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难点:估算整十数
2、、整百数乘一位数。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二、教授新知。(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A、20+20+20=60B、2个十乘3得6个十,
3、6个十是60。C、23=6,203=60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1.出示教材第2页例2。引导学生审题,找出已知
4、条件和问题。求张大叔带了200元够不够买4箱西瓜,该怎样列式?你认为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先算出买4箱西瓜需要多少钱,再跟200作比较,如果比200大,钱不够;如果比200小,钱够。看看200里面有几个48,再跟4作比较,如果大于4,钱够;如果小于4,钱不够。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算法估算。师:48跟谁比较接近?(50)450等于多少?(200)48比50大还是小?(小)那么484比200大还是小?(小)所以张大叔带了200元够买4箱西瓜。(边讲边板书)完成“试一试”。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三、综合练习。 1.想
5、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5题。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四、课堂总结。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03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20+20+20 23=6=60 203=60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去乘整十、整百数的十位或百位上的数字,再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上一个或者两个0。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把48看作50, 450=200,450=200,448200,200元够了。200元够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6、的估算,只需把两、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再与一位数相乘。1.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就会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情境,为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2.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3.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了解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估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了学生在估算时根据具体问题选择策略的能力。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很快掌握本课教学对于估算的方
7、法,培养了学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复习铺垫 师:“今天大家的上课的精神都特别棒,所
8、以下面的一些抢答题,相信你的举手动作是最快的。做好准备。” 1口答。 3个5是( ) 2个4是( ) 8里面有( )个2 20里面有( )个5 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 (1) 2个3 (2) 3个2 (3) 1个5或者5个1二、探究新知 师:“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 1出示情境图(例3)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蓝花:2朵 黄花:6朵 红花:8朵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如果
9、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指名回答。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3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6里面3个2,所以6是2的3倍。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求:6是2的几倍 想:6里面有几个2 (3个2) 所以:6是2的3倍。 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
10、(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3)学生汇报: 师:“你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2朵)。那么把红花圈成了几个2(4个2) 因为8里面有4个2,所以8是2的4倍。所以红花是蓝花的4倍。随机板书:求:8是8的几倍想:8里面有几个2 (4个2) 所以:8是2的4倍。(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题)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呢?”指名回答,82=4(3)小结: “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那么黄
11、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这个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是如何列出来的。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尝试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说一说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2寻找生活中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老师知道咱们班有几个同学今年8岁,老师今年32岁了,你知道老师的岁数是他们的几倍吗?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问题告诉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听,好不好?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12、,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关简单的倍数问题的除法计算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82=4答: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倍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不作为一个数学概念给出,而作为生活的概念来处理,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摆、圈活动,不要急于用除法计算。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3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课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6页5-9题。1通过练习和思考,更加明确“几倍”和“几个几”之间联系,进一步认识倍。2.培养
13、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 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难点: 理解“倍”的本质含义。一、口算训练。(想想做做第5题)206= 480= 6009= 5700= 506= 3800=二、激趣导入 1拍一拍学生拍拍表示一倍的次数,老师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生1拍:。老师拍4个2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生2拍: 。老师拍3个3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 2谈话:大家表现得真棒,说明大家学习地非常努力。敢不敢迎接更大的挑战?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说一说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要注
14、意什么?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2)如何解答第一个问题?选择哪两个条件列式?怎么求出几倍的?(3)选择哪两个条件解答第二个问题?怎么求出几倍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自行车的辆数是电动车的多少倍?你会列式吗?(2)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
15、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而“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4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 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7页例4、想想做做。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2. 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
16、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一、操作导入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2)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 合作探究 1.教学
17、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6.学生列式并口答。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画一画,再填一填。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然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说一说如何解答题目。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
18、)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有关简单的倍数问题的乘法计算53=15(棵)答:柳树有15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1.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要求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或全班交流、反馈。这样的安排,不仅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多,而且老师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2.学生用画图求倍数的方法,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用图形或算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思想,也是同样有价值的。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5课时 练习一(1) 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5题。1通过练习和思考,进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
19、一个数的几倍。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难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计算时是利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借助表内乘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表内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联系与区别。 2.练习一第2题。学生分组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三、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刚才同学们做的非常仔细
20、,非常认真,正确率非常高,对于下面的练习有没信心?(一)完成练习一第3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2.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吗?(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3.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师注意巡视指导)4.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二)完成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要求学生列除法算式来解答,不熟练的同学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三)完成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再让其中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四、拓展延伸。 今年,妈妈27岁,小明3岁。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追问:明
21、年妈妈的岁数又是小明的几倍呢?五、课堂总结。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练习一1. 12045042001200450042002. 2403600280 200560120018001400540 3000270048003. 31244. 2051005. 189=2 老师要通过练习和思考,进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6课时 练习一(2) 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6-11题。1通过练习和思考,加深对“倍”的数
22、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倍”。2.掌握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4个6可以说成6的()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倍。 5个8可以说成( )的( )倍。 7个9可以说成( )的( )倍。 2.同学表现的真棒,下面就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吧!二、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练习。 1练习一第6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 (1)已知谁是谁的几倍?相当求几个几?用什么方法解答?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一第7题。 (1)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让
23、学生初步比较一下三个数量。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这里要求用除法计算,打算提哪类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鸡只数是鹅的几倍?鸭只数是鹅的几倍?让学生列式解答。 3.练习一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4.巩固加深。 (1)出示练习一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想的。 (3)观察下:书包比文具盒贵32元,这32元相当文具盒的几倍? 联系书包价钱是文具盒的5倍,思考:求书包比文具盒贵多少元?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答吗?(这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师适当渗透“差倍”的概念。)三、利用估算解决
24、实际问题。 1.练习一第10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什么的方法可以知道李叔叔8分钟大约打了多少个字?(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的步骤和方法) 2.练习一第11题。 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回答。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6. 202=40(棵)7. 答案不唯一,例如: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186=3。9. 903=270(只)270-75=195(只)10. 908=720(个)1008=800(个)所以8分钟能打720800个字,不能打完这篇文章。11. 把72看作70,706=420(米)把68看作70,708=560(米)4201200,能都有座位。这一节练习课主要是对前边学习的
25、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进行系统的练习。计算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前提,练习课又是数学课堂上最基本和最常见的课型,教师和孩子都很苦恼,教学中我通过激趣导入、基本练习 、巩固练习、解决问题和拓展训练,让孩子们快乐的进入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 、在竞争前进的心境下,进行练习。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0课时 练习二(2) 课时目标导航 教材第16页第8-13题。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提高解题能力。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
26、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重点: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难点:能应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一、口算练习。 1.练习二第8题。302 420 303322 421 313342 422 333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再口答。 2. 练习二第9题。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算的。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二第10题。 (1)出示题目,提出要求:先说一说每道算式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交流,指名回答,互相补充。这里让学生知道把其中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乘法按整十、整百进行估算
27、就行了。 (3)分组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1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成果。 3.练习二第12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13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正。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8. 6064688084889093999. 26964642553666828610. 128847102
28、692147763011. 75791213620482041296168187512. 512=60(棵)60+30=90(棵)13. 26+9=35(条)352=70(条)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间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老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1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17
29、页例7及试一试。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重点: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一、谈话导入:教师: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既然有一次进位,那么有没有两次进位、三次进位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二、探究新知:(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30、1.展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例7)(1)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2)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4”(3)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个题目,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4)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2.总结。教师: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
31、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二)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完全靠自己主动探索就找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敢不敢继续挑战,探索出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教学试一试。 2 7 2 4 (1)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注意巡视指导。(2)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3.总结。教师:通过例7各试一试两道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
32、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3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4.不要漏加进位数字。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步骤。2.想想做做第2题。3.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然后列式解答。4.想想做做第5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2)你打算如何比较?(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比较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选择估算方法来比较更为简单。)
33、5.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说一说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2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488=192(只)4834192答:野鸭有192只。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1.老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迁移,获得了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
34、对多种方法进行了优化,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2课时 练习三(1)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19页练习三1-6题。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67+4 28+6 79+555+3 39+7 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
35、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438 744 395 7563284 9263 6724 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和小兰各有多少张照片?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练习三第4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
36、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练习三1. 4622682834522. 3443081954508522367434428403. 596=480(张)4126=504(张)4. 152+5=35(元)5.
37、143-25=17(棵)6. 394828564872重视创设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加强例题之间的联系,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重点。让学生切实经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各种计算方法,尤其是笔算的竖式计算方法,都要让学生有一个体验、思考和交流的机会。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3课时 练习三(2)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练习三7-11题及思考题。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进位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加强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解
38、决实际问题中鼓励探索笔算乘法中的新情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125 515 127 143174 416 616 252 2提问:你认为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竖式计算(练习三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展台展示作业,集体订正。 2.练习三第9题。(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2)学生汇报交流。第一个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估算来解决,但第二个问题需要求出具体多多少则要通过列式计算来解
39、决。 3.练习三第10题。(1)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2)比较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两道题目的数量关系:一共有张数送给同学张数还剩的张数) 4.练习三第11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知道今日的房价是多少?(2)180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需要多少个房间?(3)3个双人间需要多少元?1个单人间呢?一共需要多少元?三、拓展延伸。1.出示思考题第1道算式。让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说一说先填写哪一个数位上数,再填写哪些数位。2.汇报总结。先填写三位数(乘数)的个位,再考虑百位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计算顺序确定每个数位上的数字。3.出示第2道算式,学生尝试解答,不会的同学可
40、以寻求帮助。4.分组交流解决方法。5.汇报总结。先确定一位数(乘数)的取值范围,再根据计算顺序确定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四、课堂总结你在本节课获得到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7. 60758442686496508. 10841121795504191117159. 518=90(个)103-90=13(个)小张加工得多,多13个。10. (1)104-16=24(张)(2)25+15-16=24(张)11. (1)603=180,593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试做。计算方法可
41、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
42、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以及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算出结果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算。在学生汇报他们各自的算法后,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在学会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一试”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算出结果
43、后,在小组里交流并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算法不能灌输给学生,更不需要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 练习六(1) 课时目标导航课本第43页练习六1-5题。1.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一、复习。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
44、”第1题。学生自己读题。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课堂作业:(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的长
45、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所有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44=16(厘米)(6+4)2=20(厘米)(5+6)2=22(厘米)2.40+30+50=120(cm)254=100(cm)(20+15)2=70(m)4.(6+9)2=30(米)5.94=36(厘米)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由浅入深,逐步拓展。第1题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练习,用来进一步明确有关的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46、方法。第2、第3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变式练习,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第4、第5题考察的是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课时 练习六(2) 课时目标导航课本第44页练习六6-11题。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
47、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一、复习导入。 1.口算。75-36 315 126 513134 421 182 7+23 2.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正方形呢?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讨论: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2. 完成“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
48、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3. 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4. 完成“练习六”第11题。 (1)出示第1题。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2题。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拼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又是多少厘米?5.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
49、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课后作业。 课本45页“动手做”。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6.(10+6)2=32(厘米) 7.画正方形略,所画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厘米)。8. 39457265528436309. 63=18(厘米)(18+6)2=48(厘米)10. (8+5)2=26(米)5+8+5=18(米)11. (1)(6+3)2=18(厘米)(2)44=16(厘米)(8+2)2=20(厘米)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
50、应的计算公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关注原来图形的周长和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推理能力。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第三单元 周长是多少 第6课时 周长是多少课时目标导航课本第4647页。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
51、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拼一拼(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比一比(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
52、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画一画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4量一量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
53、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三、课堂总结。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从而拓展“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堂课上学生通过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比一比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
54、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1课时 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48-49页。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掌握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难点:计算方法的探究。一、复习导入 1、口答:20 里面有( )个十,46 里面有( )个十和( )个
55、一,70 里面有( )个十。 2 、解决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口答算式:183 =6(支)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 (把 18 支铅笔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 6 支)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二、互动新授 1 、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3 个 2 0 是 6 0 , 6 0 除以 3 等于 2 0 ; (2)6 个十除以 3 得 2 个十,是 2 0 ; (3)63 = 2 , 6 0 3 = 2 0 谈话: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 6 0 3 的算
56、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2、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例 1 后的“试一试” :6003 =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3 、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是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
57、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4、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例 2,学生读题。现在有120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支?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03=40(支)答:每班分得40支。大家一起说出计算方法。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方法: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几,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理。 小结方法: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
58、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 0 。 2、想想做做第 2 题 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想法。 3、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交流。 4、想想做做第 4 题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5、想想做做第 5 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看他们正在进行双打和单打(出示题目)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单打 2 人一组,双打 4 人一组。 6、想想做做第 6 题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 学生列式计算,交
59、流评价。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603=20(支)3个20是60,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63=260除以3等于20。603=201.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通过口算的训练,加强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3.在训练的设计中缺乏趣味性的练习。4.口算训练要求人人都要有机会参与,但课堂上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今后在课堂上要充分注意这类问题。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2课时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50-
60、51页。1、学生经历探究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难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例 3 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把 4 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 2 个班,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 6 2 =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在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闽江学院《二外(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技术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资源勘察理论与方法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潍坊科技学院《建设项目审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浙江宁波市象山县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新化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东云浮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高频题库带答案2025年
- 2025年青海省林业生态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广东东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烟台市集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生阅读指导课课件
- 生活污水合同协议
- 北京市房山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 数学 含解析
- 刹车创意测试题及答案
- 复古插画重温五四运动牢记青春使命五四运动伟大觉醒
- 讲课股骨颈骨折课件
- 2025年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荷塘月色》课件25张-
-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 自主无人系统
- 市政管网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