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17篇_第1页
《诗经》读后感17篇_第2页
《诗经》读后感17篇_第3页
《诗经》读后感17篇_第4页
《诗经》读后感1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经读后感17篇诗经读后感 篇1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作者心心念念的这件“绿衣”,应该是亡妻生前所穿之物,因此他触物生情,想念与自身感情深厚的妻子。通过重章叠句的表述,表现作者缠绵悱恻的感情。用寒风凄凉来表达心境之凄凉,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剧:你为我织造的衣服仍然在身,可那个为我加衣的人,你在哪里啊?这种睹物思人的写法为后世同类型的诗作广泛借鉴,最出名的是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东坡这首词也是触景生情,只不过是梦中所见而已。他想

2、念亡妻,不是写缠绵悱恻,不是抒发呜呼哀哉,反而写的是“千里孤坟”,是“明月夜,短松冈”,通过那月夜下唯有青松作伴的孤坟,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远比直接抒发情感要动人得多。全词中的感情都是内敛的,不话凄凉,无言相述,但那真实的、强烈的情感是根本不需要任何言语而能直接击碎人心的。尤其是上阙收尾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对应下阙开头的“小轩窗,正梳妆”,那种时空错乱的幻象更加让人唏嘘和悲痛。诗经读后感 篇2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

3、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句子,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

4、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天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无数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只有认真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身究竟在乐呵些什么。诗经读后感 篇3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

5、法找到自身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身、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很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背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怎样去面对,叩问自身的“心”,人来世间为了什么,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由自身良心所控制的。诗经她能让人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学习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她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才不会丢失自身的民族魂。我们只有了解自身的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展望明天,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

6、会有希望,我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纯真干净的诗经怎叫人不爱,她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长成的少女,那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诗经读后感 篇4诗经给人一种神秘、古老、穿越千年的美感。它美在自然纯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词藻,只有娓娓道来的清新自然。读一篇诗经,仿佛看到青石板上的涓涓细流;仿佛嗅到流转千年的竹筏依旧的清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朦胧婉约美,淡淡的清香如一杯清茶,回味了几千年。我常想:千年之前的当年,一见倾心的伊人该是多么的美丽动人,素心相赠,在水一方的伊人,又是否明白?读诗经,心的上空一片晴朗,阳光如桃花般的明艳动人。透过诗

7、经行走在这些字里行间,我学会了如何更淡然的去领悟人生内涵,更深刻的理解人生哲理。诗经读后感 篇5最近经历了不少事情,收获就是懂得了自身平时所学的文化知识是有用的。在没有认识他们之前,自身以为懂得的文化在同年龄段里的是多的了,见了平辈中的高人,才真正体会庄子,秋水“望洋兴叹”的典故。有点浮躁的心有重新平静下来,从重读古籍开始。今天在朋友这里浏览了诗经,原本不知道诗经总共有多少首。牡丹亭。春香闹学中腐儒陈最良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泛读后,找到了几篇自身最喜欢的。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大体意思是:木屋建好在山涧旁,隐士的胸襟多么宽广啊!一个人独自快乐的睡下,梦里说话都

8、快乐无比,这样的生活一定要矢志不移地继续下去。这首较早的隐逸诗中,不但有隐士的居住环境,更描写了隐士豁达的隐逸心态。此种生活方式自此就为历代隐退文人所推崇。以前逛网师园,小山丛桂轩旁边的小溪驳岸石头上就能看到“盘涧”两个字,如今才解其中味道。也许自身也只能心里想望此种悠闲生活了!诗经读后感 篇6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

9、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含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身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10、来归,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身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重的,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将士戍边的辛酸。“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身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身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诗经中还有其

11、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诗经中更多的诗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深度。诗经读后感 篇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秦风。蒹葭。全诗共有三段,皆以起兴开头。全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河那边的“伊人”而不顾道路险阻的情景。首句“蒹葭苍茫,白露为霜

12、”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无须过多的修饰,就能让人遐想万千。次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适时地点出了年轻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时暗示路途遥远。第三句“溯洄从之,道路且长”表明了追求过程的艰辛。第四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年轻人认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追寻“伊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年轻人却始终执著地前进着,一种被称为爱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心里有你,再大的风雨也不畏惧,因为心里有你,苦一点也愿意,爱情的力量总是不可估量,它能让你倾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后悔。如果仅仅是为了赞美爱情,那此文不写也罢,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为梦想,目标吗?这是望深层次想

13、,抛开表面的爱情来看,又有哪一点不吻合呢?梦想总是在彼岸,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你不知道自身是否会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条追梦之路,即使路上满是荆棘,即使伴随你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进的动力依然十足,有这些就足够了,它不会让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拥有它们,你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对吗?这是蒹葭给予我的启示,而蒹葭又仅仅是诗经中的一首,如果我们能细细研究每一首诗的内涵,取其精华,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有些人认为学习古代文化会让国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错特错了,除去科技的进步外,对比古今作品,反倒觉得很多现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几

14、十字古文,现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静不下心来,使得传统的中国文学底蕴正逐渐流失。因此,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空闲时间多读一读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名家作品,读一读真正的中华经典。诗经读后感 篇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15、。“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身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阅读

16、了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和谐,那执著,那崇高,那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

17、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诗经读后感 篇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是诗经众多诗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是青青是你的衣领,长长地挂在我的心。纵然我还不能去,你为什么不寄个音?青青是你的佩带,长长地在我想念哉。纵然我不能去,你为什么不来?你轻快地往来啊,登在城楼上啊。一天不看见你,如同隔了三个月啊。读子衿时,会深深的感受到古代爱情的勇敢、直白。“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18、纵然我不能去,你为什么不来?如此的大胆直接。回想古代,我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封建”二字,在封建王朝这么大胆直接的谈情说爱是不可能出现的。每个人都那的羞涩,有爱不敢言,只能等待媒婆的提亲,经常遇到喜欢的人却不敢说出口,因而酿成了很多的悲剧,对比这些诗经时代的爱情显得那可贵,显得那美好。读诗经中的诗时会感受到他们的心情或是感情。例如静女一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读这首时脑子里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男子约一个美丽的少女到城隅约会,男子非常开心的到达约会场所,少女故意躲藏起来。男子等了很久,逐渐

19、变得烦躁,而当他不知所措时,女子突然出现,献上彤管作为礼物,一丝甜蜜爬上了男子心头融化了他先前的不安与烦躁。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诗经时代那简单,却甜蜜的恋爱,没有山盟海誓,却同样令人羡慕,没有浪漫的玫瑰,普通的彤管,依旧浪漫甜蜜。时代的改变,物质也在改变,如今约会送彤管已不再浪漫,而人们渴望的甜蜜,那简单的爱却没有改变。静女中的女子躲藏男子,看他着急的模样,看他等待的不知所措的样子,看到他那的着急,内心反而会更加开心,因为对方那的在乎自身。而一直等待的男子,看到女子出现,并送上彤管,彤管随处可见,没什么特别意义,可是从心爱的人手里送出,却显得意义非凡,感觉那彤管特别的美丽,而在等待过程中的

20、不安,烦躁,也随之消失,等来的是满满的甜蜜。女子一次小小的举措让她和男子的爱情更进一步。等待是一段艰苦的路程有人说等待是一种煎熬,因为在等待过程中看着远去的行人,各种想法会浮现在脑海中,会担心她是否忘记约定,也会担心她记错了约定,担心她的安全,害怕她来的路途中是否遇到危险,各种想法袭上心头,越等待越着急越不安。然而等待也是一种幸福,男子的等待换来了女子的出现,以及心中满满的甜蜜。说到古代,往往会想到封建社会,我讨厌封建,因为他造成了太多太多的悲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玉贾宝玉正是如此林黛玉与贾宝玉本有木石前盟,林黛玉本为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古死的绛珠仙

21、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新存活。林黛玉省心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喜欢她。贾宝玉大婚,贾府一边成亲的喜庆景象,一边是死前的哀怨凄怜,林黛玉误以为贾宝玉欲娶薛宝钗为妻,在贾宝玉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而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时是那的惊讶,当他得知林黛玉已身亡是,是那的悲痛。为什么两个如此相爱的人会是这个结局的,那是因为封建的老祖宗因林黛玉体弱多病看不上他将新娘换成了门当户对的薛宝衩,以至于发生了这种悲剧。一对追求爱情的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下生离死别。如果说林黛玉玉贾宝玉的爱情让我们感到惋惜,那觉新的爱情会使我们感到痛心。在巴金先生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懦弱委曲求全的觉新,

22、他的一生都活在内疚与痛苦中,他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牺牲品,他不敢反抗老太爷,痛失了自身的梦想和自身最心爱的人,想爱却不能爱,他一直在这种痛苦中挣扎,心爱的人的死去,给他带来了无限的痛苦与自责,然而他的悲剧却还没有结束,犹豫封建的利益使他的老婆难产而死,他的儿子也逐渐死去,对他,我们只能感到痛心。看完了这两个因封建而导致的悲剧,对比诗经时代的勇敢爱情,诗经中的诗透露的是一种直白,没有觉新的委曲求全,那一种简单的爱情,那一个男女间的小游戏是如此的甜蜜。没有封建礼仪的束缚,女子不在躲藏于家中,而勇敢的逐爱,不因错过而悲伤勇敢表达自身的爱恋,就像摽有梅中的“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当然爱情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

23、的,会有写挫折与失败,悲剧也会发生,又如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

24、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中的女子虽然没有等待男子的提亲却依旧嫁给了他,把自身的青春都奉献给这个男子,为这个男子处理好家庭的事物,每天都这么的劳累去义无反顾,她爱他,可他却变心了。她也曾为了他,看到复关就开心,看不到就难过,她的心情曾因他的转变,她也曾爱他爱的轰烈,可他呢,却这样的辜负了她。在读诗经时会被里面那些单纯的爱恋而吸引,那些简单的爱恋,却依旧的甜蜜,从字里行间中渗出,那大胆的求爱宣言,是那的直白,随时代的改变,一切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那单纯简单的爱恋。诗经读后感 篇10诗经,就如古朴的石阶:虽陈旧,却已屹立千年;虽古朴,却载满了人情冷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诗经的第一句句子。那时候的我学习关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听老师给我们讲它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它所表达的意义。而如今,老师讲的我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唯一记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载的满满的浓情与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无奈。我也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只能“听老师讲”了,我已经可以独立地从我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诗经,可以在我彷徨躁动时给我清风般的抚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

26、了女子的美丽。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每个人心中都有不灭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一场又一场的戏,聚集,然后淡然的离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轮回,出生,然后孤独的死去

27、。我们不停地记录一张张面容,与别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过。我们走的道路虽各不相同,但最终我们必将去往同一个地方。若你感到彷徨躁动,诗经可以给你清风般的抚慰;若你感到孤独无助,诗经可以给你阳光般的安慰;若你感到迷茫,诗经则可以像灯塔,为你在重重迷雾中指引方向。读诗经,其实不在于你看了多少,而是在于你懂了多少诗经读后感 篇11这是一首女子被抛弃后诉说苦怨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这位女子将整个事件的始末为我们娓娓道来:她的丈夫要娶新妇了,对她大发雷霆,她怨他没有遵守曾经同生共死的山盟海誓,默默然一个人离开了家门。但此时此刻,这位女子并没有任凭一枪怨怼泛滥,也没有愤怒,没有哭闹。她的感情是隐忍的

28、,化作委婉诉说和感化规劝。或许正映衬了她所反复强调的女子的德行吧。人说夫妻能共甘苦,未必能同富贵。她回忆曾经贫穷的日子里自身如何辛劳操持,而今天丈夫有了富余的生活,就喜新厌旧,想抛弃糟糠之妻了。这样的事情,自古而今,两三千年来似乎已经司空见惯。我觉得,从诗中可以学的是她的自重和优雅,并不必要用哭闹和激愤来结束一段关系;从今日的视角而言,女人更要具备一份自尊和独立,毕竟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与其被生活折磨成了黄脸婆的时候,指责男人食言违誓,喜新厌旧,不如把握住自身人生的各个阶段,无论在什么样的年龄、什么样的境遇都能有自身的魅力。诗经读后感 篇12伴着关关和鸣的雎鸟,我独自来到河中的小洲。闲暇之时,

29、偶尔能来到此等惬意之地,又何尝不为享受?我这么想。但总觉得似乎还少了些什么。突然间,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她身着绿罗衣,竹簪束发,光洁白皙的脸庞,乌黑深邃的眼眸,实在是少见的美丽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细思,这难道不就是可以娶以为妻的贤淑女子吗?我入了迷。少时,不觉天色已晚,还未来得及与这位女子言谈,她便款款离开。遇见,或许只是一眼,便能走进我的心中了吧。晓看云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从那以后,每每我闭眼就寝,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现在我眼前。无论是白昼,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见她,追求她,与她相伴余生。但,再多的爱意也只能化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彻夜难眠。梦回那日相逢,参差

30、不齐的荇菜之间,隐隐约约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钟鼓,只为取悦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梦醒时分,我终究还是得不到我心仪的女子,她也无法感受到我的真心。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待到陌上花开之时,试问你可否缓缓归矣?诗经读后感 篇13这是一首女子怀远诗。前三段不难理解,女子看到雄雉展翅而飞的模样,想到了出门在外的丈夫,也是这样一表人才。她直接地表达着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第四段,话锋一转,开始抨击“君子”们没有德行。这里咱谈点话外的。本诗以雄雉比喻君子,这个意象其实大有典故。中国人很讲究礼节,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很多今天看起来习以为常的礼节都来自于古时候的贵族仪

31、式。例如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时候,去人家家里必须得提点东西这个事,其实背后的文化大有来头。在西周史中谈到西周的礼制时,我们知道了当时的贵族们彼此轻易不可以见面,有非常繁琐又严格的“贽见礼”,会见过程不但要按照固定的仪式进行,而且要带礼物,礼物还要按照访客的身份进行选择,主要有三种:玉、帛、禽。高级贵族如公侯,会见时以玉为贽,且玉也有不同的等级和形制;次等贵族以帛为贽;末等贵族相见以禽为贽。当然啦,帛和禽都按其主人的身份等级有严格规定的。以禽为礼,主要包含羔、雁、雉。作为统治阶级里最下层的士阶层来说,以雉为礼最为普遍了。大概也正因此,雉成为“士”的象征。诗经读后感 篇14读过诗经,其中简练精致的句

32、子让我回味良久。每个句子都是一个简约唯美的画面,无须多言,深意自在其中。读完,你会感觉妙不可言。还记得那个驾四马行路的游子,眼含“翩翩者,载飞载止,集于苞杞”吗?游子身带公务在外行役,沿途花鸟纷飞,孤寂的旅途中,眼见此番生机蓬发之景,怕是一分百无聊赖,两分心旷神怡,七分离愁别恨吧?看了四周之景,继而“驾彼四骆,载骤骎骎”接着行路,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虽然心系家乡亲人,但公务缠身,不得不离开家乡亲人,也许这是一种无奈,或者是一种释然,一种畅达。而从这一句中更能看到荒凉的道路上,一架孤单的马车不停的行驶,孤独而旷远。还有鹿唔鸣之什中,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耳熟能详,连

33、曹操也曾引用过它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一场安乐其心的宴会,绝对不只是口舌之欲,而是君臣之间的交流望,贤明的君主让群臣心悦诚服,才能化乱为治。我们祖先的古老智慧和现在的民主政治的思想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唯有听取民意,才能创立太平盛世,独裁专制往往会迎来国家的瓦解毁灭。也许这就是祖先藏于歌谣中流传下来,对我们的告诫和启示吧!诗经读后感 篇15东周初期,申、吕、许三个诸侯国,都在王都洛邑的南边,拱卫王畿、防御南蛮。此时南方的楚国非常强势,大有北进中原、另立王朝的野心。为了阻挡它的北进,周平王派王畿的士兵戍守于南方边境。这些士兵们背井离乡,征期已逾却得不到放还,常年不能回归故里,于是心中郁闷悲凉,充满怨怼。这首诗正是发泄此种怨怼而作。“扬之水,不流束薪”。说的是缓缓流动的浅流,载不动一捆柴火。这个意向非常的巧妙,因为“束薪”是当时男女婚嫁时候的一种“贽见礼”,是定亲定情用的,故而常指代新婚。因此这一句话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他思念的人是谁,而此时又是怎样一种让人郁闷的情况:在外征戍的他眼看着时间悠然而过,却迟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