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整理-新人教_第1页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整理-新人教_第2页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整理-新人教_第3页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整理-新人教_第4页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整理-新人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84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本书按模块编写,共有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史论共享”四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内容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本书采取直录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教学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揭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兼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级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 “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

2、、“简述”、“复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 “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我们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要求。“教学建议”是对如何完成教学要求,实施课程目标提出的参考建议。 “史论共享”呈现的主要是不同版本历史教材有关历史原因、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等史论性论述的内容。它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加深历史认识。必 修 课 程历史()课程目标历史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政治活动,而政治活动又总与社会经济、文化活

3、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人物。因此了解这些重大的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它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

4、用的结果,并能对此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要懂得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中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升民主法治意识,增强个人的公民素养。实际上,上述三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要基于政治制度的理解、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了解,来掌握技能和方法,培养和熏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是通过九个学习专题来承载的。每个专题都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区域或某一类社会形态中政治发展的实质性特征,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一种政治制度的缘起、发展

5、、变迁及其历史影响,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在历史的联系中、在贴近时代的对话中获得启示,从而更好地认识国情、认识世界。以下我们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课程目标里的九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1.教师向学生提供 “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以此作为时间坐标进行后续政治史的学习。2.分封制和宗

6、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3.初中教材对分封制作了详细叙述,教学中可用问题引导学生唤起回忆,实现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与整合。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2.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3.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4.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1.联系本专题后续政治史的的有关内容,做适当的延伸性学习:如中国古代中央宰相制度的变化、两汉三公的变化、郡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等。2.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模拟秦

7、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来加深对郡县制建立背景的理解和认识。3.引导学生用图示法去建构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简表,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4.组织学生运用讨论法去认识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3.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1.适度补充材料说明秦朝和汉初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帮助学生认识汉武帝设置“中朝”机构的

8、目的。2.帮助学生从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做纵向的概括,以把握历史的演变特点,可以用表格或箭头图示的方式。 3.学生制作唐朝、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对元朝设置行省制的知识则可以通过“查一查自己所在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一个行省区划”的方式,以“亲近”历史。4引导学生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如宰相制度始于秦,废于明。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认识到专制向民主发展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1.可以引用唐太宗和明

9、太祖对宰相作用持不同看法的史料,分析明太祖废宰相的目的及影响。2. 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明朝的宰辅制度与英国内阁制的区别。让学生知道英国内阁制和首相制来源于中国明朝的政治创造。3.进行专题总结,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史论共享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

10、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1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说明

12、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2.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3.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1. 教师引导学生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近代史主线:一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和加深;二是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2.指导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特点。如“鸦片战争开始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注意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来诠释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过程。3.援引一些影视资

13、料片断,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讲述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故事,使其体会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列举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试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1. 教学“侵华日军的罪行”,应该建立

14、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之上,可以搜集包括影视、回忆录、实物等史料来表现日军的暴行,注重学生的感受,恰当地引导学生的民族情绪。2联系时事,围绕中日关系做适当的师生对话,引导确立这样的认识: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3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他所知道的反映中华儿女英勇抗战史的文艺作品,让学生讲一讲地方的身边的抗战史,以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亲近意识,激活课堂思维。4联系近代以来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史论共享在近代,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

15、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

16、要史实。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3.感受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1. 联系 “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适度引入列强侵华的史料,帮助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背景,指导学生从阶级矛盾、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2. 提供“兴起发展高潮转折失败”的知识线索,帮助学生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史实。3. 以绘制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天朝天亩制度、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4. 可以围绕“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组织一次课堂小讨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史论结合,同时有机进行太平天国人物评说。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

17、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1.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列强侵华、清政府反动卖国的历史,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为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作铺垫。2.利用武昌起义形势图、清王朝分崩离析图等地图资料,提供“武昌起义革命扩展成立民国”的线索,引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3. 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可以侧重其变革政治体制的意义,可以引用1912年前后的一些史实作对比性的说明,也可以 援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些重要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18、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价值。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革命性影响。2.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3.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4体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革命精神。1.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2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描述五四运动的场景,使其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帮助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讨论五四运动的

19、历史影响。3.注意运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等图片,注意对一大召开的事件性描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炼中共早期党员的优秀品质。4适当联系必修第三专题中 “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等知识,指导学生从思想、阶级、组织等方面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了解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国共合作抗日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3.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

20、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1.这部分内容跨度很大,重要的历史事件较多,不宜在教学中讲究历史事件的细节,可以引导学生从主要背景、革命策略、基本过程、结果与意义等方面,用列表的方法,归纳革命史的主要内容,并以此呈现历史发展的宏观线索。2.可以援引毛泽东同志的部分革命诗词,从一个侧面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的热情与乐观精神。3.可以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等视角,引导学生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需要适当联系“辛亥革命影响”的知识,使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纵深感。4. 课后分小组收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图片,按一定主题给图片标上名称,搞一

21、次小展览。史论共享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

22、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

23、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人民民主的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

24、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的认同。1联系西柏坡会议和人民解放军军事上的胜利,结合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成立新中国的准备工作。围绕一届政协、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尝试情境体验和理性分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运用相关文献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结合中国国情并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形成原因,以实现模块间的知识迁移。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1了解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史实。2运用史实来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运用史料和发生在本土地区的史实,感受和说明失去民主法

25、制的保障,人和社会将会面临怎样的灾难。1搜集和运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包括一些影视资料和典型个案等材料(不妨让学生一起参与材料搜集活动),分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感受民主政治建设出现的重大挫折。2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史有论地总结历史教训,并凸显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这一主题。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1列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修改宪法、提出“依法治”战略等方面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2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说明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3感受我国民主与法

26、制建设进程里的喜和忧,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养育自觉投身民主法制建设的公民素质。1引导学生简要勾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联系第一单元的专制政治,适当援引旧中国的一些宪法条文,以便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养育纵向的历史意识,体现课程的专题性。2可以举行“法律法规知多少”的小竞赛,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也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来撰写小型的法制报告,以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过程。3适度提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表里,关注公民素养。4教学要求栏目里提到的“修改宪法”的史实主要是指1982年和1999年的两次“修宪”。

27、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3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 1将“一国两制”的构想贯穿于教学始终,使教学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畅谈港澳回归的意义,展望台湾回归的前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可以做适当的拓展性教学:联系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归纳和概括香港、台湾问题的由来;组织“认识台湾”的资料搜集活动。4值得关注与台湾话题有关的时事,培养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意识,强化国家统一

28、意识,激发学生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史论共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文革”留下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

29、法方面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建设法治国家则是新时期的治国方略。1982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国两制” 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

30、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1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情况,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31、及其外交政策制定的特定历史背景。2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增强历史的生动感和鲜活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应当引导学生分层把握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4引导学生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对照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历史使命感。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2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3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1引导学生回忆联合国成立的有关史实,结合背景资料的分析,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必然。2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

32、式的史料展示,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胜利喜悦,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师生互动,畅谈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外交活动,为学习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的外交史积累素材。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2探讨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1 补充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关的细节性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为探讨其国际影响创设必要的情境。2适当分析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以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认识到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

33、略的关系,增强历史洞察力。 3联系现实展望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树立“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正确观念。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2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3树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1分析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认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出去”的外交战略。2以合作小组展示资料的形式,熟悉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34、的重要活动,体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3可以选择一些“当下”的我国外交活动情境,引导学生阐述外交努力的意义,同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4引导学生编制新中国外交成就大事年表,帮助学生作一回顾,并且学会一些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史论共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

35、利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

36、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2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3认识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4体会古代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1可以考虑学生熟知的希腊神话或古典建

37、筑等实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拉近历史学习的时空距离。2要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因素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养成在分析历史现象时,注意考虑地域因素的意识。3比较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认识其不同的历史影响,以便更好地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养成中外历史贯通的大历史观。 4探讨希腊文明多方面的辉煌,明确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达是希腊辉煌的主要体现。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2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引导学生梳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归纳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在此需要结合内容,简洁地分析

38、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实质。2联系古代中国的专制政治制度及其危害,通过比较,认识希腊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但是也要看到它的不足,避免夸大历史影响。3明确希腊民主政治与希腊文明的关系,即希腊民主政治是希腊文明的表现之一,也是希腊文明辉煌的重要条件。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1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2认识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3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1可以从罗马神话或罗马建筑引入罗马法的学习,也需要结合历史地图,先行讲述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政治变迁,使罗马法的学习建立在较丰富

39、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2选取一些法律条文,引导学生的材料阅读,帮助其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并评价罗马法。3罗马法的影响不但在当时而且还泽被后世,可以组织讨论活动,对有价值的认识,可以抄录下来,组织集体朗读,以增强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传承。史论共享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

40、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诸多文化名人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雅典民主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罗马法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专题七 欧美资

41、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情况。2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程序。3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4体会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1可以选择英国“议会”为线索来贯穿教学过程,英国议会改革的有关史实,有助于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也便于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作用。2引导学生阅读权利法案的有关条文,概括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作用,并认识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价值。3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政治制度,认识其不同的本质和影响,引导学生体会

42、中外历史进程的差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1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2.知道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和美国联邦政府的构成情况。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1可以选择一些具体鲜活的实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帮助学生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是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影响的必要条件,独立战争及战后状况的事件性叙述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3运用课堂讨论、代表发言的形式,组织学生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

43、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3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1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归纳法兰西共和之路的曲折历程,帮助学生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诞生的背景。2结合德意志帝国的统一进程,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产生的背景,分析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做出合理评价。3 可以组织角色辩论,甲方是法国共和制的拥护者,乙方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拥戴者,让他们各自陈述权力构成和制度利弊,引导学生进行两种制度的比较。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44、。1了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形式。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3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1作为对本专题的整体回顾,需要对17世纪以来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做一梳理,将抽象的制度置于具体的政治事件的结构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线索,准确地进行知识定位。2列表比较英美法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点,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的广泛影响,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角度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史论共享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18世纪以后)内阁权力开始膨胀,英国议会的黄金时

45、代过去了。英国实行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虽是国家元首,但无实权,不负实际政治责任,因此,英国实际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的共和制。而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的共和制。在这里显示出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在德意志,世袭的帝国皇帝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在法兰西,虽然总统名义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实际上处于类似于议会君主制的“虚君”的地位,被称为“虚位元首”。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46、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3.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品质和奋斗精神,感受人类先进思想的精神感召力。1.从经济根源、斗争实践、思想基础等方面,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2. 适当引用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内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联系专题三中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讨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3.以列表格、绘制图示、提炼关键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1.了

47、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2.认识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体会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1.以列表格、提炼关键词等方法,帮助学生归纳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2. 联系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指导学生讨论:巴黎公社如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适当补充对巴黎公社不同评价的材料,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并说一说对巴黎公社革命的评价。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史实。2.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8、。3.体会列宁等革命者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革命精神。1.从社会矛盾、阶级状况、政党条件、社会危机等方面,指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 可以提供“四月纲领七月事件十月决议十一月起义革命扩展建立政权”的参考线索,帮助学生梳理十月革命的主要史实。3.联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等知识,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影响。4选用部分影视资料或其他文字史料,组织学生讲一讲列宁的故事,体会列宁的精神,使课堂教学增添生命的活力。 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1.概述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等有关社会主义制度

49、在中国建立的史实。2.认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3.体会新中国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而贡献力量的热情。1.结合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国民经济等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可能性及条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2.用列表的形式,从方针(原则)、形式、结果(特点)等方面,帮助学生归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3.联系“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等内容,从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两方面完整地认识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4.援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材料,引导学生历史地看待三大改造,正确认识其历史意义

50、和遗留下来的问题。史论共享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同时,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的改造创造了重要前提;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

51、指导力量。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它还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几千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基本结束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获得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解放,中华民族开始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

52、系发展的影响。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2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美苏之间的“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危害,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确认“存异”和宽容的态度与价值观。1有必要结合二战后期的历史,特别是美、苏的政治和军事的战略进攻来帮助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 2“冷战”是教学的核心话语,可以以此为抓手,培养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冷战”的含义)、整体建构知识框架(“冷战”的表现)和多维分析、相互对话的能力(“冷战”的影响)。3适度联系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新中国的外

53、交方针,以加深对“冷战”的认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2叙述中国振兴所历经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3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4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1有必要向学生展示世界政治地图,然后从不同国际政治力量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角度援引史料,通过史料教学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世界多极化的空间概念。2 可以选择欧共体或日本的有关史实为基点

54、,将宏阔的世界背景、当前的媒体材料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用讨论和板报的形式来把握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情况,以求切入点具体、背景开阔、思维发散、认识丰富、感悟历史的借鉴价值等等教学效果。3联系专题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多边外交来讲述中国的振兴。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表现所在,知道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4畅想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所能赋予的平等、公正和安宁感。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建立开放而宏

55、观的国际视野的重要载体,要注意引领学生学会提纲挈领地表述多极化加强的史实。 2可以援引史料和“当前”的事实,以“世界周刊”一类的形式引导学生畅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关注他们的国际理解意识与和平愿望。3联系前两课的内容,对二战以来的世界政治做一整体回顾,帮助学生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4以下两点在教学中要引起注意:苏联解体只是世界多极化加强的背景知识;世界多极化也只是一个趋势。史论共享二战后,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但是美苏的势均力敌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随着西

56、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它还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作为斗争内容;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都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

57、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明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历史()课程目标历史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史实。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把握这三个方面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人类的经济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它与政治、思想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点,这是防止经济活动迷失道

58、德方向的关键。因此我们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历史,要关注经济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感受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终极目标以及它与人类政治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联系,培养崇高的文化追求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感受人类丰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制度、活动方式、经济效益以及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经济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经济要素的原理来分析和认识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实物、图片和计量性的

59、图表对经济和生活史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搜集和运用价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从经济的角度认识基本国情,知道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与曲折,增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形成开放意识,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实际上三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其目标是通过八个学习专题来建构的。每个专题都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区域或某一类社会形态中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特点,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一种经济制度或经济现象的缘起、发展、变迁及其历史影响,

60、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在古今相通、中外相联的视角里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展望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懂得经济活动当以人为本的道德诉求,更好地理解科技与生活的人文情怀。以下我们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课程目标里的八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