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_第1页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_第2页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_第3页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_第4页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科技文明的迅速开展,西方兴旺国家先后步入后工业时代。西方文化也在经历了一次次裂变之后,向后现代时期推进。虽然说在如何界定后现代社会的特征与后现代文化的内涵、后现代社会终究以何时为起点,甚至后现代本身是一个历史概念还是表达为思维方式的转换等问题上意见均不统一,但此时出现的诸多哲学与社会思潮在反叛权威、颠覆传统、批判资本主义科技文明与理性等方面无疑具有一致性。女性主义文论作为当代西方与后现代思潮几乎同步崛起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形式,自然或多或少地汲取了其中的滋养,借鉴了其颠覆与反叛的时代精神。在这当中,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利奥塔(Jea

2、n-FranisLytard)对后现代社会状态的根本描绘,米歇尔福柯(ihelFuault)的疑心主义哲学和权利话语学说,雅克拉康(JaquesLaan)的新精神分析理论,雅克德里达(JaquesDerrida)的解构主义哲学,爱德华赛义德(EdardSaid)与佳.斯皮瓦克(Gayatri.Spivak)等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等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解构现存的思维习惯、道德风俗以及价值定势的趋向。这一趋向,和反叛父权统治、与生俱来便具有颠覆特征的女性主义文论的精神价值完全吻合。事实上,美、英、法等国的女性主义文论家,都各自从上述理论话语中获得了重要的理论根据与批判分析的立足点,开展出文

3、化身份批评、精神分析学派的女性主义、具有后殖民色彩的女性主义,以及探究女性话语建构的女性美学等等。1985年,美国文学批评家埃莱娜肖瓦尔特(ElaineShalter)在为文集?女性主义新批评:关于妇女、文学与理论?(TheNeFeinistritiis:Essaysnen,LiteratureandThery)所作的序言?女性主义批评的革命?(Intrdutin:TheFeinistritialRevlutin)中成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女性主义批评家、黑人批评家和后构造主义批评家之间正在互相靠拢。也许这仅仅是因为在80年代的气氛中,他她们代表着先锋派的方向以及拥有共同的敌人,即那些力陈

4、返回根本要素和经典作品的人们,那些信守传统的经典书目、指责新兴的理论学说和富于对抗精神的少数民族带来了所谓的危机的人们。1(P141)可以这样说,女性主义文论是与当代诸多哲学社会思潮互相纠缠着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无论在时空还是逻辑指向上,它们之间均具有同一性。因此,不少学者将女性主义文论视为以颠覆与解构为特征的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一支。笔者认为,鉴于有关后现代社会特征与文化内涵的认识尚未形成公论,机械地将女性主义圈定于后现代范畴之内或剔除于外,本身并无太大的意义。关键在于通过分析甄别,界定其各自的主导特征。根据对后现代文化一般意义上的理解,笔者认为,在与后现代哲学社会思潮的碰撞中,女性主义确实

5、充分借鉴了其理论观点与方法论为自己的性别政治与诗学立场效劳,然而,这一契合并不能掩盖两者之间难以弥合的本质差异。假如全盘承受后现代主义,或者用后现代主义来改造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论甚至妇女解放运动都将面临被解构的危险。中国学者包亚明在?20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之?后现代景观?卷的序言中,较为深化地讨论了女性主义与后现代诸多流派之间产生契合的内在原因。他指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等在思想与理论方面的本质相似在于,它们都希望消灭现存的统治服从秩序,反叛以心灵与肉体、精神与物质、宗主与臣属、男性与女性等为根本表现形式的二元对立构造,“而现代性理论及其本质主义、根底主义以及普遍主义哲

6、学无疑一直倾向于支持对臣属、女性的压迫,尤其是人本主义话语中的大写的人字直接掩盖了宗主与臣属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暗中支持宗主对臣属、男性对女性的统治。2(P4)故而,“以攻击普遍主义、本质主义、根底主义以及二分法思维形式为目的的解构主义、后构造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理论,会对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产生如此宏大的亲和力,它们因为共同疑心现代性、现代政治、现代哲学的傲慢与可疑的主张而一下子成为了同路人。2(P4)后现代思潮不仅因颠覆二元对立等级构造而与女性主义志同道合,它对多元性、边缘性与异质性的强调,同样在被边缘化,被排挤在理性、真理和客观性声音之外的女性群体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另一方面,女性主义

7、之与后现代文化并非是单向度的先“拿来、后承受的被动关系。女性主义由于从性别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菲勒斯中心和逻各斯中心的文化进展了激进反叛,同样有助于解构对于男性、女性范畴,甚至对于人的概念的本质主义认识,模糊甚至否认二元等级对立关系,揭露历史文化价值的人为性质。它不仅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抗拒性阅读、对女作家作品的重新评价、对建构女性美学甚至女性话语的探究,为后现代文化提供了大量变化、断裂、矛盾的个例,而且以自己丰富的理论成果,充实与印证了后现代文化理论。因此,女性主义文论亦有力地促进了后现代文化的纵深开展。J.F.麦卡乃尔在?考虑拉康:批评和文化无意识?中认为:20世纪西方文论“对所有被视为自然的东

8、西进展批判,从而说明被视为或称为自然的东西实际上是历史和文化的营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和种族和少数民族研究所共同信守的观点。3(P511-512)女性主义和其他文论流派一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说、语言本体分析、意识形态分析、解构分析等理论学说来理解和解释男性与女性文学创作,参与营构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批判特征。这一特点,在擅长抽象思辨的法国女性主义学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美、英等国的批评家曾经注重文本批评理论而轻视理论话语建构。在她们的心目中,理论本来就是父权意识形态的产物和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将女性主义理论化,无疑有被父权文化同

9、化与收编的危险。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文论的深化开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总结批评方法、建构理论体系,使女性主义诗学话语足以与男性话语相抗衡的必要性,于是促成了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学院化。在这过程中,法国学者的理论在美英各国的传播与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理论成果的多元吸纳使女性主义文论如虎添翼。解构主义拆解文化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颠覆二元等级对立思维逻辑的思想,从哲学的高度给女性主义提供了破除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理论根据;罗兰巴特社会语言观和福柯权利话语学说的吸收,使女性主义学者将语言研究与社会历史研究这两种微观与宏观的批评形式综合为一体,从语言的层面提醒权利在历史文化的深层运作的机制,并着力探究表达女

10、性的历史经历、情感与欲望特征的文学语言,以及适用于解释妇女的文化困境,评价妇女写作中独特的意象、隐喻、象征、暗示、风格、文体等的文学批评理论框架。在对各种批评流派研究方法的运用上,英国的朱丽叶米歇尔(Julietithell)、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n)、玛丽伊格尔顿(aryEagletn),美国的盖尔卢宾(GayleRubin)、埃莱娜肖瓦尔特、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Gilbert)、苏珊古芭(SusanGubar)、佳.斯皮瓦克,挪威的陶丽莫依(Trili),法国的埃莱娜西苏(Heleneixus)、露丝伊丽加莱(LueIrigaray)、朱丽亚克里斯蒂娃(JuliaK

11、risteva)等,均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她他们“卷入文本间的联络、政治历史与社会文化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精神分析,以及后构造主义的语言理论4(P211)之中,讨论性别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其在文学经历中或明或暗的投影。“正是这种自觉的卷入,引导着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今处于中心的理论话语接轨,并进而预示着文学批评的将来开展趋势。5(P20)然而,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不能如美国哲学家南希弗雷泽(NanyFraser)和琳达尼科尔森(LindaNihlsn)所认为的那样,是“各自独立地“在一个共同的领域之内“工作着6(P6)。美国文论家乔纳森卡勒(Jnathanuller)在?论解构?(nDenstrut

12、in)一书中,曾将许多女性主义论著放在后构造主义的范畴之下进展了讨论,但在该书?导论?的结尾部分,他又说:“假如将当代批评描绘为新批评、构造主义及后构造主义间的一场争斗,那么对女性主义批评就未必恰当。女性主义批评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权力。虽然很多女性主义者是后构造主义者反之亦然,但女性主义批评不是后构造主义,特别是假如将后构造主义定义为构造主义的反面的话。充分地讨论女性主义批评,需要一个不同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后构造主义只是结果而不是前提。7(P20)那么,讨论女性主义所需的不同框架终究是什么?笔者认为,要答复该问题,必须追本溯源,回

13、到女性主义文论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源头进展考察。正如埃莱娜肖瓦尔特所说:“女性主义批评是妇女运动的女儿之一8(P137),作为妇女解放运动在学术领域的延伸,女性主义文论最根本的特色,应该是其改造充满性别压迫的文化乃至最终改造社会的理论宗旨。而这一鲜明的政治理论性与后现代主义的非政治化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它们最根本的分歧。女性主义文论因源于轰轰烈烈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而始终保有鲜明的政治理论性与文化批判色彩,其最终目的是消除建立在性别压迫根底上的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秩序,建构一个更加美妙、和谐,符合安康的人性的两性关系与社会价值。而要建构这样一个美妙的将来世界,两性之间的尊重、沟通与互补是必须的,这一

14、切都有赖于相对稳定的男性与女性的范畴与身份。而后现代主义尤其是解构主义者站在反本质主义、反对宏大历史叙事的哲学立场,反对将人性作抽象化理解,认为其既非固定不变,也非普遍一样,而是随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产生很大的差异。于是,他们着力解构概括人类历史开展共同规律的宏大理论,否认关于男女性别的僵化二分,否认男性压迫女性这一抽象前提,认为这实那么也落入了宏大叙事的圈套。总之,后现代主义以对稳定本质的消解,表达出反人本主义的倾向。尤其在解构主义内部,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悖论:因为它声称一切事物都可以置于解构主义摧毁性的注视之下,只除了它自身。而这一将自身视为总策略、可以超越于历史详细性之上的逻辑,却与

15、它解构权威的观点相矛盾。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解构主义最终会解构自身,遗下一个不存在任何价值与意义的世界。可是,对女性主义来说,一旦女性的范畴与身份失去了明确的意义与限定,客观后果必然是,女性在刚刚成为谋求自身权利的主体时,就被剥夺了在普遍人性中存在的权利。所以有人锋利地质问后现代主义:“为什么正当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开场为自己命名的时刻过去我们一直沉默,正当我们起来作历史的主体而非客体的时刻,主体这一概念本身偏偏受到了质疑?9(P45-46)同理,否认性别压迫的历史前提,无疑等于否认了现实生活中的性政治格局和女性主义存在的现实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卢梭等人的启蒙思想为基石的女性主义不是停留于专业

16、哲学圈子内部的论争,而是一种崇尚意义与价值的坚决的人本主义。转贴于论文联盟.ll.尽管女性主义内部对是否存在确定的女性本质以及女性心理与生理是否存在内在关联等问题仍然意见不一,但大多数学者还是倾向于成认相对稳定的女性范畴的存在。这样,女性主义与哲学化的、相对主义的后现代理论的内在对立就是必然的。后现代主义的相对主义和纯理论色彩无疑会消解女性主义存在的合理根据。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后现代的立场来看,法国作家西蒙德波伏瓦的著作?第二性?因以传统的两性划分及两性观念为根底而具有本质主义的嫌疑,但否认了当代女权运动之母波伏瓦,无疑等于否认了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这就无怪理论界因后现代主义对女性主义政治理论

17、性的解构,而产生了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不可能既是女性主义者,同时又是后现代主义者,即“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不可能性。10(P138)其次,后现代主义游离于现实生活之上的纯学理倾向,也受到女性主义学者的剧烈批评。她们认为,后现代理论将话语视为一切权利的根底,从话语的角度揭露了意识形态建构的奥秘与运作机制,无疑对父权制具有釜底抽薪的颠覆意义。然而,过度停留于对语言的玩味与虚构,却会无视真实的身体和现实的性,以及它们造成和表达的经济、政治与观念的压迫。例如家庭暴力和性暴力,都是真实存在于两性关系之中的性政治表现形式,不是理论,亦不是话语。假如一味坚持话语才是权利,易于走向乌托邦式地穷究学理,而回避现实生

18、活中性政治的严峻性,丧失与真实的暴力作斗争的思想动力。就文论而言,女性主义必须防止陷入消解使命感的纯学理式、贵族化的理论游戏当中,而要坚持将文本与历史文化语境相联,将文本视作菲勒斯中心意识形态的话语场域,以抗拒性的姿态与形式,甄别、剔除文本中隐含的霸权意识,寻求反思历史、改造文化、矫正价值理想、改善社会生活,建立更为安康和谐的性别文化的可能性。因此,正如女性主义的名言所指出的:“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女性主义学者往往对自身的性别生活高度敏感,注重个人生活与社会文化的联络,努力让细碎生活成为学术理论的源头活水,使学术与日常生活处于往复互动之中。对后现代主义拘泥于狭隘的理论讨论,轻视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性

19、的倾向,美国哲学家苏珊博尔多(SusanBrd)如是说:假如性别角色完全决定于话语,这一话语又时刻处在变化和解构之中,两性的意义缺乏稳定性,那么女性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支点。假如放弃了对社会性别的界定,要求女性正当权益的斗争就失去了理论基石。她因此呼吁,女性主义不能无视女性受歧视的社会现实,不应该消解主体,反倒更应加强对现实的斗争策略的研究。11中国性社会学家李银河也认为:“后现代主义解构消解了主体,否认或摧毁了在这个世界上建立任何积极的行动机构的可能性。而分开了具有理论意义的历史和性别的主体,就不会有什么女性主义意识,也不会有什么女性主义的政治。12(P132)第三,利奥塔将“后

20、现代定义为“对元叙事的疑心。然而,被后现代主义彻底否认、认为不合法的一些属于宏大叙事的社会理论,比方说启蒙主义话语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等等,对于女性主义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故而,女性主义决不可盲目回绝,因噎废食。即便是对后现代主义抱乐观态度的南希弗雷泽与琳达尼科尔森也成认:“对于像男性统治这样无所不在又呈现出多种形态的现象,仅仅使用他们将我们囿于其中的那点贫乏的批判资源是难以把握的。“它指女性主义作者注在最低限度上需要多种有关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变迁的大型话语:有关宏观构造和体制的实证与社会理论分析;有关日常生活的微观政治学的互动分析;有关文化消费的批判的和系统的分析;具有历史和文化特殊性的性别政治学

21、这个名单还很长很长。13(P136)事实上,女性主义因“默认了一些有关人类特性和社会生活状况的被公认但未加证明的本质主义的假设13(P138)而成为一种准“元叙事。尽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在一元化的主体观念分崩离析的趋势下,在碎片化的后现代语境下,为了使理论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与兼容性,女性主义文论不断在进展着自身的调整与修正,更加关注多元的文化身份的差异性,因此出现了以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同性爱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为代表的少数族裔与群体的文学研究形式,但部分清醒的女性主义学者又深知,过于强调身份的不确定性,将使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失去自己的特色与立足点,变成一个大而无当、无所不包、失去焦

22、点,因此也就失去了意义的东西。女性主义文论本来源于改造社会与文化的政治需要,只要父权制构造还是一个客观存在,只要扭曲妇女形象、对女作家作为文化消费者的作用视而不见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仍然存在,无论是对传统妇女形象的批评还是对妇女作家进展研究的话语理论就是必不可少的。过于强调社会身份的复杂变动性,有可能导致社会性别身份吞没在这种复杂变动之中,而使女性主义文论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点。所以,美国学者苏珊斯坦福弗里德曼(SusanStandfrdFriedan)提醒说,从现实的政治策略出发,如今要求女性主义同各种各样的进步主义(prgressivis)结合得天衣无缝还为时尚早。面面俱到将难免会冲淡女性主义的

23、分析效果,还有可能会将妇女生活的特点束之高阁而忘得一干二净。她提出:“一方面是对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的注重,那是妇女批评和女性文学批评所依靠的根底;另一方面是仔细研究社会身份的多重基体(ultipleatris),性别只是它的很多个坐标轴当中的一个。女性主义批评的任务一方面是要使自己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组有力的、响亮的而又与众不同的声音,另一方面是继续担负起创立社会身份和主体性研究的新的、更加复杂的疆界说的指导作用,这种新的疆界说一定会在即将降临的下一世纪的灵敏多变的研究领域中诞生。8(P437)另一位批评家南希哈特萨克(NanyHartsk)也在?福柯论权利,为女人效劳的理论??中强调,只有将女

24、性视为一个社会群体,女性主义才有其存在的意义。过分强调女性内部的差异将导致女性主义自身的消灭。解构“女性观,无异于颠覆女性主义政治。14鉴于上述种种分歧,部分激进的女性主义学者甚至指斥后现代主义理论本身存在明显的男性化倾向,将之视为父权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资本。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对总体性的否认、对部分、多元、特殊性的强调,对于深受本质主义困扰的女性主义文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女性主义又要摒弃其虚无主义的反政治化倾向,而坚持自己学术的立足点,以免自身也为其解构。女性主义可以吸收后现代文化的精华以为自身所用,但不可全盘承受后现代主义。相反,要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框架中来。21世纪已经迈入了第2个年头。世纪之交的女性主义文论终究向何处去?总体上来看,作为崛起于20世纪后期、并有望在新世纪获得继续开展的两大重要的文化与文学研究流派,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势必还是要在互相对话、取长补短中生存与开展下去。后现代主义作为后工业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化思潮,势必而且已然在观念与视角上给予女性主义以重大启示。同时,从女性追求自由、独立的解放运动中脱颖而出的女性主义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