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彰显学校个性魅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1页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彰显学校个性魅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2页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彰显学校个性魅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3页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彰显学校个性魅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4页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彰显学校个性魅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学校个性魅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一、营造“环境文化”氛围,实现情景育人 被赋予一定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会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我们以“环境绿化、路面硬化、景点美化、空地活化、卫生净化、礼仪优化”为基点,以“优美环境塑造美好心灵”为主题,初步形成了“主体鲜明、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典雅优美”的环境特色。现在,楼外的“四景、三路、两点缀”,楼内的“四廊、三区、两展窗”,教室的“校训、名言、三园地”,师生的“诚信、平等、尊重三关爱”的文化组合,已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演绎成了引人入胜的游乐园、催人奋进的磁力场、诱人向上的点金石和吹面不寒的杨

2、柳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校园建设的每一成果都是干出来的。两眼向上、两手向上,只能是坐失良机,面貌依旧;只建不管、只建不用,只能是耗费钱财,形同虚设。为了发挥校园环境审美和育人功能,学校重视通过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实践,使师生明确自己在校园环境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师生全员、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塑造了良好的“学校形象”,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营造“精神文化”氛围,实现情感育人 校园精神是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师生共同信仰、共同价值观念基础上的群体意识。它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和核心。 我校以“文明、健美、勤奋、向上”为校训,以“团结、进取、严谨、开拓”为校风,以训练强化教师“从

3、严治学、精心施教、敬业爱业、为人师表”为教风,以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多思好问、主动进取”为学风,以“三线、八好、抓心导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导和支撑,努力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这些精神因素,对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起着潜在的诱导作用。这些无形的引导,促使学生及教师有着共同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对校园中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凝聚作用”,会成为引导师生追求理想、规范行为的无形力量;它能使师生的团结、进取、开拓意识增强,进而能够创造出宽松、融洽、民主、友爱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及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效能。 三、营造“物质文化”氛围,实现激励育人 校

4、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学校特色的外在体现。物质文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审美情趣、日常行为心态及德育效果。它是促使师生形成健康向上心理氛围的重要条件。 在营造物质文化氛围中,我校从细微处着眼,将学校特有的无形之精神文化与有形之物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其独具特色的魅力。美化校园:如换置塑钢门窗,粉刷美化教学楼内外墙壁,布置各楼层的文化窗口;增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每个办公室、功能室配备一台电脑,为各主要功能室和班级教室配置方便教学的多媒体设备,建校园局域网,接因特网。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师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理论,或在网上搜寻教学和学习资料提供便利

5、的服务。除此之外,我校每学期都为师生购置所需图书。为方便师与师的沟通,每个办公室里架设了内部电话机等等。由于学校在方方面面都比较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充实与完善,尽力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赏心悦目的、充满生机的教育环境,因此,校园合理的建筑布局,培养了师生的审美意识;校园环境的美化,强化了师生的创美能力;板报宣传栏的导向力,激发了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教师的工作干劲和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四、营造“职业文化”氛围,实现文明育人 “教师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个性修养的综合反映。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大计。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育人

6、水准,几年来,我们依据“标准控制原理”,进行了一系列“职业文化”建设。 1.制定“职业道德规范”。 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家长及社会对教师的希冀和期望,我们分别制定了干部、党员和教师的“职业规范”。倡导干部严于律己,党员率先垂范,教师身体力行,人人按教育法律法规办事,不以罚代教,不以权谋私,促进了“以道德育品德、以人格育人格、以情动情、以行导行”的优秀教师队伍的形成。 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以师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目标管理细则,要求教师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二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三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终身为师的志向;四要有爱生

7、情怀,用真情感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学校坚持做到增强三种意识:法制、竞争、创新意识;树立三种观念:积极的事业观、全面的学生观、科学的教育观;提高三种能力:育人、科研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弘扬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倡导三种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为社会服务。 2.签定人民满意责任书。 学校领导根据时代的要求,收集各方面意见,拟定了责任书。责任书提出了“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自己”的殷切期待,把“人民满意”这一思想物化成了具体、规范、可评估操作的事物。

8、这一举措的出台与实施,在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模式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家长对教师、人民对学校”的满意程度。 3.制定“课堂教学教师行为操作规定”。 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的教育理念,像楼房基础一样,虽看不见,但是不可以没有它,它会时刻显现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为了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我校制定了市庄路小学课堂操作规定。规定分为六部分,共30条。第一部分是“五带进”,如“热情的期望带进课堂,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第二部分是“五注重”,如“注重品格、性格、人格的三格教育”;以下分别是“五展开”、“五鼓励”、“五结合”和“五尽量”。此项规定的实施,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更多地融入了

9、“生命的活力”,彻底改善了师生关系,较好地活跃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氛围,课堂效益大大提高。 五、营造“制度文化”氛围,实现管理育人 学校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并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对师生良好品质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无时不起着导向的作用。 在校园,在一个知识层次、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里,硬性的、呆板的制度管理,只会让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决不会有积极性、创造性的勃发。鉴于此,我校对师生的管理,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更多的采用暗示、认同、探讨,致力于教师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的管理特色,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管理的模式真正与我们所处的诗意的环境吻

10、合一致。 过去学校的制度是多年不变的,是统一的,规范得近乎死板,比如不允许学生调班等。尽管许多学校认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但许多制度和习惯却使其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比如,学生“表现不好”或与老师相处的感觉不好,是不能调班的。现在我校对此情况重新进行了思考和规定,如果某个学生与他的老师“不投缘”,可以在不伤害学生与教师自尊的前提下,为他换个班,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们不赞成片面强调刚性管理,而是主张以德治校,以人为本。比如,在老师的考勤问题上,我们不设签到簿,而是通过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地准时或提前到岗,

11、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时间处理的,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告知考勤负责人,在两个小时内离岗处理,不计假。这样老师在处理完个人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了。不但不会把一些个人的烦恼带给学生,而且会让教师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充分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个别素质不高的人,迫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也逐渐被环境影响着、改变着。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要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仅有约束和规范功能,更有引导和激励功能),规章不仅可以规范个别素质不高的师生的行为,保护大多数师生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地引导

12、和激励师生积极、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愉快、健康地发展和成长。 六、营造“学术文化”氛围,实现科学育人 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文化教养、业务素养、教研能力、学习意识、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合格人才的的必要条件。几年来,我校重点抓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熏陶人。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一个人的教师生涯中,学习就是工作,不学习就意味着思维的僵化,一个教师如果淡化自己不断获取信息的意识,那么他的职业青春很快就会结束。所以说,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应成为教师学习的社区。我们注重引导教师将工作与自身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13、,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促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化。我校努力建设一种学习与交流的氛围,如每周四下午固定的学习日、开放的专题漫谈、对来自教师实践中困惑问题讨论的教育沙龙、新观点和新信息的发布平台等等。在活动中形成开放的、宽松的交流空间,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愿意学习,愿意改善,敢于尝试创新,每一个人都能与他人共同思考,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下进行沟通与对话,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团体智慧大于个体智慧之和。 2.搭建舞台培养人。 其一是搭建教科研舞台,让教师同台竞技展特长。通过专题研究和课题实验,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成为复合型、科研型教师。其二是搭建

14、课改的舞台,课程开发显身手。确立自主学习探究为学校科研龙头课题,带动全校教师参与科研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从1997年开始,我校就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把“大阅读学习”引入了课堂。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促使自身写作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来,有百余篇学生作文发表于各级各类杂志报刊上,并有123篇作文获得国家省市级比赛的奖励。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先后有54篇教改论文见诸报端。2003年学校还以此为基础,申报了国家级教科研十五课题阅读个性化与写作个性化,现已进入研究阶段。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打上了平等民主的烙印

15、,会学乐学的学生群体和能教会研的教师群体开始形成。 七、营造“德育文化”氛围,实现活动育人 德育活动的目的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人性、完善人格。为此,近年来我校探索出了“一、二、三、四”德育活动形式。“一”就是办好一年一次的艺术节。“二”就是抓好家、校两者结合。“三”就是开展好三大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为带动点的读书活动;以关爱贫困生为带动点的关心他人活动;以“我学会了”为带动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升旗仪式周周有、班级管理月月评、活动课程(微机、艺术、文学、外语、排球、田径)每学期实施、德育研讨会年年进行。系列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满园春花。这些健康有益的校

16、园文化牢固地占领了校园课余阵地,抵御了社会上不良文化的侵蚀,从而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里增智健体,在文化知识、道德品质及技能特长诸方面获得全面丰收。我校的学生连年在国家省市各级单位组织的信息技术、作文、美术、英语、排球、田径等比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开发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形成社会考察、调查基地,社会服务基地,军训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大课堂,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读社会这本无字的“书”。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考察、参加公益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增加社会生活体验,也提高了社会阅历。 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宽松环境,引

17、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我们在工作中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实施“五长”工程。即法制副校长(负责校法制安全工作)、班长(班主任)、家长相互配合,联合行动,达到四项指标(学生平安、秩序安定、校园安全、周边安宁)。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律、道德和公民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校校风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行为规范的遵守程度。为切实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一是强调一个“学”字,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20条印发给学生,通过校会、班队辅导学习,

18、让学生逐条掌握、全面了解。二是突出一个“严”字,严格要求,严格检查。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市庄路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学生做到。同时,还把行为规范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之中,把检查考核的结果作为评选各项先进的重要依据。三是坚持一个“恒”字,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持之以恒。平时经常抓,遇有重大节日重点抓,有了问题突出抓,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经过努力,学生的行为由他律变为自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但促进了学校校风、校纪的改观,更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营造“风貌文化”氛围,实现发展育人 我们认为,构成“宽松环境”的三大要素是师资、场地设备和特长发展的项目内容,而我校存在的问题是:师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