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语文说课稿汉家寨一.说教材1、说课文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汉家寨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散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对存在进行深思”。本单元的主题是:漫议 社会、人生与文化。汉家寨选自张承志的作品集清洁的精 神,文章追忆途径汉家寨的情景,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的 生存条件下,作者仿佛找到了人生答案,懂得了坚守的可贵。作 品无论从题材内容、语言形式还是写作观念,都呈现出与其他作 家完全不同的立场,以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展示一个特殊地 域、特殊社会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特殊的民族的精神文化。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 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清结
2、构层次,概括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 学会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品味语言,理解 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抒情的。了解张承志散文独特 的写作风格。(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探讨“坚守”精神对人生的 意义,从而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3、重点: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其庄重、严 肃、冷峻的语言风格,体悟“坚守”对人生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4、难点: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可能不会深刻领会 文中的“坚守”的主题。二.说教法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理念, 我安排“读品 唐究写”五个环节,遵循“文
3、以 载道”的原理,引导学生从文入手,缘文释道,因道悟文,通过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感悟和思考。三.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张承志的资料以及有 关“汉家寨”的图片、历史、地理资料,了解汉家寨。老师准备 汉家寨的图片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放映出来。这一环节使学生对汉 家寨这里地貌有初步的感知。2、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课前导语是这样的:有人说 “他是自鲁迅以来鲜见的愤世 嫉俗的血性作家”;也有人说:“他有狂热的宗教鼓吹倾向”;他 自己声称他远远地离开了 “中国文人”的团伙。他就是张承 志,“他们在跳舞,我们在上坟”张承志用这样的语言断绝了他 与文坛的关系,成为一名边缘性的
4、民间知识分子。他关注北方雄 浑的高原,粗韧的沙漠,伟岸的天山,广阔的草原。今天就让我 们走近张承志,走进汉家寨。这一导语不仅使学生了解作者, 而且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速读全文,整体把握(1)文中生僻的字词通过投影展示出来。(2) 了解隔行分层的知识,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行文思路, 确定层次内容。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行文思路:走近汉家寨、走进汉 家寨、离开汉家寨(2)初读课文之后,大家对汉家寨的初步印象如何?初读过的人都会被张承志散文风格所折服。会被汉家寨的空 寂、苍凉、荒芜、残酷的环境和生存在汉家寨的人们所震撼。怎样才能更深刻感知本文的风格,就需要我们再次细读课 文。4、细读全文,感知风
5、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每一层中景物、人物描写的特点。为了 让学生能感受到这一点,我采用“问题教学法”。(1)第一局部写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用词语概 括这个局部所描写的自然环境的特点。(2)第二局部写作者走进汉家寨的所见所思,作者通过哪 些表现手法来写这一老一少的呢?并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里的 人物描写和上面所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3)文章很清楚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我们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学生以同桌或小组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小结:文章在描写汉家寨周围恶劣环境的时候是用墨如泼,对汉家寨中的人物描写却惜墨如金。大量恶劣环境的描写,使“一 老一少”的出现显得那么让人震撼,和环境
6、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人物虽然没有语言,没有期待的热情,但让人看到汉家寨有一种 不为任何事物所撼动的坚忍和冷峻。这是人与自然斗争的见证, 是人坚守住生存位置永不放弃的见证,是苦难的土壤里生长出伟 岸灵魂的见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教师总结张承志散文风格的特点:张承志的散文写得纵横、恣肆,他不对文字着颜色,完全靠 一腔热血的铺洒来支撑,所以他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声呐喊都灼 人。这样的文字,如在厚实的木板上钉粗长的铁钉,穿透力凝聚 在每一次对心灵的捶击之中。读张承志的文字所受到的痛彻灵魂 的震撼,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体验。他的散文,尤其是独行者的夜 语或独白,更直接地触及到生命的本质,触及到灵魂的骨头。
7、读 张承志,心不易平静,人不易昏噩,所以要读!激发起学生对张承志散文的兴趣,赏析本文的语言。5、赏读课文,体悟内涵鉴赏课文从三条思路理解:一、坚守的背景二、坚守的人 物三、坚守的信念我是这样指导学生:(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默读、齐读来赏析。(2)赏析写景、写人的语言,从各个内容中找出各自最欣 赏的句子,说说它们好在哪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边读边品。(3)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不易理解的语句 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讨。A、句子赏析:(课件展示)例如:文中写道:“一旦你被它收容,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 了。”这句话中“收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旦被收容过, 在有生残年再也无法离开它”?提
8、示:“联系上下文来看,意思是说自己被四野的宁静包裹 着,完全融入到周围的宁静之中,这种感受给作者的震撼是刻骨 铭心的,因此他在有生之年再也无法忘记。学生可根据例如对自己欣赏的句子加以鉴赏。如“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用单调的 颜色来写出环境的苍凉、荒芜)如 “亲眼看着大地倾斜,亲眼看着从高山向不毛之地的一 步步一分分的憔悴衰老”,(认为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 写静,写出了万年地表的变化,富有动感)B、采用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课件展示)如:文中作者在走进汉家寨写到“三岔口这个地点在 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 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9、在这里,作者“人生的答案”是什么 呢?(他意识到自己在面对不能确定的人生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像汉家寨人一样选择坚守)作者反复写那位穿红色破棉袄的小女孩,这是为什么,小 女孩又是代表什么?(作者用红色给文章悲凉深沉气氛营造一点 亮色,使全文格调慷慨悲壮但不至于伤感。让人在空寂中不至于 落寞)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问题,老师同学共同 讨论解决。6、合作探究,感悟提升经过学生的速读、细读、赏读之后,组织学生探究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1)老人和小女孩在坚守什么?他们的坚守与作者内心深 处的坚守有何不同?(2)这篇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在今天这样 一个高速开展的时代中,这
10、种坚守有什么价值?它与“开展”的 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得出A、一老一少:可能在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家园,坚守汉家 寨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也可能不知道在坚守什么,但作者却被 震撼了。他们身上千百年来的生存之谜作者无法揣测,只是隐隐 地感到了人的坚守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汉家寨,支撑着我 们的民族,支撑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 坚守做一个“思 想自由”的作家,“以笔为旗,单独为战”,用自己的笔为底层民 众写作。在时下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文坛里,张承志力主散文 回归心灵,艺术的展示心灵的每一丝颤抖。他相信“人的热力能 点燃世界任何冰冷角落的生命”。B、对于当今的时代,坚守的价
11、值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是 经济高速开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信心百倍地奔向现代化;同 时又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人崇尚拜金主义,有的人拼命追求物 质享受,有的人理想主义失落,沦为“迷惘的一代”,有的人媚 权媚俗,艳羡西方,自轻自薄。因此,在这样一种社会气氛中, 需要一种在物欲横流中坚守清贫,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 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全盘西化”中坚守民族气节的人文主义 精神。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提倡的“坚守”在今天仍然有 着积极意义,它与“开展”的观念并不矛盾,而是当今时代必不 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就是我们当今 高速开展中所要坚守的“信条”。也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的人生启o7、理解主旨,写作实践合作探究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可能还有很多疑问:如汉家寨 的人靠什么生存?为什么他们不迁到天山北麓?汉家寨还有其 他人吗?课文把很多个为什么留给了读者。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学习课文后感受到坚守精神超越了生存本身!作者从渐行渐近汉家寨到零距离接触汉家寨,一路走来,满 眼看到的是大地从繁盛到荒芜,写的是荒凉的景,抒的是寂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