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的双语教育_第1页
浅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的双语教育_第2页
浅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的双语教育_第3页
浅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的双语教育_第4页
浅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的双语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的双语教育论文关键词:中国双语教育心理学角度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双语和“双语教育概念及其形式,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情感、年龄、母语和学习策略对我国当前双语教育的影响问题,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中的有利因素和克制不利因素,进步我国的双语教育质量。1.引言目前,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以及拥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改革传统的专业“双语教学,探究新的可以高效优质地培养出专业“双语人才的教育方法,是适应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在此过程中,急需对许多重要问题进展深化的理论研

2、究和理论探究。各领域的学者纷纷对其进展了多视角、多维度、多学科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双语教育理论和形式。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标准统一的理论,严重影响了我国双语教学的理论。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从“双语和“双语教育的定义及形式探析出发,进而分析当前中国的双语教育,希望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实定位和最正确教学形式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理论意义。2.双语和双语教育2.1双语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bilingual是指:“apersnhknsandusestlanguages.双语就是“tlanguages,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下

3、,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展交流的情境。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语。就中国大陆的高校教学理论来说,最初的双语研究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问题上,如汉藏、汉蒙、汉彝等两种语言交流的“双语。但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化,尤其是参加t后的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英语学习日益重要,并有将英语作为高校教学的第二语言esi的开展趋势。因此,这里我们所讲的“双语是指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2.2双语教育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育bilingualeduatin是指:“theusefasendrfreignlanguagein

4、shlfrtheteahingfntentsubjets.我们可理解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的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媒介的教学。这里的“双语应理解为“母语+第二语言或外语。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母语不同,因此双语教育的含义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可理解为“本民族语+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或“外语;在非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可理解为“汉语+第二语言或外语。本文所指的“双语就仅指“汉语+英语。“双语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上课,而是强调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展教学,师生之间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展课堂互动和交流,到达“双文化的互相浸透

5、和交融。3.双语教育形式3.1沉浸型双语教育形式沉浸型双语教育形式是指学校完全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展教学,甚至校内生活都使用第二语言,以创造语言小环境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中。该形式强调完全非母语的教学,其适用的前提是有很好的外语语言环境。在我国的现阶段还无法施行这一形式,只在少数范围内适用。3.2保持型双语教育形式保持型双语教育形式是指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展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该形式平衡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学科语言,以母语维持理解和交流过程,其目的在于开展学生第二语言才能的同时,其母语才能也得到开展,是一种比拟理想的双语教育形式。3.

6、3过渡型双语教育形式过渡型双语教育形式是指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展教学。此种教学形式是以母语作为理解和交流的工具,同时尽可能地扩大与目的语的接触范围,进步学生的目的语才能。从我国目前的语言教育环境来看,该形式是比拟现实的。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双语教学形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从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中受益。这就需要双语教育研究者从办学定位、师资力量和学生实际程度出发,进展不断探究,寻找真正合适我国不同院校自身情况的有效教育形式,使双语教育到达最正确效果。4.双语教育中的心理学因素4.1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兴趣和信心等。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监察形

7、式视情感过滤为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如动机、态度、自信心等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的作用,从而影响着学习者承受输入的多少,这就叫“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认为假设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很大,自信心很强,对第二语言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那么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就小,因此获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就大,获得的输入就少。从世界范围看,施行双语教育的对象大致有四种:出生在双语家庭中的儿童;少数民族或移民家庭的儿童;以两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国家或地区的儿童;母语占绝对统治地位国家地区的儿童。按情感过滤假说,前三种儿童对第二语言输入的刺激过滤作用相对小些,习得二语容易些;而第四种儿童的过滤作用

8、会大些,学习第二语言就会困难得多。中国恰好是这种情况。中国学生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会面对很多困难,如单词的拼写与记忆、语法的掌握和运用、发音与听力的训练、词汇与文章的理解与翻译、运用外语进展表达和写作等。其次,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认知手段,往往使学消费生消极、逃避甚至排挤等心理。此外,老师对情感因素的无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如个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以学生某一方面的缺乏,作为对学生的主要评价根据,从而伤害了学生的情感,以致学习者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都会使二语学习者产生畏惧、焦虑

9、、沮丧等情感因素,不利于输入的增加。由此可见,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进步对情感因素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将学生的消极情感降到最低程度。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因素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和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在双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动力。4.2年龄因素社会各界对双语教育的年龄问题存在争议。很早以前人们就从经历中直觉地认为,童年是学习语的最正确时期,超过最正确年龄,学习语言就会困难得多。20世纪50年代,神经生理学家penfield和rberts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正确年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vidlenneberg1

10、967那么从医学临床经历,以神经生理学的观点,系统地解释语言学习关键期,他认为人的大脑从2岁开场边化lateralizatin,在边化完成前,人是用全脑来学习语言,约在1119岁左右,大脑会完成边化。从此,语言学习主要由左大脑负责。人脑边缘化后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学习时期来得好。因此,语言学习最好在大脑完成边化之前,这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学习关键期。假如“关键期假说是正确的话,那么“关键期以后儿童掌握第二语言才能会突然下降。但在现实中,有许多人是在童年期后才开场学习第二语言的,因此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语言心理学家蒂托恩titne就认为,儿童掌握另一种语言才能的增强来自于他的全面灵敏性而不仅仅是神

11、经系统的灵敏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受所获得的习惯和先前学习经历的影响,变得更加依赖于详细的动机和系统化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也持反对态度,他根据儿童的认知开展阶段指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假如学习双语,不仅会产生挫折感,而且会经常用混淆的双语表达思想,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开展。4.3母语因素中国学生的母语汉语与英语在音、形、义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宏大差异。要使两门语言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要在教学中注意语言的比照分析,处理好语言的“迁移问题。“迁移transfer原属心理学范畴,指“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历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对外语学

12、习者来说,因为他们是在掌握了母语的根底上再去学习另一门外语,所以原有的语言知识会被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这门外语的学习中。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就是“由于目的语和先前所获取的语言之间的一样和不同之处造成的影响。假如这种影响对目的语的习得起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psitivetransfer,起干扰作用的称为“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lad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比照分析假说ntrastiveanalysishypthesis,认为语言学习者的ah是由目的语与母语的差异造成的,目的语中与母语相似的地方容易掌握,与母语相异的地方难以掌握。尽管比照分析

13、假说在70年代受到了dulay,burt,jaksn,hitan等人的质疑,后者认为学习者的错误中很大一部分不是由于语言迁移造成的,但80年代以后lad的理论再次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他们认为ah的问题在于过于简单化和绝对化,因为它认为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差异一定会造成学习困难;解决ah问题的途径不是彻底地否认这一假说,而是改良它。其实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在实际中是显而易见的。比方英语和法语由于在词汇方面的相似性,使得掌握了其中一门语言的学习者去学另一门的时候很有优势。所以语言迁移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应充分利用语言的正迁移来促进双语学习。总之,双语教学中通过语言异同的比照分析

14、,尽量做到减少语言负迁移,促进正迁移,使两门外语的学习做到互相促进,事半功倍。4.4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或技巧,分为认知策略gnitivestrategies,对所学材料的分析、综合和转变等策略和元认知策略etagnitivestrategies,指对学习的规划,对学习过程的考虑、调控,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学习策略程度对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桂诗春教授指出:“学习者在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时,对目的语企图提出种种假设;学习策略就是建立假设的算法。也就是说,在习得语言时,人的大脑一直在根据目的语样本进展假设,并不断在学习过程中修改这些假设,直到它们与目的语大致

15、相符。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儿童依靠乔姆斯基为“语言习得机制lad的帮助来对目的语进展假设。而在第二语言习得时,学习者还会运用学习母语时的一些策略和经历。例如,人们掌握母语后,会形成关于词汇、语法规那么和语用方面的图式。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方面的图式进展比照,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其进展处理。假如母语和第二语言大致相似,如英语和法语,那么学习母语时的策略和经历就有助于“假设的成立,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就可能迅速有效。可假如母语和第二语言差异太大,如英语和汉语,那么学习母语时的策略和经历不但不能帮助学习者进展正确的“假设,反而会干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正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存

16、在的宏大差异,对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掌握和精通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在母语图式与目的语不一致时,学习者应将两者加以鲜明的区别,对新建构的目的语图式加以强化训练,形成稳固的长时记忆,到达信息处理自动化程度。5.结语总之,实行双语教育是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信息时代对英语素质的强烈要求,是培养掌握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双语人才的需要。研究人员和老师在开展研究和教学时必须深化精诚合作,深化理解影响我国双语教育的心理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其中的有利因素和克制不利因素,使我国的英汉双语教育走上更加安康的开展之路。参考文献:1faerh,.krasper,g.perspetivesnlanguagetransferj.appliedlinguistis.1987,8:111-36.3rdellis.thestudyfsendlanguageaquisitin.xfrduniversitypress,1994.4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英国朗曼出版社,1986,第一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