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陆地和海洋一章的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解析新的课程标准对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要求如下: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同时,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4.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上著名山系以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5. 在活动建议中,课程标准建议通过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开展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游戏;使用自选材料或者计算机模拟海底扩张、大陆漂移等学说,同时,在板 块构造学说方面,要体现一定的科普性以及科学史教育。从以上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所要求设计的活动可以得知

2、,本章的重点内容应该是: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2. 能够正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3.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4. 掌握世界主要大洲之间的分界线。5. 知道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6. 知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7. 能够列举海陆变迁的实际例子。8. 了解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9. 理解能够证明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证据10.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1. 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学情分析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对于本课的基 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 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 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 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 理念. 学生的年龄特点, 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 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 开启学生求知欲望;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 为学生

4、创造自 主学习的氛围。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 讲述四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 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本章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在海陆变迁方面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 的变迁,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 基本观点, 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 地震的分布;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 发展过程, 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 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与以往的教学大 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

5、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 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 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 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 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章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4.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5.了解大陆

6、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6.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能力与方法: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 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4.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5.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

7、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 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四)、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4.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五)、教学难点: 1.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2.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五、教学策略:六、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方法:地图法 讨论法个案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提问导入,直接进入本节课的复习主题(二)复习设计【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1.读教材P2

8、6 图 2.1 “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 “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读教材图 “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 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 71%;陆地: 29%)海陆分布概况个性化修改设计目的: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绘图:读课本图 “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在学生画好示

9、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 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 并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大洲排位: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名称 大陆 岛屿 半岛大洲概念面积广大的陆地面积较小的陆地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举例亚欧大陆 台湾岛 朝鲜半岛亚洲注:世界最大 的大陆 亚欧 大陆 世界最小 的大陆 澳大 利亚大陆世界最大的 岛屿 北美洲 的格陵兰岛 世 界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洲 亚洲世界最小的洲 大洋洲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

10、洲, 海洋分为四大洋, 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 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读图册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 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4)读图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 大西洋, 纬度最高,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互动三

11、】各大洲的分界线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利用地图和教师 的信息提示、演示 实验,总结板块运 动学说的内容。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互动四】分析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实例: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喜马拉雅山地区。海底世界。确定海陆变迁的原因:【互动五】从一张图中诞生的理论:大陆漂移假说小组讨论,完成评价测试。解决一些地理问题的比较规范方法(三步走法(见教学课件)(一)哪两块最有可能是一块大陆呢?(二)你是如何判断它们

12、是一块大陆的呢?魏格纳搜集材料和实地考察,他发现了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1.动物的相似性; 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两年后他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互动六】慧眼识图下面地图中蕴含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你能发现它们吗?1.看图例, 绿色的线代表什么?说明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吗?由几个板块组成的呢?2.看图例表示什么?说明各板块处在什么状态?各板块运动的方向一致吗?相邻的板块是怎样运动的呢?板块会怎么样?(读各大板块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1.地中海的面积将会2.红海的面积将会3.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会4.东非大裂谷将会5.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炭资源,这说明了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6.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的遗迹,这

13、说明了(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个案设计 个性化修改课后反思: 本节课将情感教育隐含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将问题分级分类;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利用直观地图,通过讨论探究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阅读地图能力,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问题。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丰富多彩的资料选取和激励有加的特色评价等等许多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殷殷期望,而这整个过程中,落实了师生活动,注意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教师引导地位的体现。从学生的

14、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想方设法使抽象知识形象化。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体会到地理课给他们带来别样的快乐。陆地和海洋一章的学情分析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 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 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 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乐于探究,让学生

15、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 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 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 理念. 学生的年龄特点, 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 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 开启学生求知欲望;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陆地和海洋一章的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复习达成目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复习过程中均有收获; 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有认知冲突, 有相对精 彩的观念, 有对同一问题的不同

16、的解决办法; 师生交流对话充分, 在课堂中很好的体现了教 学相长,形成了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也反映了比较浓厚的课堂教学文化和班级教学管理文化和氛围。陆地和海洋一章的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 讲述四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 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本章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在海陆变迁方面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 的变迁,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 基本观点, 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 地震的分布;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17、学说的 发展过程, 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 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与以往的教学大 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 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 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 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 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章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评测练习下图为南北半球图, 读图回答 1、2 题。1.人们说地球是“水球”。运用

18、图 中数据可以算出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面积之比是( ) A.39:61 B. 19: 81 C.29:71 D.30:702.下列大洲中,赤道穿过的是( )A.欧洲 B.南极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3.关于下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A 是半岛 B.B 是海峡 C.C 是岛屿 D.D 是群岛读大洲轮廓图,回答 46 题。4.上图中代表欧洲的是( ) A. 甲 B. 乙 C.丙 D.丁 5.苏伊士运河是图中哪两大洲的分界线(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甲、丁 6.甲、丙、丁三大洲共同濒临的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 印度洋 D

19、.北冰洋7.下面是某科学家在研究地壳运动时搜集到的一系列资料,请你从中选出能证明海陆变迁 的资料( )A1907 年,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B2008 年,四川发生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C1992 年,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D1993 年,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大片林海变成了光秃秃的荒野8.北宋科学家沈括在 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化石。这一记载说 明( )A古代的海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B太行山不久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太行山发生了火山喷发活动 D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演变来的9 看下面的六大板块图回答问题。(1)法国位于_板块,南非位于_板块,澳大

20、利亚位于_板块, 巴西位于_板块。(2)中国云南位于_板块与_板块交界处,因此_ (多?少?)地震。10.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图代表南半球的是_。(2)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大洲: A_,B_,C_,D_,E_,F_;大洋:_,_,_。陆地和海洋一章的课后反思本节课将情感教育隐含在活动中, 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 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 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将问题分级分类;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利用直观地图, 通过讨论探究的教学方法,强 调学生阅读地图能力, 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 并运用地 图说明问题。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丰富多彩的资料选取和激励有加的特色评价等等许多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