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_第1页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_第2页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_第3页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摘要: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以及演变的历史过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空间结构分析是地理学研究常用方法之一,对了解研究对象的区域布局以及相互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目前批准的171个古村古镇为例,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概况、分布类型及分布密度展开分析,揭示其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其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旅游发展水平的相关性。结合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分析古村古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以及相关性。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空间结构 相关性2

2、014年2月19日,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等规定,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并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公布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等71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等107个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已经是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名单。关于中国的一、历史古村古镇空间形态特征分析受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文化扩散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古村镇为代表的中国农村聚落可分成北方、南方和西部三大区域系统,北方系统分为东北区、长城区、黄土高原区、华北区4个聚落区;南方系统分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丘

3、陵区、东南沿海区、西南区4个聚落区;西部系统分为北方牧业区、西北区、青藏区3个聚落区。(一)空间分布类型从宏观上看,历史文化村镇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可以根据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测定,点状要素有均匀、随机和凝聚三种空间分布类型,可用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进行判别。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利用这种方法,在将古村古镇放在一起进行测算时,得出 QUOTE =0.4788777, QUOTE =0.996913,R=0.477299。由此可见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总体分布、名镇分布及名村分布均属于凝聚型分布。(二)省域分布特征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属性进行省域上的分析

4、,得出我国历史文化村镇分省的分布状况,图中省域色块颜色越深表示名村镇分布越多,由图可以看出,历史文化村镇在省区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与上述地理集中程度分析一致,历史文化村镇集中分布于若干省域。其中,浙江、山西两省最为集中此外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省市也较为明显。图1 全国省域分布特征(三)空间分布聚集区域分析历史文化名村在全国形成两个高密度圈,一个以晋中为核心,另一个以皖南为核心,可见山西古村落民居和皖南徽派民居相齐名,这与历史上晋商和徽商的资金投入与文化沉淀有关。图2全国空间分布聚集区域图与历史名村的商人返乡投资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历史文化名镇往往与古代交通格局和商品集散动力相联

5、系,历史文化名镇在全国也形成两个集中区域,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另一个则是四川盆地。以江浙沪交界带为核心的三角地区是历史文化名镇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拥有江苏周庄、甪直、同里,浙江乌镇、西塘、南浔,上海朱家角等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江南古镇代表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居住艺术,是江南“水”文化和“丝”文化的结晶,这里的古镇文化遗产群,包括古镇古建筑群、古镇老街区、古镇民俗等。二、古村古镇空间分布的相关性探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宣传作用。在157个名镇名村中,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业都很发

6、达,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木渎,浙江的乌镇,安徽的西递、宏村等,都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年游客人数上百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而对于原来默默无闻的一些古镇,因被评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而声名鹊起的现象也不鲜见。如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渼陂村,2001年游客仅有3 000人次,2005年底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后,2006年游客增至3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近百万元。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重点推广我国各地的古村镇参与国家级名镇名村的评选,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建议在今后的评选过程中更应慎重,在评选指标体系中适当考虑旅游发展情况,兼顾全国的空间布局,除重点考虑现有几个古村镇集中带外,还应适当扩充偏远地区名额

7、,以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与旅游发展对古村古镇的分布并无正相关关系,恰恰相反,现代经济和旅游开发可能给古村镇带来某些改变,一旦行为不慎就会带来破坏性的压力。为了古村古镇所在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谨慎地保护遗产景观,合理地利用古村镇文化,是值得政府、学者和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话题。参考文献1 赵勇,张捷,章锦河.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 人文地理,2005(1):68 - 74.2 王景慧,阮仪三,王林.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著. 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 张强.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以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D. 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张超,杨秉赓. 计量地理学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8 - 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