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危机与重塑开题报告_第1页
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危机与重塑开题报告_第2页
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危机与重塑开题报告_第3页
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危机与重塑开题报告_第4页
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危机与重塑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危机与重塑 系 别: 专 业: 姓 名: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开题时间: 年 月 日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年 月 日研究生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入学日期录取方式计划内非定向 自筹 委培开题题目研究方向课题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其它选题方式导师推荐自选项目其它课题依托国家项目省部项目学校项目其它一、立论依据 1.研究背景随着近年来很多企业危机事件的发生,社会信任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的信任,往往包含三种性质,一个是时间差,即有言在先,兑现承诺在后,许诺与兑现诺言之间需要有个时间差,因而存在信任的问题,另一个是不确定性,既诺言

2、的兑现与行为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风险,是可能发生对诺言的兑现也可能不发生的,第三个性质是当事者没有客观的根据可以绝对相信诺言会被兑现 郑也夫.当代中国热点问题R.北京:北京大学.2002。从信任的三种特性来看,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承诺与兑现之间的时间差、风险度和信任根据的看法不一样,因而信任也是一种主观愿望,是人的一种态度,是一个人或主体愿意相信周围的环境并且相信外部的世界、环境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行为会朝着他希望的方向演进。信任是个人与社会连接的一种基本纽带,它直接体现一个人与外部环境、他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只要有社会的地方便存在信任问题,没有信任,人的人格和社会的秩序将会不完整。当今中国的社

3、会信任从信任的三个特性来看,正在全面倒退,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于承诺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一是人们对于不能当即兑现的承诺总是怀疑和不能接受的;二是人们对于许诺是否能够发生越来越怀疑甚至不再相信;三是人们认为承诺的兑现是高风险的。这些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可以明显感觉到,尤其是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商业经济环境的不完善滋生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不信任,社会矛盾问题突出造成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早成的贫富差距造成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不信任,甚至“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价值观下越来越多的个人欺诈案件的发生导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不信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不信任可以用连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加以论

4、证。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三鹿尽管退出了奶业市场,但是蒙牛和伊利依然屹立不倒,蒙牛和伊利在中国奶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拥有大量的顾客,在爆出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蒙牛和伊利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而后蒙牛又被爆出致癌物质超标和因为质量问题在香港停售(后来证实传言非真),其企业股票大跌,这些都是消费者对食品企业不信任的表现,双汇瘦肉精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今年来多如牛毛,地沟油更是让消费者处处感受食品安全的威胁,对于食品企业的“健康”、“无污染”承诺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不信任问题近年来表现尤为突出,甚至一度造成社会动乱,威胁到社会稳定。政府的社会职责是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法制,从而维

5、护人们人身财产安全。这是政府作为一个特殊组织,人们给予其行政和司法等各项权利的契约承诺 赵立新,李新云.从社会信任视角看建设和谐社会J.社会主义研究.2008,177:14-17.。然而,近年来政府在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时候令人失望。例如近年来房地产业的热炒导致房价高涨,很多地方政府实行“土地财政”抢占农地,造成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矛盾的激化,同时政府在审批土地的时候与开发商勾结进行强拆,群众规模上访事件屡屡发生;城管执法暴力更是让民众将城管的形象妖魔化;前些天发生的王立军事件,一直被誉为打黑英雄的王立军被撤职,公安机构黑白通吃在很多地方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于是也就出现了人们对于政府、对于法制的不信任,

6、遇到问题自行解决而不求助政府,甚至将政府与民众利益对立起来,这些造成了人们对于我党执政能力的质疑,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官二代”事件激起民愤的情况,如“我爸是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等,这些时间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程度的社会关注是因为与政府“官”员直接相关,反映出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当民众对政府、对企业、对社会环境不信任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就面临着危机。如果说对于企业和政府的不信任是不直观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则是直观的,较容易感知的。近年来,乞讨已经职业化,诈骗防不胜防,由于对政府和法制机构的不信任,人们便将警惕心提高,对于陌生人的承诺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甚至连做好事都被归为“有风险”

7、的行列。北京地铁上处处可见的幼儿乞讨、残疾人乞讨,他们为了获得别人的同情谎编故事甚至有的假装残疾,使得人们的同情心逐渐被封藏起来;有些人假装问路来讨钱让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为陌生人让路来确保自己不上当受骗;徐老太事件更是让很多人在做好事之前犹豫起来,这些都不断表明人与人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信任是无处不在的,就像人离开了社会不能够称之为人,动物离开了空气无法生存一样。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将信任比作空气,只要涉及到人与外界联系,就涉及到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然而,我国当前转型环境下社会信任正在遭遇着危机。不信任使人们处处怀疑,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

8、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矛盾更加容易形成和被触发。基于上述企业与消费者、公民与政府、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任不断消失的情况,本文选择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信任危机状况、社会信任危机的成因等进行研究,并期望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分析框架,对社会信任的重建寻找一条可行的路径。 2.研究意义(2000)上文就信任的性质和定义,以及我国社会信任危机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的阐述。从信任的三重性质来看,信任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的,因此本文对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信任危机进行研究就极富意义。以下首先将就信任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就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行阐述。首先,社会信任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发

9、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德国的社会学家Simmel(2002)这样描述信任,他认为“没有人们之间相互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是完全建立在对他人的确切了解之上的。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正剧或亲自观察一样,或更为强有力,几乎一切关系都不可能长久” 齐美尔货币哲学M陈戎女等译北京t华夏出版社,2002:l78179。对于信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阐述,郑也夫(2003)援引国外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理论进行了综述 郑也夫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C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72。Hirsch认为信任是很多经济交易必须具备的公共品的,Fukuyama提出信任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交易中

10、机会主义的风险从而较容易的促成合作,同样信任有利于争端的解决,因而信任可以影响并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其次,社会信任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社会分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发达,社会分工的细化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发现一件事情的完成需要经过多个人或多部门的配合,这种情况下,人们要想做成某些事情,其所要接触的人群结构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多,只有信任才能帮助我们适应这个社会分工细化、人群结构复杂的世界。再次,社会流动性增强需要社会信任来适应多元化的环境。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使得社会环境越来

11、越多变和复杂 冯海林.信任及中国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例如跨国企业的发展、合资企业组织的兴盛,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群面临着跨文化交际问题,因此人们面临着文化习俗、道德规范等多方面非制度性的融合,要想这一大融合过程中能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害,信任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信任才能够包容,才能够去容忍不同观点、不同行为准则,并形成一种融合。然而,社会的流动性将会在未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逐渐加大,因而信任在未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大融合中将充当融合剂的作用,减少这一融合过程中的不和谐。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需要增强信任建设来改善传统文化下造就的低信任度特征。著名的管理

12、学家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文化维度论解释了跨文化交际问题。霍夫斯泰德应用五个主要维度来衡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之间人们行为、道德准则的不同 Hofstede G. Cultures and Organzations M. London: McGraw Hill,1991. 22-98.。这五个维度分别为个人/集体主义维度、不确定性规避维度、权力距离维度、男性和女性主义维度、长期和短期维度。根据分析,我国属于集体主义、高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大且长期预期的国家,也就意味着我国民众总体上显现出对不确定性风险规避、对于权力等级观念明显、集体主义且为了避免风险而做长远打算的特征,这种对于风险的规避、陌生事物的下

13、意识的躲闪和反对的态度也就说明我国民众的信任结构是容易被破坏的,而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是不利于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因此,信任的重建将会提升人们对陌生和外来事物的信任度,有利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上文可以明显看出信任的构建其所具有的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本文基于信任危机的背景下,就如何重新构建起社会信任做出研究,有利于我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得以长久持续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笔者就本文的研究意义做以下总结:首先,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社会信任危机进行全面的阐述,有助于系统地还原当前社会信任的现状。在我们谈及社会信任危机的时候,首先应

14、当料及我们当前的社会信任是怎样一个状态,是否真的面临危机,怎样才算是危机,危机到底有多严重,危机对我们的经济政治社会产生了多达的负面影响。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客观现状进行研究,来说明这一问题。根据危机管理理论,危机并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危机经过良好的处理,是极其有可能反过来促进社会的进步的。因此,本文试图应用一定的逻辑框架,对当前中国社会信任状况进行客观的描述。其次,本文通过对中国当前社会信任危机的来源进行分析,有助于相关主体对症下药,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重新培育社会信任。首先,对于企业而言,对社会信任危机的来源进行了解,将有助于企业从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做出回馈,来培养与

15、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来增加企业的社会美誉度,同时帮助企业获得一种无形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对于政府而言,了解社会信任危机的来源有助于其针对性地进行法律、制度、执政手段、行政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来重新梳理政府的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再次,对于社会的每一个个体而言,了解社会信任危机的来源有助于其改善个人行为,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再次,本文通过理论探讨来寻找一种社会信任重塑的路径,针对当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频发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信任危机的存在如果被判定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危机并重塑社会信任则是最重要和最具现实意义的。本文力图从信任的结构理论出发,通过完善信任结构,消除信任危机来源的

16、路径来重建社会信任,有利于我国信任状况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和平稳发展。3.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通过对信任理论进行研究,对当前发生的社会事件及其起因进行归纳总结来对当前我国社会信任的现状做全面总结。第二,通过引用相关理论框架,对信任危机的来源进行分析。第三,通过引用信用结构理论来建设信任重塑体系。二、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目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的搜集,本文将力图对信任结构理论、信任资本理论等相关信任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并针对信任危机的研究和信任的重塑研究,引用适当的理论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信任的

17、研究文献研读,就当前关于社会信任的研究热点、信任危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国外关于社会信任的研究进行总结,应用于本文的问题分析和结论的得出。其次,对当前我国社会信任的现状进行全面逻辑的论述。本文将从信任的三个基本属性出发,对信任的各个领域的信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当前中国社会信任的情况进行评判。再次,本文将对中国社会信任危机来源进行分析。本文就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背景下,结合当前中国城市化、经济结构转型、全面对外开放等情况,分析我国社会信任危机的来源。第四,本文将对中国社会信任的重塑路径进行研究。根据信任的结构理论,结合当前信任危机的来源,就如何重塑信任提出路径设计和建议。(2)研究内容本文的

18、研究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理论综述、社会信任现状评价、信任危机来源分析和社会信任重塑的路径分析。以下将对每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首先,本文将在引言部分就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做陈述,并就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其次,本文将对社会信任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这部分将会对信任的概念进行界定,对信任的内涵、结构通过了解国内外研究学者的论点,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本文对信任的定义。同时,在本部分将对国内外社会信任的状况、社会信任的维护、信任危机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解,并对国外社会信任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再次,本文将对社会信任的现状和危机来源进行分析。刘雷(

19、2007)对信任的危机来源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现状,认为当前信任危机产生根源于工具理论的迅速膨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德相对主义的萌生以及传统文化的断裂,并由此出发对信任危机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信任危机造成了父权化倾向的加剧、命定论的泛滥和社会成本激增、强迫集中居住等社会问题刘雷.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研究一种基于现代性的视角D.陕西师范大学.2007。冯海琳(2006)则认为,社会信任危机可以从制度方面进行解释。作者认为制度会改变主体行为的预期,同时会降低主体的风险,当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缺失的时候,人们行为的预期就会发生改变,既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组织的承诺兑现的预期会降低

20、,从而产生不信任冯海琳.信任及中国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陈雯雯(2011)从法制的角度进行了社会信任危机的根源探讨。作者认为社会信任危机产生源于法制建设的不完善,法制建设不完善,就导致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这些都将导致人们对社会的不信任,同时,社会的不信任又会反过来作用于法制,弱化法制秩序的深层伦理支撑、削减社会秩序自发的驱动力、降低当代多元复杂社会的整合力、制约利性行为的生成等陈雯雯.法治进程中的社会信任危机与重建J.黑龙江大学.2011。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部分首先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特点进行概要分析,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对城市化建设、城乡一

21、体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的国际融合、社会道德标准的变化等方面,探究当前中国社会产生信任危机的原因,并依据我国学者郑也夫(2002)对信任的结构理论框架,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背景下造成的信任结构的变化作出调理的论述来探讨信任结构的不合理和缺失的根源。第四,本文将对社会信任的重塑路径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学者已经就我国转型期背景下社会信任重建进行了路径研究,井世洁(2011)就我国中部和西部的比较进行了转型期下中国信任建设的路径研究,作者是将社会信任问题应用关系资本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西方国家关于社会信任的研究,如信任的心理学理论、社会机制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进行了我国信任构建的路

22、径井世洁.转型期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2011(7):77-81.。彭介忠(2010)则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中国社会中所有的利益群体的信任状况进行了分析,作者以经济收益为划分标准,将中国的社会利益群体划分为几大类,分别为较大获利者群体、一般获利者群体、较少获益者群体和无活力或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对这些群体的信任状况与造成信任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结论认为这些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获得利益的差别是造成对社会信任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应当从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方面进行社会信任的构建彭介忠.当代中国主要利益群体及其社会信任分析J.首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

23、11):64-66.。从当前学者的研究框架来看,社会信任构建角度不同,有的是从经济角度,有的则从社会文化角度,本文在研究社会信任重塑的路径研究的时候选择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进行社会信任的重塑研究。这里主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社会信任的重塑研究。经济方面的信任是企业与政府、消费者之间的三重信任构建,政治方面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构建,社会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重建,文化方面主要是社会信任标准、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据此,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如下:第一章 引言1.1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信任背景1.2 研究意义1.3 研究方法和本文结构1.4 研究创新第二章 理论综述2.1 信任2

24、.1.1 信任的界定2.1.2 信任的结构2.1.3 信任对社会经济的意义2.2 理论综述2.2.1 结构理论2.2.2 来源理论2.3 国内外研究现状2.3.1 国内研究综述2.3.2 国外研究现状2.3.3 研究评述第三章 社会信任的现状评述3.1 我国社会转型背景简述3.1.1 经济全球化3.1.2 城市化3.1.3 文化及道德标准多元化3.2 我国社会信任的现状评价案例分析的角度3.2.1 商业领域3.2.2 政府与民众3.2.3 人与人3.4 社会信任危机的来源分析3.4.1 人格信任3.4.2 货币系统信任3.4.3 专家信任第四章 社会信任重塑的路径4.1 经济方面4.1.1 企

25、业竞争环境4.1.2 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4.2 政治方面4.2.1 法制建设4.2.2 政治体制改革4.2.3 服务型政府建设4.3 文化方面4.3.1 道德体系建设4.3.2 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4.4 社会方面(3)拟解决关键问题根据本文的内容和研究目的的阐述,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当前我国信任危机来源的分析,一个是对信任重塑的路径分析。在信任危机来源的分析中,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对信任危机来源从一个逻辑的理论框架进行解读和分析,因此,本文对于该问题的解决,主要是建立在对社会信任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大量研读基础之上,形成一种信任危机来源分析的逻辑框架进行信任危机的来源分析。对

26、于信任重塑的分析,本文选择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等四个不同领域的信任重塑进行分析。同时,本文在理论综述中将对国外的社会信任建设进行了相关经验的借鉴,因此,在中国进行信任重塑的时候,会将国外信任建设的先进经验用于结论的得出,以期能够为我国信任的重塑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框架。3. 预期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预期能够达成以下几个成果:(1)对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下社会信任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2)对我国信任危机出现的来源进行系统分析并得出结论。(3)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框架能够对社会信任进行重塑。三、研究基础与本课题有关的,前期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包括近期已发表与本课题有

27、关的主要论著目录)(1)资料的积累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对当前有关社会信任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包括国内文献和国外文献,由于社会信任所涉及的学科较多,因此本文的资料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资料详实,是实现研究目标的基础。(2)研究生期间的积累 笔者在研究生期间,对社会信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是本文写作思路和问题解决的辅助。(3)已发表论文2. 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根据文章写作所需的内容以及本文搜集的资料和已有资料数据,尚有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外国文献资料较为缺乏。由于国外在信任建设方面有大量的先进经验,因此会对本文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人力、财力等的限

28、制,对外文文献的搜集不够全面。二是信任危机来源的分析,目前由于此方面研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框架,因此需要笔者就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读和分析来进行分析框架的构建。主要的解决提劲是通过大量的文献搜集和阅读来提出理论框架进行问题的解决。*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四、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专著、论文、期刊名称、出版日期):序号参考文献名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郑也夫.当代中国热点问题R.北京:北京大学.2002赵立新,李新云.从社会信任视角看建设和谐社会J.社会主义研究.2008,177:14-17.齐美尔货

29、币哲学M陈戎女等译北京t华夏出版社,2002:l78179郑也夫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C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72冯海林.信任及中国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Hofstede G. Cultures and Organzations M. London: McGraw Hill,1991. 22-98.陈雯雯.法治进程中的社会信任危机与重建D.黑龙江大学.2011阳振华.当代中国社会信任的危机与重塑D.湖南师范大学.2011.魏永峰.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J.理论界.2009(2):193-194陈立新.浅淅重建社会信任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244.Edw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