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言基础篇高考无论怎么考查,其实质都是对文言词、句的考查。对文言词、句的理解,七分靠积累,三分靠技巧。本部分通过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进行归纳梳理,旨在让考生系统掌握用法规律,把握方法技巧,把知识学通学透,把方法用熟用活。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5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一、5类文言实词(一)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要注重平时积累。通假字的分类如
2、下:类型释义示例(解释加点的词)通假字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失其所与,不知知:_天生我材必有用材:_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_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_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分,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莫:_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_答案同“智”,明智同“才”,才干同“早”,早一些同“背”,违背同“暮”,夜晚同“授”,传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
3、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女忘会稽之耻邪()厚遇宾客,振贫吊死()答案“反”同“返”,返回“坐”同“座”,座位“女”同“汝”,你“振”同“赈”,赈济(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译文:答案(勾践)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之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在座位上面,坐
4、卧即能仰头看到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勾践)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优厚地对待宾客,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1)
5、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曲突徙薪亡恩泽()主人乃寤而请之()答案“傍”同“旁”,旁边“不”同“否”,否则“嘿”同“默”,沉默“息”同“熄”,灭“乡”同“向”,当初“亡”同“无”,没有“寤”同“悟”,醒悟,觉悟(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译文:答案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离烟囱;否则,就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参考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客人对主人说:“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离烟囱;
6、否则,就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后,家中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1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
7、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道”的本义是“路,道路”。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如: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如:3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绝”的含义。示例释义教材联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并序)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成语联想拍案叫绝绝无仅有恩断义绝韦编三绝绝处逢生答案与世隔绝的断绝消失停止呼吸,死亡渡过,越过独一无二全然断绝断裂没有出路的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8、题目。冬十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抟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注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注】唐武德四年(621)
9、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在洛阳建天策府,唐俭为天策府长史。(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引eq blc(avs4alco1(上引弓,四发殪四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顾eq blc(avs4alco1(上拔剑斩豖,顾笑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得eq blc(avs4alco1(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此言得之())观eq blc(avs4alco1(所书可得观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非常之观())(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译文
10、:答案(1)引:动词,拉动词,称引顾:动词,回头,回头看动词,看望,拜访得:动词,得到,获得动词,得意;满足形容词,合适、恰当观:动词,看动词,观察名词,景象(2)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做坏事,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参考译文】冬季十月份,唐太宗在洛阳苑中打猎,有一群野猪突然从树林中冲出,太宗拉弓,连发四箭射死四头野猪。一头野猪突然跑到太宗面前,碰到了马镫。民部尚书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斩杀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府长史没有见过我搏杀贼寇吗,怎么这样恐惧!”唐俭回答说:“汉高祖凭马上功夫得天下,不以马上功夫治理国家。陛下凭英明威武平定四方,
11、难道还要对一头野兽逞雄心吗?”太宗高兴,因此停止狩猎,不久提升唐俭为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季四月二十七日,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管起居注的事,所记载的我可以看看吗?”(褚遂良)答道:“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做坏事,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记下它了吗?”(褚遂良)答道:“我的职责在于秉笔直书,不敢不记录。”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人也会都记下来。”太宗说:“的确这样。”(三)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这也是高考翻译中
12、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类型示例(解释加点词的古义)词义扩大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今义:北方人称男孩;对青年人的鄙称。古义:_。词义缩小思厥先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古义:_。词义转移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义:才能出众的人物。古义:_。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古义:_。名称说法演变愿为市鞍马今义:城市。古义:_。答案指孩子祖辈和父辈有声望和地位的人/英雄人物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买5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答案使者,出使的人。(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程度副词。答案意外的变故。(3)
13、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答案随流水消逝。(4)蹑履相逢迎古义:今义:奉承、拍马。答案迎接。(5)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答案求学的人。(6)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答案旷远的样子。(7)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答案第二年。(8)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颜料或染料。答案神态、脸色、姿容。(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答案安置,安身。(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用不着。答案不一定。(1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答案
14、申诉,诉说。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实所用不过三石()左右皆引试之()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答案他实际上近臣,随从不超过认为(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译文:答案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参考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强弓。实际上他曾经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的强度)。把(他用过的弓)给群臣
15、看,群臣就都试着拉弓,拉弯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说:“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宣王很高兴。宣王的实际情况是,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然而(他)终生认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强度),这岂不是可悲的吗?(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类。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凡是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类型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表动作行为的状态、所涉及的方式与工具,译为“像一样”“在”“用”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16、翼:_表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廷:_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_答案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在朝廷上每天(2)名词用作动词。文言文中如果名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名词则活用作了动词。如果名词紧跟在能愿动词后面,该名词也用作了动词。类型示例(解释加点的词)名名(代)a籍吏民,封府库籍:_b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_能愿动词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_副词名云青青兮欲雨雨:_名词补语(介宾补语)沛公军霸上军:_答案a登记b命名游水下雨驻扎、驻军(3)名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
17、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_越国以鄙远鄙:_判断方法:首先判定这个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方法:a主语认为宾语是名词;b主语把宾语当成名词。侣鱼虾而友麋鹿侣:_友:_答案使成为边境把作为疆界以为侣以为友2动词的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作名词。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追亡逐北亡:_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
18、之”),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_入:_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_答案逃亡的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恩惠(2)动词的使动和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或为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或为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项伯杀人,臣活之活:_等死,死国可乎死:_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_答案使活为而死为哀叹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19、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类型示例(解释加点的词)形容词用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_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为名词群贤毕至贤:_形容词用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活用为名词四美具,二难并美:_难:_答案缺少的东西贤能的人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和嘉宾(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类型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火尚足以明也明:_形容词名(代)素善留侯张良善:_形容词表示某种动态不知东方之既白白:_答案照明与交好显出白色(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20、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可使足民足:_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_而歌呼呜呜快耳者快:_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_单于壮其节壮:_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耻:_答案使富足使走得快使畅快以为美认为豪壮以为耻(把当作耻辱)(五)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词语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偏义复词具有临时、动态、借用的性质,因此一定要借助语境判断。推断技巧示例(解释加点的词)弄清两个语
21、素的构成方式意义相近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_意义相对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远近:_在语境中辨别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_从语法角度分析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_答案哥哥多远进入劳作7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1)成败之机,在于今日()(2)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3)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答案(1)偏义复词,偏指“成”,成功(2)偏义复词,偏指“深”,深度(3)偏义复词,偏指“开”,张开8翻译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会御史中丞缺,逢吉荐绅清直,
22、宜居风宪之地。上以中丞亦次对官,不疑而可之。(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有删改)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译文:解析臧否:褒贬人物,评论优劣。臧,善、好;否,坏、恶。此为偏义复词,偏在“否”。答案李逢吉拟好的呈状送到内庭,李绅多有批评。李逢吉对此感到忧虑,但皇上对待李绅正十分看重,李逢吉无法使皇上疏远他。【参考译文】李逢吉担任宰相,在官中交结知枢密王守澄,权势压倒朝廷和地方所有人。只有翰林学士李绅在每次接受皇上询问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李逢吉拟好的呈状送到内庭,李绅多有批评。李逢吉对此感到忧虑,但皇上对待李绅正十分看重,李逢吉无法使皇上疏远他。适逢御史中丞一职
23、空缺,李逢吉便推荐李绅,说他清廉正直,适合在御史台任职。皇上考虑到御史中丞也是次官,未加怀疑就同意了。二、5大推断技法(一)语境推断法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这是最主要的推断方法。如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谢”有多个义项,“辞别、告辞”“道歉、谢罪”“感谢”“谢绝”“告诉”等,结合语境分析,当天项羽已决定攻打刘邦,所以说“明天早晨一定要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由此可知,此处的“谢”应为“道歉、谢罪”的意思。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
24、: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
25、。”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朕问其故()(2)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3)修洛阳宫,劳人()(4)宫人皆无发()(5)拜监察御史()解析(1)结合语境看:“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但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所以我追问他“原因”。(2)结合语境: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并且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据此,“数”应理解为“多次”。(3)结合语境: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据此,“劳”应理解为“使劳累”。(4)结合本句前面的语境: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由此可知下文“宫人皆无发”中的“发”应该为“留发
26、”的意思。(5)结合语境:太宗于是对皇甫德参另加优厚的赏赐。据此,“拜”应理解为“授予官职”。答案(1)原因(2)多次(3)使劳累(4)留发(5)授予官职【参考译文】闰三月二十日,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笔直,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会直。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怎么能全部通晓呢!”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
27、宿,并且多次延请召见,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太宗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说:“德参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适合他的心意吗!”想要治他诽谤罪。魏征劝谏说:“当汉文帝在位时,贾谊上书,说有可为它痛哭的是一件事,可为之流泪的是两件事。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王的心,所谓狂夫的话,圣人加以选择,希望陛下明察裁断。”太宗说:“朕怪罪德参这类人,那么谁还敢再说话呢?”于是赐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另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近来不
28、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是过去那么豁达了。”太宗于是对皇甫德参另加优厚的赏赐,授予监察御史。(二)联想推断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大都能在所学课文中找到印证。因此,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实词的含义,推断试题中实词的含义。2021年全国乙卷的翻译句子“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中的“信”和“有报法当死而情可矜者”中的“矜”,联系初中教材中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推断“信”的意义为“信用、诚信”。联系高中教材中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推断“矜”的意义为“怜悯、同情”。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还可以联系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2019年全国卷“楚悼
29、王素闻起贤”中的“素”,联系成语“素不相识”可推断意为“一向”。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1)善射,娴将略()(2)象昇击却之()(3)逐贼危崖()(4)象昇提刀战益疾()(5)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解析(1)“娴”可联想到现代汉语中词语“娴熟”与屈原列传中的“娴于辞令”来判断,此处的“娴”应为“熟习”。(2)“
30、却”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语句“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的“却”,意为“击退”。(3)“危”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危楼高百尺”,推断为“高峻”之意。(4)“益”可联想到课文师说中的语句“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益”,意为“更加”;还可联想到成语“多多益善”“精益求精”中的“益”,均为“更加”之意。(5)“犯”可联想到词语“进犯”“来犯之敌”“秋毫无犯”中的“犯”,解释为“侵犯”。答案(1)熟习(2)击退(3)高峻(4)更加(5)侵犯【参考译文】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熟习用兵的谋略。(崇祯)六年,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西山,象昇击退了他们的进攻。贼兵逃回西山,包围了冷水村,象昇
31、设下埋伏,大败贼兵。象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搏斗,(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失去战马就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高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昇的额头,象昇提刀更加勇猛地作战。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侵犯他。”(三)句式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如阿房宫赋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从句式结构来看,“灭”与“族”相对,“六国”与“秦”相对,由
32、此可推知,“族”就是“灭族”的意思。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
33、数月。(节选自说苑奉使)(1)讨暴秦,诛强楚()(2)为天下兴利除害()(3)人众车舆,万物殷富()解析(1)(2)(3)中“暴”“利”“舆”皆可根据文言文中句式推断法,依前面或后面相同或相反的意义来推断。答案(1)暴虐的(2)有利的事情(3)众多【参考译文】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人们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等到高祖时期,高祖刚把中原平定,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让陆贾为使者赐给尉佗大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尉佗)趁机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贾说:“您似乎比他们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说:“皇
34、帝从丰、沛之地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辖治理整个中原,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多,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口不过几十万,都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处在这地势不平的荒远偏僻之处,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尉佗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四)语法推断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法,明确文
35、言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1划分句子成分法。如隆中对中“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为“信用”之意;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信”作状语,实在;屈原列传中“楚王贪而信张仪”,“信”作谓语,信任。2看搭配。如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
36、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1)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2)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3)相时度力,敝者葺之()(4)即为苟禄,获罪于天()解析(1)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看出,“训”的前面为代词“是(这样)”,“是训”共同构成“有”的宾语,“训”应当解释为名词“训诫”。(2)本句主语为前面的“事”,句中的“知”虽为动词,但不能作谓语,只能和“所”构成名词性短语共同作宾语,故解释为“知道”。(3)本句主语为承前省略的“牧民之长”,句中的“
37、相”与“度”均为动词,后面分别带有宾语“时”与“力”,故作谓语,不能当作名词来看待,应解释为“观察、察看”。(4)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看出,“为”是动词,译为“是”,“禄”为名词,若作宾语,可译为“就是苟且俸禄”,语意不通,那么“禄”只能解释为“享受俸禄”。答案(1)名词,教导、训诫(2)动词,知道(3)动词,观察(4)享受俸禄【参考译文】治理百官如同治理一个家庭,古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教导。作为一个家庭主事的人,不论事情是缓还是急,是大还是小,都应当知道。有不知道的情况,就不能治理好(这个)家庭。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有很多责任集于一身,像学校,像驿站,像粮仓,像监狱,像农田水利,像桥梁堤坝等各种工程,总共主管的工作太多了。观察时机,估量能力,破损的要修理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以前所没有的要谋划它。有人说它们不被修治,与我有什么关系,任期很快过去,自找苦吃干什么?这样的念头一旦萌生,那么各种政务都会懈怠。前人说过,公家的事务,有一丝一毫不尽心尽力,就是苟且享受俸禄,要遭到上天的惩罚。(五)通假推断法当遇到一个句子中某词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的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料箱的耐候性涂层技术考核试卷
- 拍卖行业新技术应用展望考核试卷
- 企业培训的最佳实践案例研究考核试卷
- 医疗设备的法规更新与合规风险测试考核试卷
- 代付款电费合同范例
- 农村旧房改造拆除合同范本
- 书招标合同范本
- 公路工程工地施工合同范例
- 公司申请贷款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可穿戴式疲劳监测仪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农产品贮运与加工考试题(附答案)
- 幼儿园开学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 学校财务年终工作总结4
- 生态安全课件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读书笔记
- 2025年汽车加气站作业人员安全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安全仪表管理课件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全篇
- 2024年监控安装合同范文6篇
- 2024年山东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