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音中当代人精神危机之因-论文_第1页
白噪音中当代人精神危机之因-论文_第2页
白噪音中当代人精神危机之因-论文_第3页
白噪音中当代人精神危机之因-论文_第4页
白噪音中当代人精神危机之因-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噪音中当代人精神危机之因论文白噪音中当代人精神危机之因论文引言唐德里罗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白噪音自 1985年出版以来一直是中外学者评论的焦点。学者们大多从生态批评、死亡主题、心理学、精神分析、消费学及符号学等角度对该着作进行研究, 却很少有人探析其中所展现的当代人精神危机之因。本文从该视角入手 , 对小说进行重新解读, 以更好地把握小说内涵。一、白噪音中当代人精神危机之因不可否认 , 白噪音充分展现了当代人的精神危机, 其精神危机主要体现在精神空虚和真实自我的沦丧两个方面。而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导致了当代人的精神危机, 即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和科技。首先 , 大众传

2、媒导致当代人真实自我的沦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 大众传媒为人们提供了可供仿效的形象, 成为他们新的人生经历来源。当代社会中 , 大众传媒借助图像、文字等载体对人们进行信息轰炸 , 其影响力超乎人们想象。当人们在借助大众媒体获得娱乐、信息和感官等方面的满足感时, 不知不觉之中思想和行为已经被它们所操控。正如一位学者所尖锐指出的那样: “白噪音展现了一个真实自我被媒体形象所替代的世界”。1101 在小说中 , 人物形象模仿大众媒体声音、形象和典范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杰克的女儿斯泰菲就有模仿电视声音的习惯。一天晚上 , 杰克偶然发现她坐在电视机前嘴唇上下移动 , 企图模仿电视传出的声音。在空

3、中毒雾事件的大逃亡时 , 斯泰菲在睡梦中喃喃发出商业广告的声音:“ToyotaCelica ”也就不足为奇了。小说中的边缘人物汤姆福斯特正是受到电视节目的驱动 , 走上了谋杀的犯罪道路; 他杀人的过程也是从电视节目中学到的。因此, 在杰克的儿子海因利希描述汤姆的杀人计划实施过程之前, 杰克就已经精确地猜出其实施过程。同样杰克向格雷先生复仇的计划也来源于大众媒体中动作影片的故事情节。其二 , 大众媒体使人们错误地认为它是绝对的真理权威。例如 ,斯泰菲坚持认为人们应该将水烧开, 其理由是收音机节目就是这样说的。再如 , 在“空中毒雾事件”发生之初 , 在听了收音机广播中关于毒雾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手

4、心出汗的报道之后 , 杰克家的斯泰菲和丹妮斯立刻抱怨手心出汗 ; 当收音机广播报道毒雾还有可能造成恶心、呕吐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 这两个女孩又开始呕吐 ; 最终当收音机报道毒雾有可能引发幻觉等时, 斯泰菲、丹妮斯、芭比特和铁匠镇上许多其他居民纷纷反映出现了该症状。正如美国学者帕特里克迪纳所总结的 , 大众传媒造成了人们的一种病态: “我们记得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却忘记了我们应该记得的事情。” 2219第二 , 消费主义也造成了当代人精神的空虚和真实自我的沦丧, 这一点在白噪音中得到了真实刻画。小说中 , 几乎每一个任务都沉溺于消费各种实物和符号, 或者为了成名而不惜将个人作为商品推销出

5、售的活动中。例如 , 杰克一家人、默里和老人们是商场和超市的常客及电视节目的忠实观众。看电视和购物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 ; 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消费活动正逐渐将他们转变为被商品、金钱和电视形象所奴役的单向度人。消费主义剥夺了当代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本真。芭比特的经历就证实了这一点。她不喜欢喝酸奶 , 但在消费主义文化的驱动下却不断购买这类商品 , 浪费的恶性循环每天都在她家上演。可以说, 面对消费主义的诱惑, 她束手无策, 完全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和真实自我。除了消费实物和符号外,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还痴迷于将个人或其它东西转化为商品 , 以达到谋求经济利益的目的。以山上学院的教职员工为例 ,

6、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 每个人都推崇成功 , 他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对于杰克这样的教授而言 , 除了商场和超市外, 希特勒研究是他获得成就感和存在感的又一领域。为了迎合消费社会中大众的欣赏品味 ,他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戴着厚重黑框眼镜、穿着黑色长袍的电影明星或流行音乐明星。默里和其他同事同样为了更好地在美国学术市场上推销自己而不懈努力着。这些所谓的“学者”无法抵御消费主义的诱惑 , 但可悲的 是他们已经丧失了研究者应该具有的批判思维能力 , 迷失了自我。第三 , 科技是导致当代人精神危机的重要因素。尽管在白噪音中德里罗确实描写了人们享受着现代科技产物 , 如信用卡、自动

7、取款机、微波炉、垃圾压缩机和烘干机等带来的生活的便利 , 但另一方面,作者也清楚地意识到 : 科技越发达, 人们沦为其奴隶的危险性越大。科技将这样一种错误观念植入人们的头脑中: 它构成了人们解读自我和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的唯一渠道。对自然科学深信不疑的海因里希将人类看作是“化学神经冲动的总和”。3219 芭比特和“戴乐儿”药丸的研发者们与海因里希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们看来, 每一种感觉或情感都有各自的神经传递素 , 这种新型药丸能够对大脑中跟死亡恐惧感相关联的神经传递素产生抑制效果 ; 人类只不过是“一系列神经元细胞” , 那些用来描写人类个性、情感和感觉的术语, 如“激情”、“怯懦”、“嫉妒”

8、、“厌恶”等都是毫无意义的词汇。对科技的过分依赖导致了人们真实自我的沦丧和批判质疑精神的日渐消亡。在某些时候, 科技的绝对权威战胜了人们的自我感知。例如 ,在“空中毒雾事件”爆发之初 , 尽管铁匠镇上方的空气中能够弥漫着刺鼻的化学物质气味, 但当地居民无动于衷, 其理由是技术人员尚未出现 , 根本没有必要感到恐慌。以上这些例子足以证明科技在引发当代人丧失真实自我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二、结语总之 , 一方面 , 德里罗在白噪音中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 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和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日渐衰微的传统宗教观念, 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冲了人们的死亡恐惧感; 另一方面 , 德里罗也在向读者传递着另一重要信息 : 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和科技反过来又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