴:处方为银花30g、野菊花30g、龙胆草20g、大黄20g、黄柏20g、蒲公英30g,煎水坐浴。用药1d后体温正常,3d后外阴肿痛明显减轻,停止静脉输液,改为头孢氨苄0.375g口服,每日3次,继续中药坐浴。5d后检查外阴红肿消失,右前庭大腺部位仅触及花生米大硬结,轻触痛,停用抗生素,嘱患者坚持中药坐浴。7d后检查外阴已恢复正常,右前庭大腺未触及硬结,无触痛。(前庭大腺炎)病例3:王女士,28岁,已婚。2年前经阴道自然分娩一女婴,体重4500g,现体健。1年前曾行人工流产吸宫术。半月前例行体检时发现宫颈糜烂,故来院就诊。自述除阴道分泌物增多外,余无不适。妇科检查:

4、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粘膜润软、通畅;宫颈肥大,有陈旧性裂伤,宫颈2/3面积糜烂,为颗粒型;宫体正常大,活动良好,硬度正常,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包块及肿物,分泌物乳白色粘液状。白带检查结果为pH5.5,白细胞(+),清洁度(+),上皮细胞(+),余无异常。阴超示子宫前位,宫体大小43mm38mm27mm;形态规则,轮廓清楚,实质回声均匀,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回声,双附件未见异常回声,提示子宫及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阴道镜见鳞柱交界位于宫颈口,宫颈糜烂面涂3%醋酸后,醋酸白色上皮灰色,边界清。宫颈表面部分区域涂碘呈芥末黄改变。初步诊断为宫颈度糜烂、颗粒型;宫颈肥大;宫颈陈旧性裂伤。患者15岁初潮,月经周期

5、为7/32,量中,无痛经。予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良性上皮细胞改变。在除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早期宫颈癌之后,行激光治疗。2个月后复查,宫颈糜烂治愈。(慢性宫颈炎)病例4:李小姐,30岁,间歇性下腹痛1年、持续加重10余天来诊。患者无明显诱因于10余天前出现下腹痛,持续性,伴坠胀感及发热,自服抗感染药和退烧药,自觉热退,但腹痛不缓解,伴恶心,无呕吐。过去3年曾行药物流产3次,最后一次流产后有高热史,其后开始有间歇性下腹痛。妇科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局限于左下腹,阴道中等量豆渣样分泌物,子宫有压痛,宫颈正常大小,子宫后倾,正常大小,左附件区触及包块如儿头大小,与子宫粘连,有触痛,活动受限。B

6、超示盆腔积液2.1cm。诊断为盆腔炎。处理: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00ml+左氧氟沙星0.4g,每日1次;生理盐水100ml+甲硝唑0.915g,每日2次;生理盐水1000ml+维生素C2g,每日1次。a糜蛋白酶5mg,肌注,隔日1次。下腹部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中药保留灌肠。患者治疗1周后腹痛缓解,B超复查积液消失,继续中药治疗。(盆腔炎)病例5:潘女士,43岁,已婚,汉族。于2006年12月初因畏寒、感冒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3d(药名、剂量不详)。之后感觉腹胀,腹围增大,无腹痛,未加特殊治疗。2007年1月2日转院就诊。B超提示右侧附件区混合性结节伴盆腔积液,大量腹水。建议手术治疗。门诊拟“盆腔

7、包块:卵巢癌可能,腹水”收治入院。病程中无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双下肢水肿、肛门坠胀等不适主诉。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未减。近2d自觉咽部不适,伴咳嗽、咯痰。患者1988年曾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入院后行腹腔穿刺查腹水常规及生化、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总蛋白55g/L,氮100mmol/L,葡萄糖4.1mmol/L,腹水中未找到恶性细胞。CA19-9为4.15U/ml。OT试验(+)。于1月15日再全麻下行右附件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子宫、卵巢、输卵管及肠管、腹膜表面见粟粒样小结节。术后病理提示:右卵巢及腹膜为肉芽肿,结核可能性大,与临床相符。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治疗,一般

8、情况好,无发热等不适主诉。血血常规正常。肺科医院会诊意见:考虑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方案暂予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同时保肝治疗。腹部伤口有少许脂肪液化,予挤压、消毒后清洁敷料覆盖。嘱患者结核病院专病治疗,加强营养,继续观察。(生殖器结核)病例6:胡女士,已婚,27岁,因停经28+3周,门诊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淋球菌阳性就诊。患者无不适主诉,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异常,妇检未见异常。患者婚后2年,第一次妊娠。详细追问病史,得知其丈夫于10d前曾有婚外不洁性交史,回家后用有杀菌功能沐浴露洗浴,3d前出现尿痛、尿急、烧灼感,自查尿道口红肿充血,可挤出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门诊检查确诊为淋病。患者随后

9、前来就诊,门诊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示淋球菌阳性,行分泌物淋菌培养结果阳性,诊断为急性淋病。当时患者受到强烈刺激,意欲跳楼自杀,被医务人员和丈夫劝阻。门诊给予患者头孢曲松钠1g单次肌注;红霉素0.5g口服,每日4次,连用7d。给予其丈夫头孢曲松钠250mg单次肌注;阿奇霉素1g单次口服。嘱夫妻两人1周后吗,门诊随访。(性传播疾病)病例7:刘女士,34岁。13岁月经来潮,月经规律。6年前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月经一直未来潮,曾接受人工周期等治疗均无效。检查性激素6项测定均正常。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均匀。诊断为子宫性闭经。行宫腔镜松解术,子宫内膜粘连行分离术加置术。术后给予雌激素加孕激素治疗,3个疗程后月

10、经恢复正常。(闭经)病例8:叶女士,18岁,2004年8月起出现经期延长,既往行经7d,增至14天,量多,色红,伴血块,无腹痛、头晕眼花及肛门坠胀感等不适,未就治。10月25日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多,色暗红,11月4日至医院门诊,给予敏定偶口服,2次/d,1片/次,出血量无明显减少,伴血块。近10d出现头晕、心慌、胸闷,伴轻度恶心,无呕吐及肛门坠胀感,又来院就诊。检查:P 126次/min、BP 100 /35mm Hg。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血常规:WBC8.710(9)/L,N(中性粒细胞)79.3%,Hb31g/L.急诊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失血性贫血(重度)”收入院。入院后输红细

11、胞悬液800ml,血浆200ml,11月7日开始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2mg肌注,4次/d;4d后改为2mg肌注,3次/d;治疗3d后改为2mg肌注,2次/d;治疗3d后改为2mg肌注,1次/d;3d后停药。11月20日开始敏定偶片2片,口服,1次/d;3d后减为1片,1次/d。同时给予抗炎、止血、补液等治疗。复查血常规:WBC4.5810(9)/L、Hb69g/L、PLT31810(9)/L.患者无不适主诉,阴道出血已停止,于11月26日出院。出院后嘱27日起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2mg肌注,1次/d,3d后停;口服敏定偶1片,1次/d,口服12d停药,月经来潮后门诊就诊,行敏定偶调节周期3个月

1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例9:小黄,女性,14岁,13岁月经初潮,月经来潮后一直无疼痛。今年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经来潮前半天下腹正中部疼痛,月经第一天疼痛最重,疼痛呈阵发性,严重时呈痉挛性,并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持续1d左右,月经第二天疼痛明显减轻。下腹部疼痛时常伴恶心呕吐,有时出现腹泻。疼痛剧烈时,面色苍白,全身出汗,不能上学。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肛门指诊:子宫稍小,正常形态,双附件区未发现异常。B超检查发现除子宫稍小外,未见其他异常。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原发性痛经,给予吲哚美辛25mg口服,每天3-4次。随访患者痛经明显减轻,经期已不影响学习。(原发性痛经)病例10:刘女

13、士,45岁,近半年常常失眠,情绪烦躁,容易激动、心慌,有时胸闷。入院5个月前开始自觉从胸部向颈部及颜面部扩散的阵阵上涌的热感,伴出汗,汉后又畏寒,遂来院就诊。既往月经周期规律,43岁后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盆腔B超检查内生殖器未见器质性疾病。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处理为补充性激素,给予妊马雌酮0.625mg每日1次口服,服药5d后症状消失,改为0.3mg每日1次口服,连服25d,最后10d加用甲羟孕酮2.5mg,然后停药7d。以后按妊马雌酮0.3mg、甲羟孕酮2.5mg按前一周期重复给药。复查时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厚4mm。嘱患者继续服药,并且坚持半年复查子宫内膜及乳腺。(围绝经

14、期综合征)病例11:方女士,65岁,G4P3,绝经11年,因外阴瘙痒1年,发现外阴包块7个月入院。患者绝经后无阴道出血。入院11个月前因外阴瘙痒就诊于外院,当时做外阴活检,病理未见异常,诊断为“外阴白斑、宫颈糜烂”。嘱用白醋清洗外阴,无好转。7个月前自查右侧外阴有包块,逐渐增大,并有破溃,未就诊。10d前来院门诊,行外阴活检并收入院。入院查体:右侧外阴唇见一菜花样肿物,大小约4cm3cm2.5cm,双侧小阴唇内侧发白、僵硬,尿道口粘膜未受累,右侧腹股沟触及一个直径约1cm淋巴结,活动,无压痛。门诊病理结果示炎症细胞,组织反应性增生。目前诊断:外阴癌期(待活检结果进一步证实)。入院第二天再次于外

15、阴0点和6点正常皮肤和肿物交界位置取材送病理检查,活检病理示高分化鳞癌。予积极术前准备,于入院后1周行改良式外阴切除术。术中取肿物皮肤及皮下组织、切缘组织和肿大淋巴结组织送病理检查。手术顺利,术后留置导尿管,外阴及双侧腹股沟伤口用棉垫加压包扎压迫。术后2周病理诊断为外阴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粘膜下浅层结缔组织(约4cm),阴蒂部鳞状上皮增生、角化过度及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各切缘未见癌;淋巴结未见转移癌。术后3周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患者明日出院,嘱其定期随诊。(外阴癌)病例12:陈女士,46岁,已婚,于2006年9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暗红。门诊宫颈TCT细胞学检测提示:

16、鳞状上皮高度病变;宫颈活检病理提示:宫颈3点、6点鳞状细胞癌;9点上皮内瘤变I级;12点上皮内瘤变级,HPV16型(+)。即于2007年5月4日以“宫颈癌Ia期收治入院。患者23岁结婚,生育史3013,宫内节育器避孕,父亲患肝癌,母亲有高血压,均已去世。入院后妇科检查:阴道有少量暗红色积血,宫颈肥大,-度糜烂,子宫前位,如孕50d大小。经完善术前准备,排除禁忌,于2007年5月10日再局麻下行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术,给予奈达铂50mg+氟尿嘧啶750mg髂内动脉注射,术后安返病房,生命体征平稳,足背动脉搏动明显,腹股沟穿刺处加压包扎并沙袋压迫6h,患侧下肢制动6h,卧床24h,静脉补液2000ml

17、以水化治疗,无明显恶心、呕吐反应。24h后拆除穿刺处敷料,并继续静脉水化治疗。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手术禁忌,经充分术前阴道及肠道准备,于5月14日再全麻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出血600ml,输红细胞悬液400ml。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提示:宫颈阴道残端未见肿瘤病变,宫颈扁平上皮内瘤变(CIN级),是否癌变待石蜡切片。术后继续静脉补液、抗炎、保胃治疗并检测生命体征至平稳;给予留置导尿引流通畅,色清;腹腔留置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球,色暗红。手术后第1天给予流质饮食,静滴乐凡命加强营养,口服杜密克口服液以促进长蠕动恢复,并继续静脉补液抗炎对症治疗,给予雾化吸入以预防术后咳嗽、

18、咳痰症状。术后第2天改半流质饮食,肛门仍未排气,给予一二三灌肠剂灌肠。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于术后第4天开始0.02%呋喃西林溶液500ml膀胱冲洗,1次/d,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利恢复。术后第5天,病理报告提示:宫颈浸润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并停止静脉补液,继续膀胱冲洗以预防尿路感染。术后第7天改普食,腹部伤口拆线,拔除腹腔引流管并夹毕尿管,2h开放1次,患者无不适主诉。于第9天开始4h开放一次尿管,继续锻炼功能。术后第14天拔除尿管,测残余尿82ml,患者无不适主诉,即遵医嘱出院,2周后门诊复诊。(宫颈癌)病例13:牛女士,55岁,绝经6年,阴道少量流血半月。行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子宫内膜

19、癌。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1.1cm,回声不均。妇科检查未见异常,并确诊糖尿病,予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稳定后,逐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除,术中抽取腹腔液做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找到恶性细胞。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肿瘤组织不规则腺体排列,浸润性生长至肌层下0.1cm处,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双附件未见肿瘤组织,宫颈呈慢性炎症改变;报告提示子宫内膜中分化腺癌;慢性宫颈炎。术后1周行预防性腹腔化疗,化疗方案为卡铂注射液200mg,氟尿嘧啶(FU)注射液500mg,丝裂霉素注射剂4mg。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d后顺利出院。(子宫内膜癌)病例14:朱

20、女士,50岁,2001年发现子宫肌瘤直径3cm。2002年就诊,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半年,复查B超提示肌瘤稍缩小。2004年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1020d,在当地医院检查B超提示子宫肌瘤,Hb最低时60g/L,给予止血治疗。2007年转院就诊,Hb85g/L,B超提示子宫8.8cm7.9cm7.1cm,形态规则,包膜光滑完整。后壁见4.4cm4.6cm4.7cm实质性包块,提示子宫肌瘤。建议手术治疗。遂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补液雾化治疗。目前一般情况良好。(子宫肌瘤)病例15:陈女士,25岁,未婚,平素月经规律,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逐渐增大3个月,如孕足月大

21、小,无恶心、呕吐,无腹痛及腹泻。于2007年6月23日外院B超提示:腹腔巨大囊性包块,内见多个条索状分隔,呈多囊样改变,子宫、右卵巢未见异常。CT检查提示: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边缘尚光滑,中间密度欠均匀,有分隔,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脾脏及胰腺受推压,未见明显异常,两侧肾脏及上段输尿管积水。胸片提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膈面抬高。门诊拟“腹部巨大肿块”于2007年6月26日步行收入院。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如孕足月大小,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可触及一巨大囊性包块,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达腋中线水平。肛查:子宫中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可,无压痛,盆腹腔触及巨大囊性包块。胃镜检查提示:十二

22、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肠镜检查提示:未见器质性病变,腹腔肿块腔外压迫。盆腹腔B超提示:肝、胆、胰、脾、子宫、右附件未见异常,左肾轻度积水,右肾中度积水,双侧输卵管上段扩张,盆腹腔内可见27.0cm25.0cm15.6cm大小的囊性包块,有无数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内透声尚佳。另于包块上部可见一16.7cm20.0cm11.0cm大小透声极差的囊腔,腔内充满稠厚絮状回声。各项肿瘤指标物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充分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经肠道及皮肤等术前准备后,排除手术禁忌,于2007年7月2日在全麻下行左侧附件切除+右侧排除手术禁忌,术中见:左侧附件囊实质性包块约为28cm25cm18cm表面光滑完整,

23、呈多房样改变,囊液粘稠胶冻样。右侧卵巢囊壁表面光滑。冰冻提示:左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局部异型增生,待石蜡切片结果;右卵巢良性囊肿。患者麻醉苏醒后返回病房。给予一级护理,禁食、禁水,继续静脉补液、抗炎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平稳,腹部伤口敷料外观无渗血,留置尿管在位,引流通畅,色清亮,静脉留置针在位,穿刺处无红肿、外渗,自控镇痛泵连接完好,疼痛评2分.患者于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小便自解顺利,无尿频你、尿急、尿痛感。为防麻醉插管引起的术后咳嗽,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改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患者肛门排气,无腹胀,有轻微咳嗽u、咳痰,继续给予静脉抗感染及雾化吸入治疗,并改半流质饮食。术后第3天拔除静脉留置针及

24、镇痛泵,改普食。患者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左侧卵巢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局部为交界性,耐药基因中等水平表达,增殖细胞活性为中度。腹腔冲洗液找到肿瘤细胞。经复查血常规:WBC5.210(9)/L,排除化疗禁忌,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谈话签字,于术后第4天在局麻下行卡铂300mg+FU750mg腹腔注入化疗术。术毕自返病房,腹部穿刺处敷料外观无渗血、渗液,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症状。于术后第7天腹部伤口拆线,观察1d,无不适主诉,即遵医嘱出院,1个月后再次入院行腹腔化疗。(卵巢肿瘤)病例16:郭女士,37岁,因带环早孕于2007年5月1日再外院行取环+人工流产术,术后阴道出血淋漓不尽,以“不

25、全流产”再次行清宫术,刮出物送病理(结果不详)。术后仍有阴道出血不净,遂于5月20日再次就诊,查血HCG17620U/L,B超示:宫腔内部均匀质稍高回声40cm36cm。以“不全流产伴感染”收入院,入院后再次行清宫术。术后病理:宫腔刮出物部分为变性坏死的绒毛及蜕膜组织。复查血HCG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治疗,转院就诊,门诊拟“绒毛膜癌可能”,于6月1日收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行诊刮病理检查示:内见绒毛有变性,个别绒毛滋养层细胞轻度增生,另见蜕膜样组织,未见水泡样胎块。腹部及妇科B超示:恶性葡萄胎可能,左侧卵巢增大,回声减低。门诊(2007年6月1日)血HCG50kU/L。2007年6月2日开始化

26、疗,方案为:FU1250mg静滴,1次/d,共5d,卡铂100mg静滴,1次/d,共5d,长春新碱1mg静推1次。于2007年6月12日再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胎盘绒毛水泡状变性伴胎盘部位超常反应,慢性宫颈炎。2007年6月19日第二次静脉化疗,方案为FU1250mg静滴,1次/d,共5d,卡铂100mg静滴,1次/d,共5d,长春新碱1mg静推2次.复查血HCG7.9U/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病例17:王女士,34岁,10年前开始出现痛经,且逐渐加重。疼痛从经前2-3d开始,直至经期结束才好转。妇科检查未见异常,予强效止痛药和口服避孕药均无效。8年前行B超检

27、查,见右侧卵巢有一直径约2.5cm囊肿,诊断为子宫内膜瘤。遂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瘤切除术,术后予达那唑治疗6个月,疼痛逐渐改善,后因体重增加和情绪不稳等情况而停药。1年后,王女士左侧发生严重疼痛,检查示左侧卵巢和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术后予亮丙瑞林(利普安)治疗6个月,疼痛有改善,但因潮热、失眠和忧郁等而停药。因意愿妊娠未果,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瘤切除术和人工辅助生育治疗,4个月后受孕。妊娠期间疼痛逐渐缓解,足月顺产一男婴,哺乳期间疼痛得到缓解。半年后疼痛出现且又逐渐加重,又予亮丙瑞林治疗6个月。停药后行第三次腹腔镜手术,同时清除输卵管和卵巢周围的瘢痕组织。术后2个月王女士

28、再次妊娠,并顺利产下一健康女婴。1年后,疼痛再次开始。经与医护人员和家人的详细讨论,王女士提出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要求。遂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并同时切除了剩余的卵巢和输卵管。手术后不久,王女士开始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目前情况良好,疼痛轻微,不再影响生活和工作。(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18:黄女士,61岁,已婚,汉族。自2006年4月开始发现外阴有肿物自阴道脱出,常于站立及行走后加重,休息后无好转。有外阴异物感,无腰酸、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不尽感,无尿失禁,无便秘,未予特殊处理。于2007年4月10日来院就诊,门诊拟诊“慢性宫颈炎,子宫脱垂度”。予子宫刮片、宫颈活检及B超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建

29、议手术治疗。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心悸、腹胀、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排液。骑兵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好,大便正常,白带不多,无异味,体力有所下降,体重无明显改变。患者顺产2子1女,人流1胎,8年前取环。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术前给予阴道擦洗,并予结合雌激素(倍力美)软膏涂外阴。完善各项检查,排出手术禁忌,择期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左输卵管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给予心电监护,予以补液、抗炎药物静滴,术后病理提示老年性萎缩性子宫内膜、慢性宫颈炎、左侧输卵管炎。患者无不适主诉,大小便正常,体温正常,阴道无血性分泌物流出。(子宫脱垂)病例19:朱女士27岁,因顺产术后,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