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吳明烈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暨研究所TEL:05-2720411 ext 36118 FAX:05-2721192E-mail:adumlw.tw.tw.tw.tw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成立於一九六一年,係根據一九四八年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而成立的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OEEC)演變而來,向來致力於各會員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截至二三年止,共有三十個會員國。 (續)要成為OECD的會員國,並非是一項自動申請的過程,而是由該組織的理事會決定邀請那
2、個國家成為會員國,並且須符合相關條件。整體言之,OECD的會員國必須是個開放市場經濟(open market economy)、民主多元化以及尊重人權的國家。會員國必須要能夠願意且具有能力履行組織的主要原則、法令以及政策責任。 OECD 設有教育研究與革新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ERI),專門負責教育的交流合作與研究發展等工作。 該組織從一九七年代之後陸續提出的回流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全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
3、nomy)、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學習經濟(learning economy)與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等理念及思潮,對於終身學習的發展可謂影響深遠。 從澄清報告書到全民終身學習報告書:倡導回流教育與終身學習機會平等 OECD在一九七年代及一九九年代分別發表了回流教育:終身學習的策略(Recurrent Education: A Strategy for Lifelong Learning)以及全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報告書,對於全球終身學習的發展影響深遠,也足以堪稱為OECD推動終身學習的代表作。 回流
4、教育:終身學習的策略 OECD在一九七三年出版了回流教育:終身學習的策略一書,又稱為澄清報告書(Clarifying Report),強調教育機會的均等,以及教育的進行應與個人的生命相久遠,因此,回流教育必須成為一種長期的計畫策略,而有助於終身學習的推動,並培養個人成為一位成功的終身學習者。 回流教育被定義為: 一種義務教育或基礎教育後的綜合性教育策略,主要特性在於教育應以循環的方式在個人的生命全期中與工作、休閒、退休及其他活動輪替發生。 回流教育的原則與目標如下 促進學校學習與其它生活情境學習的相互補充。 檢視義務教育的結構與課程。 在教育政策、公共政策與就業市場政策之間作適度的調整與統合。
5、 在各級學校中實施補償教育。 經由傳統教育機構與大學的開放,提供成人的學習機會,以促進成人高等教育的參與量。 (續)無論何時何地,當成人有學習需求時,教育的提供應盡可能擴及到每個人,而成人教育的實施亦須經過完善的規劃。 承認經由非傳統教育途徑所獲得學分的價值,工作與相關經歷亦應被視為一項入學資格。 揚棄傳統正規教育體系的終結教育模式,並且確保人人在生涯階段中接受義務教育後,仍能繼續獲得教育。在高等院校、大學與工作場所中促進教育與工作的輪替發生。 回流教育具有以下各種個人與社會功能: (一)保障教育機會的均等;(二)更新工作技能與知識;(三)提昇生產力;(四)降低失業率;(五)幫助個人的成長與自
6、我實現;(六)順應社會變遷;(七)促進社會流動;(八)促進社會民主並確保個人的自由選擇。 回流教育具有五種概念意涵: 回流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批判在學習社會中,工作與教育應有更多的交流輪替,同時教育機會應擴及到個人的生命全期。 回流教育是推動終身學習的一項策略 OECD在回流教育:終身學習的策略報告書中,特別強調教育機會的均等,以促使教育的發生能與個人的生命相久遠,因此回流教育必須成為一種長期的計畫策略,而有助於終身學習的推動,並培養個人成為一位真正的終身學習者。 (續)回流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體系之一 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涉及的範圍與實務甚廣,就教育體系發展的觀點而言,回流教育體系乃是建構終身
7、教育體系的一項重要內涵,終身教育這種巨型體系,已涵蓋了回流教育體系這項層面。 回流教育是學校教育體制的重要改革 促使人類漸漸意識到在現代社會中,學校所應扮演的多重角色及多種功能。 (續)回流教育是學習社會的一項實踐策略 回流教育體系的建立包括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繼續教育三個階段,為落實回流教育制度的實施,正規學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機構,應建立多元化的入學標準,並放寬入學限制,方便個人隨時可以返回學校參與學習,以擴大學習的參與,並促進工作與學習的密切交流,進而促成學習社會的實現。回流教育被視為二十世紀教育的第一個新理念,至今仍在許多國家中持續推展,台灣亦為不例外。 全民終身學習報告書 OE
8、CD在一九九六年發表。終身學習的目的在於促進個人發展、社會凝聚與經濟成長。終身學習更須與生活及工作結合,而為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理想,進而建立學習社會,必須動員充分的資源與教育經費,各政策部門間亦須密切合作。 強調提供第二或第三次的機會給予成人,並且主張人人應該能夠積極地受到激勵而參與於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兼具以下功能: 促進個人發展;提升民主價值;發展社區生活;維持社會凝聚;增進創新、生產力及經濟成長。在終身學習策略上對於教育訓練的投資,將為個人、組織、經濟與社會帶來長期的效益。 為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理想,需要考量到三項相互關連要務 :首先在於改善終身學習的基礎,以促使所有學習者能獲得工作或繼
9、續學習所需要的資格;其次在於促進學習與工作的轉換及互動;最後則是需要再思考所有學習提供者的角色與責任。 OECD根據美國柯羅絲的觀點,提出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三種障礙: 結構情境障礙:社經水準、勞動力市場與財政情況影響學習參與甚為深遠。結構情境因素同時影響到學習供應、學習方案及學習機會等供給面,以及個人的期待與動機等需求面。 機構障礙: 主要係與教育、訓練與學習的機會有關,影響因素包括方案可用性、時間與可近性、教職員的品質及特質、機構的位置以及非正規學習的環境。 個人意向障礙: 主要包括個人對於教育與學習的意向、價值與態度,而這項障礙亦受到結構障礙與機構障礙的影響。 自OECD發表全民終身學習報
10、告書之後,終身學習更加明顯地成為該組織各會員國的重視,且進一步擬定了國家的終身學習策略。OECD的全民終身學習理念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提出的全民教育理念,均重視終身教育的發展且學習應為人人所共享,兩項理念適可相輔相成,為人類的教育未來,構築出美麗的遠景。 教育政策分析:透視全民終身學習 就單一國家而言,自一九八年代迄今,各國亦陸續發表教育報告書,將終身學習形成重要政策,進而具體實現。 OECD 教育研究與革新中心在教育政策分析1998(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1998)報告書中,特以終身學習為探討主題,並分析各國重要的終身學習政策報告書內容,這是國際上第一份專對各國
11、終身學習政策進行分析的重要文獻。 日本 是最早透過政策報告書將終身學習形成重要教育發展目標的國家之一。早在一九八一年日本的中央教育委員會(Central Council for Education)發表終身學習報告書(Report on Lifelong Learning),這份報告書從廣博的觀點,提出終身整合教育的概念,強調整體教育制度應加強促進個人的終身學習。 韓國 在一九九六年教育改革委員會(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al Reform)發表新教育制度的教育改革(Education Reform for New Education Syste
12、m)報告書。應為終身學習發展國家政策架構與基礎結構,學習機會應為全民開放,尤其是學習管道、支援服務與學習成就認證應建立完善制度,以促進個人能依其個別需要及情況,在合適的時間與場所學習。 澳大利亞政府 一九九八年發表為生活而學習:高等教育經費與政策的省視(Learning for Lif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and Policy)報告書,在這份政策書中特別強調各種不同的年齡階層與社會背景的人,均能透過結構式或非結構式的終身學習型態,提昇個人的能力與知識,進而促進就業機會與自我發展。 芬蘭教育部 一九九七年提出樂在學習:終身學習的國家策略(
13、The Joy of Learning: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Lifelong Learning)報告書,在這份文件中明確揭示,該國將廣泛地增進民眾繼續學習,促進學習生涯與社區活動的結合,在此前提下,學習、生活與工作彼此將更緊密相關。 挪威政府 亦於一九九七年發表嶄新的能力(The New Competence)綠皮書,該項政策書的重點在於致力成人及繼續教育的改革,並強調終身學習的主要發展策略在於提供人人所需的教育,促進政府與社會團體及機構的合作,以因應職場的學習需求,以及各種學習成果的評鑑與認證。 教育政策分析2001 OECD從以下五個層面探討終身學習的發展:全
14、民終身學習的政策導向全民終身學習的評估弭平落差:確保人人從教育訓練中獲益知識經濟的能力未來的學校全民終身學習的政策導向所有的學習應該獲得認可。終身學習對年輕人與成人而言,均需要有適宜的基礎能力。 公平的獲得學習機會,需要有生命全程的觀點。 國家必須根據生命全程的需求,評估資源的分配與有效運用。 終身學習並非僅靠單一部門的努力即可竟功,尚需涉及各合作夥伴的政策協調。 全民終身學習的評估指標可用以檢視學習的基礎如何被強化,其中包括各級教育的參與情形及其所提供的品質。終身學習指標尚包括成人的學習機會,涵蓋成人學生的比率、成人參與教育與訓練的總量以及老人可以獲得的識字教育。此外,終身學習的評估尚涉及到
15、終身學習的供給,包括在每位學生所支出的成本以及公私部門對於學習活動所支出經費的成長。 弭平落差:確保人人從教育訓練中獲益擴展學習的參與途徑可以縮短不平等現象。 現今的不平等因素已包括了電腦與網路的使用。促使人人能在學校中使用到科技,乃為因應不平等的一項必要方法。終結數位落差的政策必須有效整合到一般政策中,以克服不利因素。 知識經濟的能力在知識經濟中基本能力的獲得,不見得需透過學校教育,這樣的觀念已經廣受認可。在知識經濟中,需要具備職場能力(workplace competencies),包括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資訊與通訊科技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非但重要並且成為關鍵能力。 未來
16、的學校教育與學習的關鍵角色,在於促進技能與能力,並且增進成長、知識、社會發展與融合,對於上述目標的達成,學校教育扮演著核心功能。此外,學校教育所具有的一項重要功能,乃是完成年輕人的社會化,促使其成為健全的個體與公民。 知識經濟、知識管理與學習經濟:終身學習的重要驅動力 知識經濟、知識管理及學習經濟的理念,在一九九年代中後期及二十世紀初陸續受到OECD的倡導與推動。 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 OECD在一九九六年發表知識經濟報告書 。知識蘊含於人力資本與科技中,向來處於經濟發展的核心地位。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知識具有前所未有的高度價值,而知識管理則是促進組織競爭力與永續發展的核心要素。知識經濟的興起
17、提出了有關教育與訓練的效率及公平性問題,而這也必然是一種學習經濟(learning economy)。 學習社會中的知識管理 OECD在二年所出版 。指出在學習經濟中,有些知識明顯地快速衰退,個人與組織需要學習如何決定哪些知識應該遺忘以及哪些知識需要記憶及儲存。由此觀之,知識經濟與終身學習有極其密切之關係,透過終身學習,個人與組織得以不斷累積知識,形成珍貴的智慧資產,進而促成經濟的繁榮與發達。 新學習經濟中的城市與區域 OECD在二一年出版。這份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學習型態與經濟成就的相互關係,並以五個區域與城市為個案研究對象,進而指出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影響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
18、。 學習經濟 學習經濟的發展涉及經濟與社會歷程的複雜狀態。學習經濟一方面希望提升生產力與促進生活品質;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個人與組織在面對較大的挑戰時,仍能適應新情況。一些分析家指出,學習的歷程是繼續創新的核心以支持學習經濟中的競爭優勢。國際教育城市學會 對於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活動型態如何影響著不同的城市與區域,漸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已經有一些學習城市與區域建立了國際合作關係 。國際教育城市學會 擁有超過一百七十五個城市會員,遍及二十六個國家,這些城市主要是位於南歐與南美,此外,位於北歐、北美、非洲與澳大利亞的一些城市,亦為其會員。 在歐洲亦有幾個學習城市與區域的網絡,受到歐盟執委會的贊助,其中
19、亦包括了由三十多個城市所構成的英國學習城市網絡。 學習型區域 這一理念並不僅強調個人學習,同時亦重視組織學習。 最有效的創新產生於機構的環境內,在此環境內,學習係透過組織間密集的資訊交流,同時各種組織間存在著穩定且高相互信賴的關係。 組織間成功的溝通網絡係築基於組織內有效率的資訊交流及充分的社會互動,因此組織必須發展成為學習型組織。 在學習經濟的理念之下,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的重要性及影響性日益增加,基於此理念,學習型組織、學習城市與學習型區域均應獲得充分發展,而這則可促進經濟的永續發展。 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兩者相輔相成。 在邁向學習社會的過程中,當公眾在暢談終身學習與教育改革時,則往往
20、忽略了知識管理的問題。 近年來國際間興起了一股知識管理的熱潮,這股熱潮亦被稱之為知識管理運動。在教育領域中探討知識管理更是新近之事。 學習社會中的知識管理 OECD於二年首度將終身學習社會與知識管理這兩項概念作一結合並詳加探討,而出版了學習社會中的知識管理一書,這是當前教育領域中較為有系統探討知識管理的代表之作。 學習社會中的知識管理提到教育體系總是經常面臨兩種壓力,其一是需要適應社會的變遷,當社會逐漸轉變成為學習社會,人們對於教育有了更高的期望;其二是學校作為知識的殿堂正明顯面臨與其他知識來源的競爭壓力,包括資訊與娛樂以及將本身定位為知識生產者與傳遞者的個體。 學校與其他的教育機構於是面對處
21、理知識與學習的雙重挑戰 首先,是否學校能夠在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knowledge-based society)中重新定義其角色或者學校將被社會所疏離? 其次,學校體系需要更具高度的績效與能力並作妥自我調適以迎接不時興起的種種挑戰。界定學校的新任務,意味著學校將持續地發展與增進自我效能。 知識創新力 傳統的理論認為創新是一種發現的過程,這種過程遵循著固定的線性模式。按此觀點,創新隨著新的科學研究而開始,再經產品開發、生產與進入市場,最後再經新產品的成功行銷、處理與服務而終止。 現在則認為,創新的思維源自許多方面,包括新的製造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的認識。 (續) 創新能以多種型態展現,包括現有產品的增值改善;技術應用於新市場並運用新技術以服務既有的市場,而這過程並非是完全直線式。創新需要考量不同行為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如公司、實驗室、學術機構以及消費者等,此外,亦需在科學研究、工程技術、產品開發、生產製造以及市場行銷之間建立起回饋系統。 創新是由各種參與者與機構所形成的共同體,頻繁互動作用後的成果,這種結合型態可稱之為國家創新體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這些創新體系正不斷地擴展並超越國家藩籬而成為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房屋互换及社区活动组织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农业用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合同参考4篇
- 2025年版个人与投资公司信贷合作借款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五版木工支模与智能家居安装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家居产业股权投资及合作生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厨房设备节能改造与评估合同8篇
- 2025年度个人与个人草原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新型建筑材料采购及安装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产品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维护合同3篇
- 2025年环保产品销售居间代理协议3篇
- GB/T 16895.3-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 计划合同部部长述职报告范文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
-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培训专题培训课件
- 《呼吸衰竭的治疗》
- 2024年度医患沟通课件
- 2024年中考政治总复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重点标记版)
- 2024年手术室的应急预案
-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语言规划讲义
- 生活用房设施施工方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