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母语音乐教育形态比较研究_第1页
中外母语音乐教育形态比较研究_第2页
中外母语音乐教育形态比较研究_第3页
中外母语音乐教育形态比较研究_第4页
中外母语音乐教育形态比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II摘 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母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母语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建立母语音乐教育观念,加强基础音乐教育的母语音乐文化是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迫切任务。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有大量珍贵的母语音乐遗产,可惜至今未能被系统地关注和继承。论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母语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学、音乐学、人类学、民族学、教育学等理论对匈牙利、日本、印度、突尼斯和我国的音乐教育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认识世界典型母语音乐教育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母语音乐教育提供具可行性、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论文通过重点研究了匈牙利、日本、印度和突尼

2、斯这四个国家的母语音乐教育形成背景、教育思想和形态,分析了四国间母语音乐教育形态的异同,并与我国的母语音乐教育形态进行了对比,探索了我国母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论文认为,我国的母语音乐教育应建构一套完善的母语音乐教育体系,包括建立正确的母语音乐教育观念、建立相应的母语音乐教育政策、建构丰富的母语音乐课程资源、实行有效的母语音乐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母语音乐教育评价机制。 关键词 母语音乐 音乐教育 中华文化 教育形态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music education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native mu

3、sic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Native music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s in our country,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idea, strengthen basic education in music of the native music culture is currently Chinas music education is an u

4、rgent task.The Chinese music culture and the rich national culture has a large number of valuable native music heritage, but has yet to be systematically attention and inherita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native music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mbining ecology, a

5、nthropology, ethnology, music, education and so on to the world form undertakes comparative study,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typical native music education form and on the basis of our native music education offers feasibility, validity theor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t.Paper focuses on H

6、ungary, Japan, India and Tunisia in the four countries typical native music education background,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form, and with the Chinese native music education form undertook contrast, explores the Chinese native music education existence ques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paper thi

7、nks, Chinese native music education should establish the correct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concept, construct rich folk music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effective national music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Native music Music Education Chinese culture Morphology of EducationPAGE 52目 录

8、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4805065 摘 要 PAGEREF _Toc324805065 h I HYPERLINK l _Toc324805066 Abstract PAGEREF _Toc324805066 h II HYPERLINK l _Toc324805067 目 录 PAGEREF _Toc324805067 h I HYPERLINK l _Toc324805068 第一章 绪 论 PAGEREF _Toc324805068 h 1 HYPERLINK l _Toc324805069 第一节 选题缘起 PAGEREF _Toc32

9、4805069 h 1 HYPERLINK l _Toc324805070 第二节 研究现状 PAGEREF _Toc324805070 h 2 HYPERLINK l _Toc324805071 一、国外研究现状 PAGEREF _Toc324805071 h 2 HYPERLINK l _Toc324805072 二、国内研究现状 PAGEREF _Toc324805072 h 3 HYPERLINK l _Toc324805073 第三节 价值意义 PAGEREF _Toc324805073 h 6 HYPERLINK l _Toc324805074 第四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PAGE

10、REF _Toc324805074 h 7 HYPERLINK l _Toc324805075 一、相关概念 PAGEREF _Toc324805075 h 7 HYPERLINK l _Toc324805076 二、研究方法 PAGEREF _Toc324805076 h 8 HYPERLINK l _Toc324805077 第二章 母语音乐教育形态比较研究综述 PAGEREF _Toc324805077 h 9 HYPERLINK l _Toc324805078 第一节 母语音乐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PAGEREF _Toc324805078 h 10 HYPERLINK l _Toc32

11、4805079 一、音乐生态学 PAGEREF _Toc324805079 h 10 HYPERLINK l _Toc324805080 二、音乐人类学 PAGEREF _Toc324805080 h 13 HYPERLINK l _Toc324805081 三、音乐民族学 PAGEREF _Toc324805081 h 14 HYPERLINK l _Toc324805082 第二节 我国近现代母语音乐教育概况 PAGEREF _Toc324805082 h 16 HYPERLINK l _Toc324805083 一、形成背景 PAGEREF _Toc324805083 h 16 HYPE

12、RLINK l _Toc324805084 二、教育思想和形态 PAGEREF _Toc324805084 h 19 HYPERLINK l _Toc324805085 第三章 匈牙利、日本、印度、突尼斯与我国母语音乐教育比较分析 PAGEREF _Toc324805085 h 20 HYPERLINK l _Toc324805086 第一节 匈、日、印、突四国的母语音乐教育形态概述 PAGEREF _Toc324805086 h 20 HYPERLINK l _Toc324805087 一、匈牙利的母语音乐教育 PAGEREF _Toc324805087 h 20 HYPERLINK l _

13、Toc324805088 二、日本的母语音乐教育 PAGEREF _Toc324805088 h 23 HYPERLINK l _Toc324805089 三、印度的母语音乐教育 PAGEREF _Toc324805089 h 25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0 四、突尼斯的母语音乐教育 PAGEREF _Toc324805090 h 27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1 第二节 我国与匈、日、印、突四国母语音乐教育形态异同比较分析 PAGEREF _Toc324805091 h 29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2 一、匈、日、印

14、、突四国母语音乐教育形态异同比较 PAGEREF _Toc324805092 h 29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3 二、我国与匈牙利的母语音乐教育比较 PAGEREF _Toc324805093 h 31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4 三、我国与日本的母语音乐教育比较 PAGEREF _Toc324805094 h 32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5 三、我国与印度的母语音乐教育比较 PAGEREF _Toc324805095 h 35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6 四、我国与突尼斯的母语音乐教育比较 P

15、AGEREF _Toc324805096 h 36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7 第四章 探索我国母语音乐教育发展之方向 PAGEREF _Toc324805097 h 37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8 第一节 我国母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324805098 h 38 HYPERLINK l _Toc324805099 一、未建立完善的母语音乐教育体系 PAGEREF _Toc324805099 h 38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0 二、母语音乐教育发展滞后 PAGEREF _Toc324805100

16、 h 38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1 三、母语音乐的流失 PAGEREF _Toc324805101 h 39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2 第二节 建构中国母语音乐教育体系 PAGEREF _Toc324805102 h 40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3 一、加强普及母语音乐教育观念 PAGEREF _Toc324805103 h 40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4 一、实施积极的母语音乐教育政策 PAGEREF _Toc324805104 h 41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

17、5 三、建构丰富的母语音乐课程资源 PAGEREF _Toc324805105 h 42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6 四、实行有效的母语音乐教学形式 PAGEREF _Toc324805106 h 43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7 五、建立完善的母语音乐教育评价机制 PAGEREF _Toc324805107 h 44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8 总 结 PAGEREF _Toc324805108 h 45 HYPERLINK l _Toc324805109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4805109 h 47

18、HYPERLINK l _Toc324805110 致 谢 PAGEREF _Toc324805110 h 50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选题缘起中华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发展“母语”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建立“母语”音乐文化观念,加强基础音乐教育的“母语”音乐文化是基础音乐教育的迫切任务。民族音乐文化要传承、发展、提高,就必须加强“母语”音乐教育,通过基础音乐教育的途径来发展我们的“母语”音乐教育。要发展我国的“母语”音乐教育,需要我们多研究一些有关发展“母语”音乐教育的课题,为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实现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做出贡献。我国悠久的音乐史

19、中有大量丰富的遗产,可惜至今未能被系统地关注和继承,例如就乐谱而言,从诗经时代的乐谱到文字谱、减字谱、敦煌古谱、半字谱、俗字谱、工尺谱等,并没有得到学校音乐的重视,自然也就谈不上介绍给学生。对于前人遗留下来的珍贵音乐乐谱财富,很多学生并不关心,甚至闻所未闻,更谈不上掌握、继承和发展这些留下来的宝贵音乐遗产。著名哲学家卡西尔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言语活动决定了我们所有的其他活动。我们的知觉、直观和概念都是与我们母语的语词和言语形式结合在一起的。” 王静:鲁西南乡土音乐资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开发的构想,硕士论文,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母语是每一个国家文化的基因,每一个民族都将自己的历史、文化等凝

20、聚在其语言中,也包括在音乐语言里,历经社会变迁的传播,从而维系着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的延续。“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由中华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音乐风格内容所组成的,并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心理、行为、艺术、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及价值观念等深厚的文化哲学体系基础”。 字舟云:关于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解读,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2期。当然,“母语音乐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中国民族音乐编成教材纳入课堂。任何完整的体系性的语言教学,必须包括听、说、读、写、译。然而,目前我们中国音乐教学所进行的听、读训练,说、写概念等都是西方音乐体系的。所接触到的中华民族音乐作品仅为

21、音乐教学中的“佐料”或“装饰”。我们提倡的中华母语音乐的教学,其本质就是打破以西方音乐本体结构为标准的认识框架和课程体系及教学法等的制约,进行自己较独立的、系统的课程建构。例如,开设中国乐理课、音乐方言课、音乐语言听辨、音乐诗、词、曲和创作课、中国音乐风格课等等。当然,我们提出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时,并不是要从“全盘西化”的怪圈跳入“国粹化”的另一个怪圈,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习惯、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我们需要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有它自己独特的体系和地位。因此,我们应以虔诚的心态去认识和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应该以广博的胸怀去学习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根

22、植传统,面向世界,积极梳理,努力创新,这才是中国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本研究结合生态学、音乐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理论对匈牙利、日本、印度、突尼斯四国和我过的母语音乐教育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认识世界典型母语音乐教育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母语音乐教育提供具可行性、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节 研究现状近代特别是二战以来,母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母语音乐教育已上升到民族国家独立,保护本国民族文化的高度。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母语音乐教育也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一、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研究成果方面,据笔者通过有关数据库检索,对母语音乐教育关注比较多的有日本、匈牙利、印度、突尼斯等国家和

23、地区。二战后的日本音乐教育是在美国的强令下实行了彻底的变革为新的开端。随着时局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日本的音乐教育也呈现不断变革的趋势。目前对日本的母语音乐教育主要关注的是铃木镇一先生和他的教学法方面内容。铃木教学法是被世界公认的四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亦被誉为当代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如日本学者上原一马在日本音乐文化教育史认为,铃木教学法借鉴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拿来对他们进行母语音乐教育。这个方法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母语音乐教育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匈牙利母语教育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柯达伊的母语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匈牙利学者E佐尼在柯达伊教学法的观点认为,柯达伊以母语歌唱形式把民

24、族音乐素材引入到音乐教材当中,通过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让他们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与习惯民族音乐的思维方式,而且在学习本民族音乐的过程中, 既继承了本民族的传统,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融入其他的民族与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印度的民族音乐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印度政府的母语音乐教育政策和方法。如学者Debu Chaudhuri在印度音乐一书中指出,印度民族印度音乐教育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民族概念”;换言之,也就是在宏观视野下的印度音乐具有凸显的“本土概念”。印度不屈服于任何外来文化的压力,也不进行激烈地抵抗,始终顽强地维系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印度传统

25、音乐文化为中心的“印度文化圈”地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印度的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很大,母语音乐教育自然也难以摆脱宗教的色彩。其中“口传心授”教学方法在世界独一无二。突尼斯母语音乐教育研究主要和马赫迪博士有关。他不仅是突尼斯母语音乐教育政策的推动者,而且是主要的实践者。有研究者采访了马赫迪博士,具体介绍了其如何推动突尼斯的民族音乐发展。有研究认为突尼斯的母语音乐教育重视从学校教育系统加以强调和完善。比如中小学都开设母语音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全部采用本国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作品。这样就能使学生从小系统地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突尼斯政府不禁止任何形式的音乐作品传播,但绝大多说年轻人最喜欢

26、还是民族音乐。这说明在政府大力系统推广民族音乐教育的情况下,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二、国内研究现状母语音乐作为本民族自身文化的产物,在世界上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在面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国内音乐教育界的有关学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在哪里”?1995年,在广州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专门设立“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专题进行讨论。到会的有关国内音乐教育的专家、学者就“中华文化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概念,母语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今后规划、如何实施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如中国音乐学院管建华谈到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问题。他认为中华文

27、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以中华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音乐风格内容组成的,并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心理、行为、艺术、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及价值等深厚的文化哲学基础。”陈宗花: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杨立梅教授认为“以中化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全面改革的课题,其内涵关系到一系列音乐文化的教育问题和音乐教育的文化问题,需要音乐研究者和实践教育者从理论到实践多个层面的探讨。其实在此之前,国内已有对国外母语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像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母语音乐教育法早在改革开放

28、之初就受到国内的关注,1982年第4期的音乐爱好者杂志首先发表了作者汪培元写的题为柯达伊佐尔丹的一般性文章,介绍了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情况,至今研究柯达伊的文献已有165篇,其中包括硕士论文5篇。在现有文献中有专门研究柯达伊的母语音乐教育方法,也有在研究柯达伊教育方法中涉及到了母语音乐教育问题。目前,国内对国外母语音乐教育研究成果较多的除了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外,还有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笔者通过多方检索,共有9篇文献。此外,国内目前对印度、突尼斯等国外母语音乐教育比较典型的研究很少,而且主要是一些教育实施情况的介绍。从1996年开始,国内学界开始关注本国的母语音乐教育。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

29、献来源平台,从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中抽取符合条件的文献。具体取样方法如下:进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内容检索条件中取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母语音乐教育”,匹配为“精确”,时间是从19792012年,跨库检索出89 条记录,其中包括硕士论文4篇。经过笔者初步阅读,剔除了主要内容不相关等无效文章,最后筛选出78篇有效文献。在这些文献,既有总体研究,如关于我国普及母语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黄河之声,2008年23期),也有个案研究如行动研究:贵州黎平岩洞中学母语音乐教育(校园歌声,2011年3期)等等。在这些现有研究成果中,既有关于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

30、义与界定,也有关于母语音乐教育的困境及建构、规划。实施等问题。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但是,运用生态学、音乐学以及民族学等视野研究世界多种母语音乐教育形态,并对我国母语音乐教育产生借鉴意义的成果并不多见。为迎接这种新的教育观的挑战,跻身国际教育潮流。我国音乐教育界开始思考在这种大的教育环境下如何建立有着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理论,近年来,我国不少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与界定。1995年,在“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研讨会上,何昌林认为:“从学校音乐教育民族化的提法,到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提法是一次质的飞跃要弄清什么是中国人,是其生活环境、

31、是文化决定了他的国别和文化身份,所以,中华文化为母语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徐琛:“母语”视角下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陈自明讲到:“我们应借助当代人类学、历史学、比较音乐学来对其认识和解释。世界是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只有平等的看待一世界各种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才能站住脚。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的讨论,多文化音乐观是一个基础”;伍雍谊认为:“从教育的规律来看,都包含着民族文化的问题,民族交流和交谈他们的思想感情通过本民族的母语才能实现,教育是以文化的传承来实现的,民族文化的传宗接代形成了整个人类文化的传承关系,而母语的音乐教育是这其中的重要部分”;王耀华认为:“重视我们

32、文化母语的音乐教育,也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二)关于母语音乐教育的困境及建构、规划、实施等问题。王耀华:“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生态环境,应提倡大课堂(社会的民族音乐环境),中课堂(学校课外民族音乐活动),小课堂(民族音乐各种课的教学)的相互结合。中华文化母语的音乐教育应包括中国音乐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美学、形态学、价值观念等。要在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深入研究中,在与东西方诸民族及本土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建立其理论体系”;马卿:云南母语音乐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对策,艺海,2009年。 管建华教授认为:“当今应接受第二次启蒙,认识世界音乐(包括重新认识

33、西方音乐),并重新认识自我母语的价值,并在开放性语境中重构自己的母语体系。”陈秀:生态观视野下的基础音乐课程研究,硕士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通过搜索相关文献,从1979年2011年,大部分内容是倡导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母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如管建华的中华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王耀华教授的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杜亚雄教授的为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而奋斗;冯国蕊教授的“绿叶对根的守望母语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张启衍教授的母语:根基和未来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等等。少数文章提出了母语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规划等,如马达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

34、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构想;邢存华的新课程观下母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研究;马卿的云南母语音乐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对策;许海燕的构建以母语音乐为基础的音乐教育课程等。少数与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结合的文章,如杜亚雄的“全球化”和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建设、世界音乐教学应与母语音乐教育相结合;樊祖荫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管建华的中西音乐及其文化背景之比较;段晓静的柯达伊思想与我国音乐母语教育;詹燕君、吕荤全的铃木教学法对母语学习方法的借鉴等等。通过参照与梳理与本议题相关文献,可窥见这些论文对此课题的研究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虽然,己经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探讨和

35、研究这个课题,但是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且多以单向的、纵向的角度进行研究为主,缺少多向的、横向的研究,运用生态观、音乐学、教育学等对各种母语音乐教育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并不多见。本论文试图从我国现今的母语音乐教育现状出发与国际上匈牙利、日本、印度、突尼斯的母语音乐教育的平台上找到一个契合点,通过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其异同,旨在为我国实施以中华民族音乐教育为“母语”的基础音乐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与启示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研究性。第三节 价值意义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西方音乐教育影响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与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伴随而来的“西化”影响也很大。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个问题引起我国音

36、乐教育界的注意。在多次音乐教育研讨会上,音乐教育的民族性发展被列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因此,本文运用生态学、人类学、教育学、民族学等理论及现今多元文化思潮,就国际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国家的“母语”音乐教育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母语”文化和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内涵做了阐明;分析了国际上几种典型的母语音乐教育形态;从理论意义、潜在意义和实践意义等方面深刻地探讨了国际上典型的母语音乐教育形态对我国实施“母语”音乐教育的借鉴和启示价值。本文运用生态学、音乐学、人类学、民族学、教育学等来审视当下中国母语音乐教育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一是新颖性。本文的选题角度比较新颖,把母语

37、音乐教育看作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在之前广泛的单向的、纵向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多向的、横向的比较研究,对于拓宽母语音乐教育研究视域,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第二是科学性。除生态学理论外,论文还将运用音乐学、教育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理论,并把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音乐专业的性质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分析母语音乐教育独特的生态性。第三是实用性。论文除了运用理论阐释外,还将密切结合音乐教育的实际,关注当前我国与国际上多种典型的母语音乐教育形态存在及实施情况,比较其异同,分析其关联性,为我国实施“母语”音乐教育挖掘借鉴和启示价值。第四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一、相关概念在开展母语音乐教育过程中,教育

38、者对母语、母语音乐教育的理解一直对教育的行为起作用,影响到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选择。同时教育对象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母语和母语音乐教育是本文首先要界定明确的概念。(一)母语。母语,亦称第一语言,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查阅最新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对“母语”的解释有三个层面:1、一般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2、一种语言演变出多种语言,这一种语言便是这多种语言的母语;3、自己国家的语言。 罗竹风: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从民族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认为母语和“本族语”

39、是同一概念,是个民族领域的概念,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它直接指向民族共同语。比如中国人的主要是母语就是汉语,当然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的自己的民族母语。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母语,如果把它看作人的第一语言来讨论,它的运用能力对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因为人的思考大多是以母语为基础,从母语出发的,因此母语在教育过程中具有核心的重要地位。 有学者认为“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必须要依靠民族某种具体语言和文字来交流、记录和传播,特别是没有文词依附的传统器乐曲,在民间仍然主要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来传承”。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从传播的角度可以说

40、,音乐是文化传承“有声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音乐与母语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音乐中的歌词本身就是语言,器乐特别是民族乐器也体现着母语文化的特征。(二)母语音乐教育。母语音乐教育,指一个国家代代相传的民族传统音乐,它要通过对国民从幼儿就开始的教育体系得以继续传承并发扬。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以中华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音乐风格内容组成的,并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心理、行为、艺术、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及价值等深厚的文化哲学基础”。 管建华:中华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人民音乐,1996年1期民族音乐为母语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长的土壤,它也是母语音乐教育内容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母语

41、音乐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在中国文化土壤生长起来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现代各种音乐内容。回顾母语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是要回到近代20 世纪前后。在清代以前,我国音乐教育占主体地位的是传统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不断文化侵略中国,特别是戊戌变法的推行,西方音乐逐渐传到中国,并进入我国的学校,这对西方音乐扩大在中国的影响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西方音乐通过中国逐渐兴起的专业音乐教育等途径,都影响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便走上了西方化的道路。当前中国音乐西方化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引用欧美学校歌曲曲调作为唱歌教材、乐理采用西洋乐理体系、教学方法照搬西洋。”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

42、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这时候兴起的“学堂乐歌”便成为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起点。随着西方音乐强势文化以及不断扩张的影响,中国人在音乐上的文化价值观和心理接受也逐渐产生了倾斜认同。在学校教育中,由于音乐教师长期受西方音乐理论和思想体系的熏陶影响,对本国民族音乐传统重视不够,或者虽然在口头上认可民族音乐,但在内心里仍然以西方音乐为参照标准,或者教师本身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与研究比较为贫乏。所以不管是音乐教师,还是学生们接受的教育,往往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音乐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本国的民族音乐,反映在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中往往容易先入为主,以西方音乐的学习为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43、,有关母语音乐教育的话题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其中在“中国音乐落后论”、“全盘西化论”等问题上还展开了学术争论。直到1995年,在广州召开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提出了“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并得到与会人员的赞同。这句口号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蕴藏了很丰富、深刻的内涵。有学者认为,这一提法标志着我国母语音乐教育思考的成熟,并为今后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有学者认为,今天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就是指“以在中华民族历代生产斗争、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为深厚基础和广阔背景而进行的音乐教育”。 王耀华.根深扎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乐府新声,1996年1期 二、研究方

44、法 本课题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现状调查为主,结合文献研究,并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论证中还将结合生态学、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法,通过对文献分析、调研访谈、个案探讨的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重点以及对中国现实母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l、文献分析法:通过图书馆馆藏书刊和网络电子书刊等广泛搜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挖掘其概念的深刻内涵。2、调研访谈法:根据研究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与课题相关的专家、师生进行深入的访谈(包括面谈、电话访谈等)从而获取研究所需的资料。4、比较分析法:对国际上典型的母语音乐教育形

45、态进行研究,结合生态观、教育学、音乐学等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母语音乐教育提出设想。第二章 母语音乐教育形态比较研究综述教育形态是教育这一现象在社会上的存在形式和状态。音乐教育形态是在构成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教育发展,经历了初始的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到后来学校教育的产生,再到近现代社会的多层次与多类别,从而形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庞杂体系。不过,尽管其层次、种类繁多,但从其存在形态上不外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形态构成了教育的总体,从不同的时间、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纵观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母语音乐教育形态,由于不

46、同国家、民族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形式等各不相同,因此,以匈牙利、日本、印度和突尼斯为代表的国外主要的母语音乐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柯达伊倡导的教学法与母语音乐教育理念注重通过学校,加强对儿童的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重视本国民族音乐与国外音乐的互融,主张保留本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教育,适当引进国外的优秀音乐文化。印度和突尼斯的母语音乐教育形态相对比较单一,重视发掘本国优秀民族音乐资源,保留本国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两个国家都很重视从国家层面重视民族音乐内容在本国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印度的音乐教学形式受到宗教的影响,主要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突尼斯的民族音乐相对比较灵活,

47、除了重视学校教育外,还很注重通过社会教学的形式加强对民众的民族音乐教育。日本铃木教学法借鉴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来提高对儿童的母语音乐教育。同时,铃木教学法很重视家庭、父母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这一点与柯达伊的民族音乐教育理念有相似之处。柯达伊认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民间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也是培养良好艺术趣味的基石。让儿童从小就了解和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不仅可以不断积累民族语言,更是一个增强民族意识,培育民族情感的过程。” 李锋、李彦荣:柯达伊音乐教育观对我国当前音乐教育的启示,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年第11期。 第一节 母语音乐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于“以中华文化为

48、母语”的音乐这个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有较大的争议,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主张应从大文化的广泛意义上,结合人类学、传播学、哲学、美学等加以认识和解释;还有的学者认为音乐的“母语”,它不仅仅是一个音乐形态上的,从音乐的技术理论层面上要求建立一整套的中国乐理体系,作为文化母语,还包括其它层面上的,包括行为上的、观念上的内容。这一提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同意,认为既看到形态上的表层意义,又注意到其深层内涵。“音乐与母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声乐、器乐、曲式、配器、旋律等等,无不反映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审美心理,体现普母语文化的特征”。王丽:关于我国普及母语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黄河之声

49、,2007年15期. 虽然一般说音乐没有国界,但是因为母语的存在,使得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还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所以,现在我们强调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社会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为基础而开展的音乐教育。母语音乐教育的其目的是要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意识和精神,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柯达伊认为“只有让儿童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情感,”也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各国音乐教育界对待自身音乐文化传统所持的一种继承和发扬的态度。随着“全球村”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特别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

50、方文化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寻求本国本土文化的优势,必将成为促进国家民发展的进一步自主发展。当然,不管是西方音乐教育还是许多东方音乐文化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如匈牙利的“母语音乐教育”、日本和印度等地区的“母语音乐文化”都是母语音乐教育的成功典范。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重视母语音乐教育并不是要抛弃西方欧美音乐教育,而是强调我们要以母语为主体,立足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同时以开放的思维学习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经验。一、音乐生态学从生态哲学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理论趋向,自生态学发展一个多世纪来,已呈现出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乃至人文科学拓展的态势,生态学强调用整体、联系、平衡的生态原理,

51、来探讨教育中的规律及现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生态环境的影响,所谓教育生态环境就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在当前全球化的语境下,走向生态式发展趋势的教育也成了音乐教育的必然选择。对于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学校音乐教育来说,就是全社会的民族音乐环境。无论是国家、民族、地域、城市、或是社区、聚落、家庭的民族音乐环境,都对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将生态观与母语音乐教育研究进行架构,是对母语音乐教育的有益探索。(一)音乐生态学观点1979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

52、,从而把把“生态”的概念扩展到教育理论视野。人类创造的音乐具有生态学意义,首先,音乐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外在表现;其次,音乐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表现出了多样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第三,音乐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排斥影响其生态系统性有害因素的能力;第四,音乐是动态的,它的某些功能可能在变动中丧失,但又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功能从而实现其新陈代谢,保持着音乐生态的存在和发展。 蒋燮: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态学浅思,人民音乐,2006年9期。音乐生态是对音乐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包括音乐系统的内外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

53、。笔者认为,音乐生态学主要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去研究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这里的“生态”既包括音乐的物质层面,也包括了音乐的文化层面,同时还包括音乐的社会层面。(二)音乐生态与母语音乐教育当前,因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母语音乐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令人担忧。1、母语音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从而改变了母语音乐的生存土壤。一般来说,母语音乐传承是在比较自然的环境生存状态中进行的,不能离开具体语言、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并与特定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因素紧密相连。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从而使许多原生态音乐的传承土壤逐渐改变

54、,甚至消失,进而导致了不少母语传统音乐濒临消失,有的已经失传。当今社会生活中,音乐样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如主流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这些丰富的音乐主题、类型和表现形式,在给人们带来充分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激活了多元的音乐艺术审美价值观。目前,音乐艺术日趋多样性,以及审美样式的多元化和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已经导致了母语音乐中可以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部分逐渐被边缘化。2、母语音乐遭遇双重冲击在当今中国,母语音乐正遭遇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双重冲击。一方面,西方音乐目前对我国母语音乐的冲击,“不仅表现在具体形式和表现技巧上,而且还影响到母语音乐的专业演员乃至中国普通大众的审美观。虽然

55、母语音乐在原生文化传统外,产生了属于本土次生文化的新民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母语音乐的发展”,陈业秀:中国民族音乐及其教育困境的生态学分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3期。但是母语音乐在音乐传播领域中仍然处于次要地位。特别是很多年青人往往觉得母语音乐比较老土,他们对民族母语音乐没有或缺少鉴赏的兴趣。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港台音乐涌入内地,流行音乐迅速占据内地广阔的市场,拥有了巨大的听众群。流行音乐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各种心灵需求密切相关,同时具有大量生产、通过各种媒介传播、通俗易懂的特点,更接近现代人的生活,是人们生活感情的直接宣泄。另外,21世纪兴起的网络、手机等现代传播技术的广

56、泛应用,也为流行音乐的广泛快速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促使流行音乐的进一步深入传播。在流行音乐、外来音乐的冲击面前, 我国不得不思考母语音乐教育方式的改革。3、学校音乐教育的功利主义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渠道之一,本应担负起建立母语音乐文化观念,加强母语音乐文化传承的任务。但放眼现实让我们很不乐观。据媒体报道,“上海音乐学院取消了美术课,而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取消了音乐课。”郦亮:钢琴家孔祥东谈音乐教育:功利主义误人子弟,上海青年报,2009年3月30日。有关音乐人士表示难以理解,一个不懂得欣赏美术的乐手,会弹出动人的曲子来。确实,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着强烈的功利化倾向。很多家长逼

57、迫孩子学习音乐,不是真正出于孩子的兴趣,而是为了让他们拥有一门特长或者技艺,作为升学考试的“敲门砖”;还有就是现在流行的“艺考热”,让那些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去学音乐,以应对各个高校的招考。这些功利化的音乐教育,把本来对音乐教育的设想和设计,引向歪门邪道。 可以说,功利主义正不可遏止地在我国音乐教育界蔓延。学校以为美术课对学音乐没有直接影响,就鲁莽地将其取消,无疑是表现之一。此外,“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还存在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审美价值;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等误区,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林

58、晶晶:芜湖市幼儿歌唱教育现状的研究,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我国各级各类的学校普遍注重科学文化教育,但疏忽音乐艺术课程。母语音乐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内容,学校里艺术教育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母语音乐教育模式亟待改进学生对母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教育观念和方法密切相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音乐新课程在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诸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当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对“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亦愈加重视。由此,实施母语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据对某中学生抽样调查显示,87%的

59、学生有经常听音乐的习惯;91%的学生喜爱音乐;79%的学生希望在音乐课上能增加流行音乐;他们会唱的歌曲中,74%是流行歌;95%的学生会唱的歌曲是来自课本外的;84%的学生认识到课堂上不能只教流行音乐,也知道我国民族音乐是优秀经典的,但还是希望老师能在课上多教唱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这些数据说明,如果学校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能与学生所知道的、喜欢的或能够表现的音乐有关,学生会更加喜爱。很多学生希望音乐老师了解除了西方古典音乐之外的其他音乐,包括当代流行音乐,他们更愿意成为音乐的消费者、听众。这显然对学校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除非学生发现学校音乐令他们充满兴趣,否则他们很容易脱离或放弃学校音乐

60、转而去关注流行音乐。所以,音乐教师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教学中既要研究学生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有效引导学生对母语传统音乐的学习与了解。“可以着眼于学生的喜好与兴趣,以学生学习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积累与体验,乐于接受的流行元素进行多方位引导,以此为契机,左手流行,右手经典,使学生了解母语音乐,亲近母语音乐文化,热爱母语音乐。”徐颖:关注母语音乐教育,生活教育,2010年11期。二、音乐人类学(一)音乐人类学观点 “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一词被普遍认可并被用为这一学科的名称,是从20 世纪50 年代才开始的。“音乐人类学包括对民间音乐、传统音乐、东方艺术音乐,以及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