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 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1总则 1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1.1项目特点和评价目的 6项目特点 6评价目的 6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1.2编制依据 7法律法规 71.2.2项目文件 71.2.3技术导则 8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1.3评价采用的标准 91.3.1环境质量标准 91.3.2污染物排放
2、标准 10其它 10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1.4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11控制污染的目标 111.4.2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分布 11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1.5评价因子、评价项目及工作等级 13评价因子 131.5.2评价项目 131.5.3评价工作等级 13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1.6评价范围 15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1.7评价内容和
3、评价重点 161.7.1评价内容 161.7.2评价重点 16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1.8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 17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2建设项目概况 19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2.1建设项目的名称、建设地点及建设性质 20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2.2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 21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
4、urrent Document 2.3工程总投资和服务年限 23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2.4总平面布置和占地面积 24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2.5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26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3工程分析 27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3.1主要原辅材料及其消耗情况 28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Docum
5、ent 3.2生产工艺 293.2.1采矿工艺 293.2.2选矿工艺 31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3.3水的用量、来源及排放方式 32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3.4电源及用电情况 35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3.5物料平衡计算 36 HYPERLINK l bookmark44 o Current Document 3.6污染源分布及其污染物排放情况 373.6.1施工期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373.6
6、.2运营期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产生情况 38 HYPERLINK l b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nt 3.7污染控制措施 42 HYPERLINK l bookmark48 o Current Document 3.8污染物排放汇总及污染源评价 44 HYPERLINK l bookmark50 o Current Document 4清洁生产评述 46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4.1清洁生产的目的和实施途径 47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4.2原材
7、料的清洁性分析 48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4.3资源综合利用分析 49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4.4采矿工艺的先进性分析 50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nt 4.5清洁生产措施和指标分析 51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4.6产品的清洁性分析 52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4.7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8、建议 53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5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概况 54 HYPERLINK l bookmark68 o Current Document 5.1自然环境概况 555.1.1地形地貌、地层、地层 55气象 56水文 57土壤、植被 57 HYPERLINK l bookmark70 o Current Document 5.2社会经济情况 58 HYPERLINK l bookmark72 o Current Document 5.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595.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595.3.2地下
9、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615.3.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625.3.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4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64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5.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6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7 HYPERLINK l bookmark78 o Current Document 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86.1.1施工期工程量 686.1.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86.1.3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 69 HYPERLIN
10、K l bookmark80 o Current Document 6.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716.2.1正常情况下废水排放对附近水体的影响分析 716.2.2事故情况下废水排放对附近水体影响分析 71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6.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2 HYPERLINK l bookmark84 o Current Document 6.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73 HYPERLINK l bookmark86 o Current Document 6.5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74 HYPERLINK l bookmark88 o
11、 Current Document 6.6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75 HYPERLINK l bookmark90 o Current Document 6.7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76 HYPERLINK l bookmark92 o Current Document 6.8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76.8.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76.8.2生产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76.8.3矿山服务期满后的环境问题及复垦计划 77 HYPERLINK l bookmark94 o Current Document 7.水土保持方案 79 HYPERLINK l bookmark96 o Current D
12、ocument 7.1矿山水土流失分析 807.1.1分析范围 807.1.2水土流失分析 807.1.3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81 HYPERLINK l bookmark98 o Current Document 7.2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827.2.1防治原则 827.2.2防治目标 827.2.3防治责任范围 827.2.4水土保持措施 83 HYPERLINK l bookmark100 o Current Document 7.3水土流失监测 84 HYPERLINK l bookmark102 o Current Document 7.4结论 85 HYPERLINK l bookma
13、rk104 o Current Document 8环境风险评价 86 HYPERLINK l bookmark106 o Current Document 8.1排土场风险评价 878.1.1排土场场址及特点 878.1.2排土场风险因素分析 878.1.3泥石流的危害性分析 888.1.4排土场风险防范措施 88 HYPERLINK l bookmark108 o Current Document 8.2风险应急预案 89总贝 U 898.2.2建立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各种保障 908.2.3应急救援运行(响应)程序 908.2.4现场恢复 918.2.5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91 HYP
14、ERLINK l bookmark110 o Current Document 9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 93 HYPERLINK l bookmark112 o Current Document 9.1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94 HYPERLINK l bookmark114 o Current Document 9.2进一步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及建议 96进进进进进 Ax Ax Ax Ax AX.2.2.2.2.29 9 9 9 9步减轻废水影响的措施及建议 96步减轻粉尘影响的措施及建议 96步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及建议 96步减轻固体废物影响的措施及建议 96步减轻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的
15、措施和建议 96 HYPERLINK l bookmark116 o Current Document 10总量控制分析 98 HYPERLINK l bookmark118 o Current Document 10.1总量控制的目的 99 HYPERLINK l bookmark120 o Current Document 10.2总量控制的原则 100 HYPERLINK l bookmark122 o Current Document 10.3实施总量控制的项目 101 HYPERLINK l bookmark124 o Current Document 10.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16、 102 HYPERLINK l bookmark126 o Current Document 11公众参与 103 HYPERLINK l bookmark128 o Current Document 11.1公众参与的目的 104 HYPERLINK l bookmark130 o Current Document 11.2调查方式与内容 105 HYPERLINK l bookmark132 o Current Document 11.3调查结果分析 108 HYPERLINK l bookmark134 o Current Document 11.4信息公告 109信息公告内容和方式
17、109公告结论 11012产业政策符合性、项目建设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111 HYPERLINK l bookmark138 o Current Document 1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12 HYPERLINK l bookmark140 o Current Document 12.2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13 HYPERLINK l bookmark142 o Current Document 12.3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11412.3.1 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原则 1141232 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分析 114 HYPERLINK l bookmark144 o Current
18、 Document 1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6 HYPERLINK l bookmark146 o Current Document 13.1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估算 117 HYPERLINK l bookmark148 o Current Document 13.2环境保护措施的费用指标 118 HYPERLINK l bookmark150 o Current Document 13.3环境保护措施的效益指标 119 HYPERLINK l bookmark152 o Current Document 13.4环境保护措施的静态经济效益分析 120 HYPERLINK l bookmar
19、k154 o Current Document 14环境管理和监测建议 121 HYPERLINK l bookmark156 o Current Document 14.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职责 122 HYPERLINK l bookmark158 o Current Document 14.2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 123 HYPERLINK l bookmark160 o Current Document 14.3环境监测计划 124 HYPERLINK l bookmark162 o Current Document 14.4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125 HYPERLINK l bookma
20、rk164 o Current Document 14.5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清单 127 HYPERLINK l bookmark166 o Current Document 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28 HYPERLINK l bookmark168 o Current Document 15.1项目概况 129 HYPERLINK l bookmark170 o Current Document 15.2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130 HYPERLINK l bookmark172 o Current Document 15.3工程分析结论 131 HYPERLINK l bookmark1
21、74 o Current Document 15.4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32 HYPERLINK l bookmark176 o Current Document 15.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33 HYPERLINK l bookmark178 o Current Document 15.6防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135 HYPERLINK l bookmark180 o Current Document 15.7污染物总量控制 136 HYPERLINK l bookmark182 o Current Document 15.8公众参与 13715.9总结论 1381总则1.1项目
22、特点和评价目的1.1.1 项目特点*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属资源开发型项目,位于 *县城西约33-38km处, 属新乡镇管辖,项目地理坐标地理坐标114 35 00114 36 30,北纬26 582 一0026 59 00,矿区面积0.42km,开采标高140m至-50m。矿山采矿采用露天开 采方式,矿山采矿规模为300t/d (10万t/a ),总投资868.16万元,服务年限为19.63 年。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是废水(采场废水、排土场废水)和固体废物 (废土石);其次为采场扬尘,以及一些高噪声设备等。主要的环境影响特征是,露天 采矿导致的地貌破坏,废土石堆置对土地的占用,以
23、及因此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 题;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1.1.2评价目的根据环境调查与监测结果,评价矿山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结合项目特征和区域环境特征,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施工期和生产期对 区域生态、地表水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遵循“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 和总量控制”等原则,提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和对策,同时提出矿山污染物排 放总量的控制要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矿山资源开发对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不利影响;从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等方面提出矿山复垦和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和对策, 以恢复和减轻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影响,并尽可能地维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从环境
24、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项目决策、环境管理和工程设计 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为矿山的生态恢复提供帮助。1.2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主要有法律法规、项目文件和技术导则等。1.2.1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6年6月
25、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10月1日);(10)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 的通知(1999年 3 月 16 日);(12)*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2008第63号公告);(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2001第 69号公告);(14)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2005年9月7日);(15) 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
26、(国土资发2004208号);(16)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1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10月1日实施,1996年8月29日修正);(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1.2.2项目文件(1)*地矿资源勘察开发有限公司编制的*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区资源 开发利用方案;(2)*县水利水电设计室编制的*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1.2.3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20
27、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T2.4-1995);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3评价采用的标准根据*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环境影响评价执行 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的函,*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执行以下环境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竹杨家小溪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 2002)川类标准,具体见表1 1 O表1-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 pH值除外)项目pHCODCuP
28、bZnSS标准值69201.00.051.070注:SS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水作类标准。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1996)二级标准,标准值列于表 1 2o表1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Nrb参数日平均浓度年平均浓度TSP0.300.20(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IH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 3 表1-3地下水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 pH值除外)项目pHS2-CuPbZn标准值6.5 8.50.021.00.051.0(4) 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1995)三级标准(水作)
29、,标准值列于表1 4表1 4土壤环境质量7标准(摘录)(单位:mg/kg,pH为无量纲)项目pHCuPbZn标准值6.5400500500(5)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中2类标准。见表1-5。 表1-5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2类标准值60501.3.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1996)表4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具体见表 1- 6。表1-6废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 pH值除外项目pHSSCOD一级标准值6970100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0、) 二级标准(粉尘点源排放120mg/m,无组织排放1.0mg/m3)。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 2008) 2类标准, 建设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 90),见表1-7。表1-7噪声标准一览表单位:dB (A)项目标准名称级别排放标准值环境 噪声营运期GB12348-20082类昼间夜间6050建设期GB12523-90土石方7555打桩85禁止施工结构7055装修6555(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3.3其它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1.4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1.4.1控制污
31、染的目标(1)实行清污分流,减少采场、排土场的废水排放量,并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和排放总量指标要求控制全矿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最大限度减轻竹杨家小溪的影响。(2)控制采场及排土场扬尘的排放,使其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 标准,确保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3)采取经济、合理、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要求。(4)设置挡拦坝和截水沟,同时采取植被护坡等措施,减轻采场、排土场及矿区道 路边坡等区域的水土流失,妥善处置矿山排放的废土石,避免产生二次污染。(5)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矿区绿化和植被恢复,控制全矿水土流失量在
32、500t/km2 a (南方丘陵区水力侵蚀土壤容许流失量) 以内,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优美矿山。1.4.2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分布据实地调查,矿区建设未占用基本农田,采区内生物量少、物种的多样性较少。 无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矿区采场、选矿厂附近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 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该地区主要以农业、林业为主,经济作物 主要为水稻。矿区附近分布的环境敏感点(区)主要有居民、竹山桥小溪。各敏感目标 与矿区的相对位置列于表1 &表1 8各环境敏感目标与矿区相对位置一览表主要工 业场地环境要素环境保护 对象名称与工业场地的相 对方位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露天采
33、矿场环境空气 和声环境竹杨家距最近的露天采矿场川WN250约3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 级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 准2类标准老山距最近的露天采矿场n S750约60人水环境竹杨家小溪距最近的露天采矿场n S250小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川类标准选矿厂环境空气 和声环境竹杨家EN1250约3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 级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 准2类标准老山S600约60人水环境竹杨家小溪S50小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川类标准排土场环境空气竹杨家E1000约3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场老山S800约60人级标准水环境竹杨家小溪距最近的排土场场 3#S100小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川 类标准1.5评价因子、评
34、价项目及工作等级1.5.1评价因子本着评价因子既能反应当地的环境特征, 又能代表矿山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特征的 原则,确定的评价因子列于表1-9。表1-9评价因子一览表环境因素现状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地表水PH SS Cu Pb Zn、CODcrCODcr地下水pH Cu Pb Zn、S2-环境空气TSPTSP土壤pH Cu Pb Zn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水土流失、植被1.5.2评价项目矿山资源开发主要污染源是废水类一采场废水、 排土场废水;固体废物类一废土石; 废气类一采场和排土场扬尘;噪声类一凿岩机、挖掘机等。同时还有因植被破坏、土层 扰动和场地占用等因素导致
35、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矿区地处山区,大多数山地都是疏林和次生林,林下灌草丛生。结合项目特点及区域环境特征,确定评价项目为生态(包括土壤)环境、地表水环 境、空气环境、固体废物、声环境、地下水环境以及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1.5.3评价工作等级(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矿山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生态问题是采场和排土场等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对山林地的占用。*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直接引起的生态环 境变化范围0.0435km2,间接引起的生态环境(地表水、土壤等)变化范围为0.0086km2, 共计0.0521km2,生态影响面积小于20km,可能导致的区域生物量减少远小于 50
36、% 矿区位于山区,区内及附近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不属生态敏感地 区和生态脆弱区。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建设项目实施后,全矿外排废水为露天采场废水和排土场废水。外排废水量共计 247.3m3/d,主要污染物为SS,复杂程度为简单。矿山排水的主要受纳水体为竹山桥小溪,属小河,其水体功能为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2002)川类标准。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从简)。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矿山地处人群稀少的山区,在距离采区(矿山高
37、噪声设备集中区)500m范围内无居 住区分布,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根据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 2008)中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工作等级划分,是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当地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及主要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制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等确定。本项目只采选矿采用湿式作业有效防止粉尘污染;采矿过程中,露天采场及排土场 存在无组织排放的扬尘,不存在有组织排放的废气。因此,本项目环境空气只作简要分 析。风险评价
38、等级确定矿山开发涉及的环境风险,一般包括排土场等固体废物堆场的泥石流风险等事故。 本项目未设置尾矿库,因此本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是排土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 评价技术导则,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1.6评价范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矿山开采范围及其各种工业场地所影响的区域、地表水评价范围内的水域,并向 外延伸约200m总面积约0.5km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废水注入竹杨家小溪处上游 200m至废水注入竹杨家小溪处下游 3000m全长3.2km。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采矿工业场地和选厂周围100m范围。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
39、价范围。由于本项目采场和排土场扬尘的最远影响距离不超过 200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 境“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应不小于 5km”,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 露天采场为中心点,直径为5km的圆形区域。1.7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1.7.1评价内容根据项目规模、采矿工艺、排污特点及区域环境特征,评价内容定为施工期的 环境空气、声环境及水土流失,运营期的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固体废物、声环 境、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1.7.2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以及环境 保护、生态保护(恢复)对策与措施分析。1
40、.8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评价时段分施工期、运营期和矿山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段评价技术路线评价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 1。图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的名称、建设地点及建设性质(1)建设项目名称:*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2)建设单位:*县众和实业有限公司(3)建设地点:*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位于*县城西约33-38km处,属新乡镇管辖,项目地理坐标地理坐标114 35 00114 36 30,北纬26 580026 59 00,矿区面积0.42km2,采矿权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140m 至-50m,吉(安)一一永(新)公路从本矿区南边界外通过,矿区东4
41、0km与105国道和京九铁路*站相连,向西26km与分(宜)一一文(竹)铁路相接,交通较便利。矿 区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见附图一。(4)建设性质:新建。2.2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建设规模日采选矿石300t( 10万t/a )。建设内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列于表2 1。主要设备见表2 2。表2 1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设施名称露天开采主要建设内容1露天采场露天开采取高开采标冋为 +410m取低开采标冋为+64m采用露天开采,为凹 陷露天开采。露天开采过程中,按每一分层高度4m实行从上到下逐一分层开采,工作帮台阶高度 4m,台阶坡面角60,最小工作平台不小于30m日采出矿石量300t/d。另
42、外在矿体剥离边界外围开挖规格为0.6mx 0.4m的截水沟。2排土场1#排土场位于I号采场的西北侧山谷,垭口离1号剖面线约20m; 2#排土场位于I号采场北面沟谷中,垭口离1号剖面线约100m 3#排土场位于i号采场和n号采场中间的北面沟谷中,垭口离1号剖面线约30m=,排土场拟建挡拦坝、汇水沟等设施,在各个排土场的下游修建沉淀池,沉淀水池规格为10X 10 x 2m。3选矿厂选厂位于矿区中部 4线附近,选矿工业场地主要由原矿仓、分级车间、磁选 车间、精矿池、配料场、配电室和尾矿临时储存库(2000甫)等组成。4运输系统在矿区南侧新建长约1.5km矿区公路,与原简易小路连接,同时对简易小路进行
43、拓宽,矿区公路采用砼路面,路面宽6m矿区公路与*县新乡镇竹杨家村村通公路相连。矿区选择公路汽车运输。5供水、供电矿区将建一个200m的水池,供矿区生产用水。矿区范围内已有 110KV农网进入,电力充足,可满足矿山建设对供电的需求。拟在选矿工业场地附近地面设10KV总变配电所一座,电源拟采用10KV电压等级6矿部由矿山办公室、材料仓库、值班室等设施组成。表22矿山米用的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米矿1液压挖掘机EC240BL(型台22加油车辆13运输汽车载重7t辆64洒水车辆1选矿5捣浆机2000双轮台26螺旋分级机2FLC-2000台27水力旋流器250台475台48浓密机T
44、NB-9台19压滤机XMZ1500-U台410磁选机600 X 1800永磁筒式台211衬胶胶泵2PNJB台412链板干燥机B-900台413高梯度磁选机SL-1250台1产品方案年产高岭土矿精矿(-320 目) 3万t/a2.3工程总投资和服务年限(1)工程总投资项目总投资868.16万元 (2)服务年限矿区保有资源储量(332+ 333)为260.96万t,设计利用资源量为206.58万t。 矿山回采损失率为5%,可采出资源量为196.25万t。按300t/d的矿山规模计算,露 天开采可服务19.63年。2.4总平面布置和占地面积矿山总体布置主要有露天采场、采矿工业场地、排土场、矿部及其它
45、辅助设施等区 块。露天采场I号采场开采长度约280m,开采宽度约160m开采面积44800吊,U号采场开采长度 约320m,开采宽度约100m开采面积32000吊,川号采场开采长度约 70m,开采宽度约50m 开采面积3500吊。排土场排土场包括3个排土场(1#排土场、2#排土场和3#排土场)o其中1#排土场位于I 号采场的西北侧山谷,垭口离 1号剖面线约20m垭口宽约40m可堆渣长260m设计 堆渣高度68m占地面积为15600吊,可容纳20万m的废土石;2#排土场位于I号采 场北面沟谷中,垭口离1号剖面线约100m垭口宽约45m可堆渣长180m设计堆渣高 度68m占地面积为9000吊,可容
46、纳15万m的废土石;3#排土场位于I号采场和U 号采场中间的北面沟谷中,垭口离 1号剖面线约30m垭口宽约60m可堆渣长250m 设计堆渣高度68m,占地面积为15000吊,可容纳18万m的废土石。选场工业场地选厂位于矿区中部 4线附近,距竹杨家村南西约500m的平地上,占地面积约28000m。矿区道路在矿区南侧新建长约1.5km矿区公路,与原简易小路连接,同时对简易小路进行拓 宽。矿区公路采用砼路面,路面宽 6m矿区公路占地面积为12000吊。矿部矿部位于竹杨家居民点内,不在矿山另外设置生活办公区。矿山各分项设施的占地情况见表2-3,总平面布置见附图二。表2 3各工业场地占地情况统计表序号项
47、目名称单位占地面积用地类型耕地荒草地林地1露天采场2 m803004100762002排土场2 m396002400372003选矿厂2 m50005004500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占地面积用地类型耕地荒草地林地4矿区道路2 m12000一一12000合计2 m136900一70001299002.5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劳动定员矿山职工人数共计39人,其中:直接生产及辅助生产人员 32人,管理及技术人员 3人,服务人员4人。工作制度矿山生产采用间断工作制,年工作 330天,采矿作业2班/天,8小时/班,管理及 服务岗位实行间断制;选矿每天工作 3班,每班工作8个小时。3工程分析3.1主要原辅材料及其
48、消耗情况(1)矿石类型及其成分矿区高岭土矿石中砂质含量(-320目筛上物为:石英及云母等组成)全区平均为 70%其质地松散,可塑性很弱,塑性指标 1.38,除砂后增强。本矿区矿石主要岩性为 中细粒含高岭土砂岩或含高岭土石英砂岩,松散砂土状,固结程度低。矿石颜色一般呈 白色、灰白色、浅黄白色,局部带浅水红或桃红色。矿石大都呈不等粒结构,以中细粒 级为主,少数为粗砂级,偶尔含细砂级石英砾石,磨圆度中等。原矿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次为高岭石亚族粘土矿物,微量电气石、白钛石、金红 石、赤铁褐铁矿及白云母、磷灰石、绢云母等。原矿多元素含量见表3-1。表3- 1原矿的多元素分析元糸SQALQFqQCaOTi
49、O2含量%78.1515.490.190.0380.39元糸MgO&ONatOFeO烧失量含量%0.0650.250.0150.0285.37(2)主要辅助材料消耗主要辅助材料消耗见表3-2。表3-2主要辅助材料消耗量一览表名称年消耗量单耗(矿石)电118.8 万 kwh11.883.2生产工艺3.2.1采矿工艺(1)开采范围和开采方式根据*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方案设计确定矿区 矿体开采标高为+140-50m。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9个拐点内,具体见表3-3。表3-3*县新乡镇竹杨家高岭土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号XY拐点号XY129852003855980062985
50、167385606802298520038561200729848573856067532984999385612008298480038560462429849243856092592984880385598005298515238560935矿区面积20.42km矿区高岭土矿矿产资源量(332)矿石量为83.80万t,精矿量24.7万吨,(333)矿石量为177.10万t,精矿量54.10万吨,资源储量(332+ 333)合计为260.90万t,精矿量78.80万吨,。矿山设计利用资源量(332+333)共计206.58万吨,精矿量62.29万吨,其中332资源量为75.63万t,精矿量2
51、2.29万吨,333资源量为130.95万t,精矿量40.00万吨。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及矿体赋存特征,本着不浪费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设计原则,设计 开采范围在安全的前提下全部资源量。矿区储量大,矿体覆盖层薄,矿体出露的地形条件好,开采技术条件较好,更适宜 采用大规模的露天开采方式,根据矿体的分布形态,设计拟采用分I号、U号、川号三 个采场进行露天开采。(2)露采境界露天开采境界由上部和下部边界线所限定的范围,露天开采最终边坡要素包括采剥 比、最终底盘宽度、开采台阶坡面角和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角等组成。采剥比: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及设计文件,1号采场最低开采标高为+64m平均剥 采比为0.85 : 1mVm
52、3;U号采场最低开采标高为+72m,平均剥采比为1.13 : 1nVm3;川 号采场最低开采标高为+72m平均剥采比为0.25 : 1mi/m3o最终底盘宽度:据矿体产状及赋存条件、矿山开采规模和开采实际,最小底盘宽度 为大于等于30m开采台阶坡面角:该矿的围岩属坚硬稳固型,剥离工作阶段坡面角应不大于 40, 矿山工作阶段坡面角不大于34,台阶高度8m各台阶间留不少于6m的安全平台。开 采底板由外向里有0.3 %的抬高。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角: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角的确定采用剖面法,求得采场最终边坡 角为5355o米剥工艺露天开采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剥离工艺和采矿工艺。分层高度按每一分层高度小于6m实行
53、从上到下逐一分层开采。采剥工作线布置形式采用横采剥法即采剥工作线横交矿体走向布置,沿矿体走向推进。开采顺序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台阶进行开采,首采地段为I号采场境界内+104 m台阶处。剥离矿体和围岩由挖掘机进行剥离。在坚硬岩层中,先凿岩爆破,然后采用挖掘机装车。凿岩爆破矿山生产规模较小,方案推荐使用浅孔凿岩爆破法。采装工作矿山采装工作分为人工和机械方法,方案采用机械装车。排土工作矿山采用汽车运输、人工排土法。排土场址布置于矿体西南侧和东侧的山谷中。排 土场可满足废土石堆填要求。矿坑排水矿床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采区范围内的汇水面积较小,采场外大气降水的汇水可 顺着山坡自流排至附近沟谷内。为防止地
54、表径流进入采矿场,在矿区最终开采境界外修筑截水沟(断面规格为0.6 mix 0.4m),截阻雨水使其沿山谷自流下山。采场范围内排水可自流至在采场内修筑 的收集池。3.2.2选矿工艺根据矿区矿石性质和系列选矿试验成果,拟采用分级+磁选的联合工艺实现制备高岭土精矿(-320目)的选矿工艺流程见图3-1 o| leal权砂图3 1矿山选矿工艺流程和污染源分布H團卜您聊 FttfI3.3水的用量、来源及排放方式(1)水的来源及用水量矿山新水引自于矿区附近的竹山桥小溪,生活用水来自己压水井。全矿总用水量1175.5m3/d,其中降尘用水25.5m3/d,选矿用水量1150riVd (选矿厂 建200m的
55、新水池一个和300帛的回水池两个,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率为90.6%)。全矿用水情况具体见表3-4表3 4全矿水量平衡一览表(单位:m/d )用水点 名称给水排放水损耗水生活用总用水新水回水1#排土场降尘3.53.53.5水来自2#排土场降尘4.14.14.1压水井3#排土场降尘222取水、选I采场降尘5.15.15.1矿新水U采场降尘777来自竹川采场降尘3.83.83.8山桥小选矿用水11501081042108溪全矿合计1175.51081067.58135.5注:本表仅为生产用水、排水平衡,不包括露天采场、排土场降雨径流及排放平衡。(2)排水方案采场废水:当地排水基准面可在 86m左右,采
56、矿场废水采用隧洞及水泵联合排水, 排水隧洞设于每个采场南面88m标高,88m标高以下通过水泵抽至+88m排冰隧洞经过沉 淀后,部分用于各自采场洒水降尘,其余排入竹山桥小溪。排土场废水:各个排土场废水经各自坝下沉淀池通过澄清后,部分用于各自排土场洒水降尘,其余全部排入竹山桥小溪。选矿废水:矿山选矿废水经沉淀后全部回用于选矿生产用水,无废水外排。矿山排水途径及全矿水平衡计算具体见图 3- 2。降雨I 96.11 91_I露天采场竹山桥小溪降雨I 67.3 T1 60.3II露天采场 竹山桥小溪5.1I露天采场降尘I露天采场降尘降雨3.8IH露天采场3.8+IH露天采场降尘降雨I 34.6 一* 3
57、02#排土场 竹山桥小溪降雨I 38.4 I1* 351#排土场 |竹山桥小溪* 3.5 1#排土场降尘降雨4.12#排土场降尘233#排土场|竹山桥小溪!23#排土场降尘降雨108 尾矿、精矿截留和选矿损失图3 2 全矿用水情况及水量平衡图单位:m3/d3.4电源及用电情况矿山生产能力达到10万t/a,全矿用电设备安装容量700kw;计算负荷估算为470kw, 年耗电量为118.8万kwh,生产用电设备属二级负荷,辅助生产设施为三级负荷。矿区范围内已有110K V农网进入,电力充足,可满足矿山建设对供电的需求。拟在 选矿工业场地附近地面设10KV总变配电所一座,电源拟采用10K V电压等级。
58、3.5物料平衡计算(1)矿山物料流及其平衡计算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各级粗、细砂及磁性物料即尾矿约为7万t/a,矿山矿石的物料流及其平衡计算见图3- 3。原矿(10) 一分级、水流旋流器、强弱磁选陶瓷配料产品(3)尾矿(7)注:(1)图中只考虑固体的平衡,不考虑水的加入、排放和损失。(2)图中单位为万t/a。图3-3矿山物料流及其平衡计算3.6污染源分布及其污染物排放情况矿山污染排放可分两个阶段,一个是施工期,另一个是营运期,两阶段污染源分布 情况如下:3.6.1施工期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1)污染源分布情况施工噪声及振动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动力式的施工机械作业, 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挖掘、场地
59、平整、 混凝土现场浇注、装卸、运输等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作业时,各类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 产生的噪声。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废气主要是由于建筑材料的堆放、裸露地表产生的扬尘以及交通扬尘等。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场地产生的余泥、渣土、建筑垃圾等。(2)污染物产生情况施工噪声施工噪声主要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施工机械噪声主要是 由施工机械所造成的,如场地平整和各构筑物建设过程中挖土/填土机械、打桩机械等产生的噪声,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是构筑物建设过程中零星的敲打声、装卸 车辆及其它作业时发生的撞击声等,为间断性点声源;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
60、声, 为线声源。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为施工阶段产生的机械噪声,由于只 在白天进行施工作业,因此,施工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废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水按地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要求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 对于可以利用的废水,集中收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用水。大气污染源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工业场地裸露地表在大风气象条件下易形成风蚀扬尘,其产生量与风力、表土含水率、施工方式、现场管理等因素有关,难以定量表述。固体废物本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矿区公路、办公楼、生活区等。土石方主要包括各建筑场地平 整和道路工程。建筑物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量 24860m3,自身填筑2400底 弃渣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毛巾杆平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就地指示型流量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四口网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习惯养成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计划
- 招聘与留才的年度战略计划
- 财务模式拓展计划
- 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计划
- 2025深圳租房合同样本
- 2025民事诉讼委托代理合同范文
- 2025企业注册设备租赁合同
- 面具的设计制作课件
- 病历书写规范细则(2024年版)
- 《国内手语翻译人才供求现状调研报告》
- 2023年西藏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含答案)
- 护理学科建设规划
- 原始点医学(201904第15版)
- 环境监测知识培训
- 2024年湖南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足球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教案
- 新职业英语综合教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