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1 页 共 NUMPAGES21 页语文教学高中教案模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带来语文教学高中教案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教学高中教案范文篇1 灯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 一、背景知识介绍: 1.请
2、学生于课文结束处看到本文写作时间: 1942.3 2.你知道此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吗?学生分析这段时期的国内形势。 3.教师补充。 4.学生回忆学过的巴金的作品,简介巴金。 巴金的经历需简介,着重点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气与热情,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蕴含的力量。 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形式:学生依次逐段朗读课文。听读者注意读者的情况,并思考如下问题: 要求:(1)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请用具体词语例证,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变化。 (2)全文哪些段落写光? 讨论明示: (1)作者情绪由低落悲观转为乐观高潮。第一段的“窒闷”,尾段的“微笑”,可以显示光令其感情变
3、化。 (2)3-12段写光。 难点:2段到底有没有写光?应该说涉及了光,或说暗写侧写光,作者对于光已感觉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谈”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光,第3段的内容也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三、讨论课文结构内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线索。本文线索是光。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总结出本文的内容脉络。 明确:眼前/现实光回忆光联想光眼前/现实光 2.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多会从回忆光后,便以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剖析挖掘的内涵,可是作者却联想三个故事,继续实写,目的何在? 导析: (1)请为三个小故事添加标题,概括其内容。 (2)两个神话故事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
4、写第三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联想光的目的何在? 明确: (1) a哈里希岛的故事:长明,盼归之,姐姐点照亮渔人归途,长夜孤。 b爱之光、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为第一个故事中的是指路的,第二个故事中的是精神的,中蕴含着勇气与希望。二光内涵不同,第二个故事中的不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写第三个故事目的在于显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尽,但就是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光照亮,光为他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的情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的内涵在这个故事中进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联想光,作者是借此来剖析挖掘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
5、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讲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而且这几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现实与理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们对于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的意义更明了了。 四、小结 思想内容的小结: 归纳包含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艺术手法的小结: 象征手法的运用。 善于运用联想来感性地揭示文章内涵的写法。 五、作业 : 以“”为题,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揭示“”燃烧自己,造福人类的品质的文章,6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 略 语文教学高中教案范文篇2 【定位】 1. 突破传统的寓言解读模式,指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解读寓言。 2.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探讨把握中心,深入领会
6、文章内涵,要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体悟。 【切入】 方法一 引用“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如果是一个人这样说你不相信,那么许多人说呢? 许多人说的是真实的你可以相信,如果他们自己也没有辨别真假,你又何去何从呢? 有一句值得思考的话: 谎言说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进而思考: 面对历史流传下来的东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 从寓言的解读导入对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的学习。 方法二 由寓言本身的解读导入。 指导学生看课文题目: 读、寓言。(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提出了他的观点,你接受钱钟书的观点吗? 你有自己新的见解吗?
7、 导入课文的解读。 【探究】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的主要情况:生平、作品、风格、主要成就等,自我体会文章,写出体会要点。钱钟书(1910 1998 年)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他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的阅览和研究。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是他的所有学术著作的一个共同特点。阅读课文要抓住这个特点。 依据方法一 1. 读文章的九个寓言故事,了解钱钟书的解读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示:钱先生对传统的浅薄见解一一做了纠正,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见解。 2. 思考这些观点与你自己以前读寓言的感受一样吗? 并从文章中找出作者的观点。“我认
8、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3. 结合全文以及你自己的人生体会,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1) 可以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由每一段的关键句可以把全文大致划分为三部分: 1 - 3自然段;九个故事;最后的结论。 (2) 通过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如果把人类历史比做人的一生,古代乃是人类的童年时期,现代则是成人了。那么就容易明白,古代的伊索寓言为什么那么浅薄、幼稚、简单。同时成人是喜欢小孩子的。从而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伊索寓言又是在什么意义上喜欢它的。 (3) 在引导的基础上学
9、生自由讨论, 思考作者观点的现实意义。可以精读最后一段强化理解。 提示:现代社会的人事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并不像寓言所讲的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情形要复杂得多,是非颠倒、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情形是常有的。 生活在现代社会,要避免碰壁上当, 头脑就不能那么简单幼稚。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有适当的对策。 (4) 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思考:怎么重新审视寓言的“寓意”? 可以从九个例子中选一到两个例子的解读来分析。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不拘一格。 4. 深入探究 (1) 成人、小孩和寓言的关系。 (2) 思考卢梭反对儿童读寓言与钱钟书反对之间的
10、差异。 (3) 对苍蝇的话“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的自我理解。 注意:教师在学生思维开发上做方法指导。 依据方法二: 从寓言对人的教育作用角度思考:寓言果真能起到那样的作用吗?引出钱钟书的观点,再从结构上结合学生自己的人生社会体会入手解读文章。以下步骤同方法一。 【拓展】 引用20_ 年高考作文题中“智子疑邻”的故事: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
11、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呢? 谈谈自己的体会。 注意: 要有新意, 不要就事论事,应从新的观点角度解读;写出要点、文章均可,字数不限。 【实践要点】 1. 教学中一定要权责明确: 教的主体是教师; 学的主体是学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重新审视教学中学生的地位。 2. 抓住关键的问题即要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探究,不纠缠小的枝节问题。 3. 重点放在钱钟书先生对寓言的重新审视的思考方法上。(陕西/ 杨 岩) 语文教学高中教案范文篇3 一、学习要点 1、呐喊是鲁迅1918年到1922年短篇小说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课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1
12、922年12月30日。作者在序言中,通过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本书的主题。 鲁迅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列: 地点 生活经历 思想发展 绍兴 侍亲疾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南京 求新知 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仙台 攻医学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东京 搞文艺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北京 抄古碑 苦闷沉默,思索追寻 北京 应索稿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2、鲁迅在本文中概述了自己心路的历程。透过鲁迅的思想、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折射。这些情景对我们理解课文是不可缺少的。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崩溃,屡受
13、列强的侵略而无力抵抗。但是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惯性,使中国社会各阶层不能正视现实,不能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优势地位。他们承认列强船坚炮利,却看不到自己思想意识形态的落后,带来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落后。所以他们提倡以夷之技制夷。洋务运动的兴起,正是这种思想的必然。科学救国论成为维新的主流,而不愿从思想文化等精神方面反省中国。鲁迅想通过学医救国救民的思想,正是当时这种社会主流思潮的反映。 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味、麻木和冷漠。日俄战争中兴高采烈的看客“赏鉴”同是中国人被外国人砍头的“盛举”,正是中国民众精神面貌真实的反映。对于这样的国民性,鲁迅一直是
14、持严厉的批判态度的。他的文学作品,如阿Q正传祝福药等,都是鞭挞封建腐朽思想毒害下民众的愚昧麻木,呼唤革新思想追求文明进步的创作实践。 中国近代的改革,一直是不彻底的。 这是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所造成的强大的传统守旧势力顽强的反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共和建立等大的革新运动,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中国的贫弱局面一直没有改变。这使许多先驱者感到失望甚至绝望,于是沉沦下去,有些人逃避现实,在辉煌的古代盛世寻求安慰,有些人沉湎于声色犬马中麻醉自己,甚至走向了反动。 虽然变革总是受到挫折,但是还有很多人在奋斗。 越来越多的人像鲁迅一样,认识到思想救国才是根治中国现状的良药。他们纷纷从西方现代思想中寻找
15、药方。“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出现的,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是为了从思想上救治国民而发出的激烈的呼喊。鲁迅的呐喊中的第一篇狂人日记所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吃人的历史,也是为了唤醒民众而对封建思想做出的严厉否定。 3、呐喊的篇名和写作时间 狂人日记1918年4月 风波1920年10月 孔乙己1919年3月 故乡1921年1月 药1919年4月 端午节1922年6月 明天1920年6月 白光1922年6月 一件小事1920年7月 兔和猫1922年10月 头发的故事1920年10月 鸭的喜剧1922年10月 社戏1922年10月 4、下面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先生在他的
16、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一书的自序一文中的一段话,供学生认识与了解鲁迅作参考。 “但鲁迅的书都给了我一点踏实的感觉。记得小时和母亲住在农村一座黑糊糊的土屋中,睡梦中醒来,见母亲还坐在我的身边,心里就感到很踏实,很安全,若是发现身边没有一个醒着的人,心里马上就恐怖起来。别人的感觉我不知道,反正在我的感觉里,鲁迅是一个醒着的人。感到中国还有一个醒着的人,我心里多少感到踏实些,即使对现实的世界仍然是迷蒙的,但到底少了一些恐怖感。中国现当代文人说的多是梦话,梦话也有文学价值,但对我这样的一个胆小的人,说梦话的人甚至比不说梦话的人更加可怕。鲁迅之所以在我的心灵中占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大概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由
17、这种感觉,我认为称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更为合适。” “在夜里,大家都睡着,他醒着,总算中国文化还没有都睡去。中国还有文化,文化还在中国。我认为,仅此一点,我们就得承认他的价值。” 二、能力检测 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文中“铁屋子”比喻什么? 文中“熟睡的人们”比喻什么? 文中”不久都要闷死了”预示着什么? 2、鲁迅的小说集以“呐喊”为名,其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
18、案: 1、“铁屋子”比喻当时异常黑暗顽固的旧社会。 “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的国民。 “不久都要闷死了”预示着麻木的国民们可怕可悲的前途。 2、“呐喊”的含义,有两方面。 一是表示自己写小说是为了唤醒精神麻木的人们,使他们起来抗争而发出的战斗呼喊,也即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一是为勇猛的革命前驱助威帮阵而呼喊,使之不惮于前驱,不再感到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毫无反应的寂寞孤独。 语文教学高中教案范文篇4 灯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
19、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 一、背景知识介绍: 1.请学生于课文结束处看到本文写作时间: 1942.3 2.你知道此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吗?学生分析这段时期的国内形势。 3.教师补充。 4.学生回忆学过的巴金的作品,简介巴金。 巴金的经历需简介,着重点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气与热情,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蕴含的力量。 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形式:学生依次逐段朗读课文。听读者注意读者的情况,并思考如下问题: 要求:(1)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
20、吗?请用具体词语例证,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变化。 (2)全文哪些段落写光? 讨论明示: (1)作者情绪由低落悲观转为乐观高潮。第一段的“窒闷”,尾段的“微笑”,可以显示光令其感情变化。 (2)3-12段写光。 难点:2段到底有没有写光?应该说涉及了光,或说暗写侧写光,作者对于光已感觉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谈”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光,第3段的内容也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三、讨论课文结构内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线索。本文线索是光。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总结出本文的内容脉络。 明确:眼前/现实光回忆光联想光眼前/现实光 2.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多会从回忆光后
21、,便以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剖析挖掘的内涵,可是作者却联想三个故事,继续实写,目的何在? 导析: (1)请为三个小故事添加标题,概括其内容。 (2)两个神话故事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写第三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联想光的目的何在? 明确: (1) a哈里希岛的故事:长明,盼归之,姐姐点照亮渔人归途,长夜孤。 b爱之光、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为第一个故事中的是指路的,第二个故事中的是精神的,中蕴含着勇气与希望。二光内涵不同,第二个故事中的不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写第三个故事目的在于显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尽,但就是这垂死之人的心竟
22、被光照亮,光为他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的情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的内涵在这个故事中进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联想光,作者是借此来剖析挖掘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讲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而且这几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现实与理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们对于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的意义更明了了。 四、小结 思想内容的小结: 归纳包含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艺术手法的小结: 象征手法的运用。 善于运用联想来感性地揭示文章内涵的写法。 五、作业 : 以“”为题,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揭示“”燃烧自己,造福人类的品质的文章,600字左右。 六、板
23、书设计 : 略 语文教学高中教案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
24、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
25、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 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设备研发测试平台建设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车辆采购廉洁协议书3篇
- 个人场地租赁合同参考范文(2024版)
- 未来学校教育中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 二零二五年度玻璃隔断玻璃门定制安装合同3篇
- 线上对公金融服务平台的营销策略研究
- 2025年度个人投资养老产业合作协议: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3篇
- 2025年度水电安装工程风险评估与处理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充电桩设备研发与技术支持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司机招聘与行业规范执行协议3篇
- 《新生儿预防接种》课件
- 中国减肥连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高三化学(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卷) 含解析
- 2024年03月内蒙古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链家、贝壳专业租房协议、房屋租赁合同、房屋出租协议
- 2024年电力算力协同:需求、理念与关键技术报告-南网数研院(蔡田田)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生涯发展报告
- 维克多高中英语3500词汇
- simotion轮切解决方案与应用手册
- DSC曲线反映PET得结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