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亳州市志(节选)第二十八章方言俗第一节语(一)声母亳州市方音共有声母22个,除21个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外,尚多出一个声母n(舌面抵上腭发音)。其中队b、p、m、f、d、t、n、l、j、q、x、g、h13个声母,跟普通话语音的声母相同。当地方音z、c、s和uo声母字跟普通话语z、c、s声母字大体相同。但是,当地z、c、s韵相拼的字,在普通话语音中则和j、q、x相拼。例如:绝(亳zuo普jue)、鹊雀(亳cuo普que)、薛穴雪(亳suo普xue)。当地以zh、ch、sh为声母的字跟普通话语音zh、ch、sh为声母的字基本相同。但当地这3种声母和ei韵相拼的字,在普通话语音中有的则和z、c、s相拼。
2、例如:责泽择(亳zhei普ze)、侧测策册厕(亳che普ce)、啬瑟色(亳shei普se)。亳州方音r声母的字,普通话也是r声母。但是,亳州市方音r声母与ong相拼的字,普通话有的读零声母。例如:壅庸佣拥永泳勇涌咏邕鳙(亳rong普yong)。亳州市方音有一个舌面前浊音声母,这个声母普通话语音里是没有的。例如:“你鸟、宁、女、泥、牛”等字的声母都是舌面前浊音。这些字在普通话中则是n声母。亳州方音在读“蛾、爱、扼、敖、偶、暗、恩”等字的韵前头都带了一个由喉部发出的浊擦音(与清擦音h同部位的浊音)。这个声母普通话语音里是没有的。亳州市方音少数读零声母的字,普通话中则是n声母字。例如:“虐、疟、霓、
3、拟凝”等字。亳州方音中读舌面前清擦音的字,在普通话有的读舌尖前清擦音,因声母改变随之韵母也起了变化。例如:俗、肃、宿、粟(亳SU普su)当地方音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相比,值得注意的例外情况见下表。(二)韵母当地方音中共有38个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相比,尚多出一个u(带有唇出擦音)。其中i前)、i后)、i、u、i、u、uo、o、e、iou、eng、ing、iong、er等18个韵母发音和用法与普通话相同。普通话语音中含on、ian、an、en、in、un、ang、iang、uang等鼻尾韵的字,当地都把韵母发成半鼻音。如:“安、烟、宣、们、军、运、王、杨”等字。当地uo韵母和d、t、n、l零声母拼
4、合的字,普通话也多为uo韵母,但亳州话uo韵和z、c、s声母拼合的字,普通话语音少数字读ue韵。例如:“绝、雀、学、雪、穴”等当地方音中uo韵与zh、ch、sh、r声母拼合的字,在普通话中则分成uo和u两韵。例如:“捉、绰、说”(uo韵母)等和“初、梳、数”(U韵母)等。当地方音中uo韵与g、k、h声母相拼的字,在普通话中则读作uo和e两韵。例如: “锅、括、活”(UO韵母)等和“科、课、禾、棵、颗、和”(e韵母)等。当地方音中ei韵和b、p、m、f、n、零声母相拼的字,在普通话中全读ei韵。例如:“背、培、梅、肥、内、”等。但亳州方音中ei韵和a、t、l这3个声母相拼的字,普通话语音则读e韵
5、。例如“德、特、忑、肋、勒”等。亳州方音中其他声母uej韵相拼,在普通话中两读或三读,分化较乱,无整齐规律可寻。亳州方音中uei韵和l声母相拼的字,在普通话中是ei韵。例如:“雷、儡、类、泪垒、擂、累”等。但亳州的uei韵和其他各声母相拼的字,普通话也是uei韵。例如:“推追、颓、退、蜕、睡”等(“国”例外)。亳州话的ong韵与r声母相拼的字,普通话分成ong、iong两韵;与其他声母相拼的字都是ong韵。例如“荣、容”(亳rong普rong)、“永、拥”(亳rong普yong)。韵母中值得注意的一些例外见下表:(三)声调在调类上,亳州方音分阴、阳、上、去四声,与普通话语音的调类基本相当。但在
6、调值上,亳州的阴平接近普通话第三声调值,阳平接近普通话第一声调值,上声接近普通话的第二声调值,去声与普通话第四声基本相同。亳州话与普通话声调对照,见下表:第二节语汇(一)称谓类老太爷:曾祖父。老太太:曾祖母。爷:祖父。奶奶:祖母。巴巴(bb):回族对祖父的称呼。姥爷:外祖父。姥娘(或姥姥):外祖母。大(d):父亲。大爷:伯父。大娘:伯母。大(dr):“大娘”的简称,伯母。小(d):小叔。娘(ning):回族人称姑母。妗子:舅母。大舅子:妻兄。小舅子:妻弟。大姨子:妻姐。小姨子:妻妹。外头人:旧时对丈夫的简称。家里人:旧时对妻子的通称。农会:部分农村对男劳力的通称。妇会:部分农村对女劳力的通称。
7、姊妹:部分农村对未婚女青年的通称。爷们:对同族人的通称;近年演化为对感情圈子里人的通称。老嬷子:对老年妇女的通称。半拉橛子:尚未成年的男孩子。波小子:10多岁的男孩。妮子:对小女孩的通称。绝户头:对无男孩子的人的鄙称。蛤蟆碴子:对小孩子的鄙称。小喳喳子:爱喊叫的人。小咕唧子:爱在背后说小话的人。瞎话篓子:惯说瞎话的人。嘟噜嘴子:爱唠唠叨叨的人。嘟噜子壶:义同“嘟噜嘴子”。捣家子:惯于挑起事端大吵大闹,制造不安定因素的人。疤痢嘴子:爱跟父母长辈顶嘴的人。老黄脚:经多见广,性情狡猾的人。老毛兔:义同“老黄脚”。半吊子:心眼不全的人。朴种:义同“半吊子”。是非精:爱搬弄是非的人。黑墨嘴:能说会道的人
8、。小精干:过份聪明的人。杠头:爱争论的人。能豆:爱逞能的人。蝎虎台:爱大惊小怪的人。露头青:爱好出头露面的人。楞头青:不听劝告,性情蛮硬的人。四楞子头:义同“楞头青”。崴包:没有本领的人。气包:爱生气的人。瞎巴头:任人欺侮,地位低下的人。尖头鼠:悭吝的人。老尖疵:义同“尖头鼠”。肉头:软弱可欺的人,意含轻视。巴结狗:惯于巴结奉迎别人的人。大码子:土匪。抢家子:土匪。俩夹:扒手。居长:备办宴席的厨师。大总:主持婚丧嫁娶事务的人员,一般系办事者聘请。(二)动物类牛:公牛。老犍:阉过的公牛。舐牛:母牛。骚马:公马。骒马:母马。叫驴:公驴。草驴:母驴。骚虎:公羊。水羊:母羊。牙狗:公狗。牙猪:简称“牙
9、子”,阉过的公猪。撅猪:种公猪。豚子:阉过的母猪。壳捞猪:未成年的菜猪。草狼子:狸。郎猫(亦称男猫):公猫。咪猫(亦称女猫):母猫。狗黑子:黑熊。荒狗子:狗獾。小跑:野兔子。豁子:家兔子。地羊子:鼢鼠。夜灭虎子:蝙蝠。小小冲:麻雀。老鸹:乌鸦。黄溜子:黄鹂。杈拉鸡:鹎。麻喳子:喜鹊。黑帽垫:喜鹊。钎钎木:啄木鸟。洼子(亦名“老等”):鹭鸶。豌豆饱咕:布谷乌。虫艺子:对小鸟的统称。苦熬:杜鹃。混子:鲭鱼。鲢子:鲢鱼。花:鳜鱼。火头:乌鱼。鲤鱼拐子:小鲤鱼。窜条子:小草鱼。泥巴狗:泥鳅。白鳝:鳗鱼。老鳖(又名“王八”、“青鱼”):鳖鱼。葛牙:一种与鲇鱼相似,体形略小色黄的鱼类。长虫:蛇。蝎虎子:壁
10、虎。地出溜子:蜥蜴。蛐蟮:蚯蚓。癞肚崴:蟾蜍。蛤蟆:青蛙。蛤蟆可底子:蝌蚪。放屁虫:斑蟊。蛛蛛:蜘蛛。秃杈子:蟋蟀。蚰子:蝈蝈。土鳖子:土元虫。麻唧嘹子:蝉。蜓蜓:蜻蜓。唧嘹狗子(又名“爬杈”):蝉的幼虫。花大姐:瓢虫。蚤:跳蚤。叨螂:螳螂。金屎螂:金龟子。地狗子:蝼蛄幼虫。跟头虫:.孓。乌老牛:蜗牛。吊死鬼:又名“布袋虫”,泡桐树上生长的一种带袋的害虫。老扁担:一种头尖的绿色蚱蜢。黄莺子:危害瓜类的黄色飞虫。(三)植物类秫秫:高粱。棒子:玉米。玉秫秫:玉米。红芋:甘薯。甜秫秸:甘蔗。面瓜:南瓜。苔子:莴苣。金金菜:黄花菜。包果:茭白。梅豆子:刀豆。鸡头米:茨菇。灰子:李子。花红:沙果。山里红
11、:山楂果。葵锅:向日葵。花子:白芍。黑豆豆:天茄。地蕨皮:地蕨。刺模苔:蔷薇。喇叭花:牵牛花。榆钱子:榆树结的果实。大麻籽:蓖麻。火麻:麻。苘:苘麻。大烟:罂粟、鸦片。蔷子棵:苍耳子。布布丁:蒲公英。猫儿眼:泽漆。鬼圪针:鬼针草。梭梭草:香附。(四)食物类扁食:饺子。蒸馍:馒头。烙馍:烙饼。锅盔:用平底锅炕制的厚馍糊涂:粥。马糊子:粥。丸子:圆子。汤圆:元宵。果子:糕点。香油:麻油。好面:小麦面。杂面:高粱面。油馍:油条。江米:糯米。细粉:粉条。杂碎:猪、牛、羊等动物内脏的统称。(五)生活用品类小土牛:木制独轮平板运货土车。红车子:中间隆起两边载货的木制独轮车。大车:木制铁边四轮运输牲畜车。小
12、包车:轿车。嘭嘭嘭:机动三轮车,因发出“嘭嘭”的声音,故名。洋戏:留声机。洋犁子:双铧犁。洋钉:铁钉。胰子:肥皂。砚汪(读轻声):砚台。汤勺子:调羹。盒子枪:驳壳枪。口袋:衣兜。火车头:形似火车头的栽绒帽。狗嘟噜:线织套头帽。汗褂子:单布对襟上衣。铺的:被褥。盖的:被子。葛褙:用麻、浆糊制的做鞋底的原料。褙子:用破布、浆糊刷成的做鞋帮、鞋底的原料。戒子:尿布。隆窝子:御寒的草鞋。门插板子:门栓。窗户棂子:窗户。(六)动作行为类bn(有音无字):扔掉。剃(t):多种含意动词,含打、拿、白吃等复杂意义。ki(有音无字):逮、打、吃喝等意。如:“ki住他!”“跟他ki架。”“我又ki了两碗”等。h(
13、有音无字):打。如“h他两个嘴巴子”。ru(有音无字):打。如:“ru他几下子。砸:用缝纫机制衣服。衬:不该本人出头露面的事硬去做。su(有音无字):松、散。如“su包”、“su绳子”等。踏:踩,如“泥”、雨”。zhu(有音无字):吃,一般斥骂小孩子。如“你只会zhu(吃饭)”。倔:手脚不灵活。如“手冻倔了”。矬:扣除,减去。如“矬钱”。绿:逞能。逞:任性。俗:说不必要说的话;不必要的客套。翻嘴:背后搬弄是非。嘟噜:唠叨。磨牙:吵嘴。常快:埋怨。皮脸:小孩子调皮。猴头:义同“皮脸”。蝎虎:大惊小怪。寒碜:没出息;装孬;不大方;使人讨厌。败货(读轻声):浪费;败坏别人名声。嗷嘈:当面败坏别人的名
14、声。干哕:反胃。grong(有音无字):动弹。如“你别grong。玷歉:说别人坏话。倾哄:冤枉。不盖壶:不顾及影响。牙切:重复别人的话以示不满。窝憋:不舒服,精神不舒展。夹摸:义同“窝憋”碜人:令人心理难受。合(g)识人:处人很好。不担在喝:担当不起。不识则儿:“不识足”的变音。没有则儿:没有限度。无成色:为人、做事叫人看不起。酸极:为人吝啬。尖疵:义同“酸极”。尖搓滑流:既吝啬又狡猾。堆(zu)哄:窝囊,不讲究;类似二癞子行为。砍二刀:接话巴子。接下巴壳子:义同“砍二刀”。捉肉头:欺负弱者的一种行为。爷太:讲道德信用。但经常反用。羊虎:爱发脾气。佯道二睁:注意力不集中。住下:留客吃饭的口语。
15、喝茶:吃晚饭。抹(m)孝帽子:宴请死了父母的人。解恼:宴请死了子女的人。板劲:为达某种目的而跟对方较量。嗲啦:撒娇。鳖蹬:闹翻了。烧包:摆阔气。哩戏:开玩笑。钻挤:精明,善钻营。挨凿:受批评、受惩罚。逢背集:不走运。吃霉馍:遇到倒霉的事。萝卜了:事情办坏了。摔轱轳:摔跤。步蹦:步行。吃面条子:祝贺生育而去赴喜宴。坐桌:遇婚丧嫁娶等事而去赴宴。吃物:义同“坐桌”。挖丸子:义同“坐桌”。添:生孩子。如“添个男孩”jing(有音无字):哺乳动物生育。歇窝:家禽一个时期内不下蛋。捞窝:母鸡结束产卵,开始进入孵卵期。抱窝:飞鸟、禽类的孵蛋活动。醒窝:鸡、鸭、鹅等家禽结束孵蛋期。撂蛋:丢蛋。骟:对动物进行
16、阉割。择:对母猪进行阉割。劁:对公猪进行阉割。捶:阉公牛的一种方式,即把睾丸捶击碎。啥(sh)籽:昆虫产卵。(七)时间、节令类。今儿个:今天。明儿个:明天。前儿个:前天。后儿个:后天。夜儿个:昨天。每夜儿:从前。年时个:去年。五更头:夜将尽时。明:天刚亮。清早起:早晨。晌午:中午。后晌:傍晚。麻挤眼:天似黑未黑的时候。扫黑:天刚黑的时候。挨黑:义同“扫黑”。雾拉黑:义同“扫黑”。月黑头:没有月光的夜晚。多会:刚才。江才:“刚才”的变音。马会:马上。duwi(有音无字):立即。如“他duwi的就去了。鸡扎牙:形容时间很短。阳历年:元旦。年下:春节。(八)隐讳类。老了:老年人死了。伤了:中年人死了
17、。丢了:小孩子死了。翘蹄子:死。含幸灾乐祸之义。摔打瓜:枪毙。挂肉门神:上吊。着床:老年人临终前卧病不起。紧症:起病突然而且厉害的病。活:棺材。喜活:老年人生前准备的棺材,亦称“寿活”。跟:男女间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如“她跟他了”。跑了:男女私奔。门子上的:旧指妓女。吃红粮的:刽子手。有身子了:怀孕。害好病:怀孕。有喜了:怀孩子。不得劲:有病。垒墙头:打麻将。卖瓜籽:流眼泪。喝猫尿:喝酒。多系对喝酒人不满语。拐弯的:隐含“九”字;“九”与“酒”谐音,故暗指酒小鸡:小男孩的生殖器。(九)其他类着板:厉害。是味:好。刺:好,有本事。刺撅:好;逞能。管谈:行;能办事。标:标致漂亮。往往含讥讽意味。样
18、整的:事情办得很像样。主护:意坚固,如“这件家俱很主护”管经:有效。狼脏:混乱不堪。和惠:关系融洽。富态:小孩子长得肥胖而喜人。泼拉:壮实。行壮:老年人身体健康。扎实:义同“行壮”。到劲:行为或品质极差。崴:没有本领。邪门:奇怪。业毕:到此为止。毕头:义同“业毕冷子:冰雹阳沟:阴沟茅司:厕所屋山:山墙鳖子子:当地骂人的土活一砣:一起,一块一绷:一段路劈开炸焦:直截了当私气:饭或别的食物变质变第三节词 语(一)词法亳州市方言属北方方言区淮北方言,在词语方面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有以下特色:头尾词较多。如有“屋里头”、“外头”、“南头”、“北头”、“水里头”等。通过重读或轻读造出新词,并赋予新的词
19、义。如普通话说“娘(ning)”是指母亲。亳州市回族把“娘”读成(ning)是指姑姑;一般说“大爷”是指“祖父之兄”,亳州市方言把“大爷”的“爷”轻读指“父亲之兄”;“大姐”普通话里指第一个姐姐,亳州部分老年妇女把“大姐”轻读,则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子”尾词较多。普通话中有的儿尾、零尾的词语,如“水珠猴”、“豆芽”、“耳坠” “鞋帮”等,亳州方言则说“水珠子”、“豆芽子”、“耳坠子”、“鞋帮子”。亳州市张集、柳行、牛集靠近河南省的地区受豫东方言的影响,将“子”轻读成“dei”音,如“豆芽dei”、“面条dei”、“小褂dei”、“大嫂dei”等。有些方言词除含有普通话词的义项外,还有新的义项
20、。如亳州方言所说“鼻子”还另指人的鼻涕。亳州市方言中形容词的形态变化特别丰富,如形容傻,有“傻鸟(dio)”、“傻啦瓜卿的”、“傻不楞登的”等。(二)句法亳州市方言个别词语在语序上词序颠倒但词意不变。如普通话说:“这件事我不知道”。亳州市方言则说:“这件事我知不道”。普通话说:“你到过花戏楼没有?”亳州市方言则说:“你可到过花戏楼?”等。第四节熟语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和尚不亲帽子亲。秦桧还有仨相好的哩。知人知面不知心。生意好做,伙计难合(g)。光棍不吃眼前亏。光棍只能打九九,不能打加一。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长哩。死蛤蟆说得尿淌。路是弯的,理是直的。师徒如父子。树大自直。一辈人不问两
21、辈事。烂眼子肯招灰。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隔山不打鸟,隔人不说话。排场的跟段老谋(段谋南,参见人物部分)一样。胖子不是一口吃的。莫对矮子说短话。越说他胖他越喘。越渴越给盐吃。小庙子神受不了大香火。猪蹄夹子煮一百滚子还是往里弯的。卖了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蒸(争)口气。人挪活,树挪死。真人不露相。天塌压大家。该着三枪死,躲不过一马叉。鼻子大压嘴。大骡子大马值钱,人大了不值钱。兔子不吃窝边草。好马不吃回头草。膻不膻是羊肉。好账算不折。肉烂在锅里。哑巴蚊子咬死人。跳到黄河里洗不清。唾沫星子淹死人(意谓流言可畏)。孩哭抱给他娘去。勺子大,肚子有数。萝卜快了不洗泥。隔锅的饭香。针尖不能两头快。娇养的孩子无
22、义儿。破罐子能熬过柏木筲。好儿不如好媳妇,好闺女不如好女婿。烟酒不分家。有衣多寒,无衣少寒。第五节谚语(一)农业谚语立春三天,百草发芽。过了惊蛰节,耕地不停歇。清明晒死柳,窝窝头子砸死狗。三月清明种在前,二月清明种在后。二月清明榆不老,三月清明老了榆。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立夏前,好种棉。芒种忙,三两场(打小麦)。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枝花。夏至耩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立秋三天遍地红。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种麦)秋分前后,正是时候。(种麦)让秋分不让寒露。霜降拔葱,不拔就空。麦要八(月)十(月)三(月)场雨。二月二湿了仓,打的粮食一把
23、糠。三月不造(co)场,麦打土里扬。四月八,雾拉拉,坑里壕里种芝麻。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打水里捞。六(l)月六(l),挂锄钩。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种麦)小雪不倒股,大雪不出土。小雪雪满天,来年定丰年。麦盖三层被,小孩搂着白馍睡。冬雪是冬被,春雪是春害。九尽花不开,果子(水果)压塌街。枣芽发,种棉花。天河南北,快种荞麦。(荞麦)早怕焦花晚怕霜,八月十五就入仓。黄豆开花,豆棵里张虾。种林旱小,小麦旱老。旱豇豆,涝小豆,不旱不涝结爬豆。高地种棉,洼地种树。秦椒栽花,茄子栽荚。要想吃好面,还得泥来拌。稠豆子稀麦,乡里老头吃亏。种上早麦,十年九得。一麦顶三秋,得种又得收。蛤蟆打哇哇,四十
24、天吃疙瘩。蚕老一时,麦熟一晌。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天多流一滴汗,秋天多收两担粮。人少不了血,地少不了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不锄不耕,五谷不生。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深耕土一寸,强似一遍粪。要想好收成,土地要深耕。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人缺营养面黄,地缺肥料少打粮。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肥是地中金,猪是家中宝。种地不用问,全靠工夫(和)粪。底肥小麦苗粪谷,林林粪足长得粗。家里土,粪里虎。有收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天天拾筐粪,粮食打满囤。要想多打粮,粪筐挎在肩膀上。晴天不锄苗,阴天忙不了。锄头有水,越锄越肥;锄头有粪,越锄越嫩。锄头不锄墒,庄稼两面荒。早锄三遍谷金黄,棉花七遍白如霜
25、。七遍林林八遍花,谷锄三遍转回家。旱锄棉花,雾锄芝麻。种子壮,苗儿旺。一年选种,三年收成。种子年年选,季季获高产。培养种子田,丰收就不难。靠龙靠虎,不如靠黄土。东奔西跑,不如拾粪除草。(二)气候谚语春分秋分,昼夜平均。春雨贵似油,下得满街流。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穷汉子就怕富汉子哄,柿树开花冷一冷。要想暖,椿树头子大似碗。返了春,冻断筋。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交了七月节,夜寒白天热。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交了九,一天一夜长一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八九七十二,猫狗寻荫蔽。八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东北风,雨祖宗。东风下雨西
26、风晴。一点一个泡,大雨马上就来到。春寒多雨。东明西暗,撑不到吃饭(下雨)。雨搅雪,下半月。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十雾九晴。天上洼洼云,明天晒死人。朝霞不出门(下雨),晚霞行千里(晴天)。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晚晴四十五(天)。第二十九章习俗第一节衣食住行亳州习俗,与中原各地相近。因古代属陈,所以传统习俗尚巫、信鬼神,充满封建迷信色彩。建国后,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旧习俗有的被摒弃,有的得以改进,民风为之大振。但80年代以后,封建习俗又在一些落后偏僻地区死灰复燃,形成顽强的习惯势力,渐次波及到城关一带,对社会新风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一)服饰清末至民国初期,男性成人多穿右开襟长袍,内衬
27、对开襟短褂,农民爱用大带束腰下身穿大腰深裆无口袋直筒裤,用黑带或蓝带扎裤腿。富者穿绸缎长袍,多为蓝色或紫色,不束腰,外罩黑色八团礼服呢马褂或皮马褂,外出时手携单袍。女性穿右开襟半衣又叫“布衫子”,衬衣和外衣同式;下身穿和男式同样筒裤,用长带扎裤腿。布料,贫者多用印花布,或条或方格土布;富者穿绩罗缎绢。个别女士穿旗袍,也有青年妇女穿百裥裙的。30年代至40年代,中装、西装、青年装相继进入城市,但穿者不多。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官员,统一穿灰色军服。建国初期,流行列宁服、中山装、军便服、学生服,青年男女多穿蓝色。曾有一首歌说“广播响,电灯亮,电灯底下找对象。不要彩礼不要钱,只要一身学生蓝。”60
28、年代,男女多穿灰色、蓝色,款式多为中山装,女青年穿对襟花小褂,穿裙子者渐多;冬季男女均穿棉裤、棉袄。“文化大革命”初期,男女青年多穿黄绿色军装,腰间扎一皮带,城乡风行一时。70年代初,青年中流行短瘦小裤腿,拉链衫,的确良衣料穿者渐多;后期流行筒子裤、喇叭裤,裤长盖脚面鞋跟。80年代,夏季男孩多穿彩色背心,短袖彩色小褂,西式裤头;女孩穿彩色连衣裙。冬季内穿毛线衣,外穿薄棉袄或皮夹克,下穿毛线裤,外罩单裤。90年代,夏季男性穿各种颜色的喇叭裤、西装裤、牛仔裤、运动裤、花衬衣,以香港产品为时髦;女青年有的和男青年相同,有的穿连衣裙,或五颜六色款式新颖的花褂。冬季男女均内穿毛线衣、裤,外穿单褂、裤,外
29、罩呢子大衣,穿棉裤者极少。以滑雪袄为时髦。春秋穿羊毛衫,外穿衬衣,男青年穿西装者已普遍。城市青年服装变化迅速,趋向于自由活泼舒适大方,款式奇特。近年,少数男青年穿红着绿,大有女性化的趋势。农村青年服装逐渐向城市青年靠拢,但变化迟缓,质量逊色。城市中老年自60年代以来,几乎全是中山装、军便服、西式筒裤。农村多数老年人服装几乎和民国初期相同,唯长袍马褂绝迹,衣料多为机织布,穿土布者尚有。婚期服装,清末民初,拜堂时新郎着靴帽蓝衫,头戴金花,十字披红;新娘多穿红衣,着红裙,蒙头红。3040年代,新郎拜堂时头戴礼帽或帽垫,身穿蓝衫;新娘如前。50年代以后,新郎穿蓝色中山装,新娘穿蓝褂或花褂。80年代,新
30、郎穿西装;新娘夏季穿连衣裙,冬季穿缎绢薄棉袄,外罩呢子大衣。丧期服装,自清末至建国前夕,丧者儿子戴肉包白帽,穿孝袍,腰束麻带;侄子、子戴筒帽,其他人戴菱角帽;女儿戴7尺长的白土布,侄女、孙女戴3尺长的白土布,其他人戴1尺长白土布。建国后50至70年代,丧期不穿孝服不戴孝帽,一律配戴黑袖章。80年代,城乡均有穿孝者,旧俗有所复活。至于帽、鞋,清末民初,男性一般头戴黑色或褐色卷沿毡帽,或六块瓦帽垫;脚登 “云头”或“双脸”鞋,筒式布袜。夏季戴草帽、竹编斗笠、苇编或高粱蓖编帽壳。女性头戴纱中(亦叫包头)或勒子;脚穿尖口乡绣花鞋,中老年穿黑色、蓝色尖口鞋。3040年代,皮鞋、礼帽、火车头帽进入城市,但
31、戴者不多。建国后,流行军便帽、方口鞋、劳保鞋。70年代,穿皮鞋、凉鞋者渐多,尼龙袜、睛纶袜普及于城乡。80年代,凉鞋普及城乡。男性多数人戴军便帽、栽绒火车头帽,也有一些人常年不戴帽;女性农村顶方中、城市戴线帽;城内青年穿过膝袜、高跟鞋、皮鞋已很普遍。据1985年1至3季度对50户城市居民抽样调查,衣着开支1季度252元,占生活开支的75;2季度316元,占生活开支的11;3季度252元,占生活开支的88衣着开支占生活开支平均为91。(二)饮食清末、民国时期,城市居民,除商人之外,习惯每日两餐;农闲时农村亦习惯两餐,至今仍有这种习惯。农村重视早餐和午餐,轻晚餐;市民重午餐和晚餐,轻早餐。家常饭有
32、馍、面条、稀饭。市民早餐多食油条、稀饭,农民晚餐多吃馍、喝稀饭。但城乡多数早餐喜甜,午餐喜咸,晚餐喜淡。城市富商和富户(地主),常年主食小麦面(当地称好面);这一阶层的佣人或多或少吃些粗粮。农民和市民,常年以杂粮为主食,年关和收麦季节均吃麦面。俗说:“正月初一吃好面,过了初五就换饭。”遇到歉年,农民多以糠菜为食。建国后市民和其他非农业户口吃粮由国家定量供应,以细粮为主食。80年代之前,定量中多为细粮配给一定的粗粮,其后,全部供应细粮。农民以粗粮为主食,曾一度出现“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的局面。80年代,正常年份多数农民常年吃小麦。副食分荤素两类。荤即鸡、鱼、肉、蛋;素即蔬菜、豆制品、
33、植物油等。家常烹制煎炒炸,味喜咸辣。人们爱吃荆芥、芫荽。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注重菜肴丰盛,味美。每年夏秋,许多家庭有晒干菜、腌咸菜的习惯,咸菜有酱豆、腊菜、萝卜干等。婚嫁殡葬,城里有用“十菜席”待客的习惯。建国初,每桌7人,现在每桌8人。80年代,农村用的“十菜席”是,先上4小碟:两荤两素凉拌,用以下酒;后上10大碗,以元宝肉、八宝饭、虎头鸡、家常鱼为主菜,其余各菜可根据情况灵活拼制。城市所用“十菜席”,先上6中盘:两荤两素两甜;再上10大碗,以虎皮肉、四喜丸子、家常鱼、八宝饭等为主菜,质量好于农村,且较少用肥肉。十菜席常随季节调剂,夏季多热汤,春秋多温拌。汉民席夏季不用羊肉。1985年13季
34、度调查统计,城市居民每人每月购买食物(包括烟、酒、水果等)方面的开支:1季度1987元,2季度1762元,3季度1964元,占平均构成生活总开支的671。(三)居住当地喜欢聚居,繁衍成庄。多呈矩形宅基,建住室多坐北朝南,俗称“堂屋”。堂屋一般为3间,一明两暗,两窗对开。开间1丈(约333米),一般进深(跨度)4至5米。少数“明三暗五”带走廊,跨度7米。以堂屋为主房,两侧窗前建旁房,其开间、跨度、高度,均小于堂屋。城镇居民住室,多面向街道,比农民讲究。建国前,城内富商和富户以及农村富户,多住里生外熟的瓦房,少数住23层楼房多数市民和农民住土墙草房(当地俗称“土里威”),少数人家住713层砖基、砖
35、镶门楣封山封檐瓦压脊的“海青房”。50年代年以后,城市居民兴建住室,多系砖木结构。进入80年代,城内兴建住房,瓦房居多,私人所建楼房一般分两层,公建的宿舍多为24层。农村所建住房,多数是砖木结构的瓦房或海青房,建草房者已少见。建国前,堂屋后墙正中挂字画,下放条几、方桌和椅子,室内放置箱柜、床铺等。一般人家仅有桌凳,衣服挂在墙上或绳上。贫苦人家用麦秸或豆秸打成“地铺”。建国后至70年代,城内居民逐渐购置大立柜、五斗橱、缝纫机、收音机,部分农户购半导体收音机、缝纫机等。80年代,市民室内增加电视机、电扇、电冰箱、收录机、沙发、写字台、书橱等。农户室内桌椅、箱柜逐渐齐全,并增加了大立柜、五斗橱,少部
36、分农民配置电扇、电视机、录音机、沙发等。据1985年统计,城市居民中,私人住房628011平方米,公用住房31122平方米,其中集体宿舍18955平方米;成套往房(拥有卧室、客厅、餐厅、浴室、厨房、厕所、阳台等设备的住室)198套,13167平方米。(四)行路当地人行路注重礼貌,遇见迎面来人,总是主动靠下首(右侧),把上首(左侧)让给对方,所以千百年养成了靠右走的习惯。明清时期,州学的生员(秀才)和国子监的生员(贡生)以及举人等,走路喜操“八字步”,甚至遇到紧急情况,也不失态,故当地人素有“文人失机不乱步”的谐语。旧时人们外出多步行,远途出行或携带行李较重时,可雇佣“卖路人”,用木制独轮人推车
37、(俗称“小土牛”),将乘客和行李一车推送。近者数里,远者可达数百里。富人外出多骑马或乘坐马轿车。城乡富户都有自己的车,每遇逢集或传统庙会,总有许多马轿车载人赶集、赴会。城内富家女眷出行、医生出诊,多乘轿。清末到民国14年间,姜桂题曾有过一辆小汽车。这一时期黄包车开始出现。至建国前夕,远行多乘马车、船只,自行车已成为城镇富者的代步工具。建国初期,干部赴阜阳、县城开会,一般都徒步往返。50年代后期,远行多乘汽车,城乡来往多以汽车、自行车、脚踏三轮车代步。70年代以后,自行车空前普及,当地多喜骑上海产“永久牌”、“凤凰牌”和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1985年统计,全县城乡拥有自行车17万辆。目前城乡
38、间通行机动三轮车和小四轮(俗称“嘣嘣嘣”),汽车客运四通八达,远途步行者已罕见。附:家族亳州人向有同族聚居的习惯。涡河、武家河、赵王河、宋汤河、油河、西淝河等河流沿岸村庄较密,居民多为一村一姓,多姓杂居者较少。村庄大的多叫某老家、某营子、某寨、某楼、某庄。建国前,比较大的家族建有祠堂,仅城内即有蒋家祠堂(现市粮食局油厂)、李家祠堂(东门里路北)、姜家祠堂(现市卫生局)、马家祠堂(华祖庙路北)、刘家祠堂(西门口路北)等。家族子孙起名,一般须按宗谱中规定的辈份排,如李姓现代字派是“中心承家传,绍先景运隆”;蒋姓字派是“尚文庆昭祥,承家传业久”;薛姓现代字派是“怀仰荣宗象,恒钦焕汝光”等;如不按照字
39、派起名,就要受到同族人的责备;若颠倒字派,即为“乱宗”,要受到严厉斥贵。同家族中有重大事情,多在祠堂商讨,由德高望众有权威的族长出面处理,如不服可训斥、打骂。若某人有越轨行为,在祠堂可斥责、杖责;如屡教不改,可以送政府关押;寡妇不守节,族人可以将其活埋。一个家族中的族长多为本族中有地位、有钱财、为人正派、乐于助人,而且辈数较长的人担任。他常常“以族代政”,处理家族中的重大纠纷建国前,本地人家族观念强,同族人比较亲密。也常有两个家族争斗,形成世仇的。建国后,打破了家族中的一些陈规旧俗,人们赤诚相待,和睦相处,很少发生家族间的纷争。但近年来,有的地方陈旧风俗有所复活。第二节回民习俗(一)生活习惯服
40、饰:当地回民衣着和汉民相同。但到清真寺礼拜时,男的戴白色礼拜帽,女的戴黑色盖头;平时亦有戴的,但为数不多。建国前,家境好的中老年妇女,戴珍珠勒子、金耳环等。现在戴珍珠勒子的已不见,但戴耳环的尚多。语言文字:回民称祖父为“把把”(bb),称姑母为“娘”(ning),杀鸡、杀羊说“宰鸡”、“宰羊”。彼此谈话时常夹杂一些伊斯兰文词语。回文只有阿旬和他培养的接班人学习,其余的人学汉文。肉食:回民严格遵守伊斯兰教规,可吃的肉食为:兽类中反刍的、吃草的、性情温和的,如牛、羊、鹿、兔等;禽类中吃谷的、性情温良的,如鸡、鸭、鹅、雁等。但病死的、妄杀的、烧死的皆不吃。动物的血液一律不吃。兽类中凡有爪的、不反刍的
41、、性烈的,如猪、狗、马、驴、骡、猫等皆不吃。特别是猪肉严禁食用。不论兽类、禽类必须在阿訇放血后,才可以吃阿訇宰禽兽均在白天,夜间不宰。(二)婚嫁婚姻不相信“生时八字”,不“合年命”。在旧社会,回族婚嫁有以下几个步骤:受谢,男方家长请出媒人,向女方家长说明孩子的年龄、家产等情况,征求意见,女方家长口头应允后,媒人和双方家长商定“受谢”日期。所谓“受谢”,即女方应允亲事,是媒的面子,媒人应向女方家长致谢,女方接受这种谢意,所以叫“受谢”。受谢时,男方买些糕点,由媒人送给女方。下允书,下允书之前,媒人与男女双方商定具体日期,男方再请出几个人,凑够“四大媒红”。早晨四大媒红到女家下书,同时还携带首饰和
42、许多“鸳鸯锭子”。女方整桌招待吃饭时要吃面条子。中午到男家下书,男方亦用整桌招待,吃饭时吃馍。这就是“清早面条晌午馍”的招待媒人的惯例。要好,“要好”即男方要求女方确定结婚的日子。先由男方选择两个好日子,由女方圈定一个作为喜期。要好时男方也准备一些糕点送给女方。撒床,结婚那天,当花轿抬向女方家时,男家在新人房里由妇女“撒床”,边撒边唱撒床歌。娶女,男方到女方去的花轿后边,还有一顶绿轿,绿轿里坐一妇女,她的任务是帮助新娘梳妆打扮,快把新娘接到家里,俗称“娶女”。因为她是男家派来的客人,又称“娶女客”。娶女客到女家给家长道喜,然后到新人卧室里,用红鸡蛋在新人头上滚几滚,把新人的辫子敞开,馆成纂,把
43、耳坠去掉,戴上男方送来的耳环,再用梳子给新人梳梳头。她一边做一边念上头歌。娶女给新人梳打扮已毕,向家长告辞,坐2人小轿先回男家。送女,男方既然派一妇女娶女,女方也就派一妇女把新入送到男方,这名妇女俗称 “送女”。因为送女是妇家来的客人,又称“送女客”。新娘坐花轿,送女坐绿轿,两个送男客各坐2人小轿,这四顶轿一齐到男家。送女的任务是陪着新人不让他人过分的取闹。抱轿,花轿抬到男家院里,新郎的哥哥对着花轿作揖,表示欢迎。另一个把轿门打开,这时有一送男客,将新人抱到洞房里,放在床上,即退。看三,女方派两名妇女到男家看新娘、新郎拜三(回民只拜人,不拜天地)。当拜时他们站在新娘旁边护着,不让别人跟新娘反闹
44、。谢媒,男方家族中,不论远门、近门,凡成年男女,均参加谢媒仪式。谢媒在院中举行先由男性最高一辈的向媒人作揖致谢,再由次一辈的致谢,再次一辈的致谢。而后女性按辈数下拜致谢。媒人一一还礼。谢媒时由“清茶”(即司仪)指挥,仪式简单隆重。念女歌,“女歌”是阿拉伯文的译音,即祝贺词。“念女歌”是宗教仪式,仪式在主房举行。主房中放一张方桌,新郎和男方家长站在方桌两边,阿訇在上首念女歌,祝新婚夫妇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尊长爱幼,夫妇互相尊敬,白头到老等。念毕,阿訇用回文写一张结婚证书,交男方家长收存。最后,阿訇将喜果撤向群众,仪式完毕。回门,结婚的第二天早晨,新郎坐轿到岳父家,拜见岳父母时行“双揖双
45、叩礼”,略吃茶点,告辞上轿。走一段路,新郎下轿,回到岳父母家见岳母,说“奉母之命,请岳母明天到我家吃饭。”然后出门步行,再上轿回家。建国后,实行婚姻自由,即使有人从中介绍,也只起到搭桥作用。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符合婚姻法的规定,领取结婚证书就是合法夫妻。至于婚姻仪式,或参加集体婚礼或旅游结婚,都由结婚人自己决定。旧时结婚习俗多已抛弃,但仍保留念女歌的习惯。(三)丧葬祭祀土葬,回民死后,家族长辈或至亲,带领死者于侄到坟地,点明葬地的地点,这叫“点穴”。然后按指明的地点,挖一南北方向的内径长6尺、宽2尺、深3尺的墓坑,上面用砖砌成拱形,这叫“圈墓”。北头用砖封;南头待放进死者尸体后,再用砖封;也
46、有在四周用木板或砖头镶着的,但底部必须是土地,这样,让死者的尸体挨着地。速葬,回族不相信风水,也不选择吉日良辰。不论男女老少,从死亡之日算起,尸体在家停留不超过3天。如有重要亲属在外,因路远尚未赶到,可延长一天埋葬。薄葬,人停止呼吸后,迅速使其闭口瞑目,正寝停放,准备安葬;并由家属向亲属和有关方面报丧。在旧社会,到回族人家吊丧,可以不带任何东西,也可以到中药房买两包 “香”(药材的粉末)或买几袋“安息香”带去。丧家对吊丧的人给一孝帽或孝带。建国后,到回族人家吊丧,可买花圈,或6尺白布,也可以买一条纸烟。吊丧者,不叩头、不鞠躬,可以哭也可以不哭。丧家给黑色袖章,出殡时戴上。安葬之前,要给亡人沐浴
47、:把尸体放在榻布(专门给亡人洗尸体的工具)上,用清洁的温水,先洗面部,次手臂,再次两足,这是“小净”。然后用温水冲洗全身,再用碱水或清水冲洗全身,这叫“大净”。沐浴完毕,轻轻擦净,用香料、冰片撒全身,然后用“可番布”(即白布也是葬布)将尸体裹起来。成年男子葬衣有3块:一是小卧单,一是大卧单,一是衫衣。成年妇女的葬衣,另外有盖头和围胸布各一块。小孩,男孩用一块大卧单,女孩用大小卧单各一块。尸体穿裹停当,子女、亲戚、挚友等绕体1周,作告别仪式。然后盖上榻布罩子,抬至主房门前,由阿訇集合子侄、亲戚、挚友等,阿訇“站展达子”(即致悼词)。致悼词毕,进行“传经”,即死者的家属,将死者衣物、金钱等施舍给穷
48、苦的人。接着死者的子侄亲戚等,抬着榻布,放在榻布的架上,送向坟地。到坟地后,去掉罩子将尸体缓缓送向墓地。入坟后仰卧,将死者面向西方,以示“归根圣地”。最后将墓地南头用砖砌好上面用土封成长方形坟头。回民安葬死者,除用白布做“可番布”以外,不准用任何衣物陪葬。安葬毕,子侄亲戚等,一齐回到丧家,儿子望见家门号哭进家,这就是“送到坟地哭到家”的风俗。做日子,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第7天、40天、100天都可以做纪念,俗称“做日子”。但是这3个日子不一定都做,究竟做那一个,由死者的家属决定。比如“做七天”,事前请好阿訇,到那天早晨,死者的子孙到清真寺换水(沐浴),陪阿訇到坟地“走坟念经”。走坟后阿訇到家“
49、开经”,请会下油的妇女前来“下油”(即炸油香);请亲戚、挚友陪阿訇吃饭。他们来时各带香油2斤,也有不送实物光送现金的。吃饭时,大家谈颂死者的事迹以表示对死者不忘。饭后,家属派人把油香送到清真寺,亲戚、朋友家每家两个。做周年,人死后第1个周年,第3个周年,第10个周年也做纪念,这叫“做周年”仪式大致和“做日子”相似。做冥纪,死者的岁数逢“10”的时候,如60、70、80等一般也做纪念,叫“做冥纪”。仪式亦和“做日子”相似。(四)重要节日开斋节,是当地回族盛大的节日。每年回历九月为斋月,要封斋1个月。但老弱、产妇、病人不封斋。封斋的人白天不准吃一点东西,也不准喝一口水(夜里可以吃喝),断绝一切私欲
50、杂念。封斋的目的是使人尝尝饥饿的滋味,使富者同情受苦的人,对他们进行帮助,同时锻炼人的坚强意志。斋月也是回民给死者添坟的时候。回民添坟不烧纸,也不上供,可以请阿訇走坟念经,可以炸油香。封斋完毕,到回历十月一日,就是“开斋节”。每逢开斋节,当地回民纷纷到清真寺向阿訇祝贺,并在清真寺开大会庆祝。古尔邦节,每年回历十二月十日,是古尔邦节,当地回民没有像对“开斋节”那样重视。只有家境比较好的人家,才在这一天宰一只羊,以作纪念。注:鸳鸯锭子:它跟提糖月饼一样,形状像长方形的线板,上面的花纹是一对鸳鸯。走坟念经:给死者添坟做纪念时,后辈人陪阿訇走向坟地,由阿旬为死者念古兰经,叫“走坟念经”开经:阿旬到家将
51、古兰经恭读完毕叫“开经”。油香:“油香”是油炸的食品,一般有3种。大油香:白面加盐少许,用沸水掺生水搅拌成稠糊拍成比烧饼略大的圆面饼,用清香油炸熟即成。小油香:做法同大油香,但不加盐,每个大小相当于柿饼子。三角油香:形状为三角形,是带馅的油香,有甜的、咸的两样;甜的是麻仁做馅子,咸的是用细粉、豆腐与青菜,用油盐调和做馅子。第三节节令习俗(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当地旧俗称“过年”。这天五更起床,先放开门炮,而后净手、焚香、点腊烛;男女穿新衣。下汤(下扁食)时,放鞭炮。饭菜做好后,不食。首先全家叩拜天地,保佑全家平安,而后再向祖宗牌位、尊长叩头拜年。饭后,全家主要成员带着火纸、鞭炮、祭品(酒、肉、
52、果品等)到祖坟拜年。返家后,到同族邻居家给长辈行叩头礼,平辈互相同好。各家备麻叶(一种油炸食品)、花生、瓜子、麻糖等食品招待,至亲长辈给晚辈小孩压岁钱。拜年以午前为度,午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初二,带大馍、点心、麻糖等礼物到外祖父家,初三到姑母家,初四到岳丈家拜年。如误期,见面时需说明原因,否则受责。走亲戚、串朋友至正月十五日。城镇商店初五开始营业。城市有请春酒的习惯,亲戚朋友互请品尝佳肴,增强友谊。建国后,习惯尚存,但焚香、祭神、叩问等旧俗已废,提倡过革命化春节,严禁铺张浪费。进入80年代,传统习惯逐渐复活,个别地区已有焚香烧纸的,但拜年不再叩头了。春节那天,各级领导到军烈属家,到生产在第一线
53、,到退休、离休老干部、老工人家慰问。(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农村叫“小年下”。元宵晚上,屋内焚香、点腊烛,晚餐吃元宵。门外挂灯笼,放焰火,不论城市和农村,均灯火通明。灯笼式样品目繁多,有“红火炭”(用竹蓖扎的用红纸糊的灯笼)、走马灯、纱灯、龙灯、凤灯等等。当晚放焰火,大型焰火是群众集资办的,也有各家自行购买的,还有的用硫磺、柳炭、犁铧碎屑制成的花筒,在屋外跑动燃放。建国后,迷信习俗废除,挂灯笼、放焰火、吃元宵之俗尚存。80年代,高跷、“鬼会”、小车干旱船、戏剧等,均到街头演出。1982年至1985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日,由县文化部门主办的城市灯展,灯式新颖,品种繁多
54、,观灯的城乡观众数以万计。(三)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这天家家户户早起围仓。“围仓”即用青灰在院子里打麦场里撒成圆圈,最少要围三圈,中间放一撮五谷杂粮,用土或砖头盖住,以此祈求丰收。这天早晨,家家吃煎饼、大馍。歌谣云:“二月二龙抬头,打着犁子赶耕牛,大囤尖,小囤流。”建国后,城里已不围仓,但农村仍有这一传统的习俗。(四)清明节清明节,男女盛装,携带祭品,远足郊外,添坟祭祖,俗称“扫墓”。在家里插柳招魂,以表示纪念。另外用柳条穿烧饼,挂在房檐下或墙上,至立夏给孩子吃,据说这样可以治小儿“苦夏”(小孩子食欲不佳,身体瘦弱)。建国后,扫墓之俗尚存,清明节前,机关、学校列队持花圈到烈士
55、陵园扫墓,听陵园管理人讲述革命先烈事迹,启迪后人。(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旧时人们认为这时蝎子、蜈蚣、蛇蜂、蜮等俱出为害,人称“五毒”。于是画五毒形象贴在门口,小儿涂雄黄于耳、鼻、眼窝、肚脐处,防疫除病。妇女用香料绣成荷包,或用丝线缠成粽子、糖糕形状,给小儿佩戴或用黄布为小儿做肚兜、虎头鞋,是日穿戴,以避“五毒”。早晨,户户插艾。早餐城市吃粽子、糖糕、油条;农村吃粽子、糖包。中午饮雄黄酒。对至亲厚友,以此相送为礼,表示祝愿。是日,亳县还有一重大活动龙舟竞渡,这是为纪念屈原之举。涡河许多船只,船头上扎一大龙头,在血盆大口下,装有生丝染黄的龙须,船尾上扎一龙尾。龙
56、头上坐一垂发童子,扮成武生模样。船身两边,跨坐10人或16人,一只脚伸进水里,身披虎皮纹布坎甲,青巾扎头,手执划桨。船中搭一彩棚,盖有游人。船中一人打鼓,一人敲锣,龙船后尾跟随一只闹船,上面扮演杂剧。内容有“司衙官问官司”:设公堂,竖官衔牌,上面书写“肃静”、“回避”。还有“王家坟正堂”(王家坟是当时的土娼区),上坐“加三级混蛋”等,借以显示对官府的嘲讽。龙舟竞渡开始,班班队队龙船上,童子牵动龙头,或左或右;龙口或张或合,或悬空跳跃;水手一齐划桨,其行如飞。龙尾左右摇摆,缓行时龙身左右倾斜。打鼓人唱一句,大家和一句,船上的杂剧演出宫绅千奇百怪的丑态。尤其歌词,优美动听。涡河两岸观众数以万计,热
57、闹非凡。在“五四”运动后,船上还演出过“炮打日本鬼”等内容。建国后,饮雄黄酒、缝香包、龙舟竞渡等习俗渐废,唯插艾、吃粽子和糖糕等习俗尚存近年来,分居的儿女,节前以鸡、鱼、酒、肉等孝敬父母岳丈之风盛行。(六)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这天家家户户扫墓,祭把祖先。据传七月十五瘟疫流行投河淹死的、上吊死的、被人暗杀的等等“冤鬼”、“厉鬼”出来作祟。据旧志载:城西北隅有州厉坛,每至中元,州官在坛上公祭厉鬼,致祷词,要他们念祭把恩德,不要在人间作祟。是日夜,威平寺和白衣庵的和尚,搭台念经,超渡亡灵。人们施焰口、放河灯,给冤鬼引路指津,借以驱除鬼祟。建国后,此俗已废,唯存上坟这一习俗。(七)中秋节
58、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农村早晨吃焦馍(用芝麻、面粉活成面块,烙成烙馍,烤焦),城里午餐丰盛。入夜举家团聚,焚香祭月(多为主妇或姑娘主祭)。祭后,食月饼、瓜果毛豆等,饮酒赏月,至深夜方散。建国后,旧俗虽易,但仍全家团聚,食月饼、瓜果等。80年代,独家生活的儿女,节前以月饼、酒、肉、瓜果等孝敬父母,至亲厚友亦有礼品来往。(八)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叫“重阳节”。时天高气爽,旧时骚人墨客登高聚会,赏菊赋诗。进入80年代,市内多次举办菊展,文人雅士咏诗作画,殊有兴致。(九)腊八农历十二月八日,叫“腊八”。旧时,是日早餐用毛栗、花生仁、红枣、百合、山楂、莲子糯米、红白糖等,煮成粥,叫“腊八粥”。信佛
59、的人,是日施舍穷人。而现在腊八粥,用小米豆腐、粉条、花生仁、芝麻仁、海带、姜、葱等煮制,改甜为咸,改早餐为午餐。因此时已接近年关,所以有“吃了腊八饭,便把年来办”的俗谚。(十)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各家打扫卫生,清除房舍尘土垃圾,男性用馆糖奉灶君,祭时焚香叩头,并祝祷:“上天好话多说。”为什么用饴糖祭祀?一说是用馆糖粘住灶君的嘴,不叫他上天说三道四。建国后,此俗已废。(十一)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建二十九日),是本年最后一天,这天家家扫庭院,贴春联,易门神;入夜点烛焚香,堂屋桌上陈列供品,全家团聚,饮酒辞岁,祝长者长寿,儿女兴旺,长者给子孙压岁钱。而后围火炉“守岁”;至午夜,放关门炮。(十
60、二)法定节日民国时期,法定节日有4月4日“四四”儿童节,10月10日“双十节”等。建国后,法定节日有“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十月一日国庆节、元旦。近年又新增9月10日为教师节,3月12日为植树节等。逢法定节日,机关、学校厂矿都扎彩门、挂彩灯、插彩旗,召开庆祝会,组织各种相应的活动。不少青年择节日结婚。第四节旧时生产习俗亳州城形若卧牛,旧时有“立春不鞭牛”之说。据说若立春这天鞭打牛,则人有灾难。过年(春节)不过“破五”(正月初五),不准喝糊涂(粥)。据说喝糊涂圪巴地。正月开犁,在地头要焚香、放炮敬土地神。据说这样犁地不打犁铧。不过“破五”,农民不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学信息处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价仓库租房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百年树木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全屋定制工程合同范本
- 《餐饮服务与管理》高教版(第二版)7.3菜品的定价原则与方法单元练习卷(解析版)
-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两人合作简明合同范本
- 2024年胸苷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船用滚轮闸刀掣链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粉末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实验室十大危险操作和安全隐患
- 妇幼保健院关于修订岗位轮转制度
- 气候影响着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顶管及盾构施工技术及特点(62页)
- 生产部管理人员考试题(新进转正)范本
- 高中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PPT通用PPT课件
- 6S管理知识图解
- 高速铁路ZPW-2000轨道电路
- 县国家税务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 儿童消化道出血诊疗(课堂PPT)
- 桥梁荷载试验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