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每日一练古代诗文阅读(六)(解析版)_第1页
2020高三每日一练古代诗文阅读(六)(解析版)_第2页
2020高三每日一练古代诗文阅读(六)(解析版)_第3页
2020高三每日一练古代诗文阅读(六)(解析版)_第4页
2020高三每日一练古代诗文阅读(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每日一练 (6)( 10 分)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北塘避暑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注】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

2、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考点】 52:古诗词阅读【分析】 ( 1)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 逐句翻译诗句, 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解答时可逐句分析句意,抓住关键词具体分析。【解答】 (1)D“愁苦又涌上心头“错,尾联的意思是,酒醉后有什么能醒

3、我心魂?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 青山,体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胸襟。(2)首联描写在林塘消夏,荡涤了暑热烦闷,“旷然”写出作者不借外物,只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摆 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看出其胸襟旷然如超脱于尘世之外;颔联化用李白襄阳歌句意,感谢无价清风慷慨 的赐与, 且以悠闲度日作为最大的快乐, 显示诗人心怀的淡泊; 颈联写俯仰所见眼前景物, 一为近景, 一为远景, 深含恬然自足、任随自然的人生哲理;尾联别出心裁,以“万柄莲香一枕山”作为清心澄怀的醒酒之物,见出诗 人潇洒出尘的风致。答案:( 1) D。(2)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

4、娱,悠然自得, 乐观旷达。 具有知足常乐、 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 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 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 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 托自己的高洁。译文: 一家人来到林中塘边,洗尽了暑日的燥热烦念,胸怀豁然开朗,就像不是生活在尘世间。谁敢估量这 可爱清风的价值?没有任何快乐能胜过长日悠闲。水鸟捉到鱼儿总是心满意足,岭上云片满含雨意又空自飞还。 酒醉后有什么能醒我心魂?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赏析:韩琦是北宋名相。他为官正直廉洁,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北塘避暑一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 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

5、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首联交代了时间(夏天),地点(尽室林塘),以及周围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如不在尘寰)。如此清 静的避暑地点,不仅带给人身体上清凉如水的感受,将暑天的烦热一扫而光,更主要的是给人的心灵降温解暑, 让坠入尘网中的心灵得以解脱释放。 “旷然”一词表明了诗人超尘脱俗的思想境界和“不羞老圃秋容淡, 且看黄 花晚节香”的高尚情操。古诗百科颔联上句“谁人敢议清风价”这一反洁文句,气势不凡,著一“敢”字,更有一种威严不可小视的气 魄。这里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难得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表明自己高尚的 情操、宽广的胸怀岂容他人玷污、小觑?次句“无乐能过百日闲”

6、,酷暑难消的盛夏,有人会用管弦丝竹消遣度 日,诗人此时罢相被贬,无“丝竹之悦耳”,只有“清风”为伴,可诗人却过得逍遥自在、闲适自得。诗人为何身处逆境,却能旷然自得呢?颈联给了读者答案:“长自足”、“只空还”,知足者长乐、 豁达者自适。诗人以“水鸟”、“岭云”自喻,说明自己如同“水鸟”,只要捕鱼果腹即可;如同“岭云”,在 山问来去无心地飘荡,顺其自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不被外在的功名利禄所累而志在追求精神解脱的思想品格。尾联讲修身之法。涛人再次用反诘语句,告诉世人不需借酒忘忧,酒醒之后,心中自是一片明澈清 澄。此句再次体现出诗人超凡脱俗、宽广豁达的胸襟。全诗境界高远,含蓄蕴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正

7、直无私、重保晚节之志,轻视身外之物、注重内心 修养之道。【点评】如何鉴赏诗歌:、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 人思念为主。战争或边塞类。闲适类。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爱情类。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 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 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 忧国忧民等。三、定主旨。即确定诗

8、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 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 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 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 但 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

9、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6(6 分)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以“驽马十驾 , 功在不舍 ”和千里马一跃也达不到十步远构成对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2)苏轼赤壁赋中,“客”希望与神仙相游,与明月同在,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发出“知不可乎骤得 , 托遗响于悲风 ”的感慨。(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以“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两句写出了敌军的来势汹汹、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考点】 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

10、是给出上句写下 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解答】故答案为:(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重点字:驽)(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重点字:骤)(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重点字:摧、鳞) 【点评】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 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 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 理 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 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三、语言文

11、字运用( 20 分)7(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上 ,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 影响却是其他作家 的。有人评价说:“包身工为中国报告文学开创了新的记录。”( ) 包身工 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 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 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 严格的界限。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 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 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 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

12、境界。他的作 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 ,恰到好处。( ): 包身工 是抒情的, 在关节处又常常直抒胸臆, 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 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 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 强大的说服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寥寥可数鞭长莫及作壁上观天衣无缝B屈指可数鞭长莫及袖手旁观无懈可击C屈指可数望尘莫及袖手旁观天衣无缝D寥寥可数望尘莫及作壁上观无懈可击( 2)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A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

13、,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B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C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D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对包身工制度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 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B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

14、品 具有强大的说服力。C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包身工制度,作 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D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 有强大的说服力。【考点】 88:语段综合考查【分析】( 1)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 使用是否合乎语境。(2)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 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3)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

15、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 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解答】( 1)屈指可数:形容数量很少;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句中指夏衍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作 家比不上的,即远远地落在后面,故选用“望尘莫及”,排除AB。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句中没有坐观成败的意思,故 选用“袖手旁观”,排除 D。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破绽;无懈可击:指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 容十分严密。句中指诗文,故选用“天衣无缝”。(2)根据前文“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不多“的意思,

16、第一个括号内应填“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 这样前后意思才能吻合,据此排除 B项和 D 项;第二个括号后的句式是“包身工是抒情的“,和这个句 式相呼应,第二个括号内应填“包身工是叙事的“,这样句式一致,前后语气连贯,据此排除C 项。( 3)“精确的事实”,搭配不当,应: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排除A;“围绕为中心”,句式杂糅,应: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排除BC。答案:( 1) C。(2)A。(3)D。【点评】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 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

17、联的信息;第五、从修 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8(5 分)下面一幅漫画反映了一些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请拟一条宣传语,倡导节约粮食。要求:宣传语由 两句话构成,每句话不少于 7 个字,且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基本相同;语言表达得体、准确。【考点】 87:图文、表文转化【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标语的基本能力。针对浪费粮食现象,写宣传标语。作答时主要是从节约方面来 写。写出的句子要简洁、明了、有号召力,同时要满足字数、结构方面的要求。【解答】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宣传标语的基本能力, 即考查了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 针对浪费粮食

18、现 象,劝说同学,要从节约粮食的意义和影响方面来说,运用修辞手法,注意表达的语气和措辞,要让别人易于接 受。答案:( 1 )示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2)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点评】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 要注意以下几点:1、张贴地方:写在纸上或写在墙上。2、词句要求: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3、句式特点: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4、修辞上的要求: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使之言有尽而意无穷。5、标点符号上的要求:最后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有时可使用句号或感叹号。6、内容上的要求:营造气氛、制造声势、宣传群众并鼓舞群众、调动大家的参与性。9(6 分)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部经典名著”推荐活动,请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部进行推荐,并写出 推荐理由。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突出所选作品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50 字左右。备选作品: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巴金家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高老头朱光潜谈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我选: 高老头推荐理由: 高老头是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微缩了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图景。这部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小说,也是洞悉人生的窗口。【考点】 81: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