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_第1页
教学案例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_第2页
教学案例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_第3页
教学案例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_第4页
教学案例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案例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学校教育科研指导 P160上海教育科研 1999 年第 6 期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王红 上海市七宝中学编者按 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怎样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与改善办学条 件、改革管理体制、 调整课程设置以及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等 方面相比, 课堂教学改革可能是一个范围更广、 难度更大的 领域。素质教育的成效如何, 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 去年以来, 闵行区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了 “教学能手 ”评 选活动,鼓励并创造条件, 让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 上海市教委副 主任张

2、民生同志充分肯定了闽行区的教改方向,并对 “教学能手 ”们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和创造性劳动给 予了热情的赞扬和很高的评价。 本期 “ 专题研讨 ”刊出闵行 区七宝中学王红老师、 张民生同志和闵行区教育局局长陈儒 俊同志的三篇文章, 以期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的重 视。我的一点教学经验大多源于一个个鲜活的师生故事。 每 一个故事的发生都让我明白: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 教学是对 人的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记得有一次, 我在批阅作文时, 发现了一位男生的作文 流露出些才气。 于是在作文讲评课上, 我点名让这位男生上 讲台朗读。 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这位男生有轻微

3、口吃 的毛病,即使平时也不愿多与人交谈,此时更是手足无措、 面红耳赤。 我看看他忸怩地挪步上讲台, 我开始后悔了, 甚 至有些自责。他越不自在,讲话就越发紧张。一张口,便卡 住了。 台下终于哄笑起来。 男生深深地低下头, 手不断地摆 弄着衣角。 我止住学生, 可男生再也不开口了。 台下的同学 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怎么办? 】沉默中, 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 初为人师的我不是 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 有时候, 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 潜在的巨大的自信, 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 人仅有的一点自信。 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

4、会陷入后一种情 形吗 ?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 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 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 不看, 只用耳朵听吧! ”我带头走到教室后, 背对讲台站定, 同学 们也纷纷趴下头来。 终于, 我的背后传来了轻轻的羞怯的声 音。 那的确是篇好作文, 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 因为动 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 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状 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 我竟 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 默默地、 赞许地注视 着他。 朗读结束后, 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知道这 掌声不仅

5、仅只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我仿佛已看到了这位男生 长大后, 在大学的演讲台上慷慨激昂、 挥洒自如; 也看到了 他在家中客厅里与朋友们神聊胡侃、 谈吐自如; 我甚至可以 看到了他在咖啡厅里正同自己心爱的女孩絮絮耳语。 我心里 涌起一阵感动。我相信这堂课对于他的意义。我总在想: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靠嘴和粉笔, 它更需要你 用心去感受、去捕捉,用情感去灌溉、去融合,奇迹往往诞 生于其中。 我还在想: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绝不仅仅是看 书写字,它更应是贯穿于学生全部生活中的生存能力的培养 和对事物审美鉴赏能力的塑造。 我一直在想: 要让我的学生 成为一个个能够溶入社会、 并能够在此中展现个人魅力的高 素质

6、的人。【这样处理好吗? 】 又有一次语文课上,我正在讲解荷塘月色中历来 被奉为通感手法经典之作的那一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 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中朱自清先生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本来 是嗅觉的清香, 大胆新奇地比作了听觉感受的歌声, 充分表 现了荷香的似有若无、 丝丝缕缕、 断断续续, 达到了通常修 辞手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当我滔滔不绝、 如数家珍地讲解完一段后, 一位学生举 手, 试探着说: “老师, 我觉得朱自清把荷香比作歌声似乎 并不最好, 文章通篇的意境都极为宁谧, 除了作者之外, 没 有第二个人, 如果用歌声有点儿破坏整体效果, 照我看 来,改成笛声更好,

7、既无人声掺杂,也符合当时的意 境。”听罢学生的话, 我不禁为之一震, 这一句通感多少年来 被无数人奉之为经典, 从未有过疑问, 一个高一的学生竟会 对此提出异议或许也只有一个高一的学生才敢提出这 样的一个异议。 这是我在备课中根本无法预见的, 我突然意 识到这是一个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 于是我在愣了几秒钟之 后,先表扬了那个学生的“独特发现”, 然后推翻了原先准 备好讲解“通感”的教案, 当即决定让学生来唱主角: 改写 这句经典名句。 同学们一下子变得兴奋起来, 经过斟酌、 品 味、比较,不断地推举出大家公认的佳句来。 如“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天外飘来的悠远的钟声似的”; “微风

8、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摇篮边母亲轻轻地抚拍似的”,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蒙娜丽莎嘴角的绵绵微笑 似的”等等,思如泉涌,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无法停止。回到办公室,我捧着同学们改写的“名句”激动不已。 我庆幸那个学生的“突发奇想”, 使我没有埋没他们如此精 采、 巧妙的创造力; 我更庆幸自己的随机应变, 使我捕捉并 利用了他的“突发奇想”。事实证明,学生的许多发现是极具发散性和创造性的, 而这种发散性、 创造性正是学生身上所体现的最为可贵的思 维方式。尊重学生的这些发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 提,也时教师最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正当外界对语文教学提 出各种非议和责难时, 我却清醒地提

9、醒自己: 语文课并不是 枯燥乏味的,相反它具有数理化所不具备的审美性和情趣 性。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蕴藉之美、 体尝语文的 探求之味、 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 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 在。还有一次,我上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为了让同 学们在朴实的文字和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画面中切实感受 到作者对亲情的刻骨铭心的体会和理解,在课前, 我查阅了大量的背景资料, 并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对于亲情的感 受。然而, 这堂课却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 许多同学对亲 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端茶送伞”的层面上。 对于“戴着黑 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的父亲背影, 对于 从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

10、情, 同学们并不能深切体会, 有 的甚至嘲笑起“父亲”那肥胖笨拙的身躯。 经过课后的一番 思索、我感觉到学生之所以不能够领会文章所具有的巨大艺 术魅力,原因在于他们平时生活中对于亲情感知的麻木与迟 钝。于是我布置结学生一项特别的回家作业:观察父亲( 母亲) 的背影半小时。一个星期后的作文课上,我让同学们根 据观察内容完成命题作文 背影 。课堂中出现了少有的埋 头写作的情形,只听见“沙沙”的落笔声。我捧着学生的作文, 欣喜地翻看着, 每每有着令我心动 的发现。 一位同学写道: “我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偷偷望着父 亲沉思时的背影, 昏黄的灯光并不能掩盖他高大强健的的身 影。我知道这高大强健的身影曾经负

11、担过整整三个家庭的重 担,也曾为他赢得过半抽屉的奖状, 更为我们营造了现在这 个温馨美满的家庭。 然而, 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在风风雨 雨中艰难跋涉时的身影, 我会帮助父亲走过眼前这段下岗后 的艰苦岁月。”又一位同学写道:“经不住我的软缠硬磨, 妈妈终于答应让我观察她的背影, 不过有个条件, 就是我必 须替她捶背。才捶了一会儿,妈妈便心疼了,让我停 手妈妈不时地回头叫我歇歇手妈妈又回头过意不 去地对我说:谢谢了 ! 好女儿!捶完了,妈妈特 意去煮了两个水铺蛋给我吃, 还感动地对我连连道谢。 我回 到自己的屋里, 一下子泪水就涌了出来。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 照顾妈妈, 妈妈却对我一谢再谢, 而妈妈十四

12、年来每时每刻 都在照顾我,我谢过妈妈了吗 ?我为妈妈做的太少了。”我 一一地读着学生的作文,一次一次地被感动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一个不懂得观 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怎能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呢?学习语文的场所满目都有: 图书馆、电影院、大街上、家庭中, 学习语文的老师处处皆是:同学、书籍、电视、报纸何 必拘泥于一个老师,两本作业,三尺讲台呢?让我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教会学生语文吧 !“将语文教学推至一个艺术的层面演绎出来”, 是我不 懈追求的目标。 这是一条通往素质教育成功的阳光大道, 也 是一条需要更多的人摸索、 探究的漫长旅程。 愿更多的语文 教师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13、文见上海教育科研 1999 年第 6 期)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张民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听了闵( mn)行区“教学能手”们的经验介绍,感 受很深,我觉得在我们年青教师身上蕴藏着一种极大的教育 改革的积极性,涌动着一种旺盛的投身教育改革的生命活 力。这是我们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和强 大的推动力。我很赞赏王红老师的发言。 有口吃的孩子上课说不出话 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 有机会, 再好好准备一下。 ”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 一种新 的境界, 这么处理这种场面, 化解尴尬的处境, 对于学生可 能是终身难忘。 要做到达一点, 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 思考

14、 问题的角度是 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 还是以学 生为本去考虑问题。 我们的教育教学 一切都是为着学生的发 展, 要让他们有一种宽松的生命、 生活环境, 鼓励他们去发 挥 。这是一种 教学的机智、 机敏 ,也是一种把学生放在第一 位的教育观念的体现。教学一切围绕学生,给他创造条件,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朗诵自己 的作文, 结果他成功了, 这可能成为这个口吃孩子的一生中 的转机,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王红教荷塘月色,学生提 出疑问, 如果以教学进度为中心的话, 也许会说, 你提出的 问题很不错, 很有想法, 我们下次再讨论。 而王红不是这样, 她看到学生创新的苗子

15、, 紧紧抓住不放, 一切教学过程围绕 学生转,不是围绕教案转。再谈背影,学生一时没有理 解,老师就创造一种学生理解的情境, 这就是我们教学中注 重的学生的亲身体验。其实各门课都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 验。真正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我感到王红讲的这样一句话最精彩: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 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句话对其它各门课也都合适。 叶澜教 授说, 课堂就是孩子的生命。 每门课的内涵、 每门课的外延 就是孩子们的生命。 学生的生命就在你的课堂里。 在每一堂 课的每一分钟里, 以及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 思考、交往活动, 就是孩子们生命的体现。 每门课都是如此、 语文是、物理是、化学是、生物是、

16、体育是。从这个角度去 思考, 才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 “学生发展为本”这句话 要深化到教学领域中, 深化到一切教学活动之中, 包括教学 的设计, 教学的整个过程, 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这 是今天这个会给我的启发。 王红的发言蕴涵着新的深刻的教 学思想和理念, 教育理念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 实际上对 教师而言,更多的是从教学实践即从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 我希望各位都能写这样的文章, 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提炼 出来, 提炼之后, 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 这就是我们当前推 进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最生动活泼的案例, 这也是我们教 师的创新。 没有教师的创新, 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教育。 不改 革

17、原来的种种束缚,怎么能够形成创新精神的教学呢?不可能。以学生发展为本,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也就是说 每一个问题、 每一个内容都要考虑到学生, 包括学生差异与 各种情况, 要关注到学生的发展。 这与过去提教学模式、 教 学方法改革不完全一样; 这不是一般简单地说改革, 关键是 思想观念的转变。 要倡导教学民主、 师生平等, 给教学以活 力。其次, 要通过教育教学过程, 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兴 趣, 不仅仅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而且是生命的内涵。 如果学 生对生活的各种方面都有兴趣, 生活都充满朝气; 如果他对 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厌烦,哪里还有生命的活力?对学习有兴趣,对生活有兴趣,生命将

18、充满活力。第三要充分鼓励学生提问题勤思考。 有了问题以后, 需要持之以恒地去探索。 当然不同年龄的孩子, 对追求的要 求、程度、层次不完全一样。在学生有问题之后,要鼓励他 对问题有一种孜孜以求的探索。第四, 鼓励学生有一种自我判断和评价能力。 这要求就 更高了。 你有问题, 要追求、还得自己有一种分析判断能力、 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 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 要有判断能力。 以上几点归结起来,就是 要让学生有兴趣;要让学 生有思考,能提出问题; 要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进一步探索; 同时鼓励与培养学生对问题、 对行为的判断能力。 对教师最 重要的就是要民主,要尊重学生。教师如果没有民主意识, 学生就不敢提出问题,这就把学生抑制了。学生天性好问, 要引导他们有问题意识,这就是培养求异思维、逆向思维。 特别要强调一点, 教师对学生要宽容, 我发现现在有些教师 的教学不够宽容。 没有宽容是没有民主的。 民主的最重要一 点就是平等, 虽然教师知识比较多, 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 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