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_第1页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_第2页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_第3页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_第4页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课标要求】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和所属省份,了解20世纪80、90年代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知道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80、90年代对外开放地区的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对比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地理分布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历史空间感。通过重点剖析深圳、浦东对外开放前后的经济社会变化,提高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方法

2、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归纳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重点难点】一、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二、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准备带歌词的音乐磁带,收集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或制作含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深圳、浦东、或重庆、万州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各

3、种图片、文字、音像资料。【教学方法】讲述、讲解、谈话、讨论、对比、图示、读书指导等多法结合。【教具(媒体)】教学挂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示意图,各种图片,磁带、录音机,或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上课即提问学生“歌中颂扬的那人是谁?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中国什么政策的具体体现?”以此激趣,小结进入新课。学习新课:中国的对外开放采用什么战略好呢?是均衡推进,还是重点突破?显然,中国选择了后者,让沿海地区先行一步,创办经济特区。一、经济特区的设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层层设疑,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梳理教材:)1、兴办特区的主张最早是谁、在什么时候提

4、出来的?2、中共中央批准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请在地图上找出各自的位置和所属的省份。(此问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3、讨论:为什么首先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首先应该落实教材提及的“毗邻港澳”、“重要侨乡”两个关键点。前者是地理因素,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利于招商引资、扩大外贸;后者是人文因素,这几处是重要侨乡,利于吸引侨人侨资。然后启发学生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等方面进行考虑,培养发散思维能力)4、何谓经济特区?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

5、的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是在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即邓小平所说的“特区姓社不姓资”。5、经济特区“特”在何处?主要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强调“特区实行市场经济”。(可适当补充其基本经济特征的主要表现)6、经济特区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和影响?(通过出示深圳设特区前后变化的图片、国民经济发展的数据,补充1984年邓小平深圳题词的故事,或灵活使用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认识)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深圳已成为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特区的试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起了示范作用、导向作用;特区的成功,推动了我

6、国对外开放的扩展。二、对外开放的扩大(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运用教学挂图,分三个层次讲解,重点是浦东的开放。)1、扩大沿海对外开放(教师首先在地图上指明“沿海”和“内地”的划分范围,然后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80年代开放的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7个沿海经济开发区的位置,并思考这些开放地区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过程和格局:由南到北、由点向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向内地梯度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格局。2、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教师先说明开放上海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区别,接着引导学生“说说”:“党和国家为什么决定开发浦东?”然后运用教材的一段小字、

7、三幅照片和“史海拾贝”栏目,或者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开放浦东的意义)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表现,浦东新区成为当时扩大开放的窗口城市。开发浦东的目的是以其开发开放促进上海经济发展,进而发挥龙头效应,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起飞。浦东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浦东新区自身的深刻变化以及上海的进一步发展,也辐射和带动了重庆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腾飞。3、扩大内地对外开放1992年,党中央决议在全国范围推进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正式出台。内地的对外开放模式包括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和内陆省会城市开放,它们都享受沿海开放城市同样的政策。至此,我国全方位

8、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内地开放城市的分布范围,重点注意重庆)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引导学生读图说说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在构建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师生互动完成下面表格以强化认识,提高概括能力)时 间开放模式空 间结 论1980年1988年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点东南沿海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20世纪80年代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线沿海长江三角洲等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面20世纪90年代重庆等5个沿江开放城市内地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5个沿边开放城市思考:对外开放的实施有何作用与影响?(指导学生直

9、接阅读、归纳教材内容,或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培养阅读能力)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它与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小结新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经济特区迅速崛起,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今天,加入的中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相信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导下,必能取得更大成就。板书设计:一、经济特区的设置1979年 邓小平首次提出80年代 五个经济特区的名称、位置和所属省

10、份经济特区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影响二、对外开放的扩大1、扩大沿海对外开放2、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时间、目的、意义)3、扩大内地对外开放 (三种模式)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格见上)对外开放的意义【练习巩固】1、1980年,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窗口的措施是( ).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城市C.成立海南省 D .开发上海浦东2、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引进外国企业管理经验3、阅读下面材料后回答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南方有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它被划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