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教学设计(泸州天立小学刘珈)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教学设计(泸州天立小学刘珈)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教学设计(泸州天立小学刘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柏林教学设计泸州市龙马潭区天立小学 刘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3.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4.体会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作者对战争地控诉以及渴望和平的愿望。【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2.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2.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3.体会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作者对战争地控诉以及渴望和平的愿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三单“、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由美国记

2、者、作家奥莱尔写的一篇仅仅只有360个字的微型小说,请齐读课题在柏林。二、初步了解,关于“二战”1.师:什么是“柏林”?2.师:柏林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首都。提到纳粹德国,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关于“二战”你了解多少?3.师:课件展示学生预习单,呈现梳理后,学生课前搜集到的那些关于“二战”最震撼的数据。4.师:除了数据,图片也许更能直观地带给我们一些感受。(出示二战前后柏林的对比图)5.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柏林,走进开出柏林的那一列火车,看看在一节车厢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一件小事。三、共学学习,研读文本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用质疑的方法学习课文。2.“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社会发

3、展的强劲动力,学习亦是如此。那么,当你读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产生了怎样的疑惑?3.课件展示学生预习单,呈现梳理后的学生预习时对第一自然段产生的质疑(最普遍,最经典的质疑)。(1)为什么身体虚弱的老妇人声音能盖过车轮的喀嚓声?(2)为什么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 壮的男子?(3)老妇人口中的“一、二、三”究竟在数什么?4.鼓励学生大胆就这三个问题进行猜测。、5. 师:感谢大家的猜测,孩子们,故事的情节要是全被猜中,这就不是经典,就更算不上是经典的微型小说。究竟怎么回事呢?我们赶快走进第二段和第三段情节6.指名读2、3自然段。7.刚才,老师看到你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但读到二、三两段情

4、节之后,我看到的是一份沉重。我相信,当你们读到这儿,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了,是不是?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三个问题。其实,刚才已经有人猜中了对不对,问题二答案是(因为健壮的男子都上战场了),问题三?(在数她在战场上牺牲的三个儿子),问题一呢?(学生自由回答)8师根据学生所答小结: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接到儿子阵亡的通知书,她该是多么的悲痛,爱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疯了所以,尽管她的身体很虚弱,但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深处对孩子的呼唤-“一、二、三”这三个抽象而又具体的数字让一个母亲疯了。此时,大家应该明白奥莱尔为什么要创作这篇小说了吧!这一篇微型小说就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为题材来创

5、作。他写这篇小说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诉二战罪恶,祈求和平永驻。四、对比阅读,探究写法1.师:反映这种主题的各类作品很多。有电影、音乐、文章课件展示学生预习单,呈现学生搜集的关于战争主题的各类作品,请生汇报。2.师:为了让你们的研究更有成效,老师也为你们提供了对比阅读的材料。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堂共学单,开展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3.师:请各组派代表跟全班同学进行分享。4.师:从你们的分享当中,我捕捉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1)以小见大,(板书:以小见大)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那首诗,作者直面残酷的战争,赤裸裸地控诉战争的罪恶,而这篇小说?虽然,他截取的是车厢里发生的一件小事。但是,却同样起到了控诉

6、战争罪恶的的效果。(2)我捕捉到了第二个关键词: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那首诗里,作者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带着我们感受残酷的战争-战舰、水雷、导弹、坦克、大炮、地雷。而,这些战争元素在柏林里面有吗?(没有)但是,本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那种残酷,这就是侧面描写的魅力。(3)我捕捉到的第三个关键词:设悬念(板书:设置悬念)无论是列车上没有一个健壮的男子还是老妇人的声音盖过火车的咔嚓声亦或是老妇人口中那重复地一二三都让人充满了疑问。直到结尾,故事的真相才浮出水面。不得不承认,悬念得好,故事难预料。5.(1)师:当然,这篇小说之所以经典,还不止这些原因,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发现好吗? 小说之所以打

7、动人,那是因为当中有一处或者几处特别震撼人心,让人潸然泪下。这样的地方被称为小说之眼。请判断这篇小说的眼睛在什么地方?(老头所说的把三个孩子的母亲送往福利院)这就是这篇小说的眼睛。现在,让我们一起凝望这双眼睛,我相信你们可以透过文字看到画面(播放音乐,生齐读这一段)“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2)师:(音乐仍继续)你看到战场了吗?你看到战火中的家园了吗?你还看到什么了?(生答,师随评)(3)师:许许多多的画面你们都看到了。老师也看到了,看到了战场上的血流成河,战火中,家园变成废墟;看到这位母亲一而再而三

8、地接到儿子阵亡的通知书时嚎啕大哭、心如刀绞、悲痛欲绝,最后疯了你们一定也看到战争之前(师示意学生再度想象描述战争之前的画面。)但是,这些快乐随着战争都已经烟消云散。刚才这些温馨的画面在在柏林里边有写吗?(没有)这是我们透过文字所想到的。这就是这篇小说之所以能称为经典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板书:想象空间)(4)师小结:微型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小说的结尾往往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一位专家对在柏林的评述,专家对在柏林的评述一样:在柏林用了360个字,抓住发生在火车车厢里的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肉体痛苦及沉痛的心灵打击,震撼力和冲击力足以使任何

9、残酷的战争、电影逊色。小说文字的灵魂已经超过了动作的画面。奥莱尔的创作思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开始的伏笔让读者迷惘,后来的结局令读者震撼,产生无限联想空间,这足以表现微型小说的无穷力量。师:他评述是不是跟你们刚才的发现差不多?所以,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所以,“读小说原著远比看电影过瘾”几乎成为小说迷的共识。五、环境描写,解读人心1.师:到现在为止,这篇小说,大家只欣赏了前三段情节。其实,这篇小说一共有四段情节。第四段就是它的结尾,现在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2.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是关于车厢的什么描写(环境描写)此时车厢十分(寂静)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与寂静的车厢形成鲜明对照的车厢中的人,他们的内心如车厢一样寂静吗?(不)这些人外表平静,内心波澜。他们都走进了思维的围城中,谁也不敢也不愿打破这份寂静,所以车厢才会(一片寂静,静得可怕)那接下来请大家选一个人物,解读小说结局中人物的内心。 3.生在音乐声中写。4.在音乐声中展示。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学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