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_第1页
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_第2页
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_第3页
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_第4页
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1. 需求和供给共同推动汽车座舱升级,座舱正迈入智能化时代需求、供给两端共同推进,赋能汽车座舱智能化升级。需求端:智能座舱从应 用场景出发,是消费者最容易感知的智能化体验。消费者从最开始对安全性和舒适 性等的生理需求,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情感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汽车已不止是 出行工具,而是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的第三空间;同时随着消费者对手机等消费电 子产品的应用场景逐渐分流到车端,智能座舱认可度增加,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支 付意愿也得到快速提升。供给端:智能座舱由于技术实现上相对智能驾驶难度较低, 且不同于智能驾驶有相对严格的法规约束和等级划分,因此对车企来说更容

2、易实现。座舱智能化升级是汽车智能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智能驾驶初级阶段还是 无人驾驶阶段,汽车仍具备消费品属性。传感器通过感知外部环境,反馈给汽车“大 脑”,座舱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用户的需求通过座舱反馈给汽车“大脑”,汽车 “大脑”结合内外部信息,做出决策后实现安全可靠的驾驶。汽车座舱经历了机械、电子、网联时代,正向智能化时代迈进。20世纪60-90年 代为机械时代,座舱主要由机械式仪表盘及简单的音频播放设备组成,物理按键结 构单一;2000-2015年为电子时代,小尺寸中控液晶屏与导航功能开始使用;2015年 开始进入网联时代,座舱的网联水平与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中控液晶屏尺寸变大, 但

3、系统产品仍是分布式离散控制。随着智能驾驶和第三生活空间的需求升级,感知、 人机交互、芯片性能的技术突破,座舱产品将进一步升级,座舱域控制器、多屏互融 和AR等应用会进一步普及,迈入高度智能化阶段。2. 中控仪表:受益行业红利+国产替代,产品收入稳步增长1. 中控仪表产品量价齐升,预计 2025 年国内市场达 871 亿元,CAGR 为 20%传统中控实现收音机,CD机等娱乐功能,汽车电子功能安全级别较低,一般为 ASIL A。传统仪表实现显示车速、油耗的功能,安全级别较高,一般为ASIL B。中 控产品升级驱动力:一方面基于用户对娱乐性需求,中控具有类似手机的娱乐属性, 另一方面支持的APP应

4、用增多,性能要求提高,消费者也愿意买单。仪表产品升级 驱动力:基于用户的安全性需求,用于显示汽车底盘故障、导航等需求增多,后期更 多的智驾功能也会在仪表上显示,大尺寸全液晶仪表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中控、全液晶仪表类似消费电子属性,渗透率不断提升。截止2022年3月,根据 汽车之家车型配置统计,2010-2022年度款车型中控、全液晶仪表配置率(配置中控 功能的车型数量与总车型数量的比值)提升迅速,2010年度款车型中控、全液晶仪 表标配渗透率分别为29.7%、0.1%,2022款车型中控、全液晶仪表标配渗透率分别 提升至89.2%、48.8%,较2021年度款分别提升15.1pct、19.7p

5、ct。从终端销售来看, 2021年全液晶仪表的标配渗透率(具有全液晶仪表功能的车销量与总销量的比值) 约为29.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控、仪表向大屏化趋势发展。截止2022年3月,根据汽车之家车型配置统计, 2010-2022款车型中控、仪表8寸以上大尺寸屏的配置率均呈现提升趋势。其中2022 款车型中8-12英寸中控屏配置率仍占主流,较2021款提升14.1pct至51.5%;12英寸 以上中控屏配置率较2021款提升6.5pct至21.6%。而2022款配置了全液晶屏幕的车 型中,12英寸以上仪表屏配置率占主流,较2021款提升14.5pct至30.7%;8-12英寸 仪表屏配置率较2

6、021款提升2.8pct至10.9%。预计2025年国内中控、仪表市场空间有望达871亿元,复合增速为20%。根据我 们测算,2021年中控、全液晶仪表的渗透率约为86%、32%。基于消费的安全和娱 乐性需求,假设中控、全液晶仪表渗透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速度随着渗透率 提升而逐渐放慢,其中全液晶仪表由于目前渗透率较低,所以渗透率提升速度相对 更快,到2025年分别提升至97%、75%。2021年中控、全液晶仪表、普通仪表单价 分别设为1500元、1250元、300元,单车价值随着屏机分离、屏幕大尺寸化、软件 升级和座舱域控制器升级,呈现增长趋势,传统仪表单价仍维持不变,到2025年单 价分

7、别为1929元、1829元和300元;国内乘用车产量增速。综上测算得, 2025年中控、仪表市场空间分别有望达491亿元、380亿元,复合增速为15%、30%。2. 中控/仪表市场格局:格局相对分散,国产替代加速中控/仪表产品正处于软硬件快速迭代时期,国产供应商有望把握历史机遇实现 快速国产替代。国内中控/仪表市场外资供应商主要有博世、安波富、伟世通等国际 Tier 1企业。此前外资由于与瑞萨、恩智浦、英飞凌等座舱芯片企业长期的密切合作 和联合研发,产品竞争力较强。随着汽车座舱智能化升级,更多的消费电子芯片厂 商切入到汽车行业,以及座舱软件快速迭代升级,给予了国内供应商赶超的机会。 随着国内供

8、应商技术日益成熟,凭借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和成本优势,市占率有望 加速提升。国内参与者主要有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航盛电子等。与外资企业相比,一方面由于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崛起,培养了众多软件人 才,产生了大量电子供应链,自主零部件企业获得了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自主零部 件企业具备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满足车企定制化开发的需求。中控产品国产替代发展进程较快,液晶仪表产品有望复制中控的发展路线实现 快速国产替代。中控产品主要满足用户的娱乐功能,功能安全等级要求更低,国产 替代进程发展较快,以德赛/航盛/华阳为代表的自主零部件企业表现比较突出。根据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0H1国内中控多

9、媒体市场份额中,市占率前三分别为 德赛西威(11.4%)、安波富(11.0%)、航盛电子(7.5%)。全液晶仪表产品由于 涉及油耗、速度、导航等多项指标,安全等级要求较高,博世(34.9%)、伟世通 (23.5%)、马瑞利(12.0%)等仍占据行业前三。3. 技术优势+突破优质客户,公司中控仪表产品有望量价齐升公司紧抓产业变革,构建极强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在软件方面,华阳集团研发 的软件开发平台“AAOP”,聚焦智能座舱平台化,通过车规级标准器件、丰富硬件 配置、统一软件接口、高效研发模式和完善诊断系统邓,为车联网生态打造一个开 放式、可定制的软硬分离平台。AAOP软件标准架构分层包括驱动层、中

10、间件层、应 用逻辑层和UI层,可灵活适配车联网系统,如阿里斑马、腾讯车联TAI、百度Duer OS 等。在芯片硬件方面,根据投资者互动平台,华阳集团座舱域控产品线已覆盖高通、 瑞萨、芯驰等主流芯片方案,已获得长安、长城等客户定点项目。华阳集团凭借技术+成本优势,加速国产替代。根据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司客户 结构由上市前的长城、北汽、众泰,进一步向优势车企品牌切换,至2022年客户已新增长安自主、广汽自主、长安福特等,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展望未来,随着座舱 类似手机由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路线,在架构集中化趋势下,座舱向域控制方向发展, 软件能力要求增高,市场份额有望向优势企业集中。3. HUD:即将迎

11、来渗透率加速上升拐点,产品收入加速放量1. HUD 沿着 C-W-AR 路线升级,技术壁垒较高HUD(英文全称Head Up Display,中文称为抬头显示),其主要功能是把重要 的数据(车速、油量、导航等)投影到驾驶员正前方,从而减少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 低头看仪表的行为。HUD的硬件架构包含信息采集、控制、投影显示(PGU)单元。 采集信息单元负责采集车况信息(如车速、油量、导航等)和路况信息,控制单元负 责处理信息;投影显示单元负责生成投影图像及投影至挡风玻璃上。前几年由于HUD 相关技术不成熟,消费者体验感一般,所以市场渗透率较低,随着技术成熟,以大众 ID4、蔚来EC6、长城哈弗H6

12、、广汽GS8等重要车型开始逐步量产搭载HUD后,HUD 逐渐得到消费者认可。HUD将沿着C-HUD,W-HUD,AR-HUD技术路径不断升级。C-HUD主要应用于 后装市场,通过放置于仪表上方的一块透明树脂玻璃进行成像,其成像区域相对较 小,成像距离相对较近,投影内容少;W-HUD通过光学投影原理,将光投射在前挡 风玻璃上,在驾驶员的视线前方形成一个虚像,可以支持较大成像区域和较远的成 像距离。AR-HUD则是利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其成像区域更大,成像距离超过10m, 路面覆盖范围可达100m,显示信息更加丰富,实现3D增强显示。HUD的研发生产壁垒主要在于:投影单元技术难突破、消除图像畸变对软

13、硬件 要求高、须具备丰富光学实践经验、须具备定制化能力。壁垒一:投影单元(PGU)技术难突破。投影单元技术方案主要分为LCD(液 晶显示)、DLP(数字光处理)、LCOS(硅上液晶)三种。LCD方案由于工艺技术 成熟,量产成本低等优势,目前是W HUD的主流应用方案,但由于亮度低、小视场 有限等因素,未来该方案可能会逐渐被淘汰。DLP方案具备大视场、较高的投影质量 等优点,是目前量产AR HUD的主要技术方案,但由于DLP是美国TI的专利技术, DMD芯片及控制器均为TI独家提供,量产成本较高,并且DLP式ARHUD体积一般超 过15L,远高于TFT式技术的7-8L,故应用难度较高。LCOS方

14、案具备量产后成本低、 亮度高、色域宽等诸多优点,但由于工艺技术尚未成熟,短期内仍难以大规模应用。壁垒二:消除图像畸变对软硬件要求高。由于前挡风玻璃的自由曲面将导致成 像画面畸变,硬件方面需要通过自由曲面反射镜和挡风玻璃调试以消除画面畸变, 对自由曲面镜模具的精度要求和非球面镜工艺要求均较为苛刻,需要一次成形;软 件算法方面,需要使用软件算法来解决呈现虚像的“畸变”矫正。壁垒三:须具备丰富光学实践经验。由于前挡风玻璃为反光面,前后两面易造 成重影,此外还有视差效益,凸透镜导致阳光倒灌烧坏投影单元等系列光学类问题, 因此需要丰富的光学know how实践经验。壁垒四:须具备定制化能力。HUD厂商需

15、在早期设计阶段参与车厂规划,根据 不同车型的需求调整HUD参数。2. HUD 迎来渗透率加速拐点,预计 2025 年国内市场达 181 亿元,CAGR79%HUD标配终端渗透率低仅6.3%,2022年终端渗透率将迎来加速渗透的拐点。 HUD作为座舱“第三屏”,在中控/仪表屏尚未普及时,整体配置率提升较慢。截止 2022年3月,根据汽车之家车型配置统计,2010-2022年度款车型HUD配置率(配置 HUD功能的车型数量与总车型数量的比值)呈现缓慢提升,2010年度款车型HUD标 配、选配配置率分别为0.9%、0.1%,2022款车型HUD标配、选配配置率分别提升至 11.2%、15.3%,较2

16、021年度款分别提升4.8pct、9.8pct。从终端销售来看,2022年 1月HUD的标配渗透率(具有HUD功能的车销量与总销量的比值)约为6.3%,较去 年同期提升1.8pct,仍处于低位。根据前文一方面中控、仪表渗透率已提升至较高位 置,另一方面2022年度款车型较2021年度款车型的配置率明显提升,我们判断2022 年HUD终端渗透率将迎来加速渗透的拐点。2022年1月较上年同期,分车系来看自主品牌标配HUD的渗透率提升最多;分 价格带来看,15-20万的渗透率提升最为明显。按标配HUD分车系渗透率来看,2022 年1月渗透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日系(9.4%)、自主(6.4%)、美系(5.

17、7%)、德系 (4.8%),较去年同期分别+2.3pct、+2.5pct、+2.0pct、-0.3pct,中系品牌车型提 升更为明显。按标配HUD分价格区间渗透率来看,2022年1月渗透率前四的价格带 分别为20-25万(15.5%),30万以上(12.9%),25-30万(10.8%),15-20万(8.8%), 分别+3.7pct、+3.6pct、+0.5pct、+3.8pct,15-20万价格带车型提升明显。预计2025年国内HUD市场空间有望达181亿元,复合增速为79%。根据我们测 算,2021年HUD的渗透率约为7%(含标配+选配),随着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不 断迭代和渗透,中控仪

18、表屏渗透率提升到高位,HUD作为座舱第三屏有望快速普及, 假设到2025年HUD渗透率提升至50%,其中WHUD提升至36%,ARHUD提升至14%。 2021年WHUD和ARHUD单价分别设为1000元、3000元,单车价值随着技术成熟后, 分别呈现递减趋势;国内乘用车产量增速。综上测算得,2025年WHUD 和ARHUD市场空间分别有望达91亿元和90亿元,复合增速分别为59%和129%。3. HUD 市场格局:竞争格局良好,自主份额提升迅速HUD尚处于产品普及期,外资供应商占主导地位,国产供应商正加速崛起。国 内HUD市场外资供应商主要有大陆、日本精机、电装等国际Tier 1企业,由于外

19、资供 应商研发时间早,与合资车企客户关系紧密,有较强的溢价权,主要配套合资车企 客户。随着国内供应商技术日益成熟,凭借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和成本优势,市占 率有望加速提升。国内参与者主要有华阳集团、中国台湾怡利电子、泽景电子、未来黑科 技等,主要配套自主品牌客户。HUD作为汽车智能化增量赛道,近年来自主份额提升迅速。目前由于HUD整体 渗透率较低,搭载HUD的车型一般为高端豪华合资车型,因此,国际Tier 1供应商占 据主要份额。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0年标配HUD的市场份额前五为日 本精机(33.3%)、大陆(27.0%)、电装(20.1%)、中国台湾怡利(9.1%)、江苏泽 景(

20、3.6%)。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规模化应用使成本下探,自主Tier 1供应商加速崛 起,2021年国内HUD市场份额前五,分别为电装(39.4%)、华阳集团(16.2%)、 中国台湾怡利(16.0%)、大陆集团(11.1%)、日本精机(9.3%)。4. 十年技术研发储备,公司 HUD 收入迎来放量期公司HUD研发技术位居国内前列,产品覆盖C-HUD、W-HUD和AR-HUD及对应 解决方案。公司领先国内同行,于2012年便组建光学团队,致力于HUD产品工程化 研究落地,已推出较为成熟的C-HUD、W-HUD及AR-HUD产品及解决方案,截止 2021年已拥有超过百项的HUD专利技术,位居国内第一

21、。公司依托自身在智能座舱 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HUD与中控、仪表等产品的联合开发,是HUD行业的“座舱 领域专家”。公司自主搭建了完整的AR-HUD的平台,可实现包括ADAS、仪表、导 航的显示输入,并针对车企多样化需求,推出了低成本“TFT+光学膜”的AR-HUD 解决方案和高性能的DLP AR-HUD解决方案。根据公司2022年2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W-HUD已量产搭载于东 风日产、长安、长城多款车型,AR-HUD量产搭载广汽GS8。截止2022年3月已获得 长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东风本田、比亚迪、东风、金康赛力斯、越南Vinfast 等客户的定点。与外资Tier 1

22、企业相比,公司具备成本和快速响应的能力。与中控仪表行业类似, 国内的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崛起,既培养了软件人才,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供应链, 公司因此具备较好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公司作为自主零部件企业,在智能座舱 行业的探索阶段,具备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满足车企的定制化开发的需求。与国内HUD初创企业相比,公司作为成熟的上市企业具备较好的采购规模化优 势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与原其他领域的新进入者相比,公司在HUD及光学领域,具 备近十年的研发技术储备,工程产品量产经验和丰富的客户资源。4. 无线充电、功放以及 APA 等更多品类有望持续拓展1. 车载无线充电行业配置率仍较低,多年技术储备助力公司产品

23、收入快速增长无线充电技术又称非接触式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即通过电磁感应、磁共振、 电磁波辐射等原理,实现将电能从供电设备传送至用电装置的技术。车载无线充电配置率仍较低,未来三年有望迎来快速渗透期。车载无线充电无 需频繁插拔充电线,可增加行车安全,改善车内手机使用和充电的体验,相比于有 线充电,充电效率差别不大,是一种较好的应用场景。根据汽车之家车型配置统计, 2014款车型及以前,车载无线充电配置率为0%。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手机配置 和个性化的要求提高,车载无线充电功能配置率不断提升。截止2022年3月,根据汽 车之家数据统计测算,2015-2022年车载无线充电配置率呈现逐渐提升趋势,

24、2022 年度款车型车载无线充电标配、选配配置率分别提升至20.6%、10.1%,较2021年度 款分别提升5.3pct、6.5pct。考虑到车载无线充电单车价值较低(100-300元),消 费者对车内手机使用和充电体验的需求,我们判断未来三年车载无线充电配置率将 加速提升。经我们测算,2025年国内车载无线充电市场约为26.5亿元,2021-2025年CAGR 为51.7%。若假设2021年国内车载无线充电渗透率(具有车载无线充电功能的车销 量与总销量的比值)等于2021年度款车型的标配配置率为15.3%,基于消费者对座 舱内的娱乐性需求,手机使用频率的提升,车载无线充电渗透率快速提升,到2

25、025 年渗透率提升至50%。汽车产销量按照前文假设。随着高压快充技术以及更多的功 能整合,单车价值由2021年的150元提升至2025年的200元。经测算,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未来4年CAGR为+51.7%。全球车载无线充电市场规模测算方式与上文类似,假设全球汽车产量由2021年 的8100万辆提升到2025年的9000万辆,车载无线充电渗透率由15.3%提升至2025年 50%。经测算,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8.6亿元,未来4年CAGR为+48.3%,到 2025年市场规模增长至90.0亿元。公司车载无线充电技术储备丰厚,已成为国内外众多车厂的优质供应商之一。 公司于2012年开始就致力于车载无线充电的前装开发,并且在2013年加入WPC联 盟,于2018年率先通过Qi1.2.4标准的认证。产品覆盖从5W充电到40W充电,支持主 流手机私有快充协议,并融合NFC钥匙等技术实现车辆启动控制。支持多家主流手 机品牌快充,拥有自动循迹功能并融合了手机NFC车钥匙等技术。根据2021年12月 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已获得包括比亚迪、长城、长安、一汽、广汽、 金康赛力斯、奇瑞、东风岚图、丰田、悦达起亚、长安福特、现代等客户定点项目。 公司无线充电产品的技术亮点包括:(1)兼容性高、充电效率高。公司对当前市场所有具备无线充电的手机尺寸、接 收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