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_第1页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_第2页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_第3页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_第4页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开展现状及其展望张文建(中国气象局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摘 要 :介绍了我国第一代极地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F Y21) 系列和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 F Y22) 系列的开展历程 、主要性能 。F Y21 系列包括 4 颗卫星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接收 、处理和应用系统 。介绍了 F Y22 后续卫星及 F Y23 的开展方案 。最后还介绍了遥感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场方案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卫星遥感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中图分类号 : P414 + . 2文献标识码 :ASta tus and Development of FY Series of M

2、eteorological Sa tell itesZHAN G Wen2jian( Natio 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er CMA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 The develop mental course and main performances of first generatio n of F Y21 series of polar orbit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and F Y22 series of statio nary meteolorogical s

3、atellites of our count ry and t he develop mentalplan of F Y22s successors and F Y23 satellite are int roduced. The plan of radiatio n2correcting field of sensors is alsoint roduced.Key words :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 Sun2synchro nous satellite中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一直进行不懈努力

4、,目的在于建立我国的业务气象卫星系列和数据应 用系统 。我国气象卫星方案包括两个主要系统 : 极地 轨道 (太阳同步) 卫星系统和地球静止轨道 ( 地球同步) 卫星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两种轨道的相互结合 ,在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建立我国的 业务气象卫星体系 ,以及地面实时接收处理 、遥感 监测和应用系统 , 以满足我国气象效劳业务 、环 境效劳和防灾减灾的需要 。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 气象卫星已成为国际气象卫星网络中的重要组成 局部 ,它的开展增强了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 , 也 标 志 着 中 国 为 世 界 气 象 界 和 世 界 气 象 组 织 (WMO) 的全球天气观测

5、( WWW) 网所作出的贡 献 。我国气象卫星被命名为“风云系列 ,对外用0引言在我国 ,气象卫星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天气和海洋观测工具 。这些卫星持续不断地监视严重自然灾害 ,为国民经济许多领域作出奉献 。因此 , 气象卫星被视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 应用卫星 。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 ,目前 气象卫星数据在气象 、水文 、农业 ,以及灾情监测 等领域的作用在日益增强 。早在 1969 年 ,周恩来总理就指示要开展我国 自己的气象卫星 ,同时接收利用国外气象卫星资 料 。在党和政府的巨大支持 、市场需求的牵引下 ,收稿日期 :2001 - 03 - 07作者简介 : 张文建 ( 1

6、9542) , 男 , 理学博士 , 研究员 , 中国气象 学会卫星气象学委员会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成 F Y。为区别地球静止轨道和近极地轨道两个系列气象卫星 ,用 F Y2奇数 , 如 F Y21 、F Y23 等来表示极轨卫星系列 ; 用 F Y2偶 数 ,如 F Y22 、F Y24 等表示地球静止系列 。参照国 际惯例 “, 风云卫星在发射前以卫星研制的型号 加研制序列号 ,用阿拉伯数字排序 ,如“风云一号研制的第一颗星命名为“风云一号01 星 F Y 21 (01) 星 , 发射成功后以卫星研制的型号加英文字 母排序 ,如“风云一号A 星 (

7、 F Y21A 星) 。中国航天科技公司集团负责卫星和火箭的研制 ; 中国气 象局作为卫星的主要用户单位 。同时 ,中国气象 局下属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地面实时接收处 理 、遥感监测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建设 、运行 、效劳和维护 。F Y21A/ B 卫星主要有效载荷为 5 通道可见光和红外扫 描 辐 射 计 , 它 与 AV HRR 相 似 , 只 是 通道波 长 有 些 不 同 。辐 射 计 的 瞬 时 视 场 为 1 . 2 mrad ,星下点分辨率为 1 . 1 km ,扫描速率是 6 线/s ,每条线的总像素是 2 048 。表 2 给出了 F Y21A/ B 卫星携带的辐射计的通道特征

8、 。表 2 FY21 A/ B 星携带辐射仪通道特征F Y21 卫星观测数据按三种方式发送 :高分辨率图像传输 ( HR P T) 、自动图像传输 ( A P T) 和延 迟图像传输 (D P T) 。对于 HR P T 和 A P T ,卫星运行期间可提供直接播送效劳 ,数据格式与 NOAA卫星一样 。D P T 数据为选择地区的图像 ,只供国 内使用 。卫星应用系统包括三个分别位于北京 、广州 和乌鲁木齐市的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 ,以及一个位 于 北 京 的 国 家 卫 星 气 象 中 心 数 据 处 理 中 心 (D PC) 。北京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用微波 ( 现改 造为光纤) 、广州和乌

9、鲁木齐市的地面接收站用通讯卫星中继 ,将实时接收的数据传输到北京 D PC 进行处理 、发送及存档 。制作的产品包括各种投 影云图拼图 ,云顶覆盖 ,海冰 、陆地覆盖 ,以及定量气象参数如海表温度等等 。所有的原始数据和产 品存储于数据磁带上 。图像经中央电视台向公众 播送 。F Y21 系列按方案 ,中国第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F Y21 系列包括 4 颗卫星 ,以及相应的地面数据接收 、处 理及应用系统 。11 . 1 FY21 A/ B 卫星我国于 1977 年 启 动 了 F Y21 卫 星 研 制 。该 系列的前两颗卫星是由当时的中国航天部第八研 究院根据中国气象局提出的指标要求制造

10、的 。卫 星为 1 . 4 m 1 . 4 m 1 . 2 m (高) 的六面体 ,重量 为 750 kg 。卫星主体两侧有两块太阳电池板 ,展开时卫星总长度为 8 . 6 m 。卫星姿态为三轴稳定 方式控制 ,三轴精度优于 1。F Y21A/ B 按太阳同 步轨道运行 ,高度 901 km ,轨道周期 102 . 86 min 。轨道倾角 98 . 9,偏心率小于 0 . 005 。表 1 给出了 这两颗卫星的主要参数 。表 1 FY21 A/ B 气象卫星有关参数1 . 2 FY21 A/ B 的运行状况1988 年 9 月 7 日 “, 长征四号( CZ24) 火箭成 功地将第一颗 F

11、Y21 气象卫星发射升空 , 准确进入预先确定的轨道 ( 随后命名为 F Y21A) ,并于当天开始观测 。可见光通道图像质量良好 ,信噪比 高于设 计 要 求 。遗 憾 的 是 , 这 颗 星 只 工 作 了 39 天 ,没有到达预期寿命 , 原因是卫星姿态失去控 制 。但是在 F Y21A 飞行期间 ,卫星以及载荷的工卫星F Y21AF Y21B发射日期19882092091990209203轨道太阳同步高度/ km901周期/ min102 . 86倾角/ ()99 . 098 . 9偏心率 0 . 005降交点时间 (L S T)03 :3007 :50姿态控制三轴稳定通道波长/m主要

12、用途10 . 580 . 68云和地表图像 ,植被20 . 7251 . 130 . 480 . 53海洋水色40 . 530 . 58510 . 512 . 5夜间云和地表图像 ,SS T作情况和卫星子系统都得到了检验 。F Y21A 卫星有两个主要问题 : 39 天后卫星姿态失控 ; 水汽 对红外探测器的污染 ,造成红外信号迅速衰减 。两年之后 ,即 1990 年 9 月 3 日 , CZ24 火箭又 成功地 将 第 二 颗 F Y21 卫 星 发 射 进 入 预 定 轨 道(随后命名为 F Y21B) 。虽然 F Y21B 的总体设计 几乎与 F Y21A 一样 , 但质量较 F Y21

13、A 有了较大 的提高 ,这主要反映在卫星姿态控制和扫描辐射 计上 。这颗星持续观测约半年 。由 于 同 样 的 问 题 ,姿态也失去了控制 。后经过地面指令系统的 抢救 ,卫星恢复并继续观测到 1992 年末 ,直到抢救工作停止 。总的来说 ,通过这两颗卫星的试验 , 根本上到达了考验卫星分系统功能和遥感仪器性 能的目的 。同时说明 ,卫星的可靠性仍然存在问 题 ,需要进一步改良 。表 3 FY21C/ D 辐射仪通道特征F Y21 (03) 星于 1999 年 5 月 10 日用 CZ24 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随后命名为 F Y21C 。由于星上 存储器容量增加 ,存储观测资料的时间由 60

14、 min 增加至 300 min ,并由存储回放模拟信号改为数字信号 。此功能使我国每天可以获取一次 4 个通 道 (在通常情况下为 1 、2 、4 、5 通道) 3 . 1 km 分辨 率的全球观测资料 , 可以定量处理 , 还具有获取20 min 10 个通道 1 . 1 km 分辨率的局地资料的能 力 。它使我国首次具有能够独立直接获取全球卫 星定量观测资料的能力 。与 NOAA 卫星的全球回放资料 ( GAC) 相比 ,这种回放资料每条扫描线 具有 1 018 个扫描点 ,是 3 . 1 km 分辨率线性化资 料 ;而 NOAA 卫 星 每 条 扫 描 线 只 有 409 个 扫 描

15、点 ,星下点分辨率为 4 km ,在扫描线两侧分辨率 那么迅速下降 ,至扫描线边缘降至大约 20 km 。可 以说 ,由 F Y21C 星获取的全球资料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资料 (预计 2001 年发射的 F Y21D 星也具有同样的全球资料) ,可以形成较长时间的 全球资料系列 ,为研究当前世界上的一些热点课 题 (诸如厄尔尼诺现象 、海气相互作用 、全球生态 环境等) 提供了根本数据源 ,为应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数据根底 。在成功而稳定运行的情况下 , F Y21C 卫星的1 . 3 FY21C/ D在总结经验的根底上 ,卫星研制单位提高了 对卫星可靠性设计和制造质量的重视 ; 同时用

16、户 和研制部门共同认为 , F Y21 业务气象卫星 ( F Y21C/ D) 与美国 NOAA 卫星序列相比要保持局部优势 ,主要表现如下 :a . 可见光及红外辐射计的通道数增加到 10个 ,从而增加了对地球系统的观测能力 。b. 星上数据贮存能力增加到 300 min ( F Y21A/ B 为 60 min) 。这使得我国每天可以得到一 次降低分辨率的 4 个通道全球覆盖数据 ( 定义为延迟全球图像传输 ,D GP T) ; 另外还可以选择记录 20 min 的 10 个通道原分辨率全球任意区域的 数据 (定义为延迟区域图像传输 ,DL P T) 。c. F Y21C/ D 高 分 辨

17、 率 图 像 传 输 与 NOAA/HR P T 很相似 , 只是数据传送率 是 目 前 NOAA/ HR P T 的 两 倍 , 即 1 . 330 8 Mb/ s 。接 收 处 理 NOAA/ HR P T 的系统只需经过很小的改良 ,就可 以接收处理 F Y21 数据 。d. F Y21C/ D 的设计寿命为 2 年 。e . F Y21C/ D 没有 A P T 。辐射计的瞬 时 视 场 、星 下 点 分 辨 率 、扫 描 速 率 、每条线的总像素等均与 F Y21A/ B 卫星相同 。 表 3 给出的 F Y21C/ D 主要载荷 : 10 通道可见光 和红外辐射仪的通道特征 。应用

18、也有突出的奉献 ,如在临近天气预报 、火灾 、水灾 、积雪灾害监测 、强对流云体识别 、农业应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特别是 F Y21C 卫星的 数据可以清晰地识别沙尘暴区域 ,在环境监测方 面有很强的能力 。世界气象组织已经将其列入了通道波长/m主要用途10 . 580 . 68白天云 、冰 、雪和植被20 . 840 . 8933 . 553 . 95热源 、晚间云410 . 311 . 3海面温度 、白天/ 晚间云511 . 512 . 561 . 581 . 64土壤湿度 、云/ 雪判识70 . 430 . 48海洋水色80 . 480 . 5390 . 530 . 58100 .

19、 900 . 985水汽图像世界业务极轨气象卫星的行列 ;欧洲 、美国和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兼容接收中国 F Y21C 卫星的数据接收 、处理和应用系统 ,从而为全世界 的自然灾害监测 、环境研究作出了应有的奉献 。 按照方案 , F Y21D 卫星将 于 2001 年 适 当 的 时 候 发射 ,以保持我国 F Y21 极轨气象卫星的连续业 务运行 。在卫星平台的可靠性方面 ,到本文截稿时 ,卫 星已经平安在轨运行长达 22 个月 ,反映出 F Y21C 的总体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较 F Y21A/ B 都有显 著提高 ,根本到达了业务气象卫星的要求 。F Y22 气象卫星具有以下功能

20、 :获取可见 、红外和水汽云图像 ; 利用上述数 据提取海面和陆面温度 、云分析图以及云参数和 风矢量等 ;从广泛分布的数据收集平台上收集和传送 观测到的数据 ;播送 S2V ISSR 数据 、W EFA X 和 S2FA X 或 处理过的云图 ;监测空间环境 。表 4 给出了 F Y22 (01) 批气象卫星的指标 。表 4FY22( 01 批) 卫星的指标2 中国静止气象卫星2 . 1 概述F Y22 静止气象卫星系列方案共发射 5 颗卫 星 ,分为 01 批 ( 试验卫 星 , 由 F Y22A/ B 组 成) 和02 批 (业务卫星 , 由 F Y22C/ D/ E 三颗卫星组成 ,分

21、别方案于 2003 、2006 、2021 年发射) 。我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研制 F Y22 号系列 。早在 1989 年我国就向国际电联申请了 以下三个 F Y22 轨道位置 :业务星位置 :105E备份星位置 :86 . 5E功能测试星位置 :123 . 5E我国分别于 1997 年 6 月 10 日和 2000 年 6月 25 日利用 CZ23 火箭 ,从西昌卫星基地发射了 两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 : F Y22A/ B 。F Y22B 目前 定点于 105E 赤道上空 。在 F Y22B 发射之前 ,已将 F Y22A 移动并定点于 86E ,用于测试和备份 。与 F

22、Y21 系列气象卫星一样 , F Y22 卫星数据 将向国际用户开放 , 因此可以被其他国家分享 。F Y22 覆盖的用户台站可以接收 S2V ISSR 高分辨 率数据资料以及 W EFA X 低分辨率模拟数据 。2 . 2 . 201 批可见光及红外旋转式扫描辐射计F Y22 (01 批) 星的主要载荷是可见光及红外 旋转式扫描辐射计 ( V ISSR) 。其仪器的特征如表5 所示 。V ISSR 从空间实施对地球 观 测 。从 V ISSR 可以同时获得可见光 、红外及水汽图像 。在扫描 期间 ,光学镜收集来自地球和云的可见光 、红外和 水汽的能量 ,聚焦到有主 、副镜的聚焦板上 。然后

23、通过光学中继系统 ,把能量从透镜的聚焦板上中 继到可见 、红外和水汽探测器 。探测器把可见光 转 换 成 模 拟 信 号 , 经 过 辐 射 冷 却 的 锑 镉 汞 ( HgCd Te) 探测器把地球辐射能量转换成红外模 拟信号 。S2V ISSR 输出信号进入 V ISSR 数字处 理单元 。2 . 2FY22 卫星及辐射计F Y22 卫星包括 : 遥感系统 、数据传输和播送 系统 、数据收集系统 、遥测和指令系统 、天线系统 、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 、能源系统 、热控和远地点发动机系统等 。2 . 2 . 1卫星功能a . 可见通道 ( 0 . 5 1 . 05 m)4 个探测器(和备份组)

24、 把可见光瞬时转换成 4 个通道可见模主要业务气象观测工作频段V ISSR/ S2V ISSR 传输 : S 波段DCS : U HF 波段 ;测控 : C 波段轨道位置86. 5 E ( 备份星位置)105 . 0E ( 业务星位置)123 . 5E ( 退役星位置)寿命3a ,后续星连续业务运行外形尺寸平台 :直径 2 . 1 m ;高度 1 . 6 m ( 柱) ;圆周太阳帆板姿态自旋稳定质量发射 :1 200 kg ;在轨 :520 kg旋转速率( 100 1) r/ min发射器CZ23表 5FY22 A/ B VISSR 主要特征表 6 F Y22 遥感仪器 V ISSR 主要参数

25、的比拟接收昼夜云 、水汽图 ( V ISSR) ;经 D PC 处理后 ,生成多种图像及产品 ;接收 、编 辑 和 分 发 DCP 收 集 到 的 气 象 、海 洋 、水文观测数据 ;回放 V ISSR 展宽数据及 W EFA X ;由遥测数据流中提取太阳光子及其他高能 粒子的信息提供应有关单位 ;卫星业务管理和控制 , V ISSR 扫描方式选 择和卫星状态监视 。拟信号 ,星下点分辨率 1 . 25 km ,东2西向扫描 。b. 红 外 通 道 ( 10 . 5 12 . 5 m )高 灵 敏HgCd Te 探测器经辐射冷却 ,维持恒温 100 K ,把地球辐射转换成星下点 5 km 的红

26、外模拟信号 。2 . 4 数据播送F Y22 的一 项 重 要 功 能 是 数 据 广 播 , 包 括 S2V ISSR、W EFA X 和 S2FA X 。 S2V ISSR 数 据 在 V ISSR 观测期间经 F Y22 播送给中规模数据应用 站 ( MDU S) 、W EFA X 和 S2FA X ,发布给小规模数 据应用站 ; S2FA X 只供国内用户使用 。a . S2V ISSR 的传输特征S2V ISSR 是自星上的 V ISSR ,经 CDA S 实时 展宽的数字云图数据 。其传输 速 率 被 降 低 。在V ISSR 观 测 期 间 , S2V ISSR 经 F Y22

27、广 播 给MDU S 。数据信号特征如下 :频率1 687 . 5 M Hz调制方式PCM/ B PS K ,N R E2M比特率660 kb/ sE IR P(57 + 1) dB m极化方式线性带宽2 M Hz数据量329 . 872 b/ 线 (包括 S YWC 码)由 于 F Y22 星 的 V ISSR 数 据 信 号 特 征 与 GM S/ S2V ISSR 数据一样 ,只有频率不同 ,因此接 收 GM S/ S2V ISSR 数据的用户站 , 只需改变天线 方向和接收机的接收频率 , 就可以接收 F Y22 的 S2V ISSR 数据 。c. 水 汽 通 道 ( 6 . 3 7

28、. 6 m )高 灵 敏HgCd Te 探测器经辐射冷却维持恒温在 100 K ,把地球水汽辐射转换成星下点 5 km 的红外信号 。d. 成像利用卫星自旋运动 (100 r/ min 从西 向东) 和扫描镜的步运动 (从北向南 2 500 步) ,每30 min 完成一次 2020覆盖全球圆盘的扫描 。其中 25 min 用来获取图像 ,2 . 5 min 用于扫描镜 复位 ,2 . 5 min 用于 V ISSR 稳定 。2 . 2 . 3 02 批星可见光及红外旋转扫描辐射计F Y22 (02 批) 业务气象卫星的主要载荷 V IS2SR 有较大改良 ,以适应静止气象卫星开展和应用 的需

29、求 。表 6 所示为 F Y22 (01 批) 和 ( 02 批) 遥感 仪器的比拟 。2 . 3应用系统F Y22 方案中的应用系统包括 :指令和数据接 收站 ( CDA S) 、数据处理中心 ( D PC) 、卫星业务控制中心 ( SOCC) 、测距站 (一个主站和三个副站 ,其中一个在澳大利亚) 、数据收集平台 ( DCP) 、中规 模数 据 应 用 站 ( MDU S) 和 小 规 模 数 据 应 用 站( SDU S) 、地面通讯系统等 。F Y22 应用系统的任务如下 :通道F Y22A/ BF Y22C/ D/ E波长/ 量化等级 (m/ b)波长/ 量化等级 (m/ b)10

30、. 51 . 05/ 60 . 50 . 75/ 626 . 37 . 6/ 83 . 54 . 0/ 10310 . 512 . 5/ 86 . 37 . 6/ 84-10 . 311 . 3 / 105-11 . 512 . 5/ 10参数可见红外水汽波长/ m0 . 51 . 0510 . 512 . 56 . 27 . 6分辨率/ km1 . 2555FOV/ rad35140140扫描线2500 425002500探测器Si2p hsto2dio deHgCd TeHgCd Te噪声S/ N = 0 . 5( 反照率 2 . 5 %) S/ N = 43( 反照率 95 %)N ED

31、 T = 0 . 5 ( 300 K)N ED T = 1 K ( 300 k)定量精度/ b688扫描步角/ rad140 ( N2S 扫描)-帧时间 / min30-b. W EFA X 的传送W EFA X 经 F Y22 卫星传送给 SDU S ,传输格 式与 GM S 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 W EFA X 格式一 样 。W EFA X 包括灰度等级 、标识 、注释和地球图 像 。注释信号插在图像的前面 ,以便自动识别图 像信息 。地球图像包括了纬度2经度网格 、卫星轨 道和姿态预报 。a . 成像系统仪器组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计 、中等分辨率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微波辐 射成像仪

32、。b. 探测系统仪器组 红外大气探测器 、多通 道红外大气探测器 ( F Y23C 以后) 、微波大气温度探测器 、微波大气湿度探测器 ( F Y23C 以后) 和太 阳后向散射紫外/ 臭氧总含量探测器 。其中有些仪器在试验星 ( F Y23A/ B) 阶段取得经验 ,在业务 星期间进行改良 。有些仪器那么在 F Y23C 以后随 着仪器技术的开展再考虑 。F Y23A 卫星 及 其 仪 器 正 在 研 制 之 中 。此 卫 星系列将是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开展的一个飞跃 , 它将使我国的对地观测能力和全球大气探测能力大为提高 ,缩短我国同类对地观测卫星与世界发 达国家的差距 ,并大大推动我国气象卫

33、星资料的应用 。2 . 5FY22 数据收集系统F Y22 系 统 有 133 个 DCP , 包 括 100 个 地 区DCP 通道和 33 个国际 DCP 通道 ,这使它可以从 广泛的平台上收集数据 。地区 DCP 安装在浮标 、 孤岛 、河流 、高山或船上 ,为气象 、海洋 、水文及其他目的效劳 。在 F Y22 卫星覆盖范围内 , 它们位 置固定 。这种自定时的 DCP 可以按时间表自动发射信息 ,收集到的数据经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编辑后 ,经 GTS 分发给用户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 作用是提供监测效劳 ,并就 DCP 中遇到的问题向 用户提供咨询 。F Y22 也进行空间环境监视 ,监

34、测空间的高能粒子 。4 遥感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场方案4 . 1 辐射校正场为了确保及改良定量数据的应用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了辐射计等定量遥感观测仪 器定标技术的研究 。最近几年 ,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已经到实验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测量 。目 前定标场的建设已处于后期 ,从 2001 年起将投入 业务运行 。建立辐射校正场的目的是建立高精度的辐射仪定标场及相关的辐射仪定标技术和方法 。未来 辐射校正业务将满足国内及国际遥感开展对定量数据应用的要求 。利用辐射校正场 ,可以对我国3 F Y23 系列3 . 1总体设想F Y23 系列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 ,其主 要目的是 :三

35、维大气热力 、湿度结构的全球探测 ,以及云和降水参数探测 ,以支持全球数值天气预报 ;全球成像 ,以监视大范围气象 、水文灾害 、全 球天气系统及全球生态环境异常 ;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 ,以支持全球变化 研究和气候监测 ;数据收集和发送 。多种遥感对地观测卫星 ,如“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中国资源卫星 、海洋卫星 ,以及其他类型的对地定量遥感观测卫星进行辐射校正 ,也能够为过境的 国外卫星遥感仪器进行定标校正 。辐射校正场有两个实验场 : 一个是敦煌戈壁沙漠实验场 : 一个是青海湖实验场 。敦煌实验场 用来对可见光及近红外仪器进行辐射校正 ,青海湖实验场对热红外通道仪器进行辐射校正 。a .

36、 敦煌戈壁滩地面实验场 该实验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郊 ,北纬 4017,东经 9427,距敦煌市约 15 km :3 . 2研制方案根据目前方案 , F Y23 系列的开发将包括两个 阶段 :第一阶段 2004 2021 年为 ( 01 批) 2 颗卫星 ,2000 年 9 月 10 日已正式批准立项研制 ; 第二 阶段为 20212021 年 ,由 5 颗卫星组成系列 。为了完成研制 F Y23 号的使命 , 用于气象业务的主 要遥感有效载荷仪器是 :海拔高度1 194 m面积30 km 30 km地面特征平坦的戈壁沙漠 ,由小石及沙粒 组成 ,在一块 20 2 0 km2 的范围内没有植被近红外通道提供标定方法 。建立的黑体辐射源为热红外 通 道 定 标 。另 外 , 还 装 备 有 标 准 灯 、inte2grap h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