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第1页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第2页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关键词】诗词名句,抒情记事,离别,离情,遗恨【名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出处】唐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译注】曾经与美人就在这座桥上分别,直到今天还没有她的音信,所以 我的遗恨一直延续到今天。【说明】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一、 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的含蓄之妙。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三、 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 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

2、今朝。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作者的艺术匠心。【赏析】“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两句写离别的环境。首句 以一曲清江带出柳丝,点出离别之意;次句点明二十年前旧板桥上, 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一湾清江迤遮开来,江边有很多青青翠柳, 每一棵柳树有千万条柳丝,迎风飞舞,展尽缠绵之态。“杨柳”已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 次句以“二十年前”,把人从眼前景物引入回忆,使读者不禁产生种 种联想。“旧”字不但写出时间之久,还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更多古诗词名句请关注”“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

3、息到今朝,第三句浅浅道出离别之 事:相别之人是美人,相别的地点是桥上,即“旧板桥”。虽然作者 只是简单叙述离别的情景,但由于前两句的铺垫,读者对离别的情景 已有了勾画,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 那必定像柳永的 雨霖铃中描绘的那样:“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送别的场景是美丽的,有清江蜿蜒,有杨柳依依,更有 小桥映水;可送别的情感是悲伤的,此地一别,相见杳杳无期,令人 黯然伤神。果然,“恨无消息到今朝”,漫长的二十年中,竟然杳无音 信,直到今天还没有等到关于你的任何消息。结句从回忆中抽出,写 离别给人带来的遗恨。“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 十年前”照应,可见消息断绝之久,所以说“恨”。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怀人之情欲说还休, 真挚感人。止匕外,在构思上,它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主题 相近,都用倒叙手法。不过,崔诗以前后两句分别安排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