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1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2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3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4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专题一 宇宙环境一、挖掘题目已知条件题目一般由文字与图形共同组成,题目中的文字一般较简单,只需仔细认真。如远日点或近日点附近可判断极点、极昼或极夜情况;如昼半球与东吻合可判断晨昏线与 20W 、160E 的关系;如北京时间为 8点可判中经度等等。但在图形中的已知条件较隐藏,不易发现,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发:1.图形类型的判断及经纬线的确定若图为侧视图,则横的线(或略带弧度)为纬线,最长的直径为赤道,赤道的为北纬,以南的为南纬;从极点出发的线为经线,递增方向与地球自转一致的为东经,递增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为西经。若图为极点俯视图,则同心圆的线为纬线,是哪个极点,则为哪个半球

2、;由发出的线为经线(注意经线圈关系),东西经判断同上。【说明】(1)北极点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南极点自转方向为顺时针。(2)同为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互补,字母不同。(3)若图形为局部图,则可以先补全图形再进行判断。2.晨昏线的判断及地方时的获得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获得(1)若与经线重合,则可判断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 3 月 21 日前后或 9 月前后(即节气为春分或秋分)。若与经线斜交,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或者跟晨昏切的纬线(极昼的最大范围)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如北极圈极昼,则太阳直射 2326N,日期为 6月 22日,北半球为夏至日;如南极圈极昼,则太阳直射 232

3、6S,日期为 12月 22日,北半球为冬至日。(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晨线指顺地球自转由夜到昼所经过的线;昏线指顺地球自转由昼到夜所经过的线。(3)地方时判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 18点。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的点所在经线为 24点,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纬线相切的点所在经线为 12点。纬线上昼弧的中心点为 12点,夜弧的中心点为 24点。【说明】晨昏线做法:过地心做太阳光线的垂线。3.日界线的判断及地方时的获得与经线相重合,由 180和该图中 24点(即 0 点)的经线构成。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日期到新的日期的线为该图 24点经线,另一条为

4、180。由此即获得了地方时,又获得了经度。【说明】180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吻合,有部分弯曲,所以过 180日期不一定发生改变,但在一般的题目中,不需要过于复杂。二、解题思路1.半球的判断(1)以赤道为界,以北部分为北半球,以南部分为南半球。(2)20W 向东至 160E 为东半球,20W 向西至 160E 为西半球。2.地方时计算:要求时间 = 已知时间 经度差 4 分钟【说明】(1)要求时间的地点在已知时间地点以东用“+ ”,以西用“- ”,最好不过 180。HYPERLINK /misc.php?action=viewratings&tid=331501&pid=3409930 o 评

5、分 0(2)经度差的计算:以 0经线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3)经度差中若有“度”和“分”,则“度”乘 4分钟,“分”乘 4秒钟再相加。(4)若时间结果大于 24,则时间减 24,日期加一天;若时间结果小于 0,则时间加 24,日期减一天。3.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时间计算找到该点所在的纬度与晨昏线的交点:与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日落时间。昼长时间 =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 (12- 日出时间) 2= (日落时间 -12)2= 24- 夜长时间= (昼弧所跨经度360) 24【说明】(1)同纬线昼长时间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2

6、)同度数不同半球的两条纬线的昼与夜正好相反。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1)夜半球的太阳高度一律为负数。(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一律为 0。(3)正午太阳高度 = 90- 该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说明】纬差计算:以赤道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太阳直射的纬度,该图 12点的经度)(1)太阳直射点的续度判断。根据节气:春秋分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 2326N,冬至日直射 2326S?根据太阳光线: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赤道的夹角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极昼最大范围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2)该图 12点经度:一般通过计算,或昼弧的中点所在经度。6.物影的判

7、断(1)日出日落前后太阳光的来向。赤道上全年:正东升,正西落极昼地区 24点太阳光为:北半球为正北,南半球为正南其余纬度3月 24日至 9月 23日:东北升,西北落 9月 23日至次年 3月 21日:东南升,西南落3月 21日、9月 23日:正东升,正西落(2)正午前后太阳光的来向:判断太阳直射点与该点的方位。【说明】物影与太阳光线来的方向相反。7.方向的判断: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顺线的形状画【说明】纬线的东西有劣弧限制;经线的南北有极点限制。8.最短航线的判断:走大圆的劣弧方法:在大圆的劣弧上找中心点,先判断中心点在起点的方向,再判断终点在中心点的方向。【说明】大圆有经线圈、晨昏圈、

8、赤道,若无以上大圆,则需自己做,北半球向北突出,南半球向南突出。9.规律描述(1)某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到极昼;另一个半球相反。(2)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 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均较快;远日点 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均较慢(判断依据:月份与 1月初和 7月初的关系)。11.图形的转绘(1)在已知图上找信息点:赤道上的 6点和 18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2)在要绘制的图上标可以找到的信息点。(3)用圆滑的线连接。【说明】(1)标信息点时,有几个标几个。(2)极昼最大范围与晨昏线的切点 24点和极夜最大范围与晨昏线的切点12点互为对跖点。

9、专题二 等值线一、概况等值线是指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地理学科中重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及等压面等等。二、做图要求把数值相等的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起来。三、判读的一般方法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 0);变化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2.看疏密状况了解影响因素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四、重要等值线知识要点归纳(一)等高线1.知识点(1)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单位:米(2)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等高距(3)判读任何一点的高度:200 m A 400 m,B

10、=400 m(4)示坡线:垂直等高线的短线,指向下坡向2.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1)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2)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3)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4)盆地:较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5)山地: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 500 米,坡徒。(6)丘陵: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 500 米,坡缓。(7)平原: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 200 米。(即相

11、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小)(8)高原: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 500米以上。(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9)陡崖: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即若相交等高线条数为 n,等高距为 d,则(n- 1)d陡崖高度 蒸发量,盐度低。(2)有无地表径流补给(同纬度比较)有地表径流盐度低。(3)有无寒暖流经过(同纬度大洋东西部比较)暖流盐度高,寒流盐度低。2.根据盐度高低变化判断季节思路:气候类型雨季分布河流汛期枯水期入海口盐度变化气候类型气温高低海水结冰融冰盐度变化3.根据盐度判断船只深浅:盐度越高,海水浮力越大,则船只吃水越浅4.根据盐度判断密度流:表层由盐度

12、低流向盐度高(七)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1.分析思路(1)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年太阳总辐射量多。(2)气候、天气因素降水越少,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3)地势、地形因素地势越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2.我国分布: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多的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八)等震线1.知识点:把烈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震线。2.分析思路:(1)同地点,不同地震震级大小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2)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地质构造古河道、地质不稳定地区,烈度大(九)酸雨的等 pH 值线1.知识点:pH 值小于 5.

13、6的为酸雨,小于 4.5的为重酸雨。2.分析思路:(1)工业、农业及生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大量酸性气体或由于大气环流带来的。(2)大气有较丰富的降水。(3)土壤颗粒:若酸性土壤加剧;若碱性土壤可适当中和减弱。专题三 气候一、气候类型的判断(一)图表法根据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或资料表格),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即以“温”定“带”,以“水”定“型”。1.确定该地区半球具体方法:比较 1 月份和 7 月份气温的高低。若 7 月份气温高于 1 月份(气温曲线呈向上凸出的波峰型)则是北半球,7 月份属夏季,1 月份属冬季。若 1月份气温高于 7月份(气温曲线呈向下弯曲的波谷型)

14、则是南半球,1月份属夏季,7月份属冬季。2.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该地区气候类型所属的气候带范围方法:(1)最冷月气温在 20 (或 18 )以上的属热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在 15 以上)。(2)最冷月气温在 0 以上的是亚热带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气候的范围。(3)最冷月气温在 0 以下的是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范围。3.根据降水类型来确定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具体方法:(1)热带气候范围内:终年多雨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少雨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多雨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前者年降水量一般在 1 500毫米以上,集中在 6 9月,降水量最多月超过 400毫米,最高温在 5月,而

15、后者年降水量一般在 750 1 000毫米,集中在 5 10月,最高温在 4月)。(2)亚热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内:常年温润型,气温降水年变化不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雨型的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多雨型的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3)温带气候范围内:全年少雨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稍多些);夏季多雨型的是温带季风气候(集中在 7,8两月)。(4)若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则气候类型为苔原气候或冰原气候。【说明】若是南半球,则无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中无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二)模式法(又叫分布规律法)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定。依据某地处所的纬度位置和大陆位置(大陆

16、的东岸、内陆或西岸),就可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方法:据纬度定气候类型,再根据大陆位置(东岸、内陆或西岸)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以亚欧大陆为例:三、中国的天气和气候1.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2.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分析思路:太阳高度角的南北差异;昼夜长短南北差异;冬、夏季风源地的距离及我国地形阻挡。3.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分析思路:夏季风的路径雨带分布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至 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7月中旬至 8月中旬华

17、北、东北进入雨季;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以南;10月雨季结束。4.我国极值分析思路:气候和地形(1)我国夏季是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海拔为 - 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周围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日照强烈。(2)我国“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成因: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

18、湾火烧寮成因: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除西南方海拔较高外,其西、北、东、东南等地势逐渐向外倾斜,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5.我国气候特点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具有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6.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1)寒潮:概念:指造成降温地区广,降温幅度大(我国规定 24小时内降温达 10 以上),持续时间长的强冷空气。天气特点: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出现时间:主要是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发源地:西伯利亚和蒙古(亚洲高压源地)。

19、影响范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影响,但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特别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云南南部谷地。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寒潮不易侵入。(因地势高或受山岭层层阻挡,离源地较远)。寒潮对农业的影响:不利方面,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农作物而言,秋末易散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晚秋作物、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还会导致牲畜受冻死亡。此外,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有利方面,对杀灭农田害虫、麦苗返青、保墒有利。(2)台风:概念:发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风力达 12级。

20、具体表现为:台风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台风眼区是受下沉气流的控制,强风停息,云消雨散,天气晴朗而平静;台风眼一旦进入涡旋区,就到了破坏力最大的风速区,风力可达12级以上,出现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在涡旋区外缘叫大风区,风力一般在 8级到 12级之间,常出现阵性暴雨。时间:夏秋季节,7月 10月是台风盛行的季节,8月最多,2月最少。天气:狂风和特大暴雨。分布范围: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我国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对农业的影响:危害,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和特大暴雨产生的破坏性和洪涝。好处,对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及华南局部地区的秋旱

21、,具有一定的有利作用。(3)水旱灾害:我国最主要的天气灾害。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强弱决定。梅雨:产生时间:每年春末初夏,正常年份为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成因:江南准静止锋。出现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天气特点:大范围的阴雨绵绵的天气,降水多而集中,湿度大、多雨日、少日照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降水量将近占年降水总量的一半,而本区又是我国重要农业区之一,因此梅雨是本区农业生产发展重要水源。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弱影响,梅雨早来晚去,雨期过长,雨量过多(洪涝);若梅雨晚来早去,则雨期过短,雨量过少(干旱),都会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伏旱:产生

22、时间是每年 7月中旬至 8月中旬;形成原因是梅雨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急剧上升;出现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农业影响:给本区水稻生产所需水份造成严重不足,导致旱情出现。春旱:产生时间是每年 4月至 5月;形成原因是太阳直射北移,北半球升温较快,但华北雨季还未到;出现范围是华北、东北(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可缓解);对农业影响是对华北平原春耕影响。(4)沙尘暴:概念:产生时间:春季为甚,冬季其次。成因:自然原因,春初,北方地区天气回暖,空气热量加大进而上升形成暖低压,暖低压在发展时,又遇到了西伯利亚冷空气,气团活动频繁,二者交汇后,形成大气旋涡,大风天气显著增多,特别是快

23、行冷锋的过境产生大风。由于春季北方天气干燥,北方地区普遍降雨少,空气湿度低,地表裸露,缺少植被覆盖与保护,尘土易飞扬。冬季气温偏低,冻土解冻后,土质变得更加松软干燥,加上初春草木初生,植被不能完全覆盖干燥地表,大风一起,易引起风沙。人为原因:由于乱砍滥伐、过度垦荒、放牧、挖药材等,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涉及范围:内蒙古中部、西部地区;甘肃的中部和西部;宁夏境内;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北京等北方地区。危害: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人们出行不便,易出现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加重,浮扬的尘土以及其中的病菌,不利于身体健康;尘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农田作物产量的下降;影响需洁净的工业;加剧了土地

24、的沙化。措施: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调整农林牧产业结构;大力植树造林,种草,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如“三北”防护林。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一、海洋环境1.掌握三大规律,分析影响因素(1)关于海水温度分布的规律空间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层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季度变化:夏季获热多,温度高;冬季获热少,温度低。深度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热量集中表层,千米以下变化小,但常处于低温状态。引起海水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太阳辐射。同纬度情况下海水温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有关。分析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可借鉴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分析过程。(2)关于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空间分布:从南北半

25、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引起海水盐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同纬度海水盐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江河径流量注入多少、冰雪融化量多少等因素有关。(3)关于洋流分布的规律空间分布:以风海流作为主体。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北中高纬,逆时针向。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说明】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关于寒、暖流的区分: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

26、流。从洋流流经等温线的弯曲看,可组成向各种凸凹者为暖流,向低纬凸凹为寒流。【说明】掌握规律的同时,将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洋流具体落实于其中(以洋流定空间,以空间布洋流),并结合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渔业资源、海洋污染、航运等)加深印象。2.把握渔场成因,落实渔场分布(1)四大著名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秘鲁)、舟山渔场。(2)渔场形成的一般条件:生存空间大陆架海域(光照、营养、泥沙)、温带海区(季节)饵料寒,暖流交汇3.关注海洋环保,明确海洋权益(1)海洋污染物来源。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核电站和工厂的冷却水;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偶发性石油平台与油轮的

27、事故。(2)我国海洋污染。石油污染危害最大。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3)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权限:12海里领海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运用:平面与剖面图上确定领海区、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国家出台有关无人居住岛屿管理规定与海洋权益背景。“休渔”措施实施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二、陆地水(一)河流1.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河流的上下游(1)看线条的粗细。一般情况下,河流愈下向游,汇集的水量越多,河道越宽阔,线条粗。(2)看入海口位置。外流河最终都要注入

28、海洋,入海口即下游的终点。(3)借地势高低。水往低处流,下游地势一定会低于上游,内流河的流向判断尤其如此。2.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水源补给直接相关雨水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径流量随降水量季节变化(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而变化;季节性积极雪融水,易使温带和寒带河流形成春讯;冰川融水,径流量随气温变化,以夏季为最大;湖泊水对河流起调节作用,径流稳定。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形式,与河流水成互补关系。【说明】任何河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补给形式。具体看主流,看一般时间。3.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即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变化)规律(1)降水量少的地区:年际径流变化大于降水量多的地区。因为降水量大的地区,水汽

29、输送量大而且稳定。(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际径流变化大于以冰川积雪融水或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3)平原和盆地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值大于相领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因为高原高山地区多地形雨,其变量小。(4)流域面积小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因为大河积水面积大,且流经不同的自然区域,各支流径流变化情况不一致,丰水年枯水年可以相互调节。我国华北及淮河流域年际变化最大,次为东北,再为长沙流域、华南和东南沿海河流,西北内陆以冰雪融水为主,河流年际变化最小。河流年际变化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地气候的变化状况。掌握河流年际变化规律,对充分利用水资源、兴修水利工程、防御自然灾害有指导作用。4

30、.河流含沙量(1)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密度,流域地面物质的疏密结构度,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等。【说明】不同季节搬运能力不一样(借水冲沙)。(2)辩证看待河流泥沙。河流含沙量大不仅影响水质,也因为淤塞河道抬高河床而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我国河流的输沙量一般都比较大。北方河流普遍水量虽小但单位体积内的含沙量大,南方河流含沙量小但总水量大,总体含沙量也大。其中,黄河的含沙量高居全国和世界榜首,长江、海河与辽河次之,珠江、闽江等又次之。其他地区河流输沙量则较小。河流泥沙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不仅富含养分而肥沃,也是营造河流两岸沃土及河口三角洲的物质基础。5.河流的开发、治理(1)河流泛滥的主要原因

31、。河床因素:河道弯曲、狭窄(包括人为原因造成的填河造陆、建筑占用等);或因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浅(多在地势低平地区,河流速度慢),排洪困难。气候因素:降水时间集中,来洪量大;如果是向心状水系形状,或干支流流域在同一时期都处在雨季时,支流来洪难以错开,加剧干流洪水量。凌汛的形成,首先河流必须有结冰的条件(看秋季与初春季节,看 0 等温线),其次是发生在从低纬向高纬流动的高纬地区。(2)开发、治理的一般方式上游地区一般多峡谷、落差大,可修建水库开发水能,调节水量。中下游河道一般比较宽深,是航运条件较好的地段;还可利用湖泊、洼地蓄洪,或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整治河道(裁弯取直、增加入海通道加大排洪量等

32、)。全流域要搞好植物造林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3)河流调水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调出地区水源是否充足,调水量多少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如水质是否下降、海水是否倒灌、沿岸土地是否盐碱化发展等问题)。调出区与调入区之间的距离长短、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是自然还是抽、提水)。工程沿线的生态保护。6.影响航运的一般条件世界著名航运大河(运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伏尔加河、长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易北河、莱茵多瑙运河、北美五大湖、圣劳伦斯河、多瑙河、泰晤士河、塞纳河、京杭运河、珠江等。(1)自然基础(与气候、地形相关)水系条件:河道宽深,水流

33、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内部);水系庞大且可通航河道长。水文条件: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短冰期(通期时间长)。(2)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广大的消费市场。如有人工运河沟通天然河道,则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路)联运或江海联运,减少了客货运的中转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河航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国际,反过来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3)河道上空建设桥梁,必须考虑到河面到桥拱面的最小净空高能否让船只顺利、安全通过(因为河水在汛期上涨,净空高考虑不周到,则会出现汛期大船无法通行的情况)。7.水能开发条件分析(1)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两个条件:河流水

34、量多少(与气候相关);落差大小(与地势地形联系)。(2)宏观影响。对开发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带动相关产业(建筑、旅游等)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下游地区的防洪作用。同时需考虑淹没面积、淹没损失、迁移人口、生态破坏、土壤次生盐碱化、农田沼泽化等负面影响。对输入地区:增加能源供应,降低用电成本,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3)微观影响坝址选择(地质、地形、气候、淹没区、输电半径等)、水库的气候调节效益(温差、降水量、风日与风力)等。(二)湖泊湖泊是指陆地表面由于自然或人工原因所形成的成面状的较大水面,属地表径流的

35、一种形式。1.湖泊的类型按照湖水性质,可划分为咸水湖与淡水湖。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湾(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湖泊),最大的淡水湖是苏比利尔湖。按照湖水的循环方式,可将湖泊划分为内流湖与外流湖。咸水湖都是内流湖(只有河流注入),外流湖都是淡水湖(湖水一般都能外泻)。2.湖泊的水源补给雨水是大多数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此外冰雪融水、地下水以及河流水也能补给湖泊。因此其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与补给水源密切相关。3.湖泊的重要价值淡水湖是极为重要的水资源。咸水湖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化工资源。不同地区的湖泊,在蓄洪、滞洪、分洪、冲淤、航运、灌溉、养殖、水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湖泊周边的沿岸地带,往往在农业开发、

36、人口聚集、工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此外,湖泊及沿岸地区作为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的多样性方面有着独到的价值。(三)目前河湖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体的污染。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垃圾、农业农药和化肥的污染,以及航运漏油等,是主要的污染源。其结果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下降,河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是我国重点整治的污染水域。二是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的原因,使入河入湖沙量大增,造成河湖淤浅。加上不合理的围水造陆(造田、建房、建路等)。河流与湖泊分洪、蓄洪、滞洪的能力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一些危险河湖段的挖沙取泥行为,破坏了河湖的床底结构,容易

37、引发河床两侧大规模的崩塌事故发生,并加剧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三是由于人们在河湖水源地区不合理的截流和取水过多,以及过度抽取地下水、引灌地表水,加上全球性气温升高,造成河湖水位下降,水体面积日益减小,河湖干涸的程度加大。并导致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甚至还可能引起海水倒灌,以及下游河口三角洲退化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四是河湖资源利用不充分,利用档次低,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水资源的紧张。三、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方式1.制订有关水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2.加强全流域的统一管理,合理规划用水量,利用经济手段,调节用水价格。3.改变农业用水方式(大水漫灌耗水量大,浪费多,效率低),实施节水新技术(喷灌技术,计算

38、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地下防渗管道等)。4.培育耐旱品种或改变产品类型(如天津近郊降低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旱作面积)。5.限制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发展(如小造纸、小皮革、小化肥等)。6.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7.我国黄淮海平原、东北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一些低洼易涝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要“因水制宜”,充分利用“鱼塘一台田”模式、湿地保护、“三基鱼塘”模式等,地不空闲,水不浪费,实现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8.土壤盐碱化地区,要注意避免大水漫灌,采用“引淡淋盐”(土体脱盐)、“井排井灌”(深层盐水淡化)、“覆盖”(抑制水分蒸发返盐)和“生物措施”

39、(巩固水、盐调节效果)等基本方法,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9.植物造林、种草,既需要水资源支持,反过来又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增大空气湿润程度的作用。专题五 陆地环境一、岩石和地貌(一)形成知识体系1.地壳的物质组成冲积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 沙丘荒漠化3.地貌与气候(1)气温高度增加,太阳直接辐射增强。白天高山向阳坡的土温可以很高,但由于大气中水汽等吸收长波辐射的物质减少,吸热本领降低,结果高山的气温明显低于土温,气温随高度递减。此外,由于高度增加,山地附近空气流动性加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呈减少趋势。(2)降水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但降水量随高度分布不均,

40、一般是从山麓向山腰逐渐增加,到达最大降水量后又呈下降趋势。山脉的走向对气候水平差异的产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东西走向的秦岭,北阻冬季风,南迎夏季风,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成为西南季风北伸通道,西藏东南部气候湿润的关键原因。北美地区的槽伏地势,极易引导南北气流快速运行,使大陆中部地区气温的年较差较沿海地区明显加大。4.地貌与水文(1)河流水系特征例: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状况,决定许多大河自西向东、南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山地紧逼海岸,造成河流集水区域较小,河流流量不大,流程较短。(2)水能资源落差大小,地势起伏与地势阶梯交界处集中(3)地下水盆地是地下水储存的理想场所,山地

41、地表水运动快,地下水埋藏浅。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的储量极为丰富。(4)河流沙洲(江心岛)的形成流水携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的情况下(一般出事在河道弯曲、河道由宽突然变窄、河道中有巨石分布,或从山口流出到达地势低平的地带),会发生沉积,当泥沙积到一定程度就会露出水面成为岛屿。江心岛既可作为陆地成为良好的土地资源,却也可能会使河道变窄影响行洪或航运,需辩证看待。5.地质、地貌与地质灾害(1)地震的烈度既与地应力的大小(震级能量)有关,也与地震区岩石的坚硬程度、地质构造的稳固性以及地表建筑的牢固程度有关。(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也称“走山”、“移山”

42、、“地移”,与地质构造稳固程度、坡度大小、地表植被覆盖率有关。人为造成的地震、取用土石过多等也易造成滑坡。(3)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内因):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的山区;动力机制(外因):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大量汇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矿山开采中的乱挖乱采和不合理弃渣等)。(4)地震、火山的防灾减灾措施:搞清地质构造,注意地面前兆;加强监测建设和国际合作;加强避灾教育;做好防御准备;制订应急预案;搞好余震防御和疫情防备工作。(5)滑坡、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措施:植物造林种草;保护天然植被;建造护坡或整修工程,疏通沟谷河道;做好气象预报,及早转移人员财产。

43、6.地貌与人类活动(1)多种多样的地形,容易造就复杂的气候,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有利条件。(2)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经过开发往往耕地比较多;山区起伏大,耕地面积一般较少。(3)交通线路建设与地质、地貌:稳定的地质与平坦的地貌,有利于交通线路的建设。起伏的地势,使线路工程建设的成本加大(筑桥、建隧道等)。(4)山脉既构成地表骨架,又成为人类活动区域的分界线,尤其是大型山脉,由于地势高峻,往往成为两侧地区人们交往联系的屏障,成为重要的区域分界线。如:作为我国行政区划分界线:太行山、祁连山、武夷山、巫山、南岭、唐古拉山等。作为国界线: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

44、5)从地形条件的角度考虑,水库坝址应尽可能选择河谷狭窄、库内平坦广阔的地点。这种坝址一般来说能达到蓄水量大而工程量较小的效果。但有的时候,狭窄的河谷表面似乎是最优坝址,但实际上可能地貌地质条件较复杂,山坡易出现较多崩塌,工程处理量较大。二、生物与土壤1.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决定生物的分布,植物的分布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1)气候差异、地形起伏、土壤分布等环境因素决定着生物的分布。(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最基本的是光、热、水、土,其中光、热、水的条件主要又取决于气候。热量决定植物带状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随纬度变化,从山麓向山顶随海拔变化)。光照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

45、处或占据森林中上层;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处或密林底层。水分影响植物的个体形态(水生植物、旱生植物)。(3)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镜子”)。对气候的指示作用:植被类型的差异指示气候条件(森林、草原、沙漠);植物指示气温(“落叶知秋”);树冠指示风向;树桩年轮指示降水多少(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条件下,树轮较稀,反映隆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较少)。对水源的指示作用(水生植物与旱生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对地理方位的指示作用(树木向阳面生长快,背阳面生长慢,在树木年轮上反映出北半球树桩靠东的年轮较密,靠南的年轮较稀。北半球南坡向阳植物生长较北坡茂盛)。2.掌握生物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原理(1)作

46、用的根本原因:(光合作用)6CO2+ 6H2OC6H12O6+ 6O2。(2)作用结果:通过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的物质和化学元素发生迁移运动,使自然界能量不断流动、转化,使地理环境的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起来。3.理解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1)土壤肥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前者指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影响下形成的肥力,主要存在于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后者指在长期的人为耕作、施肥、灌溉和其他各种农事活动影响下表现出的肥力,主要存在于耕作(农田)土壤。(2)土壤质地与农业生产:砂土:由于砂粒占优势,土壤中的大孔隙多,因此砂土的通气、透水性强、保水和蓄水能力弱,

47、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威胁。由于砂土通气良好,有机质分解迅速彻底。不易积累,所以砂土的保肥性弱,漏水漏肥。它的优点是易耕作,供肥快。对砂土施肥必须“少吃多餐”,多增施有机肥,或掺粘土(客土)加以改良。粘土:由于其孔径细小,透水、通气性差,但蓄水、保水性能强,保肥性能也好,养分含量丰富。粘土的热容量大,温度变化迟缓,特别是春季温度上升慢,影响幼苗生长。岂时因质地粘重,不易耕作。对其改良主要是掺砂和增肥有机肥。壤土:特点是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含量比较适中,故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实践证明,影响土壤水、肥、热状况,以及物质迁移和累计的,不仅仅是土壤的表层质地,而且为土地质地结构所制约。对于农

48、业生产来说,较好的质地结构是上砂下粘型,它利于耕作、发苗,又托水托肥,农民称其为“蒙金土”。而上粘下砂型,既不便于耕作,又漏水漏肥,属不良的质地结构。专题六 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一、农业布局1.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区位因素(1)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光照、热量和降水)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耕作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地形:主要影响农业类型和结构,也影响农作物的垂直分布,还影响机械化的运动。土壤:对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影响很大。灌溉水源是天然降水的补充,对农业发展起保障作用,尤其干旱区。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便利的交通是商品农业的必要条件。政策

49、会直接影响或干预农业的发展。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生产习惯都对农业有较大的影响。科技因素:科技进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交通运输的速度和运具,扩大了农业区域。科技进步(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玻璃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营养土等)扩大了农作物的分布范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产品的季节性。(2)农业主导区位的因素分析: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看,其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对于不同的农业区域,其主导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相同的气候区比较:A.出现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或农业生产模式,气候为主导因素。如海南与东南亚的橡胶园。B.如出现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或农业生产模式,则地形或水源可为主导因素。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50、农业(地形)、宁夏平原的种植业(水源)。靠近城市布局的郊区农业,主导因素是市场。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布局的农业区域,其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2.主要气候类型与主要农林畜产品分布气 候主要农林畜产品分布热带雨林气候水稻、咖啡、可可、剑麻、金鸡纳,天然橡胶、蕉麻、油棕、甘蔗、香蕉、菠萝、荔枝、桂圆、木材(红木等)热带草原气候玉米、热带野生动物(斑马、长颈鹿、大象等)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小麦,天然橡胶、蕉麻、油棕、黄麻、茶叶、甘蔗、香蕉、菠萝、荔枝、桂圆、木材(柚木、檀木等)热带沙漠气候椰枣、羊、骆驼、牛等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茶、油茶、柑橘、猕猴桃、猪、鸡、鸭、木材(毛竹、杉、马尾松

51、)地中海气候柑橘、油橄榄、无花果、葡萄气 候主要农林畜产品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小麦、玉米、高粱、花生、棉花、苹果、梨、枣、桃、李、柿、核桃、杏、亚麻、甜菜、大豆、木材(水曲柳、红松、兴安落叶松)温带海洋性气候小麦、羊、牛(圈养场)、花卉温带大陆性气候小麦、玉米、高粱、大豆、哈密瓜、葡萄、棉花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鹿、熊、豹、木材高原气候青稞、冬小麦、油菜、牦牛、藏山羊、藏绵羊(1)棉花一般的种植条件热量充足,光照丰富,降水较少(或生长期降水较多);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壤肥沃;地形平坦。(2)花卉、草莓、实用菌等的种植;主要由人造小气候环境或改良土壤等规模性生产(如温室、大棚、营养钵等)。(3)蔬菜是城

52、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新鲜是第一要求。城郊因邻近市场的优势,成为城市蔬菜的主要供应地。随着运输高速化的保鲜技术发展,蔬菜供应地的范围更加广阔,市民对蔬菜的要求也进一步向多样化与安全、营养的方向发展。二、工业布局1.影响工业布局(或发展)的一般性区位因素(分析思路)原料与动力(燃料)。市场。交通运输(水、陆或空)。发展基础与技术。环境。劳动力。土地、水源。社会协作(技术协作、农业基础、公共设施)。政府政策。至是经常性因素,需要结合具体地区的情况分析。要学会利用地图信息分析、联想有关条件。2.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部门类属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代表部门原料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成产品重量大大

53、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易散发等)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市场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加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炼铝厂、冶金、化工等重工业廉价劳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装、制鞋等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不为类型工业区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原则 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为降低成本则要求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

54、;工业区与生活居民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要使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民 区的污染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污染较大和危险的企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应当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防护带内加以绿化,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带内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停留的建筑,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构筑物等四、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1)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

55、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水源、平坦地形、稳固地基等),避开不利条件(山、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养护。修建铁路的意义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激活已有的铁路网,促进物流人流进一步畅通;二是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开展,这两点都是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3)航空港:

56、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声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空运指挥与电磁波关系密切,在航空港附近不能设置电台等有电磁波输出的设备。(4)港口(主要指海港)建设的条件(区位条件):自然条件。陆域条件:具有宽阔平坦的地表面积,便于修建码头、仓库、港区铁路和道路及工厂。填海造陆就是扩建海港陆域面积。水域条件:有适当宽度、水深和方位的进港航道;有适当面积、深度的港池、锚地;有天然防波堤或便于修建防波堤(海底泥沙量、海面风力、浪高等)。经济条

57、件。腹地:腹地工业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它决定港口吞吐量的大小和港口作业方向,腹地状况是港口建设首要考虑因素。城市:与港口互为依存,一个港口建设发展必须以相应的城市作依托。2.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可分为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两条亚欧大陆桥、计划中的泛东南亚铁路、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三大主要石油运输线以及粮食、木材、畜产品运输线路等),而且日益高

58、速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五、商业贸易1.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高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2.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地区可沿公路线布局,山区可沿谷地布局。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置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等或商业小区。3.当代金融、贸易

59、的国际联系及特点突出表现是:以各国间货押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以资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进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品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例如橡胶、棕油、咖啡等农产品,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品。发达国家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买进所需的燃料、原料等农矿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六、旅游活动1.地理环境与旅游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60、:它们可分为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风土民情),其特点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2.中国的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十分丰富 自然风光类如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西湖、白头山天池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明孝陵、避暑山庄、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等民族风情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灯、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和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等十大名胜故宫、八达岭、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长沙三峡、桂林山水、苏州园林、黄山、杭州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