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电路学习笔记_第1页
BUCK电路学习笔记_第2页
BUCK电路学习笔记_第3页
BUCK电路学习笔记_第4页
BUCK电路学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uck 电路学习笔记Buck 电路基本框图:图 1.1Buck 电路的控制方式:1):脉冲调制型:保持开关周期 T 不变,调节开关导通时刻 t on,(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 )最常用,最容易实现2):频率调制(调频型):保持开关导通时间 t on 不变,改变开关周期 T.3):混合调制:同时改变 t on 和 T,使得占空比 t on/T 发生改变。Buck 电路基本工作方式MOS管 Q和直流输入电压 Vdc 串联 , 通过 Q的硬开通和硬关断,在 VD处形成方波电压。采用恒频控制方式,占空比可调 ,Q 导通时间为 TON。A:Q 导通时, VD点电压也应为直

2、流输入电压Vdc(设 Q导通,压降为 0),电流流经串接电感 L,流出输出端。此时电感储能,并向电容 C充电。等效模型如下图:图 1.2B:Q 关断时,电感 L 产生反电动势,使得 VD点电压,迅速下降到 0,便变为负值直至二极管 D(因其续流作用而被称为“续流二极管”)被导通,并钳位于 -0.8V 。通过二极管续流,释放能量,电容 C 向负载供电。等效模型如下图:图 1.3Buck 电路波形分析:图 1.4 Buck 电路工作波形图图 1.4 ()为 MOSFET的 PWM驱动波形 PWM,占空比可调。当 Q导通时, VD点电压也应为直流输入电压 Vdc(设 Q导通,压降为 0),当Q关断时

3、,电感 L 产生反电动势,使得 VD点电压,迅速下降到 0,便变为负值直至二极管 D 被导通,并钳位于 -0.8V 。此时假设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为0V,则 VD的波形如图( b)所示。当 Q 导通时, VD 点电压直流输入电压 Vdc,由于 VO电压低于 Vdc,电感 L 承受的电压为 (Vdc-VO),因为 Vdc,VO电压均为恒定值, 所以电感两端的电压保持恒定,因此流经电感的电流线性上升其斜率为I / t (Vdc Vo) / L ,L 为电感量,此时电感内部的电流变化如图1.4 (e)所示的上升斜坡,而 MOSFET内部的电流如图 1.4 (c)所示。当 Q关断时, VD点电压,迅速下降

4、到 0V(假设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为 0V),而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 电感产生反电动势以维持原来建立的电流, 若未接续流二极管 D,则 VD 点电压会变得很负以保持电感上的电流方向不变,但是此时续流二极管导通,使得电感前端的电压比地电位低于一个二极管的导通压降。此时电感上的极性反相,使得流经续流二极管 D和电感 L 的电流线性下降,直到 MOSFET关断结束时,回到电流初始值Ia 。因为 VD点电压被钳位于1V(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近似为1V),VO电压均为恒定值不变, 所以电感 L 承受的电压为(VO+1)V,续流二极管D和电感L的电流下降斜率为I /t ( Vo1)/ L (Vo1) / L, 续

5、流二极管的电流变化如图1.4 (d), 电感的电流如图 1.4 (e)。根据基尔霍夫电流电流定律 KCL可知 : 电感的电流等于 MOSFET的电流,续流二极管 D 的电流之和,即 IL=IQ+ID 。根据图 1.4 (c)、(d)、( e)便可以看出。 Buck 电路的三种工作模式:1) 连续工作模式2) 临界工作模式3) 不连续工作模式判别条件为:电流连续的条件为:e1m1其中 mEM/E ,T/,t 1 /(t 1)(TT )BUCK电路 PSIM开环仿真:(1) PWM波形的产生方式:PWM波产生控制框图单极性调制的方式产生PWM波的波形图生成 PWM波的原理: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

6、( “+”端 ) 为一个基准电压, 反相输入端为一个周期为 T 的锯齿波,当同相输入端电压 锯齿波的电压,输出端为高电平,电压幅值取决于电压比较器的供电电压,当同相输入端电压 锯齿波的电压,输出端为低电平。在做闭环反馈时, 只需要通过反馈环节不断的修改基准电压便可以产生可调的 PWM波。在进行 PWM时,常用的方法有单极性调制和双极性调制两种方法。其中调制波最常用的是正弦交流和直流电压源。Buck 电路主电路(连续工作模式)连续工作模式工作波形输入输出关系如图看见,输出电压大约为输入的一般,但是输出电压在启动时有较大的超调,且纹波较大。我们采用增大输出滤波电容的方式抑制输出纹波, 当输出电容改

7、为 220uF 时,输出波形如下图:纹波明显有所减小。过冲依然存在。我们尝试着加大电感来抑制过冲。如下图我们把电感改为 1000uH 时,并没有有效的抑制过冲,并且调节时间被加大了,所以我觉得更为理想的方法应该是采用闭环控制。修改电感为 1000uH。Buck 电路闭环仿真图输出电压作为反馈和给定电压作对比,对偏差进行 PI 控制,为了防止积分饱和,对积分输出限幅, 作为调制信号输入比较器, 从而达到调节 PWM占空比的作用。闭环仿真后输出电压波形较为平滑,且几乎没有超调,关于闭环控制的响应时间,超调量等相关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调节比例和微分参数。BUCK电路设计参数计算( 1)开关管的选取:

8、 以 MOSFET为例进行参数的计算主要参数 :(1) 最大漏极源极电压( Drain-Source Voltage)(2)连续漏极电流( Continuous Drain Current)(3)导通内阻RDS (ON )( Static Drain-Source On-State Resistance)尽可能小,减少损耗。最大漏极源极电压由 BUCK电路的直流输入电压 决定的;连续漏极电流由 MOSFET的工作峰值电流决定BUCK电路工作于连续工作模式下, 其 负载电流 I ON必须大于等于 I Q峰峰值的一半,可知其峰值电流等于I ON1I;而II *TON ,TONVo * T 又因为2

9、tVdc(Vdc Vo) ,所以 MOSFET的工作峰值电流为tLION1II ON 1 * (VdcVo) * Vo * T22LVdc导通内阻 RDS (ON ) 是取决于选取的 MOSFET本身,与 BUCK电路无关。( 2):续流二极管的选取主要参数 : ( 1)反向重复峰值电压 Vrrm(Repetitive peak reverse voltage);2)最大整流电流 (平均值) (Maximumaverage forward rectifiedcurrent )3)反向恢复时间 Trr (Reverse Recovery Time )1)反向重复峰值电压 Vrrm 由 BUCK电

10、路的直流输入电压 Vdc 决定的;2)最大整流电流(平均值) I O 由续流二极管的工作峰值电流决定,续流二极管的峰值电流和 MOSFET的工作峰值电流一致,计算方法一致I ON1I ION1(Vdc Vo)*Vo22* TLVdc(3)反向恢复时间Trr 由续流二极管的工作频率f 决定;( 3)输出电容的选取主要参数 : ( 1)耐压值;(2)容值。1)耐压值由 BUCK电路的( Vdc Vo) 决定的;2)容值根据设计要求的纹波电压 Vrr 来确定BUCK电路实物设计中的输出电容, 并非理想电容。 它可以等效为一个寄生电阻 R O , 一个电感 L O 和一个理想电容CO 串联而成的。如下图。R O 称为等效串联电阻(ESR),L O 称为等效串联电感 (ESL),因此输出电压的纹波由理想电容C O ,等效串联电阻 R O (ESR),等效串联电感( ESL) L O 三者一起决定的。对于低频电流,等效串联电感(ESL)可以忽略不计,输出纹波主要有理想电容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