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草书的风格及代表作品草书的风格及代表作品草书的风格及代表作品:一、“草圣”张芝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 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 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 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书断卷 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日:“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 崔谖。龙豹变,青由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 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 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 均源于伯英。冠军帖释文:知汝殊
2、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二、张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 ),张 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善草书。时以李白诗歌,裴 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为人桀鹫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 技,为人豁达,嗜酒,世号“张颠”。明瓒云林集谓张旭 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而麻纸桦煤,古意溢 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张旭草书古诗四帖草书古诗四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 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 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 绝无
3、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 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 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释文: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蹒入倒景,由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雷,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原 诗为枣)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策),大火练真文。上元 风雨散,中天哥(原诗为歌)吹分。虚(原诗为灵)驾千寻 上,空香万里闻。谢灵运王子晋赞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群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 (翻) O 岩下一老公 四五
4、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 贤哲。三、怀素怀素宇藏真,今湖南长沙人。俗姓钱。自幼生家为僧。 生于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 唐代明僧,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 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于故里零陵,广种芭蕉,以蕉 叶代纸挥毫作书,因名所居日“绿天庵”。好饮,酒酣兴发, 到处挥毫,人称为醉僧。以草书著名。是继张旭之后又一位 狂草艺术家。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犁电, 随手万变”。宣和书楷卷十九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动, 圆转之妙,宛若有神”。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这种草化
5、的结晶, 如篆草,章草,今草,行草,狂草,从狭义而言,是“解散隶 法,用以赴急”的结果。怀素自叙帖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系中华十大 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 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 行,698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开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重装题记。铃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
6、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自叙帖 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由版社有影印本译文:(按原文格式)怀素家长沙,而事
7、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靓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 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 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土怀素,僧中之英, 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靓其笔力。 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 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 度、崔璟,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 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
8、,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 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 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 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 此,以冠诸篇首。”其彳矍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 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 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土 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 “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
9、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日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 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理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 醒彳矍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 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 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 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及。”目愚劣, 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 日。怀素,唐玄宗开元十
10、三年(725年)一一唐德宗贞元尤年(公 元785年),终年61岁。字藏真,僧人,俗姓钵,长沙人, 幼时由家。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 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 有“颠张醉素”之称。他的草书,由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 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犁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 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由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 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 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 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
11、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 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 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 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 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 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由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 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 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他存世草书墨迹很多,著名的有东陵圣母帖、论书帖
12、, 是含有章草笔意的优秀作品;苦笋帖、千字文和自 叙帖,均为狂草,笔势狂怪怒张,神彩飞舞,可以说是着 力的佳作。自叙帖为墨迹本,笔势雄强狂纵,变化莫测,一直为世 人所重视。怀素自叙帖释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 远靓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 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 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 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日:“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 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貌
13、其笔 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 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 杜度、崔璟,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 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 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 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 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 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彳矍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 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 古松
14、,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 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 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 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日 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者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 御史理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 三行,醒彳矍却书书下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 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 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 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及。”目愚劣,则有从
15、父司勋员外郎吴 兴 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 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 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 十月廿有八日。四、王铎王铎(1592 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 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 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 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 逝故里。从笔法看草书风格的演变摘 要笔法是书法艺术
16、形式中重要因素,笔锋运动又是其关键。至魏晋时期 ,草书趋向成 熟。从魏晋开始到隋唐,至宋、辽、金,最后直至元、明、清, 兴盛与衰落,此起彼伏。在此演变过程中,笔法中的提按,顿挫, 平动,绞转是影响草书风格演变的重要因素。任何时代的艺术,只有真正成为当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时,才具有存在的价值。书法作为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艺 术,如果不认真去研究她的发展规 ,就不能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当代书法所处的形势,更不能判断由对书法有利和不利的因 素,影响其书法艺术的发展。一、关于笔法的有关问题笔法、结势、章法是书法的三大构成,但在此处论述中只讨论笔 法的问题。历代的书法家、评论家关于笔法的论述有过不少 精
17、辟之见解,不过大多是以个人书写的经验进行评论,并未以时间、空间的来讨论,而且不是针对莫种具体的书法作品进行 研究分析,所以前人的论述缺乏系统性。要说明笔法,第一、应该说明毛笔的构造,了解毛笔的特性,此处不多做说明; 第二、对毛笔的控制方法,执笔和运笔,运笔指指运和腕运。 执笔有许多说法,但一般采纳的是二王的偃、押、钩、格、抵 五字法,笔管由五个指头握住,再依照这五字法的意义去做,这 就是指运。依照五字法执笔,手掌就会空着,就做到了 “指实掌 虚”。掌竖腕平,肘悬。腕肘并用,毛笔依照字形在纸上运行, 就是腕运。至于前人总结了 “永”字八法,沈尹默归属于笔势。 第三、毛笔运作的表现形态,指点画的具
18、体书写法。第四、笔锋运动的形式,指笔豪锥体在书写时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如旋转、平动、绞转、上下提按等等。第五、因时代不同,个人修养、情趣不同,对其有笔法的不同要求。第六、各种笔法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产生不同的风格。其中,第四点最为重要,笔锋运动的形式,统领着其他几点。孙过庭书谱:“俺纵横牵制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行之类是也”1 (P128) 张怀港用笔十法 翰林密论云: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 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量笔。” 2 (P270) 康 有为广艺舟双辑:“书法之婢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 圆。” “行笔之涉迟五疾,十藏五由,十起五伏,此已曲尽其
19、妙” 1 (P843 - 845)用笔有中锋、侧锋、由锋、方笔、圆笔、轻 重、疾徐等等区别。3 (P167) 由以上可知,笔法在书法 中的作用。运笔又在其中担当重要的角色,所以,运笔中的绞转、提、平动的运动对书法的风格有很大影响。由此 ,草书的 风格演变主要以此为线索。二、草书的成熟 草书与草体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尽相同的概念。草体是站在文字学的 角度,以文字结构为依据;草书是以书写的角度,以书写的风格 为标准。草体相对正体而言,是正体的潦草快写,草体由于实 用需要,没有严格的规定,书写随意,点画和结构因人而异,变 化弹性很大,根据不同的潦草程度可以分为若干。譬如说,行书和草书都是正书的草写,行书
20、和草书都属于草体,但在本文 中主要说草书。先秦时代的草体相当幼稚,潦草程度不大。到了东汉时期,草书字体比之以前更加成熟,用笔跌宕奔放,结 体开阔豪迈,一些发掘的简牍中,字体强调笔画、线条劲疾、 气势开张。前面已说过,草体在本质上是正体字的快写,为了提高书写速度,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简化形体。减少笔 画等于减少来回往复的次数,当然能提高速度,这种方法从甲 骨文、金文时代就开始了 ,到东汉中期,已发展到不能再简的 地步;第二种是连贯笔画。汉字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上笔与下笔的连续书写时,有一个空中运动的过程,它的轨迹称之 为笔势。完整的书写运动就是从纸面运动的笔画 ,两者之间都 有一个提笔与按笔的
21、垂直运动,如果在能允许的范围内,减低 或者取消这种运动,肯定会极大地提高书写速度。草书追求笔 画的连贯始于东汉,到晋代,木简和残纸作品中的草书已完全 摆脱分书影响,由现楷书特征。对于这种变化 ,后人为了在名 称上加以区别,把以前分书特征的重横势,有波磔,不连贯的草 书称章草。把此后带有楷书特征的强调纵势,无波磔,上下连贯的草书称为今草。今草成熟阶段的代表书家是东晋的王羲 之,其代表作十七帖,清峻健朗,对后世影响极大。三、草书在各个时代的用笔及风格在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已趋向成熟。一是技法的成熟,二是专门理论的由现。例如,崔 璟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钟繇的用笔法等等。 三是以东汉为交接点,书体与字
22、体的关系被划分明显的两个 阶段。前一个阶段,书体与字体互相递进;后一个阶段,字体演 变停止,书体不再影响字体,使书体发展的更为自由,广泛。所 以本文论述的草书主要是从魏晋时期开始,但就是从魏晋时期开始到现在经过数千年的积累,书法家及经典作品浩如烟海,本文不是写书法史,所以每个时期或朝代只举个别代表其时代审美的书法家及作品进行简略的论证与分析。(一)魏晋时期表现在布帛、简牍和纸张上的文字 ,由于水渍,变色所造成的晕化、淡化、渗透、磨损和残缺等,可以增加书法之古雅,纸面因疲损而产生的毛糙可以增加线条的苍茫厚 重。因莫些地方经磨损,可以造成虚实相生的书法作品,如西 晋时书法家陆机的平复帖:其字介于章
23、草与今草之间,用 秃笔写成,圆浑钝厚,从线条看,有时毛笔是用散锋,点画大多 没有回收的笔势,笔划在结束时横向逸由,带有章草的特点。其中横划比较短,解体纵长,上下字之间没有牵丝连贯,字字独 立。但每个字俯仰倾侧,行轴线左右移挪,首尾贯通,整体讲究 韵味。 王羲之,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今草是第一代今草的 样式,其代表作是十七帖。作品与晋时期简牍上的草书相 比,横竖撇捺点的形式更加丰富,而且每一笔画在起承转折时 提按顿挫的用笔动作也复杂了 ,笔画的终止处不再左右挑由, 很显然已脱离章草,进入今草范围,而它在章法上字字独立,不 相连属意味着还处在今草的早期阶段。十七帖点画和结体的特征主要有几点:首先,点
24、画和结体的内偃,以方笔方折为 主,方笔实际上为两次折笔的组合。其二,字体简洁,起笔收笔没有过多的牵丝缠绕,犹如断金切玉,刚脆利落,中段行笔直挺 有力。第三、结体不作过分的变形,大小参差随字形结体作自 然变化。王羲之写今草,时常把用笔连续扩大到单字以外 ,一 笔写由几个直。笔锋不再是被动的依循每个字的草法结构所 设定的路线而运行。比如,写莫一个字,第一笔通常应写成短 斜竖,但在具体的作品环境下,为了顺应行笔,就和下一个字连 成一体。这样,不仅是运笔的路线发生了变更 ,运笔的轨迹及 姿态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影响到余下的笔划运行轨迹的变化。“字群结构”具有展现草法结构美和突生连绵笔势的双重品格 它的由
25、现是王羲之对草书艺术的杰生贡献 ,标志着草书在东 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草书的表现由此获得更大的空间。(二)隋唐五代时期隋朝一统天下,南北书分也随之自然融合,此时书法可谓上接北朝,下启三唐。唐代帝王重视书法 , 虽然是经世济用,以楷正为尚,但客观上却有力的推动了书法 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所以,有唐一代书法之盛行,名家辈由,可 谓远迈魏晋,后盖宋、元、明、清。草书,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见著名。尤其以张旭减省王宇,肆其意恣,雄逸气象,卓然而为盛唐典型,成为唐代书坛书法变化的中枢 ,后 来者怀素,劲拔怒张,与张旭并称为“张巅醉素”。孙过庭书谱中提由了一些历史变易的观点,其书法创作贯彻了文 章的思
26、想,表现由要换脱二王的束缚,走变法创新之路的愿望。 其书法特点全文字字独立,有许多字的结体造型来自王羲之 的十七帖,作品的莫些部分,用笔放纵,中锋、侧锋、藏锋、 露铎交互使用,甚至偏锋破笔也有。线条的粗细 ,字形的大小, 章法的正侧,各种对比关系充分展开,并且字的结体也开始放松起来,变得很开张。笔画转折处全部化方为圆,其实是运笔时在点画端部实行环转而已,这样使线条中正、儒雅、遒劲, 这些都是在二王的草书中不常见的 ,这也为后来的张旭和怀 素有启发作用。古诗四帖中,张旭用笔提按强烈,顿挫分明;结体浑厚开张,跌宕宏丽,通篇展现一幅生气勃勃,雄 伟壮观的场面。张旭将王羲之和孙过庭字字独立的草书改为
27、连绵相属的狂草,拓展了书法艺术的表现领域。 怀素在张旭的 基础,用笔圆转自如,将其生硬的横势变为回环下行的纵势。其自叙帖中,形式,也就是章法似乎显示了它的重要性。自叙帖中字体结构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准则,有的字对草书习用 的写法又进行了简化,几乎不可辨认,这样做,怀素的书法中, 笔法中比以前就失去了一些运动形式的丰富性,换得了前所未有的线条运动速度和线条结构的变化。(三)宋、辽、金时期 草书到了宋代一度中落,纵观宋、辽、金时期也就 黄庭坚一人与各代大师相提并论。“宋人尚意”,强调意造主观处理。主观处理需要思考的时间,写起来不可能太快,点画处理上两极分化,精心构造。具体来说,或长线,长的更长; 或短
28、纯粹用点,短的更短。点线穿插组合,纠缠绞结,迫使结体 上在疏密正侧的关系上作由极度的变形,将原来草书的上下视读顺序为左右上下四面发散性的视读顺序。将他的草书与 张旭怀素相比,虽没有“骤雨旋风声满堂”的气势,但在强调各 种变化关系及其所造成的形式美感上有了重大突破。(四) 元、明、清时期 草书自唐以后一度中落,至明又异锋突起。草书一般都特别注重节奏的连绵气势,黄山谷是个例外,他对 构成形式和对比关系的倾心和取得的成就别开生面 ,后人都 或多或少在他独特的方法和形式中受到过启发。明代祝允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草书点画线条盘旋迸跳,穿插避让,结体 雄奇跌宕,大小仰伏。章法上没有行与列的区别 ,上下连
29、绵,左 右穿插,浑然一体。草书赤壁赋为代表作,书写上以气行笔I 以势造型,节奏如狂风骤雨,震电惊雷,有横扫千军之势。文嘉 跋日:“枝山此书点画才M藉,使精神得张巅之雄壮,藏真之飞动, 所谓屋端痕、折钗股,担夫当道,长年荡浆,法意咸备。”其实他 的书法除了张旭的横撑和怀素的环转之外,还有黄庭坚夸张的点线结合。书法作品的章法,行距疏阔能强化纵向的阅读顺序,上下连绵,产生时间特征和音乐感觉。这两种章法是 矛盾的。假如行距过密,行与行之间点画的相互穿插过多 ,会 损害纵向运动的势感,消弱作品的时间特征和音乐感觉。 祝允 明草书在这方面有缺陷,明末的董其昌感受到了这些欠缺 ,他 的草书运笔没有强烈的提按顿挫 ,化折为转,线条粗细基本一 致,圆润细劲,章法上字距行距疏朗,布白空灵,形成一种空阔 清新的艺术风格。明自嘉靖以后至明末,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从哲学到文学艺术都表现由强烈的个 性,草书更能抒发人主体情感,从狂放的徐渭到张瑞图、黄道 周、倪元璐、王铎的书法中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个性解放给他们书法带来的强烈鲜明的艺术语言。二王创立了行草书法的内偃与外拓两种笔势,张瑞图继承了这样内偃的形式,起笔与收笔上抛弃笔法上藏头和护尾的传统规,收笔利落,锋芒毕露。用笔明显的特征是以偏侧之锋大翻大折,因而突向的动态,一变历代草书家以圆转取势的笔法 ,以方折峻峭取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界合作模式创新-第6篇-深度研究
- 自动化生产线研究-深度研究
- 脑机交互设备智能化-深度研究
- 室间孔与细胞信号传导-深度研究
- 节能陶瓷材料研究-深度研究
- 海洋能源与潜水冲浪-深度研究
-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行业的革新-深度研究
- 知识论新视角-深度研究
- 交通流量分析与预测-深度研究
- 支付终端性能优化-深度研究
- 2025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社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的模式与效果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1 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33张)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GB 39752-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稿
- 小学生幽默搞笑相声台词
- A4方格纸-无需排版直接打印完美版
-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2课《俯仰之间》教案
- 大蒜生长记录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