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白族扎染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_第1页
云南少数民族白族扎染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_第2页
云南少数民族白族扎染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_第3页
云南少数民族白族扎染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_第4页
云南少数民族白族扎染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云南少数民族白族扎染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摘要 云南白族扎染艺术的历史久远,千百年来根植于民众生活。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服饰审美价值取向日趋个性化,白族扎染艺术以其不可预测的偶然效果,和装饰效果在全球盛行。在这过程中形成的白族扎染及其图案艺术,是中国传统绞撷艺术的代表之一。白族扎染融合了白族的人文气息、自然景观、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在很多方面反映了白族的文化艺术、生活情趣、审美等特征,是白族经济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工艺,引导服饰流行的同时,融汇现代印染科学技术和先进手段,提高环保意识,推动扎染艺术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云南白族、扎染、现代服饰 引言 扎染是

2、我国三大印染技艺之一,是我国古老民间传统手工艺园中的一枝奇葩,在云南大理白族地区,扎染工艺一直传承至今。在大理民族风情一条街,我们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民族扎染工艺,这些扎染艺术品造型精美,做工精细,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扎染图案多种多样,集多种元素为一体,但总的来说分为写实型和写意型两种, 因为其风格独特,工艺精细,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因此,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工艺,引导现代服饰流行的同时,融汇现代印染科学技术和先进手段,提高环保意识,推动扎染艺术的健康发展。云南白族扎染的概述 云南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在甲原染织艺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白族民间艺术形式,主要盛行于以

3、喜州周城为中心的大理地区。白族扎染当地俗称:疙瘩花布、疙瘩布、扎花布、蓝花布、疙瘩染等等,是产于民间,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一种传统的织物染印工艺品种。所用的染制原料主要是白族人民自己种植的植物染料板蓝根,俗称土靛。白族妇女把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艳丽的花鸟虫鱼,在一针一线中成型定格、把周围美的生活环境都凝聚在扎染花布上。扎染成品多数为蓝底的花、清新素雅、韵味独特,有一种强烈的对比和艺术感染力。 云南白族扎染是染织工艺品中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无论在纹样上还是色彩上都有着高度的成就。白族扎染的审美特色表现在材质、肌理、图案、色彩等方面。白族扎染色彩单纯、肌理丰富

4、,色泽温和,有较强的视觉美感,所表现的图案纹样色彩分明、花纹清新、色泽自然,显得朴素、洗练、动人,富有自然美、含蓄美的效果,扎染工艺形成的色晕具有柔和、含蓄的色彩特点。白族扎染在艺术造型上优美,装饰图案风格各异,变化多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不同时代风格,充分显示了白族的民俗风情。白族人民在长期制作使用扎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其表达语言,挖掘其表现力,总结和掌握了扎染图案制作的形式、对称、匀整和韵律等形式美规则,在棉布上运用图案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在制作过程中深刻地表达民族自我精神。白族扎染图案是白族扎染艺术1.1扎染概念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也是一种

5、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手工艺园中的一枝奇葩,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古时称绞缬或绞染。所谓“缬”,在古代它本来是专指“绞缬”。 “绞缬”,是一种防染工艺,早在二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已问世,它是我国古代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园中的一枝艳丽的奇葩。韵会中指出“缬,系也,谓系缯染成文也。”另唐代一切经音云:“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元代胡三省通鉴注说的更明白:“缬,撮丝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色矣,其色斑斓谓之缬。”意思都是指扎染是以绳线系、扎、捆、绑而后染成花纹的。具体说来,扎染就是根据装饰的需要,利用针线对纺织品进行扎缚、缝缀、打结等处理,以达到防染或不等量

6、渗透的目的,然后把织物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均,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色晕天然、边沿柔美、深浅各异、丰富多彩的特殊效果。扎染具有特殊性、随意性、艺术性和民族文化性,其独特的偶然性、独一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生命力。1.2云南白族扎染的历史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手工艺园中的一枝奇葩。扎染艺术作为原始的印染方法,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发展历史进程中都存在过,并都有过各自独立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云南白族扎染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其起源年代至今尚未发现有详细记载的史料和文献。白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接受其它民族先进文化技术的民族,云南

7、白族地区主要位于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地,与汉文化的交流比较密切。公元713一741年间,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南诏,进一步加强了和汉文化的交流。白族传统的制作染料靛蓝的方法与齐民要术、天工开物记载的中原汉族的制靛蓝的方法基本相同,制作工艺也和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扎染工艺的简述“撷,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谓之撷”极为相似。图今天白族扎染的制作工艺和四川地区仍有一些相似之处。 施文丽. HYPERLINK /kns50/detail.aspx?filename=2005130490.nh&dbname=CMFD2005&filetitle=D

8、64?3aGU3a,T)%14BE%254F0P,%206T%23e%22-A./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分类及其初步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05 .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服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着布冠套,与传统蓝底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明清时期大理地区的寺庙中曾发现有的菩萨塑像身衣有扎染残片及扎染经书包帕等。由这些史料和迹象推测白族扎染最初可能在南诏时期由中原地区经四川流传进来,后经融入白族的民族特性以及白族地区特有的地理生物资源,再经千百年白族人民在自身文化艺术的基础上精心发展,最终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具有白族风格的民间艺术形式。民

9、国时期居家扎染十分普遍,周城、喜洲乡镇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手工扎染作坊密集于此,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解放后受左倾路线的影响白族扎染有过短期的断层。时至今日,大理白族地区仍是全国著名的“扎染之乡”,也是全国扎染手工艺保存最完整最纯粹的地区,是现存的最有影响的民间扎染制作中心。从其起源可以看出,白族扎染自古就受到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而其后白族人民在自身文化环境下对其改造,在千百年中,最终形成了白族特色的染织艺术。云南白族扎染工艺与技法 白族扎染起源于民间,是人民生活中提炼出来但高于生活的民间艺术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扎染那种独特而朴素的美,不管社会怎样发展,都不会被人们遗忘,这种美是机器化大

10、工业生产所无法替代的。扎染以“扎绕缠缝”的工艺技法为主,以规则或不规则散点组成均衡、独幅、对称的装饰性图案为主,工艺朴素,具有独特的工艺特征;扎染纹饰斑驳自然活泼、清新优雅、错落,别具特色。其变化含蓄、生动、微妙;节奏感强、虚实相生、韵味天成、对比渐变。扎染有着自身的艺术语言和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那宛如花卉,或似彩云的纹理,色调与变幻莫测的造型构成了扎染独特的艺术特色。2.1云南白族扎染工艺特点 云南白族扎染工艺和现代普通的汉族扎染相比有自己自身的工艺特点,其工艺特点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整个工艺流程几乎都由手工操作完成,采用植物染料,带有纯天然成分。2、主要采用缝扎技法,尤其是平针法、

11、满针法使用最多,其它扎结手法用得很少。捆扎技法中对称扎法采用比较多,因为白族扎染图案很多都是对称纹样。扎结手法主要是现代扎染方法,在白族扎染中虽有局部应用,但总的来说并不多。3、染色方面主要采用浸染,即把缝扎好的扎染制品一次浸入染液中,一浴染得一种颜色浓淡变化的图案。浸染又主要采用冷染,白族扎染几乎不用煮染方法。2.2云南白族扎染工艺技法 扎染技法以扎最繁复,扎染主要技法有扎、缀、叠、盖、绞、捆、撮、缚、夹、卷、绕、串、拉、抽、抓、缝等。缝又分平缝、叠缝、褶桐缝、包边缝、跳桐缝好几种缝法。各种扎法、缝法、褶法、卷法常常穿插混用。2.2.1针缝法 针缝法是用针线将事先描好的图案,沿着轮廓线串缝起

12、来,进行染色的方法,也是传统扎染工艺中最基本的一种。简单的说,运用串缝沿图形缝好后,根据设计要求图案的清晰度来控制线抽打结的松紧度,若要轮廓清晰,就用力扎紧一点,否则就扎松一点。染色后拆开线结,织物上呈现出图案的轮廓线。若要使整个花形防染,就要在轮廓线收紧后继续将花形部位用线满绕,使之捆实扎紧色液不能渗透,经投染拆结后能现出一朵花形。2.2.2满针法 满针法是在平缝法的基础上发展期起来的,适用于单元图案是满心花的。平缝是在单元图案的外轮廓线外缝线,而满缝是把单元图案全部平缝完。针线在整个图案内部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密集串缝,再分别把各断抽紧并打结固定。用满针法制作的扎染艺术品画面精致耐看,图案有

13、一种特殊的肌理纹路和立体浮雕般的效果。给人平中有奇,粗中有细,静中有动的艺术感受。2.2.3捆扎法 捆扎法是一种自由的扎结方法,不必事先绘出底样,只需将织物的局部或整体进行折叠、捏拢或皱缩用线绳进行缠绕捆扎后染色,具有制作速度快,晕色效果自然,形象或粗犷或抽象等特点。 李卉. 现代扎染工艺特色及其在创意服饰设计中的应用D. 江南大学, 2010 . 捆扎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规则的扎法,即将织物面料按照一定的间距和角度进行折叠,然后用针线或线绳在局部位置缝钉或捆扎。这种扎法可获得既均匀对称又变幻多趣的几何花纹。2.2.4 打结法 打结法是一种不使用绳线捆绑和辅助工具,在自身面料上打结抽紧

14、,染色后可得到防染变化的花纹。打结法是一种随意自由的扎结方法,可以在织物上任意打结;也可以根据三角形或四角形面料的形状把三角或四角打结;或者将织物收拢成长条或折叠成长方形打结。云南白族扎染图案艺术 图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简朴洗练的彩陶纹样到清末华美艳丽的织锦图案,我们祖先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图案艺术宝库。图案是结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形式。图案艺术设计以审美为核心,遵循图案造型的形式美法则,由此构成的造型对象才能显示出装饰美感与装饰意味。3.1云南白族扎染图案的艺术特征历经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白族扎染图案形式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这和白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地理气

15、候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白族扎染图案的造型特点、色彩风格和现代图案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呈现以下几个艺术特点:3.1.1简约单纯的艺术语言表达 白族扎染图案的艺术表达语言简约单纯,这种简约单纯性在图案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白族扎染往往以言简意赅的简练手法将身边的事物抽象和提炼出来,所表现出来的图案形象灵活多变、清新优美、简单易记。白族扎染的图案造型由其制作工艺的特点,不像其它印染工艺印花或提花织.物那样精致,相比之下它并不注重图案细部的刻画,而是注重对事物本身的再现。如在小蝴蝶纹样中只是很简单地表现了小蝴蝶的轮廓,没有任何羽翼的详细表现却能把人引入

16、无穷的想象中。3.1.2写意性特征 如果说传统单色扎染的图案造型是从自然中提练出来的写实性符号,那么现代彩色扎染则具有充分的灵动性和写意性特征,要是把前者比作中国画中干净分明的线描的话,那么后者便富有中国画中写意的特质。 杨军侠. HYPERLINK /kns50/detail.aspx?filename=2007124862.nh&dbname=CMFD2007&filetitle=D64?%20GGU$%1B=%233a.CG%20:%3E%254%3CH%25SCW(aA./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07 .翻开我国古代几千年的书画长卷,可以看到中国画

17、的追求目标是画面的情景相融,即在深深的情中表达美不胜收的景, 情景相融也是要求在画面中表现对象的“意境美”,在表现中国画意境的时候,笔墨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画笔中含墨,墨中见笔,用水用墨的比例决定了画面的虚实,水的比例越大画面的晕染效果则越强,可产生虚无缥缈,引人入胜的意境,在扎染图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中国画的意境美,用于扎染工艺中的线便好比中国画中的笔,而染色就好比中国画中水墨的运用,色染的浸透程度就如同作中国画时运用水墨的多少,扎染意境产生的源泉,就在于在染色中色粒子和色晕变化所取得的含蓄变幻、若明若暗的朦胧美,在扎染图案中形成独特的“雨雾感”,这和中国画中表现空灵莫测的意境是如出

18、一辙的。由此可以窥见,意境既是中国艺术追求之最高目标,也是当代扎染艺术追求之根本,扎染意境的趣味与中国画意境的表现手法一样,都在画面中留有相应的空白,让墨色的虚实空间引导人们去想象去回味,去进行自我的再创造,让作品所要传达的意味在空白中得以延伸,达到“书不尽意,言不尽言”之感。3.1.3生活的质朴再现 从白族扎染图案分类可以看出白族扎染是对白族人民现实生活环境的写照,所表现的图案质朴而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白族扎染所表现的动植物纹样都是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中随处可见的,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理素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美誉”,在扎染中所表现的花卉纹样都是他们平时生活的田间、地头、山上、庭院里边

19、随处可见的花卉,也是白族人喜花爱花的生活写照。花开时节阵阵花香引来昆虫的光临于是蝴蝶、蜜蜂、蜻蜓等大量昆虫也成了扎染中表现比较多的主题。所表现的动物纹样家禽家畜也是和他们生活环境直接相关的一部分。公鸡、老虎还是他们的信仰、原始图腾崇拜。白族扎染中所表现的自然景观类图案大理崇圣寺三塔、蝴蝶泉、苍山、洱海、河流山水都是白族人民生活地区著名的自然景观。宗教类的题材、字体、诗赋类则是白族人民精神生活的写照。着白族服饰的金花人物造型则体现了白族人对美的追求。所以说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生活的质朴再现,是他们生活环境的真实再现。3.2白族扎染图案色彩 白族扎染织物的色泽都是花浅底深的,被广泛应用于装饰生活用品

20、,如围巾、披肩、包袋、床罩、窗帘、台布、一靠垫、壁挂、服饰,既可以单独运用,亦可以配套运用。扎染织品无论在色彩上和纹样上都体现了朦胧和装饰的艺术性。扎染织品因为是手工染色通常采用单色,借助单一的染色形成一种装饰性强、风格独特的工艺品。虽然色彩简单但纹样形式的退晕效果给人色彩丰富的感觉。纹样形式的单纯具有古朴浑厚的形态美,符合当今社会追求个性特征的潮流。白族扎染的审美特色表现在材质、肌理、图案、色彩等方面。扎染布面的颜色有蓝白相间、紫白相间、绿白相间、红白相间、橙白相间等,其中蓝白相间是白族扎染最古老最传统的颜色,其它颜色的彩色扎染是近二十年才发展起来并日趋成熟、完善的。白族扎染色彩单纯、肌理丰

21、富,色泽温和,有较强的视觉美感,所表现的图案纹样色彩分明、花纹清新、色泽自然,显得朴素、洗练、动人,富有自然美、含蓄美的效果,扎染工艺形成的色晕具有柔和、含蓄的色彩特点。 第四章 云南白族扎染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对于云南白族扎染艺术来说,不仅在工艺表现方面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同时在服装风格的审美取向方面更具多样性。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云南白族扎染图案在现代服饰中应用所产生的服装风格。4.1乡村风格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乡村风格以其简单的造型和明快的色调,传达出自然、简朴的随意美。今天,崇尚回归自然、本色生活,正是人们回望田园牧歌般生活方式的心境表现。扎染艺术作品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传达出手工、原始、自然

22、、朴素的温情美,与当今的主流价值观相契合。浪漫的乡村风格以段染工艺为代表,呈现明亮的色块效果。Prada 从 2004 年开始,连续三年在高级女装系列中运用段染工艺,开创了高级时装引领乡村风格的先河,推动了段染工艺的全球化流行。4.2时尚风格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如今,扎染艺术已经开始作为时尚风格的一种表现形式。扎染艺术在图形设计上,能够根据流行趋势借鉴流行元素,注入西方的绘画语言,并用注染、泼彩等进行工艺创新。赋予扎染艺术产品现代、时尚的新外观。活力四射的时尚风格以注染为代表,无论在图案创作、色彩搭配、构图形式等方面,都给予了设计师纵情发挥的自由空间。注染作品,彩墨交融、层次丰富,表现出个性化

23、和时尚创意,同时也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4.3写意风格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写意风格的扎染艺术产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追求创作过程中酣畅淋漓的即兴之美;表达形式构成中不拘成法的自由之美。例如,设计师可以运用网袋、线绳等不同的扎花辅助工具,配以无绳聚集、捆扎聚集等特种扎缝手法,通过改变成衣聚集的松紧、面积、形状、大小、高低等物理形态,创造出具有灵动的抽象图案和彩墨渗化的肌理效果。与工业印染相比,其染艺变化无迹可寻、随意灵动,初具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美感和中国绘画大写意风格之气象。适合设计师用来诠释时代个性、现代生活方式,并进行视觉创新与探索。4.4色彩在现代服饰中的为应用 现代扎染服装的色彩设计大部分是与

24、其他服装一样按照色彩搭配原理来使用色彩,搭配时应注意使用色彩的面积比例。但符合工艺合理性原则是现代扎染服装色彩设计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因为服装大部分是通过现代扎染工艺来进行染色的,颜色种类的复杂程度是否有生产的可操作性,设计颜色的可实现性等都是色彩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在注重流行色的变化同时,把握扎染服装的风格特点,选择采用适宜的流行色,向多元化风格发展。4.5扎染工艺与服装面料相结合现代扎染工艺种类繁多,不同的工艺效果所适用的面料各异,如段染工艺适用面料为天然纤维的棉、麻织物面料;注染工艺适用于天然、化学、合成纤维等各种梭织、针织、交织、混纺面料;彩绘染则较多运用高档真丝面料。不同的

25、面料适用与不同的扎染工艺,如不了解面料和工艺的性能随意匹配,则容易出现染色牢度不高、面料图形肌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影响服装的最终效果。此外,面料的厚度与工艺的实现度之间的关系也是在进行服装设计时所需注意的。不同面料的化学稳定性、吸湿性、染色性、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均不相同,不同面料的厚度所能吸附的染料厚度也各异。所以在进行服装设计及制作时,要充分考虑所选面料是否可以达到预想工艺效果和款式效果,必要时可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保证服装的最终效果。综上,现代扎染工艺在服装当中的应用,在款式上应摒弃单纯的只是通过纹样或是传统民族扎染来凸显独特。而是要结合时尚,将多变的款式和造型与扎染现代化工艺相结合,体现现代

26、人追求时尚个性,向往淳朴自然的手工艺风情。同时应跳出传统扎染图案设计中固定的、程式化的构成形式,根据服装风格多选择抽象的不规则图形,向多元化风格发展。在色彩上,摆脱传统扎染靛蓝色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但可以选择多色相、多明度、多纯度的,也可采用一些写意风格的渐变色调塑造简洁淡雅的服装风格。 总结扎染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手工纺织品染色艺术,曾被冷落、淡忘。近年来人们回归意识的增强、个性意识的强化、对传统艺术和原始艺术的渴望,扎染艺术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在现在的生活中,面对千篇一律的工业化制作的服饰品,使人们渴望有个性特点,同时具有饱满文化含量的扎染服饰品来弥补。把扎染艺术应用到现代服饰品设计中,不能把

27、古代的东西生搬硬套到现代服饰品的设计中,使扎染服饰品既符合人们对服饰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又能体现扎染深厚的文化艺术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对传统扎染艺术进行提炼和创新。扎染艺术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及民族性。将扎染艺术运用于现代服饰品的设计中不仅能提高服饰品的附加值、增加服饰品的文化、艺术内涵,同时也是对扎染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拯救和保护。参考文献1 孙媛. HYPERLINK /kns50/detail.aspx?filename=2006091458.nh&dbname=CMFD2006&filetitle=2KF)j$%1B=%233a,TDj8.BE:eDJ?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