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1 +1 府兵制: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名,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3 察举: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查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4 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孔子最早提出了这个原则,它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5 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6 广义文化:(1)是与人类及人

2、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它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7 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思想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最基本的要求;重要思想是“礼”,“礼”是维系社会和谐、上下关系的保障物。道家: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与儒家旗鼓相当,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影响在超脱、在艺术。在人生观上崇尚“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崇尚“无为而无不为”。法家: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但后期的法家使“下约君”的一面畸形发展,主张对

3、民宗严刑峻法,对后代中国政治影响极大,负面作用极深。墨家: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墨翟。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墨子学派的出现时哪个时代私有生产大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思想的代言人。阴阳家:阴阳家的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都有很深的影响,民间的各种禁忌迷信多为阴阳五行思维方式下的产物。8 中和之美 :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9 谚文:是朝鲜创制的音位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10 返本开新:复返儒家心性

4、学之“本”,开出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之“新”,以“重建儒家的道德主体性哲学”来弘扬中国本位文化。11 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 1,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祗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会全盘继承;2,商朝力量越是强大,祖先神灵祭祀越占据主要地位;3,五帝时的“敬顺昊天”,是为“敬授民时”,基本精神是为人生的,格调是明朗的。12 我国历史传说中解释的工匠有哪三个特点? 1,具有手工艺性。讲究手的巧慧、手工的审美效果,肯定用双手实现大脑想法的工匠能力;2,缺乏大机器生产的合作性。传统的手工业劳动是小规模的,超出了一定的控制范围扩大经营,产品就会变形。3,唯一性。指

5、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人们随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欣赏习惯;一样的活儿,换了别人干,人们就不认了。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工匠的性质描述归纳为四点。 1,能巧之人,是有传世技术的能工巧匠。2,能巫之人,是工匠能通巫,通神,有运作自然物和人工物的神秘力量。3,能使之器,是工匠能发明和利用工具,并借助工具完成各种精巧的制作。4,能作之坊,是工匠在作坊中劳作的,作坊一级已有行政管理者,有官职,负责组织工匠施工。 传统的工匠技艺已濒临消失与文化史有关的原因。 1,一些手工制品无法转化为大机器产品,一转手味道就变了。2,工匠技艺的民族民俗无法转化为大机器产品。13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 1

6、,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君主是全国的最高权威与绝对权力的拥有者,君主超越一切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是名副其实的专制帝王。三皇五帝的尊称合并,称为“皇帝”,并将皇帝的命令成为“制”或“诏”。天子自称为“朕”。三尺法,不敌君主意,“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皇帝将法律作为强化君主专制的有效工具。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皇帝总揽天下大权,但皇帝不可能事必躬亲,他对国家社会的控制是通过一套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实现的。3,严密的人身控制。以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君主专制政权,将控制人民与占有土地视为国家的重要事务,他们有一套严密的人身控制办法,将人们紧紧地固定在一定位置之内。两汉时期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

7、 孝廉,即孝子廉吏,注重德行。茂才,即秀才,注重才能。贤良方正注重学问。三科取士是政治也是文化行为,对化导社会以道德立身、以学问扬名,有着非常实在的作用。14 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 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主要有: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此外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15 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 1,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在加强个人修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培养出了无

8、数被历代奉为楷模的贤良之士,塑造了为广大人民所共同追求的理想人格。3,为世人树立可供效仿的典范。其中以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世人的影响最大,基本上包括了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16 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2,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3,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4,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楚设,繁荣学术和文艺。5,建设立足中国社会

9、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特征。 1,有鲜明的时代性。2,有浓郁的民族性。3,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4,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5,有深广的群众性。6,有用于改革的创造性。十八大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报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发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7 试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1,自然环境。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

10、天独厚。任何一个区域的得天独厚,都是需要外在条件的,所以这样形成的地域文化,往往会因外在条件的丧失而衰落;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区域文化最具历史的深度、广度和高度;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地区典范人物的业绩,能持久地感动他的乡亲,中间起重要作用的是乡士意识。试述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一开始没有所谓的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它是经过一定的吸收融合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文化的,而且也是在不断的吸收、变化中,保持它正统地位的,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

11、地域文化的发展。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的保存有很大的功劳。18 试述中国古代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规范功能。 教育:家事内容:1,孝悌。2,耕读为本。3,修身。4,整肃门户。5,严守尊卑秩序。6,善择婚姻。7,慎选继子。8,丧葬宜俭。宗族事务内容:管理宗族的机构,宗祠活动,族产管理,族谱编修,祖墓祭扫,族学教育,尊卑区分,族谊互助等。 规范功能: 1,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2,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3,以劝诫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它对人民的行为规范有两种表现:(1)通过伦理教化,使人们自觉养成具有爱敬之心、行为得体、举止合乎礼数的

12、好子弟。(2)以惩戒条例,明确要求遵循家法族规与国法律条。19 简述中国古代“礼”的内涵。中国古代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仪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仪精神的外在表现,两者关系密切。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礼是贵族等级的标志,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礼是立身处世的准测。在古代社会,除了一般的伦理原则外,礼在社会上下层有不同的表现,在社会上层表现为等级分明的贵族礼法制度,在社会基层表现为乡里庶族家礼俗规。礼俗的区别。礼起源于俗但不同于俗,包括: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特点;礼时自上而下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

13、的理念。传统礼俗的伦理特性在古代社会的表现形式。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礼俗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对尊者、贵者、长者而言,要遵循礼制,对待从属人员,要宽厚、慈爱,避免因过度的压制导致矛盾的激化。2,对社会从属者而言,礼制的主要宗旨时要它们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尊长,安于本分。20 简述我国民族商业的文化特点。 1,在传统社会中,商业在农业生产文化的框架内发展,这使我国的传统商业富于农业文化色彩。2,地方商业活跃,产生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加工商品,成为地方名产。3,多民族商业互动,汉族与其他多民族商业与民族民俗文化

14、交流,形成民族贸易、宗教贸易、走廊贸易和边疆贸易等多种形式。4,内外贸易交流,很早就出现丝绸之路之类的跨境贸易与跨国贸易。21 简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政文化。农政文化是中国传统生产文化的突出特征。农政文化是国家政府的农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综合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有农耕知识系统、农耕灌溉系统、农书流通系统和农具应用系统。农耕知识系统:是中国历代重视的国家知识,有自己的“书库“为世界其他农业文化所不及,有对应的农业节日庆典。从我国地方志可以看出农耕知识史的特点。 1,农耕知识与区域地理和生态资源相适应,2,农耕知识恪守自然岁时立法的节律,3,农耕知识渗透到地方社会生活中,形成一套口头传统和地方文

15、献,4,农耕知识形成了一批文化符号,成为中国文化的知识系统。 农耕灌溉系统:是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农业的命脉。遵循岁时历法文化,它的历史精华是二十四节气。催生水利工程文化。滋养地方网络文化。促成防灾减灾文化。农书流通系统中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和生产知识包括以下。 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重视水土平衡的关系。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是我国优良传统。中国传统生产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生产、发展与传承的一种农业社会文化形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22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以木结构为主是在结

16、构上的最大特点。2,左右对称是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往往沿中轴线按左右对称的格局分布。3,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在这些观念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23 简述国画的艺术特点。 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这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的密切配合。24 简述中国语言禁忌中进行避讳的主要方式。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是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进音字代替讳字。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

17、、近义字代讳字。 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即语言的伦理教化作用和语言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作用。孔子把“正名”的含义分为两个方面:1,用政治伦理标准来匡正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含义。2,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按各自的名分来选择词语。25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项,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项,指的是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项,首先文字是文化的产物,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其次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文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各民族都会依据本民族的文字特点形成许多的文化事项。 语言

18、是文化的载体,首先作为文化的代码,它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其次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其他文化事项的产生和发展。文字也是文化的载体,服务于文化又促进文化发展,文字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 中国境内的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26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1 中国历史上对语言文字教育一向重视。在漫长的历史中,传统语文教育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和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2,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3,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

19、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但由于传统语文教育与科举取士制度有直接的联系,由此带来的语文教育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重后果,在整个世界的言文关系中都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元明以降,作文训练就以训练八股文为主,以至于八股文最终僵化成既不是文学又不是应用文的不切实用的东西。这种彻底脱离语言实际的教学是一种畸形的教学,对于发展实际的语言能力是很不利的;并且,学习者把古人作为学习的楷模,把古文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认为古人和古人是不可企及的,这无形中制约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传统识字读物的特点: 1,是知名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2,儿童教材流行的

20、时间长、范围广。3,注意初学儿童的特点,把识字内容编成韵语,便于记诵。 仿造汉字的少数民族文字可以分两类: 1,是字形结构虽受汉字影响,但有自己的特点,借用汉字不太多。2,大量使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的方法记录自己的语言,也用形声或其他方法创制记录本民族语词的新字。27 +1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的特点:1,高度的个性化。2,传承的经验性。3,浓缩的民族性。28 语言崇拜: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

21、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他奉若神明。语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术,在巫术中,用咒语就可以降妖除魔,这样语言就有了特殊的魔力。29 “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两次,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五常:另说指“五伦”,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物种人伦关系。30 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或宗教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31 +2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查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像吏部举荐。32

22、 简述周公赋予农耕活动的政治含义。 1,继承传统,因为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2,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分封制的实施实际完成的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在一个广大地域上,众多的林立的人群走向融合。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34 简述语言与民族的关系。+1 1,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3,语言是文化的传播方式。4,语言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相互制约。35 简述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

23、革及其影响。 1,废除旧明经诸科,只设进士科;2,废除诗赋取士、贴经墨义等考试内容;3,改试经义、论、策。36 以中国古代社会和希腊古代社会为例,论述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形态的差异。 1,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地中海沿岸国家较早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中国人则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留了血缘家族地社会组织形式。2,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和宗庙祭祀制。3,西周宗法制度的创

24、立者是周公。 宗法制的特点:1,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2,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37 试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积极影响:1,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2,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3,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 负面影响:1,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2,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

25、乏进取精神。3,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4,“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传入后许多道教经典是在佛经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对儒家的新儒学宋明理学的渗透。佛教禅宗的“知为心体“、”知觉是性“的观点,转变了儒学从善恶论人性的观念,从而认为心性富有智慧的属性。佛教禅宗的”直指本心“论,启发理学家以人格的自我完善为齐家治国的出发点,以遵循”天理“为人格完善的唯一途径。 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五个过程。1,东汉魏晋时期的初传阶段。2,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3

26、,隋唐时期的繁荣阶段。4,宋元明清时期的衰落阶段。5,近代以来的革新阶段。38 文华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有规律性的现象。39 针灸学说: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对经脉学说直接应用的结果,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即可直接施治,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和疏通的矛盾关系。 腑脏学说:即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认为五脏六腑长在体内,但其形象和功能却表现与外。 经脉学说:是人体一个相互联系的循环系统。把人的生理系统看作是一个如环无端的循环圈,人体器官的配属关系、人体与外界的天人配合关系、气体中的气结、

27、聚、散与筋肉的关系,并付诸临床应用。中医药学的形成包括:1,来源于对临床治疗经验的归纳。2,与整体民族文化背景的密切关系方技包括:医经,医学理论。经方,治疗方法。神仙,不老术。房中,性技术。中国传统技术的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技术的文化价值在其行业传承模式中得到了保存和传承,它们是生态文明的精品,充满了个性化、非商品的技术追求所带给人类的、巨大的创造激情和艺术魅力。它们独特的技术、专门的工艺管理方式、卓越的艺术精品和合理的就业观等,是可以直接转型为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人类文化遗产及其多元生产文化组织的保护对象的。40 “洗三”:是家庭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由一位儿女双全的有威望的老年妇女主持,她一边唱

28、祝福吉祥的喜歌,一边给婴儿清洗,洗去婴儿的胎气,意味着婴儿进入了人间社会。 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与资格而举行的礼仪。 三种情况:1,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2,与养育习俗相结合的成年礼。3,相对独立的成年礼。 婚姻礼仪:是人们依照一定的社会婚配原则使男女结合成夫妻的礼俗程式。41 五礼:古代汉族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周礼分为天神祭祀(天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气象神祭祀)、地神祭祀(大地祭祀,社稷祭祀,山川祭祀)、人神祭祀(宗庙祭祀,祭先王先师)。 贵族礼制与庶族平民礼俗的

29、千丝万缕的关系。 1,来源于同一文化母体,所依托的时同一宗法社会结构。2,统治阶层非常重视礼仪的示范作用。3,随着朝代的更替,贵族礼制保留在统治集团内部外,相当部分俗化为庶民的行为规范。 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的表现。 1,岁时礼俗的伦理性。2,人生礼俗的家族性。3,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于礼俗规范。 周期性出现的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有两重意义。1,岁时礼俗的自然伦理属性。人们遵循自然时序,以岁时礼仪活动调整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2,岁时礼俗的社会伦理属性。周期性的岁时礼俗是对宗族社会关系的反复确认,以及对宗法伦理观念与情感的不断强化。42 祖先崇拜:指一种宗教习惯,基于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仍

30、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的信仰。43 简述刘禹锡关于“天人交胜”的主要观点。唐代刘禹锡在天论中做了阐述,其含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身的规律。它们的作用也不相同。有时人胜天,有时天胜人。刘禹锡继承和发展荀况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和柳宗元的天人“各行不相预”的观点,认为天与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天的基本作用是“生植”,天的规律是强者制服弱者。人的主要作用在于“法制”。刘禹锡初步认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联系和区别,对古代天人关系学说做出了理论贡献。44 简述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为建造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5000万棵梧

31、桐树和棕榈、漆树。第二年又下令移民到淮河一带的居民,每家必须栽种200棵桑树、200棵枣树、200棵柿子树。之后又把种植桑、枣树的命令推广到全国范围。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这的确是朱元璋一个了不起的政绩。45 简述古人的旅行禁忌。 古人迷信认为,旅途有神灵,称之为“祖神”,民间视为“行神”,也叫“道神”、“路神”。因为路神的存在,所以古人在远行前,都会在道路边祭祀一下,以求得旅途平安。古人出行最特别讲究之处是忌方位和时间,喜欢根据去得方位来挑日子,即所谓“择吉”。古人认为,路上有在四方云游的“噩神“,故出行时要挑好日子,以避之。46 简述古代婚礼中的“周公六礼“。 1,

32、纳采。男方以雁为礼品,到女家求婚。2,问名。男方再备雁,去问女子的名字。3,纳吉。就是占卜得到吉兆后备雁往告女家。4,纳征。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正式确定婚姻关系。5,请期。即请女方同意结婚日期。6,亲迎。婚礼之日,男子带车前往女家迎娶。47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构建理论体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要求人们既要

33、认“天道”,“人道”,又要能在生活中实践“天道”,人道“。由”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48 简述指南针的发明及意义。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北宋萍州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指南针应用在航海上,师全天候的导航工具,弥补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之不足,开创了航海史的新纪元。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4

34、9 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1,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2,科举制使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科举对文化面貌影响主要表现在。1,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2,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科举制的鲜明特点。 1,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2,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3,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已不再使任职的主要依据。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

35、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用、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文化内涵: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但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的创造,同时也都可以属于文化范畴。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50 文

36、化政策: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51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格式。 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段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段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 回文:是掉换词的排列次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 析字:是利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智巧妙地表达方式。 复叠:汉语中词地重叠形式比较发达,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形成复叠地修辞格,增强文中的表达效果。52 社日: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一般以春社为

37、重。53 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54 汉语的主要特点。+1 1,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2,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3,从语法来看,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55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本特征。 1,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大农业是按照季节变化周而复始地从事种植业劳作和相关生产地社会群体活动。主张通过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土地,讲究勤劳,抓旱,争取丰收。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地农民心理。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并不是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括了

38、手工业和商业的多种经济成分。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观念虽非主流,但仍有重要的文化价值。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精细而知足,也是中国生产文化的一个特点。它不单指的是安排生产生活计划的周密,使用资源的计制,而且包括长远规划的思想。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观念的文化价值。 1,促成了城市的出现。2,发展了市民文化。3,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视野,引进了城市的信息56 我国古代利用自然、改造环境方面的成就与教训。 成就:1,土地的开垦。我国历朝历代都极重视土地的垦殖和深度利用。汉武帝时期,曾有“代田法“和”区田法“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亩产量。2,水利的兴修。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

39、的美恶,这在北方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正式由于大量兴修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幅度提高。在西北地区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国郑国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还起着保护环境的作用。3,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等,都有运河的修建,历史悠久。到了隋唐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元朝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使运河沿岸的诚实得到了繁荣。 教训:改造自然的失误主要是土地的过度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侵扰,曾将大量内地农民迁居黄河流经的一些地区,由于破坏植被,促使了当地的沙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黄河流域的植被破坏,固然与自然方面的气候变化有关,但无

40、视自然规律“自作孽“的人为因素还是主要的。57 简述“十恶“的内容。“十恶“是古代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打击危害封建国家和危及皇帝人身安全与尊严的行为。2,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严厉打击危害家族伦常的犯罪行为。 八议的内容。 来源于西周的八辟。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古旧。贤,贤人君子。能,文治武功有突出贡献者。功,为国建功者。贵,贵族与高官。勤,为国勤政者。宾,前朝的国君及其宗室。58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 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礼记。大学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

4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1,明德,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2,亲民,即将向善之心推广开去,去亲爱广大的民众。3,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儒家对教育提出的最高目标。 大学还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对五经、六艺等方面内容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就是格物致知。个人内心的保养“修心养性”,对待任何事物都能做到不偏不倚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具体方法,“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最终目标。59 简述儒家、道家、墨家的

42、主要思想。 1,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就是用仁道、仁心善待他人,主张人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积极入世,对后世影响巨大。2,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其影响在超脱,在艺术。老子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人生观,政治上推崇无为而无不为,主张”道法自然“。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最高表现是”逍遥游“。3,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60 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主要由哪些?你怎样理解?+1 1,因材施教。它是指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正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筛选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最早的实践者是孔子。2,启发诱导。这是

43、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一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用启发式教学教育学生。孟子、朱熹等也十分推崇、注重启发式教学。这些思想对后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3,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两个关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它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对学思之间不可偏废的关系的恰当概括和总结,成为后世教育者一直尊奉的法则。后代的朱崁、朱熹、王夫之等也都在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上有进一步的主张。4,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学记中说:”学然后不知

44、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的一大贡献。61 举例说明语言崇拜的表现,并作简要评述。+2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因此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它起源于语言巫术,在巫术中,用咒语就可以降伏妖魔,这样语言就有了特殊的魔力。1,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俗,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汉民族有重含蓄、忌直言的文化心态,人们往往利用同音词进行谐音取义,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愿。如人们希望“年年有余“因”鱼“和”余“同音,因此”鱼“就特别受宠爱。2,人们也利用谐

45、音,避开一些与凶险意义相关的词语,这就是语言禁忌。它产生于人类对语言灵物的崇拜与信仰,因此人们常用谐音的方式避免忌讳的内容。语言崇拜源于巫术,是一种迷信,这是我们对这一事项的本质的认识。但因为它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形成了许多民间俗语,成为一种礼仪,因此我们又要”入竟问禁“,”入乡随俗“,尊重和理解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和习惯。以便与人更好的交往。中国人的语言观念概括的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1,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项的看法,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讨论。2,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探索。62 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的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

46、期历史发展所积淀文化。 文化传统: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是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63 重农主义: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64 历法: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计时方式的方法。65 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传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等灵物驮到人间的。 仓颉造字说:是圣人造字说的典型代表,仓颉是传说中的造字的圣人,他被赋予和教人们种植的后稷同样崇高的地位,被夸张成长着四只眼睛。 天雨粟:反映汉字发明以后,人们的生产经验得以传播和积累,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农作物获得大

47、丰收,粮食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 鬼夜哭:反映了人们对文字挞伐功能的认识,因为文字产生之后,丑恶的人和事都被记载下来,遗臭万年,所以做了亏心事的人由于恐惧而夜哭不息。66 简述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67 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虽然地形复杂多变,但

48、不失大陆的整体性。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交通通道依然四通八达。68 简述清初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 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的思想代表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王夫之以孤臣孽子之心反思宋明以来的心性之学,反思整个中国历史,著有船山遗书,顾炎武治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文献考据,著有日知录。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显示出可贵的命主色彩。69 简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 1,民本思想:饮食,是儒家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组成部分;足食,是让国民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2,节约粮食: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

49、德,节约的重要内容是节粮。3,人格教育。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这是中国人独有的。4,食疗观。强调在进食和人体之间,保持平衡;在生理和文化之间寻求平衡。我国的群体饮食活动主要有几个方面。 1,仪式饮食。许多传统的信仰意识都有这么一套程序,既供食品又唱诵经词。2,阶层饮食。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3,节日饮食。只有过节时才品尝的特殊食品。4,社交饮食。具有神圣性质的特殊的社交意义。5,待客饮食。好客,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美德。6,馈赠饮食。提食馈赠,亦为一俗。70 简述古代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 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3,主张德育和智育的

50、结合。周朝的贵族子弟八岁入学学习的内容是“六艺”包括。 一曰五礼。礼就是当时的宗法礼制。二曰六乐,乐包括乐德、乐语、乐舞等内容。三曰五射,射是射箭的技术。四曰五驭,驭是驾驭战车的技术。五曰六书,书是汉字的形体结构类型。六曰九数,数即术数,包括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占卜算法等多方面的内容。71 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代趋势。就其思想的典型性、影响的重大和深远而言,首先是“中体西用论”,以后则是“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三大文化思潮的互动。加快建设中国的现代文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大致包括。 1,关于中西文化特点及其优劣比较。2,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影响和发展规律的批判性反

51、思。3,围绕中国文化现代化这个核心问题,探讨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72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1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这种国别文化所以能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而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主要居于以下三个原因:1,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

52、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题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73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1 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为儒家的理想人格。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圣指圣王,主要是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标。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由于圣王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所以儒家的思想人格更侧重于适合广大受众的贤人,贤人在儒家经典中通常是用君子以此来表示的。他们

53、认为君子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个人素养,这首先表现为君子对仁义发自内心的向往。君子除了有仁和礼之外,还要有智和勇,有信有义。君子能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君子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团结他人而不结党营私,君子不怕穷困,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固守节操。为了保全自己的完美人格,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74 儒户:是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的一个新名目。这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的户籍,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75 家族共同体:是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它具有血缘凝聚力和地缘凝聚力两个主要文化功能。(血缘凝聚力,地缘凝聚力) 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在三个方面:1,生产互助。

54、2,生活互助。3,在公共地的建设上实行基层民主制,用以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 传统日常生活的文化要素包括。 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76 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77 “三纲”:是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78 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可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79 简述理解狭义文化定义

55、的三个要点。 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公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80 简述应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客观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挖掘阐发崇礼尚义、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等文化理念;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延续精神血脉、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的思想价值;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

56、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着力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个性魅力等问题,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1 简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地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重视水土平衡地关系。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4,人力胜天说。82 列举“四书五经”地具体名目。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九州: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83 简述在儒家思想中“圣贤”地内涵。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圣指圣王,主要是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标。贤指道德

57、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由于圣王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所以儒家的思想人格更侧重于适合广大受众的贤人。84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文化特色的主要表现。 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古代法律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的表现。1,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2,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3,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法律:是协调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秩序而创制出来的带

58、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85 综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伟大意义。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它代表了中国农业文明的辉煌成就,曾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是最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史意义的伟大技术成果。1,造纸术的发明者是东汉时期的蔡伦。纸的发明为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我国明清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欧洲的宗教改革活动,推动了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交流。3,火药的发明在欧洲近代政治和商业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大的威力。4,指南针帮助哥伦布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地理大发现,促成了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出现。86 行业组织:是手工业

59、者的自发组织。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行会。行会的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祖师崇拜,师徒传授,行业禁忌。87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是最高的德,是能行常德,是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中庸: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中和: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88 普通话: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89 简述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 广义文化: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理论的依据,多以人类

60、文化学、文化哲学取广义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来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90 儒家和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 儒家讲求“仁“的观点,由孟子发展为”仁者“;强调礼是维系社会和谐,上下关系的保障物,实际也关乎人的生存。孔子强调应当用真诚之心去尊礼。儒家学说关于人生理想的内容,在中庸和孟子两部书里。用仁道仁心善待他人,最终成贤成圣。孟子人为人性是善的,儒家修身之学,孟子中讲的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