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学课件-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1页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学课件-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2页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学课件-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3页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学课件-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4页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学课件-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景物形象(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 2.学习规范答题的思路与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规范的答题模式。一、考点阐释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即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图景。一、考点阐释 高考对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概括景物特征。 赏析景物形象。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是主观题。一、考点阐释一般设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

2、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高考链接(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6分)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

3、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闲适恬淡、繁华热闹、生机勃勃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请你给以下几个答案打分,并说说你的评分理由: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请你给

4、以下几个答案打分,并说说你的评分理由:答案三: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 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 )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答题范式】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景境情)三、课堂巩固练习1.(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

5、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 氛围? 参考答案: 开头两句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细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时间、地点、季节) 。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三、课堂巩固练习2.(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幽静。(2分)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分)四、课堂小结 1.答题时要认真审题,如果只是单一考意境,就按照“景 、境 、情”的三步走模式答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问题,就怎么问怎么答。 2.近几年该考点往往和表达技巧放一起,答题时就主要根据手法题答题步骤来回答。 3.要积累诗歌中常见、常考的景物,熟悉它们常用来营造什么意境、抒发什么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