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雁门太守行16篇_第1页
2023年最新的雁门太守行16篇_第2页
2023年最新的雁门太守行16篇_第3页
2023年最新的雁门太守行16篇_第4页
2023年最新的雁门太守行1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82 页 共 NUMPAGES82 页2023年最新的雁门太守行16篇雁门太守行复习资料 1、 本诗作者为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2、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精神。 3、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只写了三个画面:白天,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4赏析首联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

2、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5. 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迎击。 赏析: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

3、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压” 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开” 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以死报国的决心(与摧照应)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7、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 8“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颔联赏析 这两句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场, 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4、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争的残酷,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塞上”泛指我国北边地区或长城附近。“燕脂”,即胭脂,形容边塞土地的颜色。“夜紫”指紫色的晚霞。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9、“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 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悲凉的气氛。 1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画面描述: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敌军依仗人多势众,

5、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11“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临易水”的作用:“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

6、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1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怎样理解?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奇才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抒发了诗人忠君报国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愿.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人才和

7、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称颂。 14“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5. 结合本诗分析李贺诗歌“奇瑰而又妥贴”的基本特色。 (1)诗中色彩对比很鲜明,如用“黑云”暗示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2)用浓艳的色彩描写战争

8、: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燕紫”“红旗”“黄金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意象新奇,设色鲜明。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 16、“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从有关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李贺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17、前四句写日落前情景。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18、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用了一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 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 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9、19.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20、“燕脂”:写出了战争惨烈,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怀,烘托肃杀凄凉的气氛 “压”:写出敌军人数众多,来势凶猛,敌我力量悬殊,说明我军将士处境危急 “开”: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我军将士精神饱满,严阵以待,昂扬的斗志和以死报国的决心(与摧照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用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出战争的惨烈 “易水”写出了将士“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以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21. 诗中描写了“黑”“金”“紫”“红”“黄”等各种色彩,有何作用?

10、 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雁门太守行赏析练习题 一、默写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11、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二、选择题。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

12、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8、对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 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 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 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 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的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这是一首用乐府旧体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

13、气和爱国热情。) 三、简答题。 9、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1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2、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

14、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 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13、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1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

15、寒。 雁门太守行中考试题汇编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 -24题。(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分) 23(2分) 24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 ,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

16、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3、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6、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

17、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 (三) 雁门太守行李贺 1这首诗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 悲壮惨烈 的战斗场面,勾勒出将士们 以死报国的勇雄形象。 2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下列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正确,为什么?( ) A孤城将破,将士们拼死守城 B孤城将破,但将士们斗志昂扬,并趁夜出击 C孤城将破,远方援兵趁夜而至 诗人把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浓缩在一个昼夜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幅画面,一是在白天将士们严阵以待,一是黄昏前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兵出其不意袭击敌人故答案是(B) 作品注释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位于山西代

18、县。 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依次排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 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19、兮不复还!”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招揽隐士。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雁门太守行(2) 第一篇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

20、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7.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我军将士与敌人厮杀的守城战斗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

21、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8.雁门太守行写白天,将士们戒备森严画面,表现出将士们不可侵犯的气概,与杜甫秋兴一诗中武帝旌旗在眼中意境一样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9.雁门太守行写黄昏,将士们刻苦练兵的画面,表现将士们威武雄强,给人威严之感,与王勃诗烟光凝而暮光紫之意同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0.雁门太守行中的主旨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或表现将士们为国而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要为国建立功业愿望和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或能体现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也可证明本诗是政治抒情诗原因的句子。) 第二篇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

22、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观刈麦中写农民丰收全家齐动员的句子是_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_。描写农民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_。描绘贫妇人凄惨景象的句子是_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_。揭示农民凄惨生活原因的句子是_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_。写农民矛盾心理的与“可怜身上衣正单薄意境相似的

23、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表现作者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第三篇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达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0、登飞来峰一诗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 1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 。 12、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3、登飞来峰中

24、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第四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李煜在相见欢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的句子是: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则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亡国哀思 第五篇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中哪句写出了相聚的不易,别离的辛酸?(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中哪句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借暮春景色,

25、进一步表达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哪两句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和九死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哪两句诗在现代汉语中被用来形容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哪两句诗人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哪两句运用青鸟,蓬山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情深意长?(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六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采用比喻手法表现早春的朦胧,描画出小雨的油滑、润泽,小草

26、的若有若无、稀疏矮小,表现出诗人的无限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 2、运用对比手法,把春草与烟柳相比,表现诗人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的诗句是_,_ 第七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歌颂友谊,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的千古名句)(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表现出诗人乐观精神、豁达胸襟)同是送别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意境截然相反的诗句是:_,_。_,_。 2、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27、州的两句诗是:_,_。 3、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渲染气氛,表达诗人离别时的依依深情和感伤的句子是:_,_。 第八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通过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切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 _。 2、诗中寓情于景,点明时节渲染萧条黯淡气氛,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 第九篇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情景交融抒写自己羁绊异乡的无奈与凄清孤寂的诗句是_, _。 2、点明地点、时节,渲染凄凉愁惨气氛,表现诗人寂寞孤独愁

28、绪的诗句是_。 3、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写今日相思,造成一种回环往复、时空交错之美的诗句是_,_。 第十篇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融情于景,描画秦淮河冷清凄清朦胧景象;点明时间、地点为下文议论作铺垫的诗句是_,_。 2、运用典故,借批评歌女来讽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颓废享乐的诗句是_,_。 第十一篇 晏 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含蓄表达物是人非、因时光流逝而怅惘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对仗工整、融情

29、于景 表达词人对春色飘零和时光流逝的伤感 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雁门太守行(3) 雁门太守行 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

30、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背景透视 雁门太守行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31、,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探究案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字有何妙处?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5.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战斗在易水边发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县,那里最著名的古迹就是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为了招募人才,放了千金在台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白也说过“感君恩

32、重许君命”,李贺也是一样,战场上的战士们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为了知遇的君恩,提携玉龙宝剑去战斗,何惜生命。 这首诗不能归入边塞诗同,但这首诗里有英雄豪情。豪情如画卷,有些墨重,有些墨轻,疏淡与浓郁这间,挥洒出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容颜。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四、拓展延伸 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 投影: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朔气传

33、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参考答案 一、 2. png xio j yn雁 都 3.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二、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字有何妙处? “开”字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

34、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

35、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看望;访问。 ( )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 ) 3竭力保持庄重。 ( ) 4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 )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 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 )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 )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 )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 )

36、,听不到一点声响。 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 八、句子工厂。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 _ 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句子) _ 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 _ 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把”字句:_ “被”字句:_ 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_,_,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和_,以及她_、_和_;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37、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 (一)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 )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 )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雁门太守行(4)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主备:李梓慧 时间2023.11.28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诗歌特点并理解这首诗歌的句意 2理解并掌握诗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3.背诵课文 一导入: 李贺

38、是唐代的诗人,他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韩愈当时正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雁门太守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看看这首诗究竟凭什么让韩愈拍案叫绝? 二预习自学 1.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

39、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2.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故事导入,引入雁门太守行 (2)了解文体 “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

40、,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4)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二、朗读、赏析 1、听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 3、读诗韵: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 1-2句“紧张 壮烈” 3-6句“凝重 悲壮” 7-8句“坚定 豪迈” 4、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

41、割据。 5、悟诗情: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回答: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 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地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

42、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6、品诗言: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 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 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

43、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齐读全诗,用“我喜欢 ,因为 ”句式说话。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相互交流并试说。 示例: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修辞角度) 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的写出敌

44、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关键词) 又如 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 (内容)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诗歌 (2)思考讨论:两首诗的异同点 2、师生交流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雁门太守行 2.把雁门太守行 改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形势危急 (

45、比喻、夸张) 角声、凝夜紫悲壮惨烈 (视觉、听觉) 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 (运用典故)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 1.诗的内容理解难度大,必需依靠老师的讲解。学生诗歌的基础差,对这样的古诗没有什么兴趣,完全靠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2.学生对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理解很差。 3.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 改进措施: 多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让他们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听课效果。 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朗读、思考和相互交流。 雁门太守行(9) 1、满:从听觉角度表现出战争规模大,唐朝守军面对强大的敌军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6、引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爱国思想。全篇的点睛之笔 。 3、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表现手法:示例一:首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善于用典: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内容:这是一首用乐府旧体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47、。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

48、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

49、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简答题。 9、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1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

50、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2、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 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13、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1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

51、,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丙句,从声、色两个角度勾画了幅激烈的战斗画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 16表明战斗激烈场面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7赞叹壮志报国志向的句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孤城被围,将士斗志昂扬坚守城池的诗句是:“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

52、动魄的战斗的诗句是:“_,_。” 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两句,从声、色两个角度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画面,渲染了沉重、紧张的氛围。 5.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赞颂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 答案 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2.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4.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5.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10)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

53、当的一项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

54、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5、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6、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

55、,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7、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3分) 示例: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1分)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1分)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

56、,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1分) 示例: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1分)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1分)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1分) 示例:在色彩和形象上,(1分)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1分)渲染了紧张气氛。(1分) 9“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和誓死报国的决心。(或: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和忠君报国的心愿)(2分) 10据说王安石对此诗首联提出疑问:“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请从诗歌赏析角度为王安石解疑。(2分) “黑云压城”用比喻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

57、危急形势;“甲光向日”择时守城写出了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一点分,共分。意对即可) 1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爱国精神。 1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13、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黑云:比喻敌军。、B.角:号角。 C.临:来临。D.声不起:声音不响。 14、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58、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1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颔联的画面。(3分)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映衬下凝成了胭脂的色彩。(3分) 16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

59、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7.诗的三四两句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战地气氛的 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铺写阴寒凄切的战地气氛 18.试评析此诗的著色效果。 诗用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白色、玉白色等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雁门太守行(11)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雁门太守行

60、这首诗是有着“鬼才”之称的李贺的代表作。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在我国古代反映边塞战争的诗篇中,这是一首壮烈雄奇、影响较大的佳作。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借助想象,理解诗歌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来描绘悲壮的战争。 3、品味语言,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借助想象,理解诗歌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来描绘悲壮的战争。 2、品味语言,领悟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