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全社会的需求处在疲软状态,大部分行业供过于求,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人力等相关成本却越来越高,大部分企业都过得比较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夹缝中求生存。目前,大部分行业都已经过了以前的粗犷式发展的阶段,转入向管理要效益的时期,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做到精细管理,而精细管理需要通过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的经营数据分析来实现。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企业整体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推行“互联网+”的环境下,传统企业更是只有具有了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才能够跟互联网实现快速对接,使信息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
2、力。一、中国互联网现状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截至2020年6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截至2020年6月, 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5亿, 占网民整体的30.4%;城镇网民规模为6.54亿, 占网民整体的69.6%;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28.6%;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笔记本电脑上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 37.3%、31.8%和 27.5%。二、什么是“互联网+”(一)“互联网+”的提出2015年总理在两会上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的行
3、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不难看出,“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层面力推的方针政策,将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战略。(二)何为“互联网+”通俗来说,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 而是通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从而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产业模式和商业生态系统。 (三)“互联网+”的特征1.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
4、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2.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3.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4.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主
5、要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UGC、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5.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6.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四)“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通常来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一般集中在第三产业,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发展,逐渐波及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未来随着互联网技
6、术,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社会将快速进入一个万物相连的新时代。(五)“互联网+”的应用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与各传统产业进行跨界深度融合,呈现“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三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中,“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与“工业互网”、“工业4.0”的内涵一致。此外,“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智慧城市”、“互联网+农业”等新兴领域也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互联网+交通”已经在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化学效应”,比方说,大家经
7、常使用的打车软件、网上购买火车和飞机票、出行导航系统等。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互联网必将与更多传统行业进一步融合,助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随着经济全球化,在我国继续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已悄然逝去;有的企业却日益壮大,长盛不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关键的还在于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一)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1.价值观是价值主体在长期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价值客体的整体的根本看法,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评判特征。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企业的
8、价值观就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企业核心价值观通常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企业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影响与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立场;它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行为规范和企业价值标准等,对企业的所有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先进的价值观不但可以激发出新的创意,而且能推动企业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进而促进效率的提高。2.企业价值观可以分为“大价值观”和“小价值观”。大价值观是解决企业员工的态度问题;小价值观是解决企业核心技术专长
9、的定位培育问题。培育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端正企业的经营理念,要塑造特有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特定的价值目标。(二)持续优化企业组织与管理组织设计对核心竞争力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组织灵活性强,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范围就广,企业效率就高。组织和管理既是核心价值观的执行者,又是知识和技能、软件和硬件的运行环节。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优化企业组织与管理。1.优化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就是根据企业的总目标,把企业管理要素配置到一定的方向上,确定其活动条件,形成相对稳定科学的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调整是与企业的出发点或者说目的直接相关的。对于一般的企业,如果是战略发生变化,则根据新的战略要求设计和
10、调整组织结构;如果是现有组织运行存在大的障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则从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出发,优化调整现有组织结构。对于集团化企业,则可以在战略调整的时候同时考虑对下属企业的管控要求(战略实际上也是管控模式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从而优化设计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犹如人体的骨架,骨架的好坏将影响肌肉的配置和血液的循环从而影响人的外形和素质,而组织结构的健全与否则影响人员的配置和组织的运行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基于此,企业要不断的优化设计或调整组织结构,以确保机体架构的健全完善。作为特定企业个性发展过程的产物,企业核心竞争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有组织特性,企业的运作模式、营销方式、规章
11、制度,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因素共同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组织结构影响着核心竞争力诸要素的培育及整合。2.优化内部管理(1)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的网状结构,而这种网状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上人力资源能力、效用的发挥大小,并且这种能力的有机性决定了各环节能力的匹配和整合。企业在各个环节上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分配,各环节人力资源利用开发的状况水平,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扩展和应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在于企业员工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聪明才智的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企业员工的各种能力的匹配、整合过程,即是现存人力
12、资本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把短缺的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尽快弥补起来。因此,企业为了使自己比竞争对手拥有更优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不仅影响员工的情绪,而且对核心竞争力形成起到资源积累和配置的功效。(2)要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方式要适应当前的形势,要适应企业自身的条件,要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要灵活多样,因企业制宜,因人制宜。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三)不断增强企业知识
13、和技能知识和技能主要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特殊技术、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反映出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和科研、开发能力。1.坚持不断地学习吸收现代企业是一个知识型的组织,对于企业来说,要创新就得不断地丰富知识,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对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打拥有某一项技术专长,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消化、吸收新知识,产生企业特定的知识体系。企业专业知识是公司独有知识、行业知识、科学知识三者的重叠部分。2.注重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中国企业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缺乏有一定熟练技能的技术工人。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作,即使有了好的创意,有了好的技术,还是无法加工出产品。一流的技术加上一流的技能,
14、才能生产一流的产品,才会有一流的竞争力。所以说技术和知识都不能少。即便是在信息化时代里,各种智能化设备的频频出现大大降低了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但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依旧是该时代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创新技术,最终也要依赖有创造才能的人才来完成开发设计。所以,在一个企业中,创新人才也始终是一个企业能否引领行业潮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之一。3.擅于精炼知识企业拥有的知识来源虽广,但真正体现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是精选提炼的知识精华,具有准确的竞争力定位,成为企业的独占财富,使竞争者难以复制。企业员工的知识越丰富,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折射出企业核心专长的开发能力。(
15、四)改善企业软件和硬件软件和硬件又称物理系统,它在核心竞争力中相对来说是一种非能动性的能力,因为各种软件、硬件和设备只是客观存在的,被人操作使用才发挥效力的工具。优良的软件、硬件和设备能促使企业的成功,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而且有助于研究开发出新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信息软件开发对于提高竞争力有很大帮助。软件硬件同样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一个法宝。综上所述,核心竞争力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因所处的层次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能力特性和能量。软件与硬件、知识与技能这两部分能力,接近企业的知识储备库性质,组织与管理及核心价值观更倾向于整合和控制功能。在当今社会,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要还是不要的问
16、题,而是怎样培育的问题。没有核心的世界是无序的。同样,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盲目的,正确的做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的第一步。四、“互联网+”对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一)“互联网+”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产业链,重构商业模式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兴起,让众多的传统产业如服装、电器、终端等厂商纷纷转战互联网,OTO协同发展模式迅速发展。互联网平台逐步取代传统零售店缩短了“制造商-代理商-消费者”传统销售路径,产业链得以优化。近期,微商平台的兴起,又让众多的厂商蜂拥而入,苏宁、国美、中国联通等企业都表示将建立起自己的微商平台。(二)“互联网+”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
17、于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不仅能够精简产业流程,缩短“企业-消费者”销售路径,而且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人力成本、资源投入成本等,提高资源使用和配置效率。消费者也可以透过互联网降低自身的时间成本、选择成本、购买成本等。因此,“互联网+”能够实现企业、消费者双向交易成本的下降,从而大大提高效率。(三)“互联网+”大幅增加了营销触点,使营销推广无处不在如今,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弹窗广告、网页推送、微信朋友圈、QQ个人空间等,营销入口随处可见,这无疑为企业的营销推广活动增添了更多的机会。五、“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一)“互联网+” 对企业的作
18、用机理企业用可以回收的数字资产生产和创造价值, 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动力学,互联网可以对实体经济进行组织心智更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再造。“互联网”具有跨界经营的创造性破坏机理,具有商业、制造和研发生态圈报酬递增的三重正循环反馈,“场景产品”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建立隔绝机制的关键路径,应选择综合路径通过网络重构突破低端锁定并实现价值网络结构升级。(二)“互联网+”与产业集群及融合虚拟产业集群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沟通联系平台突破地域限制联结企业,是传统产业集群的互联网化升级, 可以提升集群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升级路径是“融合改造创新”的渐进路径。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导致传统产业分立的边界趋
19、于模糊,是“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欧洲委员会“绿皮书”将其定义为“产业联盟和合并、 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融合”,是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三)“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能力系统,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构成,具有层次结构,分为经营环境、企业、学科、技术、产品、核心子系统六个层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测度和培育可以从文化力 学习力、创新力三个层面探讨,通过调整企业生态位来形成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运用技术创新将价值链中的非核心环节外包给中小企业、 基于整合创新构建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向关联性业务进行转移扩散,是一个战略协同的过程。弄清企业在“互联网+”中
20、所处的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趋势,采取有效的培育机制,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不同利益体的需求有机结合,消费者参与价值创造与企业产品或服务创及经营绩效提升, 互联网企业在价值共创体系下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运用“互联网+”规则重组和再造业务流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通过顾客社群、新型信任机制以实现价值主张精准化,凭借平行互动、价值商店、改变产品性质谋求更强的外部经济性,通过资产置换、信息积累和关系积累获得连接红利。六、从“互联网+”生鲜电商,看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生鲜谁都能做,但是要做好并不容易,生鲜食物保存时间短,运输途中易损耗,被公认为最难经营的品类之一。对于特殊性极强的生鲜市场来说,要保证生鲜商品“鲜
21、”,如何避免商品在运输过程打蔫或者变质,对配送时间、配送方式和配送要求必然很高。抓好生鲜品质,管好配送环节,打造可靠的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做到让消费者放心才能打开广阔的大众市场。一个以“生鲜”为主体的电商平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平台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创造优质服务,重塑“互联网+生鲜”新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通过和生鲜基地合作以确保品质,减少中间环节和成本,做到产品好而不贵,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搜索到生鲜食品,看到相关的食品安全凭据,买到价格实惠品质又高的生鲜。这种透明、便捷的消费体验逐渐受大众青睐。平台经济到来,供给侧和需求则向着逆
22、向化、快变化、精准化、个性化和共享化方向快速发展。伴随经济的全球化, 物流设施的国际化和物流服务的全面化, 物流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当前,我国正处于增速趋缓、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重要拐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发展新引擎, 助推中国“新经济”发展。“十三五”时期,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物流信息化投资将进一步扩大, 投资重点从初级的数据信息化逐步向流程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和供应链一体化转移; 物流新技术将加快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23、移动互联、位置服务等新兴技术成为应用热点, 带动物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创新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将变为现实,智慧物流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连接和深度融合,创造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新生态;平台经济将进入新阶段,由单纯的信息匹配型平台逐步向更具价值的业务交易型平台转型,资源平台化、运力社会化助推产业平台化发展, 智慧与共享物流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冷链、温控、品控的具体内容和流程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 加什么? 如何去加? 最终达到什么目的? 简言之:(1)传统生产、流程环节的电子化, 即物流地网要在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上, 增加冷链物流所涉及的品类、时空、储运、“3T”指数
24、,实现传统产业数据的电子化和单元化。(2)传统贸易流通模式的电子化,即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线下产业移植线上,实现线上交流、洽谈、撮合直至形成有效交易。(3)通过传统产业和贸易流通的电子化,通过云技术手段,形成“天网电商,地网物流”的云服务体系或平台。具体到冷链物流领域,即形成电商品控(冷链、温控)物流的云服务体系。(4)利用数据和流程服务的电子化去证明产品安全、减少企业风险、管控供应者的诚信度,最终形成冷链物流的透明供应链,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净化生鲜食品的市场环境。(5)挖掘大数据,提升、总结、整理、归纳,形成(国家、行业)标准去指导和规范企业、消费者和市场,让生鲜电商企业不再亏损,摸索出
25、一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鲜电商发展壮大之路。新常态下,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中产阶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冷链产品和品质消费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冷链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当前全国真正有竞争力的品牌电商冷链物流企业还不多,严重制约着生鲜电商发展。随着新的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和标准化建设的完善,未来几年冷链物流产业将有一个非常快的发展期,冷链品控供应链和品牌竞争,将成为主流。冷链物流企业特别是陆、海、空多式联运的冷运企业国内几乎是空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各地方将加快探索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冷链物流品牌企业来支持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上行和跨境出口。随着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期盼是优质优价;消费者的需求是物美价廉;政府要求的是既保物价平稳,又保食品安全;总之就是要探索不伤民也不伤农的最佳产销模式。随着国民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和互联网、物联网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有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利知识产权合同
- 2024五星级酒店食品供应与采购劳务合同
- 2024外架搭设合同
- 2024软件项目委托开发合同
- 2024年度旅游景点开发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安置房买卖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 2024年度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合同
- 文书模板-充电桩股份转让合同
- 2024年度货物买卖合同商品描述与支付方式详解
- 2024年幼儿园教育联盟协议
- 国开电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 形考任务6实训报告
- GB/T 34120-2023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
- 跨国企业中方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
- 《道路交叉设计》课件
- 《活着》读后感-课件
- 体检报告汇总分析中风险的防范
- 村里建群管理制度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5300字】
- 2024年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市2024届高三7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等级考)(解析版)
- 肺炎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