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价值分析报告(二)_第1页
乌鲁木齐:价值分析报告(二)_第2页
乌鲁木齐:价值分析报告(二)_第3页
乌鲁木齐:价值分析报告(二)_第4页
乌鲁木齐:价值分析报告(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乌鲁木齐:价值分析报告(二) 乌鲁木齐,通称乌市,旧称迪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1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7个区、1个县,总面积14216.3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3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0.58万人,城镇人口261.57万人,城镇化率74.61%。 2-3 乌鲁木齐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新疆中部、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毗邻中亚各国,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 4 ,有“亚心之都”的称呼,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5

2、,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2500千米)。 6 西汉初年,汉朝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安全;唐朝时期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清朝在新疆驻军开始大规模开发,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乾隆扩建筑城,改称迪化;1884年迪化为新疆省省会,从此成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称“乌鲁木齐”,蒙古语里意为“优美的牧场”。 5 乌鲁木齐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5 7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

3、100名 8 ;12月,入选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乌鲁木齐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9 城市百科 景点 美食 文化 人物 建设 学校 中文名称乌鲁木齐外文名称Urumqi别 名乌市、迪化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北地区 下辖地区7个市辖区、1个县政府驻地水磨沟区 电话区号0991邮政区码830000地理位置新疆中北部,天山北麓面 积14216.3平方千米人 口350.58万(2018年常住人口) 6 方 言兰银官话-北疆片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国际大巴扎、红山、水磨沟、亚心、南山风景区 机 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火车站乌

4、鲁木齐站、乌鲁木齐南站、乌西站、 乌鲁木齐东站、乌北站车牌代码新A行政区划代码650100著名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少数民族语言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地区生产总值3099.77亿元(2018年)人均生产总值88418元(2018年)主要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市委书记徐海荣市 长牙生司地克建成区面积436平方千米(2018年)商 圈中山路、友好、铁路局、商贸城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建筑中天广场(229米) 目录1 历史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矿产资源 5 人口 6 政治 7

5、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8 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航空 公共交通 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 体育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邮电事业 通信传媒 城市建设 10 历史文化 方言 宗教 饮食 节日 地名由来 地域文化 民族风俗 地标建筑 11 风景名胜 12 地方特产 13 著名人物 14 荣誉称号 15 对外交流 历史沿革编辑 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魅力乌鲁木齐(42张) 战国,属古车师人的活动范围。 西汉,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分布着十余个游牧部落,史称“十三国之地”,西域都护府曾派兵屯田。 10 东汉,为车师六国的一部分。 三国,车师后国在今乌

6、鲁木齐南郊(现乌拉泊水库一带)建淤赖城,为乌鲁木齐第一城。 晋朝、隋朝,开辟丝绸之路新北道,乌鲁木齐处于新北道要冲之地。 唐朝,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今乌鲁木齐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即为当时轮台县。 10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朝政府在距现市区以南10千米处设置轮台城,隶属庭州(治所在今吉木萨尔)。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从663年开始,唐朝政府派军至乌鲁木齐河畔屯垦。 10 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

7、”。在轮台生活过3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 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塞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此后,当中原王朝统治衰弱时,地方政权更迭频仍,战火屡至乌鲁木齐,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10 乌鲁木齐夜景(16张) 元朝,北疆成为漠西蒙古诸部游牧区之一,乌鲁木齐周围原为西蒙古和硕特部游牧区(明清之际,该部一部分留驻当地,一部分随固始汗去青藏高原,一部分和土尔扈特部去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等地)。清朝前期由西蒙古之一准噶尔汗国统治,后被平定。乾隆时期高官的往来文书就是称乌鲁木齐。 1755年(乾隆二十年),即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末期,乌鲁木齐开始大规模开

8、发。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清政府为彻底平定准噶尔叛乱(1757年最终平定),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一带筑垒屯兵,并将此地定名为“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街景(19张)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于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 11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 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巩宁城(即老满城),

9、驻满营官兵。 11 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奏准将马里坤道移驻迪化州巩宁城。于是巩宁城也就成为当时清王朝在乌鲁木齐的军政统治中心。 1864年(同治三年),巩宁城毁于战火。 11 乌鲁木齐风光(10张) 1880年(光绪六年),在迪化城东筑“新满城”,原迪化城由民商居住,俗称“汉城”。 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设置行省,以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增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 11 民国2年(1913年),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 民国29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 11 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时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