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障碍_第1页
偏执型人格障碍_第2页
偏执型人格障碍_第3页
偏执型人格障碍_第4页
偏执型人格障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偏执型人格障碍【概述】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指以极其顽固地固执己见为典型特征的一类变态人 格,表现为对自己的过分关心,自我评价过高,常把挫折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推诱客 观。为1980年诊断统计手册 (DSM-m )人格障碍12种类型之一。据调查资料表 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 5.8 %,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 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特点】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 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 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

2、,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 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 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 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 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 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这类人总是将周围环境中与己无关的现象或事件都看成与自己关系重大,是冲着他来的,甚至还将报刊、广播、电视中的内容跟自己对号入座。尽管这种多疑与客观 事实不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虽经他人反复解释也无从

3、改变这种想法,甚至对被 怀疑对象有过强烈的冲动和过激的攻击行为,从一般的心理障碍演绎成精神性疾病。因此,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 理障碍,则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 因素,而诱发为精神疾病,甚至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损害。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 述为: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 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易产生病态嫉妒。过分

4、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道错不能宽容。脱离实际地好争弊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 变患者的想法。患者的症状只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形成原因】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 被指责和否定。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 或冤屈。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

5、不突出等,其实, 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 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偏执型人格治疗】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在于由心理咨询师针对来访者的症状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 解释,宋协助病人能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 不能解除的情结有所领悟与了解。通过由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 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的解除精神 症状,并促进自己的人格成熟。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懂得自己的心理,随着也就能自己去操纵自己的行为

6、,消除 困难。所谓知难行易,就是要说明要去体会自己内心隐藏的动机,面对潜意识境界的 情结,或者了解自己心理与行为上的缺点,并非容易。这往往会遭遇到心理上的阻抗, 阻碍对自知力的形成,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阻抗现象。它通常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如正面的反驳治疗者的解释,拒绝说明,不愿听取,甚至停止治疗。所以如何适时且 适当的供给指导解释,并能较好的处理病人的阻抗作用,乃是心理治疗上的专业技)。假如病人的病情乃因内心有说不出的痛苦或矛盾,不能表达的症结,或不可满足 的欲望。而一直闷在心里受折磨,治疗的要点乃在协助病人能透露其矛盾,表达其苦 恼,发泄被压抑的情感,以便取得心理上的舒畅。这样的情况治疗的技

7、巧乃能以批判 的态度,以同情心体会病人的心里情况与处境,听取苦恼,让病人能宣泄,表露内心 的感觉与情欲。心理治疗乃在促进病人对自己心理的了解,获得认知上的自知力。但是自知力不 止于认知上的了解,而需连带的影响情感上的变化。所以不只是理智上的了解,而是 情感上的体会及行为上的表现。心理治疗特别强调情感与欲望是行为的主要原动力, 如何纠正更改感觉,情绪和情感乃是治疗的焦点。心理治疗的重点不止在于解除精神症状,而只在于改进病人对于现实的心理适应 方式,包括对内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要求,调节超我的适当控制,以较有效的方式来 应付外界之现实的要求。即治疗的范围要包括内在的精神,人际关系,现实的适应。 其最

8、终目标乃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因此治疗的目的要与病人协商,依病人的需要 与治疗动机而调节治疗的期间与范围。具统计,偏执性精神病病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 病前即有偏执型人格障碍。针对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重点克服其多疑、敏感、固 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方法有: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 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 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 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 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交友训练法

9、。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 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 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 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 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 件。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 除不安感。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 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敌意纠正训

10、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 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真诚相见,以诚交心。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 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 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 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 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强友谊。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

11、于心理相容,搞 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 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 观的相似和一致,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自我疗法。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 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对别人的进攻,我必须立目确地予以强烈反击,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正确的办法是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

12、成份。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敌对心理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 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 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要学会向你认识

13、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 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 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旺。一些性格偏执的人通常也有潜在的情绪型动机犯罪可能,其家庭和社会成员需要多以包容之心对待,多以温情和爱来感化之;及时化解矛盾,以免小事酿大祸。很多时候,性格偏执的人的烦恼缘于对自己和周围要求太多,如果不合现实的欲望总是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会心生烦恼,甚至发生极端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遭遇的烦恼将近一半左右是出于自己头脑中的想象,而剩下的一半才要靠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对于患有偏执

14、型人格障碍的人,如果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能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 下采用上述的认知领悟疗法和行为疗法进行及时的心理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来访者 的思想压力有所减轻,社交能力和效果有较大改善,家庭及其生活中的矛盾得以缓解, 精神生活质量也会有较大的提高。一、案例介绍有一位刚升入高中读书的男生,18岁。前半学期由于同学间尚互不认识,由老师指定 他暂任班长。半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被撤换班长之职。于是,该生就疑心是某同学 在老师那里搞他的鬼,嫉妒他的才干,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对班长撤换一事耿耿于 怀,愤愤不平,认为同学与老师这样对他不公平,指责他们,埋怨他们,后常与同学、老师 为此发生冲突,有时还

15、状告校长和家长那里,并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否则扬言要上告、 要伺机报复。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始终把大家 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是恶意、敌意。这样无理取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到高 中毕业时,仍无根本性的变化,他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经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 碍。二、案例分析偏执型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想彻底矫治好几乎是不太可能,任 何形式的疗法都是收效甚微的。其原因是患者与心理医生不肯好好配合,患者总认为自己根 本没有患病,医生是在胡说,因此,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医生,怀疑医生、拒绝与医生合 作,使得医生无法介入治疗。可见,对偏

16、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不宜拖迟,应该抓住患病初期 的有效调节。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1)要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父母、教师对青少年患者不要轻易地责备、 侮辱、彼此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 或避免不良刺激。一旦争吵起来,周围人要尽快散开,不要去凑热闹,更不要去争辩,但大 家可以齐声有力批评,使其收敛。而患者此时也要尽量警告自己不要吵架。使自己尽快离开, 以免闹个不休。如果患者能自觉地把自己长期置身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其 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得到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因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 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

17、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2)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如默念,一个 人固执多疑,不利于和老师、同学来往,因为固执多疑,就会听不进同学、老师的任何意见, 只相信自己,就会使同学、老师感到自己难以商量,因为固执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 的,也会使同学、老师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从反面去理解而造成误会。自己一定要 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谦和,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理解同学、老师 的意见,多听听同学、老师的意见,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有些意见是自己苦思不得其解的, 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同学、老师能干,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千万不要

18、高傲自大, 不要轻视同学、老师的意见,而要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相信他们,整天与自己过不去的同 学总是不会有的,自己不要整天去怀疑有人在搞鬼,不要轻易地去怀疑他们,否则,会给自 己带来无穷的烦恼。因此,自己一定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同学、老师,相信他们也会这样对 待自己.”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最好都能这样默念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偏执型人格障 碍的许多异常人格特征就会得到缓解,甚至会有明显的改善。对这种自我暗示首先要充分相 信它的神奇作用,最好能在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寝前进行默念。在默念进 程中尽量运用想象,这样自我暗示的效果就会较佳。(3)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观念。以

19、逐步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例如每当自己出现对同学或老师有敌意的观念时,患者就要分析一下是不 是自己卷入“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又例如每当自己出现对同学、老师有不信任的观念时, 患者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信任危机”之中。如果是,自己就要提醒和警告自己,不 要再沉浸于“自我信任”之中了。要知道世界上除了坏人还存在着好人、朋友,对好人、朋友 应该持信任的态度。同学、老师都是好人或比较好的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他们存 在不信任的态度,否则,就会失去同学、老师的信任。通过这种自我分析非理性观念的方法, 可以阻止患者的偏执行为。有时患者自己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偏执行为,事后应抓紧分析当

20、时 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再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4)如果使用上述方法的尚不能立刻奏效的话,可以求助医生辅以药物治疗。偏执 型人格障碍使用抗精神病药有一定疗效。怎样使用,必须听从医生的吩咐。在使用药物治疗 的同时,最好结合上述的心理调节方法。【案例】刘某,男,二十五岁.本人不愿意求治,也拒绝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在心理 医生的耐心说服下他自述了自己的情况。“当我十八岁时,我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平常,我虽然常与人 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 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

21、辩解.有的人因此不 主动亲近我,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 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我一向我行我索,说话办事全凭个 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 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我认为我在他们的 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最好欺负。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 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 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我为什么要

22、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 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 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 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机关领导说我一 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我已给上级 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 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 她变心了。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睛都

23、很特殊。如果他们俩 真有什么,我就更是与他们没完。”分析诊断:从刘某的自述,以及心理医生与刘某的交谈中,都明显感觉到,刘某敏感多 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经常感到自己被人轻视,受到别人的攻击。从刘某与其女友的关系 中,医生也不难发现,刘某虽然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失为强者,但总也免不了无端自卑。 因此,基本上可以断定,刘某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现在虽然程度并不太重,但却有向严 重发展的明显倾向。施治方案:心理医生在与刘某的交谈中发现,刘某是一个认知能力较强的人,而且受 到过比较好的教育,因此心理医生便尽情地与其坦诚倾谈,把一些知心话有意对他讲了,以 便取得他的真正信任,使其认识到自己的总是然后从

24、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他,自身人格障碍的 性质,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极可能出现的更多危害性,使之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 望;心理医生告诉了他纠正的方法后,决定首先对其进行交友训练。交友训练:即鼓励他积极主动地恢复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逐渐消除不 安和多疑。咨询与治疗:按照医生的指导,刘某在刚报到不久的单位主动与人接触,同时逐渐主 动恢复与过去朋友和同事的交往。不久,刘某来电话告诉心理医生,在单位上,还是少与同 事交往的好。还说,三天前,他对一位同事说了在机关时的情况,谁知道,今天就有很多人 知道了他给上级写信的事,而且人们看他的眼光也变得总是耐人寻味的。他说他当时就告诉 那个同事,他对

25、他所说的那些千万别对其他人讲,可他却如此不忠。也许他对别人讲是别有 用心的。刘某还在电话中感叹“真是人心叵测啊”。刘某虽然如此抱怨,心理医生却转而向他:“那你与过去的朋友交往的民政部又怎么 样呢? ”在电话的那边,刘某沉默了。”心理医生因此趁机对他说:“你说的那个同事不一定就真有什么坏心思,也许他的性 格就喜欢传话,而且也可能他觉得说出去,别人知道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与人交往 中,不要轻易就认为别人是有意在伤害自己。即使那个同事真的有什么不对,即使有坏心 思,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人人都是那样。心理医生告诉他:“世上好人和坏人存在,但我们却 不能因为世上存在坏人;就认为人人都是坏人。比方说你过

26、去的朋友与同事,就不一定是坏 人。”(呈正态分布)心理医生还建议他,要学会原谅别人,也不要在没有辨清自己是否受到攻击时就贸然 肯定自己受到了攻击。过了两天,刘某又给心理医生打来电话,听得出他情绪激动。还没等医生提问,他就 说,他真的很恨单位上的那些人,原因是他觉得那些人总是在背后议论他什么。(医生问他 是否真的听到别今在议论他,他说他没有确切听到,但他能感受到。)好像在预谋伤害他。 在电话里,:医生照样像上次那样开导他,提高他对自己和环境的认识,并决定在对他实施 交友训练的同时,辅之以敌意纠正训练法。开始,他拒绝了心理医生的建议,认为他在心理 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别人太坏了,不同意再继续治

27、疗。心理医生告诉他,应该相信自 己的能力和理解力,相信通过双方的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改变的。医生与刘某又相互倾谈了近半个小时,为了重新鼓起他治疗的信心,相信医生确实在 尽全力支持他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医生告诉了他敌意纠正训练法的有关要点。【案例】小艳(化名),女,十九岁,大二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由母亲带来进行心理咨询。据 同学反映,她平素十分敏感,自视清高,好胜心强。近来发现她变得精神恍惚,脾气变得很 坏,很难接近。在家跟父母顶嘴,在学校经常和老师顶撞,甚至跟平时看重她的老师在课堂 上争吵顶撞,也几乎不参加学校及班级活动,并存逆反心理。朋友同学的关心和帮助,被认 为是看不起她、小看她,或者联合

28、起来整她。老师劝说她不要这么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她 却认为老师是故意在整她。与父母、同学、老师的关系日渐恶化。其本人也自述:”我对任 何人,包括老师、同学、亲戚,甚至是父母都持怀疑态度,”我常对别人存有戒备心理,总 是觉得他们对我都不怀好意,要是看不习惯,就跟他们急。”辅查心理量表测定,发现该女 生的”偏执、敌对”、人际关系分值明显增高。在此案例中可以看出明显符合诊断标准(a.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c.多疑,容易将 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g.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 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等项,可以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葛X,女,1

29、8岁,高三学生,由母亲陪同来心理咨询室就诊。她低着头坐了好久,才慢 慢地叙说了最近在宿舍里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上周六的晚上,外面下着毛毛雨,同学们都在教室看书。因为是周六,教室里有一些人 在小声地讲话,但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沉浸在紧张学习之中。忽然,她猛地从座位上跳起,声嘶力竭地对坐在她旁边的两个同学说:”你们凭什么在 议论我?今天非把这件事情搞清楚不可!”这话说得那两个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他 同学也都跟着紧张起来。班长急中生智,建议把说话和听话的三个当事人分成三组,各设一名同学记录,分别回到三 个寝室,临时搞个”三堂会审”。然后再回到教室来,当众公布三组的记录。结果两组说话人 的记录内容

30、基本相似,她们说毕业后要报考医学院校,家长也希望自己能当个大夫。听话人 的记录内容与此不同,她听到的是:”大夫说她有些神经质”。原来,前些天她们去县医院进 行高考体检,在化验室采血时,她和护士发生了 口角,主任医师说了她一句”神经质”。为此, 她和那位主任医师吵了一架。今晚,她只听到旁边两个同学说到,大夫”二字,就以为是议论 她在医院里的那件事,于是便质问了那两个同学。经过”三堂会审”真相大白了,教室里的风波平静了,可同学们都感到很委屈,她也觉得 自己太多疑了,就到心理咨询室来求助。她母亲又接着说:这孩子小时候就过于敏感、多疑。在小学读书时,一天放午学回家吃 饭,她和姐姐的面条碗里各放一个荷包

31、蛋。可她硬说姐姐碗里是两个鸡蛋。妈妈怎么解释她 都哭闹不停,后来,到底还是把姐姐的那碗面条又倒在锅里,她用筷子翻腾半天,直到发现 有两个半拉鸡蛋时才罢休。她母亲还说,她从小就不合群,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总爱和别人发生矛盾,人际 关系很紧张。现在长大了,自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担心是否精神上有毛病,请老师好好 给看看。(治疗诊断分析)第一次,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治疗者: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经常处于这种情绪状态?来访者:主要是和同学没处好关系,因为一些琐事就和同学发生矛盾,搞得同学关系很紧张。 治疗者:这些事情我们称为生活事件或诱发事件,但它们并不是引起你负性情绪的直接原因。 来

32、访者:那么什么是引起我脾气发作的原因呢?治疗者:是你对那些诱发事件的认识。一个人对他生活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都会有些看 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能认识到 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你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来访者:真会这样吗?治疗者: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若一个星期天,你在学校附近的饭店里吃早点,这时走进来一 个人坐到了你的旁边,不小心把你的稀饭碰洒了,你会怎样?来访者:我一定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没礼貌。治疗者: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来访者:那我会谅解他,就不会生气了。治疗者:你看,同一件事,由于有不同的认识,就

33、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 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ABC理论) 来访者:你说得很有道理。治疗者: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事,别的同学也可能遇到,但别的同学不一定都像你现 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来访者:难道是我和他们的认知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那些事件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 的地方。治疗者: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学的关系为什么很紧张? 来访者: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治疗者:你有什么理由不让人家挑你的毛病呢?来访者:老师,你好像在为他们辩护,难道他们那样对我就有道理吗?治疗者:这不是为谁辩护的问题。你可以希望人家不挑你的毛病,但你无法要求人家不挑你 毛病。因为你总想要求别人如何,但别人又做不到,所以你才像现在这个样子。来访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治疗者:和人相处有个黄金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对待 同学们的观点符合这个规则吗?来访者:好像不是一回事。治疗者:其实你把这个规则用反了,一般称为反黄金规则”,即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应 如何对待我。这是对他人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 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 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烦恼了。来访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