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试验项目、方法手册_第1页
可靠性试验项目、方法手册_第2页
可靠性试验项目、方法手册_第3页
可靠性试验项目、方法手册_第4页
可靠性试验项目、方法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靠性试验项目、方法、条件引出端强度(B3分组)试验1.0目的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元器件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和修理过程中承受弯曲力的能力。2.0引用标准GB/T4937-1995II1.2弯曲。GB/T2423.29-1999电工电子产品的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Ub:弯曲试验。3.0试验程序3.1固定试验样品主体,使引出端处于试验样品正常使用位置,其引出端的轴向处在垂直方向,然后在试验样品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砝码,其数值执行相应产品详细规范规定(弯曲力数值选取见弯曲力数值对应表的规定)。3.2将试验样品主体在2s3s的时间内,在垂直平面内倾斜大约90,然后以同样的时间使其恢复到初始

2、位置,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在同一方向弯曲二次,中间不中断。如图示。3.3受试引出端数目按相应产品详细规范规定。4.0最后检测进行外观检查,检验要求极限按相应产品详细规范规定。5.0注意事项5.1在试验样品主体和施力点之间不得放置可能影响曲率半径的装置。5.2引出端应向其最宽平面垂直弯曲。一次弯曲两次弯曲弯曲力数值对应表:截面系数,mm3弯曲力(容差10%),NZxW0.5X10-30.51.5X10*ZxW4.2X10-31.254.2X10-3VZx1.2X10-22.51.2X10-2ZxW0.5X10-i50.5X10-ivZx1.9X10-1101.9X10-ivZx20注:对于带状引

3、出端,其截面系数Zx由下式求出:ba2Zx=6式中:a-与弯曲轴垂直的带状线出端的厚度;b-带状引出端的另一边尺寸。可焊性试验(B4分组)方法:1.0目的评价元器件引出端在装配焊接过程中的可焊性能。2.0引用标准GB/T4937-1995II2.1可焊性。GB/T2423.28-82电工电子产品的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Ta导线和引出端的可焊性。3.0试验准备试验样品的准备待测试验样品的表面如同“刚接收”的情况一样,并且在此之后不应被手指接触或受到其它污染。在进行可焊性试验之前,试验样品不应进行清洁处理。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焊槽的说明焊槽的深度不应小于40毫米,其容积不应小于300毫升。焊槽中

4、应盛有焊料16X12mm非活性树脂的(松香)锡铅合金,在试验之前槽中焊料的温度为235C5C。助焊剂中:乙醇松香液4.0试验程序用一块合适的材料把熔融焊料的表面刮得清洁光亮(在每次试验之前均应按此要求做),试验应在刮后立即进行。在试验室温度下,将被试验的引线端浸渍到焊剂中,过多的焊剂可以用挂适当时间的方法滴干。4.2以252.5毫米/秒速度将引出端浸入槽内即浸渍,元器件的本体应与焊料保持1.5mm的距离。在引出端在槽内保持浸渍状态的时间为2.00.5秒后,将试验样品以252.5毫米/秒的速度取出。5.0最后检测用10倍的放大镜观察,润湿表面应覆盖一层平滑而光亮的焊料涂层为合格。如果散布缺陷,如

5、针孔或未浸润面积的痕迹不大于5%而且不集中在一处为合格。快速温度变化试验(B5分组)方法1.0目的把试验样品交替暴露于低温和高温空气中,使其经受温度快速变化的影响,以确定元件经受环境温度迅速变化的能力。2.0引用标准GB/T4937-1995III1.1快速温度变化:两箱法。GB/T2423.22-87电工电子产品的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a:规定转换时间的快速温度变化试验。3.0试验设备的说明试验箱应有一台低温箱,一台高温箱,两箱放置的位置应能使试验样品于规定时间内从一个箱转移到另一个箱,转换方法可以是手动或自动的。试验箱中放置样品的任一区域内应能保持试验所规定的空气温度。3.1.3箱内空气的

6、绝对湿度不应超过20g/m3。3.1.4高温箱箱壁温度不应超过试验规定温度(以绝对温度K计)的3%,低温箱箱壁温度不应超过试验规定温度(以K计)的8%,这一要求适用于整个试验箱内壁,试验样品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加热和冷却元件之间不应存在直接辐射。3.1.5试验箱的容积和空气速度应满足在放入试验样品后,箱内空气温度恢复到规定容差范围的时间,不超过试验暴露时间的10%。3.1.6箱内空气应流通,试验样品附近测得之空气速度应不小于2m/s。试验样品的安装架和支撑件安装架或支撑件的热传导应是低的,使试验样品实际上是被隔热的。当几个试验样品同时试验时,应使各试验样品之间及试验样品和箱壁之间的空气能自由

7、流通。4.0严酷程度试验低温TA:-55C3C试验高温TB:-150C3CAB循环次数:10次试验时间t1:10m2s转换时间t2:23min5.0试验过程试验样品应在不包装、不通电状态进行试验。5.2低温箱内温度预先调节到要求的低温TA,然后把试验样品放入箱内。5.3低温箱的温度应在Ta下保持(从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的瞬间算起,包括放入试验样品后箱内温度恢复到TA所需的时间)。5.4试验样品从低温箱中取出,以转换时间t2转移到高温箱中。5.5高温箱的温度应在TB下保持规定试验时间t1(从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的瞬间算起,包括放入试验样品后箱内温度恢复到TB所需的时间)。5.6把试验样品从高温箱中取

8、出,以转换时间为t2转移到低温箱中,进行下一个循环。5.7每一个循环由两个试验时间t1和两个转换时间t2C度温内箱A一个循环A-第一个循环开始;B-第一个循环终了和第二个循环开始5.8试验样品应按5.25.7项经受10次循环。在试验进行q后,若不能立即开始从低温到高温或从低温的的下一个转换,则可把试验样品保留在低温箱或高温箱中(以低温箱更好些)。5.9最后一个循环结时,试验样品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后进行测试。6.0最后检测测试项目及条件见相应产品详细规范,并在30分钟内测完,参数超标为失效。湿热循环试验方法(B5分组)1.0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交变湿热试验的试验程序、严酷等级和对试验

9、箱的基本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确定电工电子产品或材料在温度循环变化、产品表面产生凝露的湿热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适应性。2.0引用标准GB2424.4电工电子产品的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3.0对试验箱的要求工作空间内应装有监控温、湿度条件的传感器。3.2工作空间内的温度应能按试验程序和图的说明,在253C与选定的高温之间循环变化;温度变化速率和温度容差应满足试验程序和图的要求。工作空间内的相对湿度应能满足第5.2.3条和图的要求。工作空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应均匀,并尽可能与温湿度、传感器处的条件一致。试验设备加热元件的辐射热不应直接作用于受试试验样品上。3.6使用直接与水接触产生湿度

10、的加湿法时,在试验中水的电阻率应保持不低于500Q.m。凝结水应不断排出工作室外,未经纯化处理不得再次使用。试验箱内壁和顶部的凝结水不应滴落到试验样品上。试验样的性能及电气负载不应明显地影响工作空间内的温、湿度条件。4.0严酷等级高温温度:55C,试验周期:6天。5.0试验程序初始检测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对其电气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测。试验条件将无包装、不通电的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的工作空间内。如试验样品安装方式特殊,需配安装架时,样品架的热传导系数应尽可能低,使试验样品实际上是绝热的。5.2.2在温度为253C、相对湿度为45%75%的条件下,使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之后,在1h内将工作空间

11、内的相对湿度升高到不小于95%。5.2.3按下图的规定,使工作空间内的温度在24h内循环变化:升温阶段:在30.5h内,将工作空间的温度连续升至本标准规定的高温值,升温速率应限定在下图的阴影范围内。在该阶段,除最后15min相对湿度可不低于90%外,其余时间的相对湿度都应不低于95%,以便使试验样品产品凝露。但大型试验样品不得产品过量的凝露。注:试验样品上产生凝露,意味着试验样品的表面温度低于工作空间中空气的露点温度。高温高湿恒定阶段。将工作室的温度维持在552C的范围内,直到从升温阶段开始算起满120.5h为止。在该阶段,除最初和最后15min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外,其余时间均应为983%

12、。降温阶段。将工作空间的的温度在3至6h内由552C降至253C。降温速率应限定在下图规定的阴影范围内。应该注意的是,在降温开始后的1.5h内的降温速率是在3h15min内,温度由552C降至253C的降温速率。在该阶段,相对湿度有两种变化方式:变化1:除最初15min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外,其余时间均应不低于95%。变化2:允许相对湿度不低于85%。低温高湿恒定阶段。将工作空间的温度维持在253C,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5%,直至从升温阶段开始算起满24h为止。以上试验条件参见下表:7试验阶段条升温高温高湿降温低温高湿温度(C)25-555555-2525相对湿度()三95%90%-96%三9

13、5%三95%时间(小时)30.590.536695.4恢复条件试验后,应对试验样品进行2h恢复处理。恢复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气压15C35C25%75%86kPa106kPa5.5最后检测最后检测应在恢复阶段结束后立即进行,并在30分钟内测完。检测参数为ICBO(lhFE(1)、FE(2),耐焊接热试验(C4分组)方法拉力试验(C3分组)方法电耐久性试验(B8分组、C8分组)方法1.0目的评价元器件在长时间的电应力作用下的耐久性。2.0引用标准GB/T4587-94第V章接收和可靠性3.0安装条件3.1环境额定的器件管壳与电接点或支承点之间的引线长度最好不少于5mm,引线长度小于5mm的器件。支承

14、点所处的温度应不低于环境温度。3.2管壳额定的器件器件应安装得能保持规定的管壳温度。4试验条件器件类型试验工作条件电流电压温度双极型晶体管稳态工作寿命I=PtotmaxCVCE见相应产品详细规范要求见相应产品详细规范要求高温反偏Tcase=125150cVCB=VcBOmax见相应产品详细规范要求+16试验时间:168_1&(B8分组)+361000-30h(C8分组)5最后检测: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2小时后,在4小时内测量电参数(按相应产品详细规范要求),参数超标为失效。1.0目的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或修理过程中承受轴向拉力的能力。2.0引用标准GB/T2423.

15、29-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3.0试验程序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按相应产品详细规范规定的拉力数值(数值计算对应表见下),沿轴向施加到引出端上,并作用在离开试验样品主体的方向。该拉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s1s。拉力数值对应表:截面积,mm2拉力(容差10%),N0.0510.05vSW0.12.50.1SW0.250.2VSW0.5100.51.2404.0最后检测试验样品无损伤为合格。加速稳态湿热试验(C7分组)方法1.0目的确定试验样品承受由焊接产生的热应力的能力。2.0引用标准GB/T4937-

16、1995II2.2耐焊接热。GB/T2423.28-82电工电子产品的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Tb:元器件耐焊接热的能力。3.0焊槽的说明焊槽的深度不应小于40毫米,其容积不应小于300毫升。焊槽中应盛有焊料16X12mm非活性树脂的(松香)锡铅合金,在试验之前槽中焊料的温度为260C5C。3.4焊料:锡铅合金4.0试验程序用一块合适的材料把熔融焊料的表面刮得清洁光亮(在每次试验之前均应按此要求做),试验应在刮后立即进行。在试验室温度下,将被试验的引线端浸渍到焊剂中,然后再以纵轴方向浸渍到焊槽中去,引出端的浸渍点应至少离开槽壁10毫米,在引出端在槽内保持浸渍状态的时间为101秒后,将试验样品取出。

17、5.0最后检测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恢复30分钟,然后进行电参数测试(见相应产品详细规范)。参数不合格为失效。高温贮存试验(C9分组)方法1.0目的评价非空腔或环氧密封空腔器件耐湿热退化能力和加偏压下湿热的影响。2.0引用标准GB/T4937-1995III,5B加速稳态湿热3.0试验箱说明试验箱的温度和湿度可用安置在工作区内的传感器进行监控。3.2工作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均匀的,且维持在规定温度的2C和规定相对湿度的5%。冷凝水需连续地从箱内排出,未净化以前不得重复使用。冷凝水不能滴在样品上。3.5所用水的电阻率应不低于500Qm。4.0严酷度试验条件持续时间温度相对湿度严酷度1852C(855)

18、%16816h注:引起的蒸气压力大约为500kPa5.0试验程序5.1将试验样品放置在箱体内距表面至少30mm处,且不受发热体的热辐射。5.2在整个试验持续时间内将偏置电压(VCB见详细规范规定)加在样品上。(3)反偏电压VCB:在产品详细规范中规定。(4)试验时间:16816小时6.0最后检测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2小时后在8小时内测量电参数。5、失效判据:参数超标。1.0目的评价元器件在长期高温条件下的使用适应性及耐久性。2.0试验条件贮存温度(Tstg(max):1500C3+36贮存时间:1000-3(h3.0最后检测在常温度下恢复2小时后,在4小时内进行电参数测试4.0失效判据:参数超标。间歇工作寿命试验(C13分组)方法1目的:评估大功率器件耐温度剧变和电应力突变能力试验设备:ELE-C型多功能综合试验台。试验条件:(1)温差AT:60C(2)下限温度TL:255C(3)T通电:1分(4)T断电:2-3分(5)试验次数:5000次最终检测:在常温条件下恢复2小时后,进行Rth热阻测试。失效判据:参数超标。高压蒸煮试验方法(非详细规范中要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