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书信三则》word公开课教案_第1页
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书信三则》word公开课教案_第2页
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书信三则》word公开课教案_第3页
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书信三则》word公开课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禀父书教案一、学习目标:1. 学问与才能: 明白作者方声洞及写作历史背景;关书信写作的基础学问;把握基础的文言字词; 熟识有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阅读与课堂总结, 使同学对文章结构和内容有较为全面 的把握;对比与妻书等作品,分析两篇书信的自身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文本 的懂得,并对同学的思想产生启示;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懂得文本内容, 能深切感受并精确懂得方声洞在家书中表达的情感; 感受革命先烈以天下为己任,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二、重点与难点舍身就死的爱国情怀, 激发同学的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 在使同学懂得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作品所包蕴的家 国情怀,以及烈

2、士们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境域;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 需要使同学克服文言学习的障碍,常识的基础上获得正向的引导与启示、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明白基本的书信写作(课堂播放李春波写于 1993 年的歌曲一封家书 ,PPT展现歌词)同学们,这首歌曲大家熟识吗?这是闻名歌手李春波 1993 年的作品一封家书;淳朴真挚的歌词伴着美丽的旋律,似乎把我们带到了父母身边,向他们叙述我们心中的故事;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也是“ 一封家书”,但它却是一封非常特别的“ 家书” ,它特别在哪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品读禀父书 ,走近方声洞烈士的家国情怀;2. 作者介绍方声洞 18861911

3、 ,黄花岗烈士;福州市人;自1902 年起,两度赴日留学,先后在成城军校和千叶医科学校就读;1903 年在东京参与“ 拒俄义勇队”;1905 年与兄方声涛,姐方君瑛,嫂曾醒、郑萌,妻王颖先后加入同盟会,任中国留同学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1911 年,从日本密运军火入广州后,不顾劝阻,毅然参与广州起义;起义发动后,随黄兴攻入督署,寻张鸣岐不遇,遂驰 攻督练公所,杀兵勇 20 余人,终因背部负伤、胸前中弹而死;此信是起义前夕 给父亲写的;3. 写作背景(请同学介绍黄花岗起义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状态)甲午战争以后,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逼; 为挽救民族危亡,

4、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 年 4 月 27 日,120 余名同盟会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起义后 72 人的遗骸收葬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于广州东郊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这 72 人被称为“ 黄花岗 72 烈士” ,本文作者方声洞就是其中之一;在起义之前,方声洞为他的父亲写下了这篇禀父书;4. 文本研读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禀父书是一封生离死别的绝笔信,我们可以透过书 信内容看到以方声洞为代表的黄花岗烈士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 外,救国救民的光辉形象;快速阅读文章,摸索:(1)方声

5、洞写作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文章划分的 6 个段落分别主要 写了什么?明确:向父亲辞别,说明赴死捐躯的缘由,求得父亲的原谅;第一段写“ 就 死缘由” ,其次段写为国家而死,“ 虽死亦乐” ,求父亲“ 勿伤儿之死” ;第三段写“ 保家即使卫国” ;第四段,言心中遗憾,望父亲原谅;第五段请父亲保重,安 排妻子回国照管;最终一段向家中其他亲人辞别;(2)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共享一下你阅读后的感受;(3)通过阅读这篇绝命家书,你能否体会到作者方声洞写作本文时的心情?是 什么力气在支持他毅然赴死呢?明确:即将辞别亲人,作者内心不免哀痛,但却同时冷静而坚决,他对国家个人的前途将来作了冷静的分

6、析:将来革命胜利, 家里的人都是中华新国民, 子孙万代也可以长期保证没有担忧, 过上幸福的生活, 自己死得其所; 但对于家事,因不能为父母分忧愧疚; 忠孝自古不能两全, 恳求父母不要过于难过, 保重身体;支持的力气作者在第三段做了阐明:人生在世,能建功立业使祖国强大起 来,让同胞享受幸福,是最大的乐事;为国家而死,是义所应当的;大丈夫应当 承担起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所以这份力气是方声洞竭尽全力驱赶满清的愿望,是他尽力于国家的责任,也是他保家卫国的决心与信念;(4)对比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 ,争论这两封书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要点:相同:同是赴死前给亲人的家书,显露着浓浓的亲情和爱国热忱;舍小

7、家为 国家,烈士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一样的;不同:对象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主要写作内容和形式上也有差别;与妻 书中主要表达出了对妻子的爱情, 禀父书就布满父子深情;(5)对比两封书信,在书信写作时我们应当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明确:肯定要关注写作对象;规范文本格式(简要介绍书信写作格式要求);写作重点在于语言和情感的真挚;5. 总结 关键词:生死选择;舍生取义;家国情怀 仰不愧于天 , 俯不怍于人;孟子;最终引出对同学爱国情怀的启示;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6. 作业 1. 完成学探诊相关练习;2. 结合叙述的书信写作内容,对比预习傅雷家书;7. 课外拓展阅读(1)课外材料 01:聂荣臻 1922 年

8、 6 月 3 日写给父母的家信父母亲大人膝下:不得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狂!水 深火热之家乡, 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 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有意不愿交仍;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 无非残杀同胞; 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 虽不敢以天下为己 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 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 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叩禀金玉安男荣臻跪禀 6 月 3 号(2)

9、课外材料 02:郑胜利禀父书违侍膝下,八年于兹矣,但吾父既不以儿为子,儿亦不敢以子自居,坐是问 候阔绝,即一字亦不相通;总由时势异,以致骨肉悬隔;盖自古大义灭亲,从治 命不从乱命;儿初识字,辄佩服春秋之义;自丙戌冬父驾入京时,儿既筹之熟,而行 之决矣;忽承严谕, 欲儿移忠作孝; 仍传清朝面谕, 有原系侯伯, 即与加衔等话;夫既失信于吾父,儿又安敢以父言为信耶?虽然,儿于己丑岁,亦已扬帆入粤屯田数载矣;不意乘儿远出,妄启干戈,袭破我中左,蹂躏我疆土,虔刘我士民,掳辱我妇女,掠我黄金九十余万、珠宝 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 其余将士之财帛, 百姓之钱谷, 何可胜计?彼闻儿将回,乞怜于四叔,幸四叔姑存

10、余地,得以骸归,乃归而又相贰启衅;我将士痛念国耻 家亡,咸怒发指冠,是以有漳、泉之师;陈锦之授首,杨名皋 高 等之屡败,固 自出尔反尔之常;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且不特此也,异国之兵,如日本、柬埔寨等诸夷兵,旦晚毕至,亦欲行春秋大义矣;信如父命及清谕,犹且两难;而以父所传之谕如此,乃抄到部院刘清泰所赍之敕如彼,前后之言,自相刺谬;夫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进战退守,绰绰余裕,其肯以坐享者反而受制于人乎?且以闽粤论之,利害明甚, 何清朝莫有识者?盖闽粤, 海边也,离京师数千余时, 道途阻远, 人马疲敝,兼之水土不谙,死亡殆尽;兵寡必难守,兵多就势必召集,召集就粮食必至于难支,兵食不支就 地方必不行守;虚耗钱粮而争必不行守之土,此有害而无利者也;如父在本朝时坐镇闽粤,山海宁宁,朝廷不费一矢之劳,饷兵之外,尚有解 京;朝廷享其利,而百姓受其福,此有利而无害者也;清朝不能效本朝之妙算,而劳师远图, 年年空费无益之资, 将何以善其后乎?其或者将以三省之虚名,前 啖父者,今转而啖儿;儿非不信父言,而实有难信父言者;刘清泰果能承当,实 以三省地方相畀,就山海无窃发之虞,清朝无南顾之忧,彼诚厚幸;至于饷兵而 外,亦当使清朝享其利, 不亦愈于劳师远图, 空费帑金万万者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