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陌上桑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陌上桑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陌上桑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4页
陌上桑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1 页 共 NUMPAGES11 页陌上桑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陌上桑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乐府诗常识。2.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思想。3.体会罗敷形象的特点和侧面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熟读、背诵。2.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罗敷形象的特点和意义。3.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体会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一、简介“乐府”导入: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诗既包括来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些

2、诗,一般都配乐歌唱。宋人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我们曾学过南北朝时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学习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二、朗读:1.学生听朗读(播放朗读音频教师提示注意以下字音:陌(m) 隅(y) 敷(f) 笼系(x) 倭(w)堕(du)髻(j) 缃(xing)绮(q)襦(r) 捋(l) 髭(z) 著(zhu) 帩(qio) 踟(ch)蹰(ch) 姝(sh)宁(nng) 载(zi) 不(fu) 骑(j) 婿(x) 骊(l) 系(j)马尾 络(lu)皙(x) 鬑(lin) 盈(yng) 冉(rn) 趋(q)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一)第一段:1.指名朗读,教师指导。2

3、.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内容,就不懂的地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教师准备:好女:美女。自名:本名。善:擅长,很会。蚕桑:养蚕采桑。为:做成。行者:过路人。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由于看罗敷,耽误了手中的活,回来后彼此抱怨。但,只是;坐,因为。3.指名概括本段大意。(明确)写罗敷美貌。4.学习描写手法:(1)诗句灵敏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罗敷美貌,结合这一段的内容详细说说。(明确)首先使用侧面(间接)描写,写罗敷美妙的住所:阳光照耀的秦氏楼,描写采桑用的精巧器物;接着正面(直接)描写罗敷精巧华美的服饰;然后又用侧面描写,借助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如痴如呆的反映表现对罗敷的爱慕。主要运

4、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即使不再使用正面描写,我们已能感受到罗敷绝美的姿容了。(2)这一段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明确)夸张、排比。(例略)5.学生齐读、自读、背诵这一段。(二)第二段:1.指名朗读,教师指导。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教师准备:谢:请问。宁可:愿意。共载:一道乘车而去。不:同“否”。3.指名学生概括本段大意。(明确)写使君垂涎罗敷美色,向她提出无礼要求。4.理解诗句含义:(1)从描写使君的语句中,你看出了什么?(明确)前两句写使君耀武扬威,接下来写使君盛气凌人,最后两句写使君厚颜无耻。这几句,把一个封建社会官吏的荒淫无耻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2)(讲解)这一段写使君

5、突然出现,酝酿了使君和罗敷的矛盾冲突。5.齐读、背诵。(三)第三段:1.指名朗读,再齐读。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教师准备:前:动词,向前。置词:致词。十五、二十、三十、四十:指年龄。为人:指外表。冉冉:缓慢的样子。趋:慢步走。坐:同“座”。3.指名学生概括本段大意。(明确)写罗敷回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4.理解诗句的含义:(1)罗敷的话“使君一何愚”表现她怎样的性格?(明确)面对使君、吏人的卑劣行径,罗敷怒不可遏,挺身而出,义正词严,表现出她不畏强暴、蔑视权贵、据理力争、遵守操守的高贵品质。(2)接下来罗敷为什么要盛赞自己的丈夫?(明确)罗敷面对的是使君,必须用机智才能取胜。她向使君

6、说明自己的丈夫也是当大官的,这是为免受侮辱而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使这个欺软怕强的家伙无从下手。这表现了罗敷的沉着英勇和机敏智慧。(3)罗敷对丈夫的赞美,哪些地方的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明确)用所乘之马及马的装饰物、腰间佩剑等侧面衬托丈夫的地位,用同座之人的表现衬托他的出色、与众不同;其他是正面描写,写丈夫雍容大度、漂亮潇洒。(4)诗没有交待这场矛盾冲突的结局,你认为会是什么样的?(明确)我们可以想见使君那种颓丧、为难的狼狈相;也可以想见罗敷扬眉吐气、获胜而归的神情诗没有写结局,这给我们留下了空旷的想象空间,回味悠长。(四)小结全诗:1.学生齐读全诗。2.怎样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7、?(明确)全诗表达了采桑美少妇罗敷严词回绝使君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英勇和对抗精神。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这首诗。预习诗经三首。陌上桑中罗敷外貌描写的艺术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了一个采桑女子罗敷巧妙回绝“使君”调戏的故事,诗中塑造了勤劳美丽、泼辣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诗中对主人公罗敷外貌描写的艺术,堪称文学史上人物外貌描写艺术的经典之笔。正面描写避实就虚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的外貌一般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的特点加以详细的描摹,给读者以直接、真实、详细的感受。而陌上桑中对罗敷外貌的正面刻画独运匠心,用消费器具的精巧和穿着装饰的华美来映衬罗敷的

8、美貌:“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就这样闪亮登场了:她提着一只精巧的桑篮,篮子的络绳用青丝编成,提把是用有香味的桂树枝作就。她头上梳的是斜倚一侧、似堕非堕的“倭堕髻”(东汉后期妇女流行的一种时髦发式),耳朵上挂着晶莹闪亮、价值连城的明月珠;下身围一条杏黄色绮罗裙,上身穿一件紫红绫子短袄。一切都是珍贵的、鲜艳的、明丽的、动人的。那么,罗敷的眉目、身体将会是如何的完美?每个读者都在期盼着。但是,文章对罗敷外貌的正面描写就此打住。至于主人公罗敷长的是清纯俏丽的瓜子脸,还是甜美得意的苹果脸?文中未说;是娇媚含嗔的杏眼柳叶眉,还是顾盼流转的大眼卧蚕眉?

9、你不清,我也不明;是薄薄精致的樱桃小口,还是厚厚饱满的惑人大嘴?你在想,我也在猜;是汉代赵飞燕身轻能作掌上舞的“掌上身”,还是唐朝杨玉环“肌理细腻骨肉匀”的贵妃之体?你在翘首以盼,我也是望眼欲穿真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美假设天仙的罗敷。这样避实就虚的对罗敷外貌的正面刻画艺术,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素养的人对罗敷完美外貌形象的期盼,堪称一绝。这种运用正面描写却又避实就虚地去刻画人物外貌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辛延年的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孔雀东南飞中:“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假

10、设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种写法对后人的创作可说有秉烛照路之功。侧面描写无中生有陌上桑在对罗敷进展上述正面描写后,引得读者欲罢不能,都急于知道罗敷到底有多美。作者不是直接写罗敷本身,而是笔势一荡紧接着运用侧面描写的艺术手法,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读到此处,很多读者都会哈哈一笑。作者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看到罗敷的神态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博得读者的哈哈一笑吗?不,此处极尽诙谐夸张之笔,不仅是为了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喜剧

11、气氛,更重要的是,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通过夸张描写美的效果,让读者去感觉美,进入为罗敷之美所陶醉的意境。这样不需浓墨重彩,自然天成,就将罗敷无与伦比、不可描摹的完美衬托而出。这种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的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在文学史上屡见不鲜。如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形容容貌美丽的女子;西厢记中写莺莺出场时,便先写周围人看得失魂落魄的神态。总而言之,陌上桑中罗敷外貌描写艺术的关键在于:避实就虚的正面描写与无中生有的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使人物外貌充满了朦胧美,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又满足了不同阶层人的审美标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成为文学史上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刻画

12、人物外貌的经典之笔。陌上桑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陌上桑是汉乐府中一篇出色的叙事诗。它讲述了在路边桑林中一个美丽聪明的采桑女子与存心不良的太守斗智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有幸认识了这位来自大汉王朝的绝色佳人。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然而这个女子却不简单,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解读这份独具馨香的美丽:美人之美。故事 在一派田园牧歌式的气氛中揭开序幕,“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一如古老的东方故事的开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道出,此种形式常见于民间歌谣,读来亦有亲切之感。一个“好”字,一言概之。好在何处?有待从后文中细品。美丽的朝霞,映照在阁楼之上,一个名为罗敷的秦氏好女就在这霞光掩映之中出

13、场了。因“罗敷喜蚕桑”,故“采桑城南隅”再自然不过。然出门采桑的罗敷却是流光溢彩的:“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是她采桑的工具,很是华贵;“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是她的发式妆扮,很是讲究;“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是她的服饰,很是艳丽。所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那么此处的美人之美,就美在外在服饰。其眉目唇齿如何?诗文中无一言及其容貌。“行者见罗敷”四句,是将看罗敷者尽情描写,侧面衬托出美人之容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值得关注的是,此处出现的观罗敷者,是“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其表现又各有不同,细节处更有值得讨论之处。行者“下担捋髭须”,借休息之名,陶然于罗敷的美丽;少年“脱帽著头”,借整理衣冠以求得罗敷的青睐;耕者与锄者就显得更为质朴简单,忘记了手边的活计,更有趣的是,“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之说,更让人读来忍俊不禁,可以说这是对人性的好心嘲讽,诙谐幽默。此处描写真乃妙笔,罗敷多美?任想象之。以丑衬美。故事开展到这里,有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那就是使君出场了。“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也看到了美丽的罗敷,受其吸引,“踟蹰”的岂止是那高头大马,还有那高高在上的使君。几番问答之后,使君的不良存心显露出来,提出“宁可共载不”的要求,比照之下,前文的“观罗敷者”还算得意,毕竟他们懂得“发乎情,止乎礼”,而使君那么显得轻浮、浅薄甚至可恶了一些,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