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和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概括隋朝统一的条件,分析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认识隋朝灭亡的原因。了解唐朝的建立及概括唐朝前期鼎盛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归纳唐朝后期衰落的因素和表现。梳理五代十国的政局,认识其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隋朝的兴亡1隋朝的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_杨坚_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2)统一:_589_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归纳总结隋朝统一的原因(1)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2)南

2、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南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3)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2隋朝的建设(1)兴建仓库:在长安、_洛阳_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2)兴建_洛阳城_。(3)开通大运河。3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_高丽_,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_江都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特别提醒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其开凿的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朝的灭

3、亡。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_长安_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唐太宗的统治(1)措施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_戒奢从简_。政治上:_知人善任_,虚怀纳谏。(2)结果: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_贞观之治_”。3武则天的统治:废唐称帝,改国号为_周_。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_开元盛世_”。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特别提醒“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表明了唐玄宗励精图治,再创

4、唐朝伟业的决心。5唐朝的民族关系(1)北方(突厥、回纥)东突厥:贞观初年,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称唐太宗为“_天可汗_”。西突厥:唐高宗时灭亡西突厥。西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_北庭都护府_,统辖天山南北。回纥:唐玄宗时期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2)东北(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3)西南(吐蕃)唐太宗时期:_文成公主_入藏,唐蕃和亲。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地方: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

5、_节度使_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中央:唐玄宗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廷趋于腐败。(2)过程:755年,身兼三个节度使的_安禄山_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3)影响:_中央集权_被削弱;边防空虚。从此,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概念阐释唐代藩镇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称作藩镇。2唐朝的灭亡(1)唐朝后期,_宦官专权_和朋党之争加剧。(2)875年,_黄巢_领导的

6、农民起义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3)907年,_朱温_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规律认识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3五代十国(1)五代十国的更迭:唐朝灭亡,_黄河流域_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后周_五个政权,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九个割据政权和山西的北汉,称为“十国”。(2)后周世宗的改革:后周世宗_柴荣_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_五代_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奠定了基础。特别提醒藩

7、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1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解析:C。根据材料中的“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谣中的“汝”是指隋朝,C项正确。2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A崇尚节俭 B重视农业 C整顿吏治 D生活奢侈解析:A。由题干材料中的“

8、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可知,隋文帝崇尚节俭,A项正确。3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A满足了统治者奢侈欲望 B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加强了北方的军事防务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因此B项正确;A项只是京杭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之一,排除;京杭大运河与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务无关,C项排除;D项不属于深远影响

9、,排除。4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A重视发展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解析:A。根据材料中的“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可知,唐太宗奉行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为此,他重视发展生产,A项符合题意。5下列诗句反映的史实是()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解析:D。根据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及诗中的内容可知,诗句反映的史实是安史之乱,D项正确。6“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平定了安史

10、之乱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项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没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A项不符合题意。平定安史之乱是在黄巢起义之前,C项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不符合题意。唐朝的民族政策和藩镇割据史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新唐书卷43下地理志七下羁縻州史料二eq

11、 blc (avs4alco1(唐朝前期)eq blc(avs4alco1(内地:州府县,少数民族地区blc(avs4alco1(都护府羁縻府州,都督府羁縻府州)eq blc (avs4alco1(唐朝后期)eq blc(avs4alco1(内地:节度使州府县,少数民族地区:节度使blc(avs4alco1(都护府羁縻府州,都督府羁縻府州)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五卷(隋唐五代)【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唐初羁縻府州的特点。(2)根据史料一、二,说明唐朝后期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影响。提示(1)内附的少数民族保持其原有部落和政权形式,首领成为世袭的地方行政长官,贡

12、赋大多不上交中央(户部)。(2)变化:节度使地位突出,地方行政层级由二级制变为三级制。影响:节度使权力增大,形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导致唐朝灭亡。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大融合;尊重民族习惯,交换使节,文化交流修德政;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2)作用: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唐朝灭亡的原因(1)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2)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3)朋党之争加速了士

13、人阶层的分化,削弱了文臣与宦官斗争的能力,使得文官转向地方藩镇,朝政更加不稳定。(4)农民起义瓦解了唐朝的统治。1某文献记载:“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该文献评述的是()A唐蕃和亲 B开元盛世C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唐蕃会盟解析:A。根据题干材料中提到的“贞观十五年”可知,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故材料中评述的是唐蕃和亲的意义,A项正确。2“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A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