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12 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习题_第1页
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12 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习题_第2页
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12 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习题_第3页
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12 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5题。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B.呼尔/而与之C.行道之人/弗受D.此之谓失/其本心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B.死亦我所恶 (讨厌,憎恨)C.所欲有甚于生者 (在)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获得)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3、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B.选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用当时难得的食物(鱼与熊掌)设喻和类比,举例浅近,说理深刻。C.选文段中“行道之人”“乞人”不愿受侮辱去得到那点饮食来活命,这是从反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D.选文段中分析了“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三个原因,其中“宫室之美”指国家方面,“妻妾之奉”指自家方面。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通读选文,谈谈对“本心”的理解和如何守住“本心”。二、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69题。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

4、(范仲淹岳阳楼记)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8.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9.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篇名|示例|项目列举事例运用排比运用对比鱼我所欲也乞人不屑“蹴尔”之食的事

5、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把“ ”与“ ”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守城方得“地利”却“ ”的事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把“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作对比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

6、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注释】予:给,送。子:你,代词。履:鞋子。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4)何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7、用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12.【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这个比喻来阐述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的中心论点。13.【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唐雎不辱使命一、阅读下唐雎不辱使命,完成1417题。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

8、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

9、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请广于君 推而广之 广开言路 大庭广众B.以大易小 轻而易举 平易近人 易如反掌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欲擒故纵 畅所欲言 欲盖弥彰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闻风丧胆 闻鸡起舞 闻名遐迩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陵君因使唐单雎使于秦。(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1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

10、文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叙了唐雎为维护安陵国尊严进行外交抗争的故事。B.选文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C.选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D.选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17.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链接材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11、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节选自晏子春秋)示例: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士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

12、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句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一、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1821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命,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念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

13、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廉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

14、余 假:借B.久而乃和 和:暖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策之不以其道B.不敢出一言以复 全石以为底C.学而不思则罔 濯清涟而不妖D.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20.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D.(我)处在

15、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21.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2225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16、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注】奉议:官名。2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2)非天质之卑 卑:_(3)每咏叹此语,诚

17、能如是 诚:_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2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25. 【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_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_第二条建议:_全身心投入学习曹刿论战一、阅

18、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9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两竭。

19、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庚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节选自资治通鉴)2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 鄙: (2)忠之属也 属: (3)公将驰之 驰: (4)惧有伏焉 伏: 27.把【甲】文中画线的句

20、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彼竭我盈,故克之。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夜 筑 垒 至 晓 而 成 闻 峻 军 严 声 诸 将 咸 惧 其 来 攻2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033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21、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颀然:高大的样子。公

22、辅:三公首辅。徇:追求。假:看待、对待。人主:君主。毁誉:毀谤和称赞。3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又何间焉 间: (2)小大之狱 狱: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博: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望: 3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32. 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33. 【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37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23、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选自入关告谕)【注释】族;灭族。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弃市:死刑。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霸上:地名,在咸阳东。34.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A.

24、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C.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35.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3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为 父 老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无 恐!37.【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8-42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 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

25、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26、,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齐威王论宝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 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选自资治通鉴周

27、纪)注释:【会田】会,相约;田,打猎。【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种首皆为人名,【为寇】 做贼,这里指入侵。【河】指黄河。38.下列各项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吾妻之美我者 B.问之客曰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由此观之39.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一个主题: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B. 两个人物:邹忌是形貌风流、怡然自得、善于辩论、勤于政务的贤士;齐威王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 革弊鼎新的明君。C.三层结构:写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写王之蔽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内;写赏

28、赐上赏、中赏、下赏;写事态发展家事、国事、天下事。D.四个特点:全文类比设喻,以小悟大;叙事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语言亦庄亦谐,有重有变。40.下面对齐威王论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魏惠王的珠宝的确是世所罕见,发出的光芒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的距离。B.齐威王与魏惠王对财宝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宝为宝,齐威王则以人才为宝。C.齐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将,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D.齐威王的人才观,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41. 请用三个“/”给齐威王论宝一文画线处断句。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馀家。4

29、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陈涉世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346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30、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数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

31、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注】凡:总共。陈:地名,指陈县。夥(hu)颐:意思是“真多呀”。颛(zhun):同“专”。系:拘捕。4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百人屯大泽乡 屯:停驻B.等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C.已为王,王陈 王:称王D.客人愈益发舒 发舒:放肆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B.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C.其

32、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年轻时虽“与人佣耕”,但却不甘心受人奴役,有鸿鹄一般的远大志向。B.陈胜对吴广说的一番话,是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看出他有敏锐的洞察力。C.陈胜将来客斩杀,是因为来客多次跟别人讲陈胜的一些旧事,有损他的威严。D.陈胜作为农民领袖,本想成就一番功业,却贪恋一时的荣华富贵而最终失败。出师表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51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教材出师表)【乙】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邻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

34、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旄钺(mo yu):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总统:总揽,统管。4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B.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C.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举:全)D.戮谡以谢众(谢:认错,谢罪)48.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

35、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D.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4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开篇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仅表明自己因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而心忧如焚,更是为了警醒后主刘禅,希望他足够重视当前的危困形势,励精图治,力挽狂澜。这为下文劝谏作铺垫。B.诸葛亮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对先帝的无限感激,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此打消后主的疑虑。C.街亭失守,诸葛亮“戮谡”的主要原因是马谡纸

36、上谈兵,无真才实学;“自贬三等”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帅指挥不当,应承担主要责任。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隐含着多种感情,既有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又有念后主孱弱的忧国之心,还有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叹等。50.翻译下列句子。(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51.探究回答。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255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37、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乙】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

38、。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选自智囊,有删改)【注释】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府治:府衙。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砾:小石,碎石。:急速,赶快。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5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功效C.

39、文卷悉烬悉:全,都D.喝使归舍舍:房舍,住宅5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B.【乙】文况守“威行而无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担火灾罪责。C.【甲】文诸葛亮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难与共的历程,是想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甲】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上相比于【乙】文更加具体生动。54.请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

40、足当哉!55.【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一、1.D【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ABC.正确;D.有误,朗读节奏为:此之谓/失其本心。2.B【解析】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A.有误,乡:同“向”,先前、从前;B.正确;C.有误,于:比;D.有误得:同“德”,感激;3.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的理解。A.有误,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B.正确;C.有误,这是从正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D.有误,都是指自家方面。4.不仅贤明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是贤明的人能够保有本心不丧失罢

41、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心”在本文是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本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

42、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心)。二、6.A【解析】A.“亦”都是“也”的意思;B.动词,舍弃/名词,住所、房间;C.介词,比/介词,在;D.动词,同“德”感激/动词,得到。7.D【解析】“乡”同“向”,原先的意思。8.舍生取义 本心9.一箪食、一豆羹 万钟 委而去之三、10.(1)通“避”,避免(2)是:这、这样(3)谓:对说(4

43、) 故:缘故、原因11.(1)假如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12.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13.“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答到“正义”、“大义”均可)。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

44、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唐雎不辱使命一、14.C【解析】A.请广于君:扩大;推而广之:扩大;广开言路:广泛;大庭广众:多,众多。B.以大易小:交换;轻而易举:容易;平易近人:性情或态度谦逊;易如反掌:不费力。C.欲:带想、要。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听到听说;闻风丧胆:听到;闻鸡起舞:听到;闻名遐迩:闻名:有名气,如闻名于世;遐:远;迩:近。)15.(1)示例:安陵君因此派唐睚出使到秦国。(2)示例:平民发怒,

45、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16.C【解析】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唐雎不畏强权、大智大勇的形象。17.示例:句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分析:面对楚国君臣的有意羞辱时,晏子“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送东阳马生序一、18.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思的辨析。D项,“乐”的意思是“以为快”。乐。19.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

46、用法的辨析。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A项,助词,相当于“的”/代词,代指“千里马”;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项,介词,对,对于/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2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逆旅”是旅店的意思,“再食”是两顿饭的意思,根据前后文可知,“无鲜肥滋味之享”的是“我”。故选B。21.A【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项,两句都在强调以读书为乐。B项,“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讲的是“我”求学态度的谦卑恭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讲的是虚心好学的求学态度。C项,“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讲的是“我”求学过程之苦,“

47、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与“思”要结合起来。D项,“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讲的是“我”以读书为乐,内心强大;“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的是做人行事要以“义”为先。故选A。二、22.(1)给予,赠送(2)低下(3)确实,的确23.D【解析】本题考查断句。可根据句意作答本题。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由此可断句为: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答案选D24.(1)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2)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心思不乱跑。25.专心致志地学习要主动独立

48、思考,解决疑难问题。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参考译文】【乙】师川外甥奉议郎: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居室打扫干净,点上香,使心思不跑,方可对书中之言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

49、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外甥(你)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我就详细地说了这些。曹刿论战一、26.(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类(3)驱车追赶(4)埋伏27.(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敌方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8.夜 筑 垒/ 至 晓 而 成/ 闻 峻 军 严 声/ 诸 将 咸 惧 其 来 攻【解析】本题考查断句。可根据句意作答本题。本句大意为“夜晚修筑营垒,到天亮时就筑成了。听到苏峻军队(击鼓)整队的声音,各将领都畏惧他们来进攻。”据此可划分为“夜 筑 垒/ 至 晓

50、而 成/ 闻 峻 军 严 声/ 诸 将 咸 惧 其 来 攻”29.(1)重视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做出正确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2)李根提出修筑白石垒的建议,提前修筑好作战防守用的墙壁,抢占战争先机,使得城池易守难攻。孔坦准确判断敌方当下不会进攻,稳定了军心。【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1)题要求分析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的共同点。第(2)题,首先要分析李根和孔坦各自做了什么,然后结合他们所做的事具体分析其发挥的作用即可。【参考译文】【乙】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要决战,陶侃说:“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应当等待一段时间,用智谋计策来打败他们。”不久,

51、多次交战都没有成功,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听从了他的建议。夜晚修筑营垒,到天亮时就筑成了。听到苏峻军队(击鼓)整队的声音,各将领都畏惧他们来进攻。孔坦说:“不会这样。假如苏峻攻打营垒,必须等到东北风大的时候,使我方水军无法前去救援;今天天晴无风,贼寇必定不会来。(他们)之所以(击鼓)整队,必定是派军队从江乘出兵,攻掠京口以东地区。”不久后果真如此。陶侃派庾亮率领二千人据守白石垒,苏峻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他们,没有攻克。二、30.(1)参与(2)指诉讼事件(3)博学、广博(4)声望、威望31.(1)(这种)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士人(读书人、有学识的人

52、)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32.都是有爱国之心的人;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都不计个人得失,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都有出众的才能。【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段对比探究。作答本题,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乙】文的大意,然后抓住两文的相关句子概括两人的品质,并归纳其共同点。【甲】文中,根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爱国之心,有担当。由【乙】文中的“自少出仕,至老而归”可以看出乐全也具有爱国之心和胸怀天下的担当。由【甲】文中曹刿在齐师征伐鲁国时拜见庄公一事和【乙】文中“公为布衣至老而归”可看出,两人都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甲】文中,曹

53、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取信于民”是重要保证,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是鲁国取得胜利,【乙】文中乐全先生能“以道事君”。由此可以看出两人都有出众的才能。33.(2)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写出了曹刿对统治阶级的不信任,决心参与战争。为后文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故事跌宕起伏。【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作答时,要仔细分析乡人和曹刿之间的对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出了曹刿对统治阶级的不信任,决心参与战争,为下文情节发展设置了悬念。就这一情节而言,它又表现了曹刿的爱国之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通过问答使故事跌宕起伏。考生据此

54、分条作答即可。【参考译文】【乙】唉!士人(读书人、有学识的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他们)说话没有不精巧的,处理政务和文学才能没有不灵敏广博的,然而到了面临大事的时候,(他们)很少(有能够)不忘本心、不失去操守的,(这是因为)他们气量狭小。您作为一介平民,却卓然有三公和辅相的声望。您从小出去做官,到老才归来,未曾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用(不好的)脸色对待别人。即使面对君主,(也)必定先仔细考察,然后才发表自己的观点。面对诽谤与称赞不为所动,得到与失去都一视同仁,您真的是孔子所说的用正道来侍奉君主的大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34.B【解析】A项,两个“者”都是“的人”,表判

55、断;B项,原来/原因;C项,两个“若”均为动词,像一样;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故选B。35.(1)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2)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6.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解析】本题考查断句。可根据句意作答本题。本句大意为“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侵犯危害大家,不用惊恐”据此可划分为“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37.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参考译文】【乙】民众被秦朝严刑峻法迫害很久了,说句不同的意见就会被灭族,发句牢骚就会被斩首。我和各位诸侯有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现在我向大家宣布:杀人的处死

56、,伤人或者偷东西的按情节轻重判罪。我全部废除秦朝的峻法,官吏人民像原来一样安居不变、安顿不动。我们之所以来这里,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侵犯危害大家,不用惊恐!而且我们之吾所以驻军霸上,是等待诸侯们到来而商定大事,制定章程的。二、38.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的辨析。例句中的“之”字为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代词,代指“吾与徐公孰美”这个问题;C项,助词,相当于“的”;D项,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由此可知,答案选A。39.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赏析。D项,“语言亦庄亦谐”表述有误。本文语言庄重,句

57、式灵活,但没有“谐”这一特点。40.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文中“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的意思是“我的大臣中有位叫种首的,让他防备盗贼,便道不拾遗”,故C项中的“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理解有误。41.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42.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参考译文】齐威王论宝齐威王和魏惠王相约在郊外一起打猎。魏惠王说:“齐国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然小,尚且有直径一寸大小的珍珠,光辉能够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这样的珠子有十颗。难道你们这

58、样的大国,就没有宝贝吗?”威王说:“我用来认定宝贝的观点跟您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派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侵略,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朝拜我国。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派他守卫高唐,赵国人就不敢来黄河打渔。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守卫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而请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警备盗贼,做到了路不拾遗。这四个臣子,他们的光辉远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魏惠王听了,面带羞惭。陈涉世家一、4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C项,“已为王”的意思是“已经做了王”,其中“为”是动词,“王”在这里是名词。4

59、4.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王(起义)失败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4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句子中若存在多个动作,那么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应该有停顿。该句意为:“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同时该句中“闻”“之陈”的“之”“扣”均为动词,因此应分别在“闻之”和“之陈”之后断开。即“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故选:A。4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BC.正确;D.有误,由“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可知,陈胜滥杀故人,失掉民心;由“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可知,陈胜信用奸邪,轻信小人,使众将不再亲近依附他。最后陈胜众叛亲离,起义失败。陈胜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他“贪恋一时的荣华富贵”故D项理解不够全面。【参考译文】【乙】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他)已经做了王,是在陈县称王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