矸石填沟造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_第1页
矸石填沟造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_第2页
矸石填沟造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_第3页
矸石填沟造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_第4页
矸石填沟造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7015044 概述 PAGEREF _Toc7015044 h 1 HYPERLINK l _Toc7015045 0.1项目由来及简况 PAGEREF _Toc7015045 h 1 HYPERLINK l _Toc7015046 0.2评价工作过程 PAGEREF _Toc7015046 h 2 HYPERLINK l _Toc7015047 0.3相关情况分析判定 PAGEREF _Toc7015047 h 3 HYPERLINK l _Toc7015048 0.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PAGEREF _T

2、oc7015048 h 4 HYPERLINK l _Toc7015049 0.5评价结论 PAGEREF _Toc7015049 h 4 HYPERLINK l _Toc7015050 0.6致谢 PAGEREF _Toc7015050 h 4 HYPERLINK l _Toc7015051 1总则 PAGEREF _Toc7015051 h 5 HYPERLINK l _Toc7015052 1.1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PAGEREF _Toc7015052 h 5 HYPERLINK l _Toc7015053 1.2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7015053 h 5 HYPERLI

3、NK l _Toc7015054 1.3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PAGEREF _Toc7015054 h 9 HYPERLINK l _Toc7015055 1.4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 PAGEREF _Toc7015055 h 12 HYPERLINK l _Toc7015056 1.5评价重点 PAGEREF _Toc7015056 h 16 HYPERLINK l _Toc7015057 1.6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PAGEREF _Toc7015057 h 16 HYPERLINK l _Toc7015058 2项目概况 PAGEREF _Toc7015058 h 18 H

4、YPERLINK l _Toc7015059 2.1项目基本情况 PAGEREF _Toc7015059 h 18 HYPERLINK l _Toc7015060 2.2地理位置与交通 PAGEREF _Toc7015060 h 18 HYPERLINK l _Toc7015061 2.3工程建设外部条件 PAGEREF _Toc7015061 h 19 HYPERLINK l _Toc7015062 2.4工程建设内容 PAGEREF _Toc7015062 h 23 HYPERLINK l _Toc7015063 2.5项目总图布置 PAGEREF _Toc7015063 h 31 HYP

5、ERLINK l _Toc7015064 2.6公用工程 PAGEREF _Toc7015064 h 32 HYPERLINK l _Toc7015065 2.7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PAGEREF _Toc7015065 h 33 HYPERLINK l _Toc7015066 2.8项目建设工期及投资 PAGEREF _Toc7015066 h 33 HYPERLINK l _Toc7015067 3工程分析 PAGEREF _Toc7015067 h 33 HYPERLINK l _Toc7015068 3.1施工期工程分析 PAGEREF _Toc7015068 h 33 HYPERLI

6、NK l _Toc7015069 3.2营运期工程分析 PAGEREF _Toc7015069 h 36 HYPERLINK l _Toc7015070 3.3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及三废排放量 PAGEREF _Toc7015070 h 41 HYPERLINK l _Toc7015071 4区域环境概况与环境质量现状 PAGEREF _Toc7015071 h 42 HYPERLINK l _Toc7015072 4.1自然环境概况 PAGEREF _Toc7015072 h 42 HYPERLINK l _Toc7015073 4.2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水源保护区 PAGEREF

7、_Toc7015073 h 47 HYPERLINK l _Toc7015074 4.3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 PAGEREF _Toc7015074 h 47 HYPERLINK l _Toc7015075 5施工期环境影响与减缓措施 PAGEREF _Toc7015075 h 55 HYPERLINK l _Toc7015076 5.1施工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PAGEREF _Toc7015076 h 55 HYPERLINK l _Toc7015077 5.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PAGEREF _Toc7015077 h 56 HYPERLINK l _Toc7015078 6营运期环境影响

8、预测与评价 PAGEREF _Toc7015078 h 58 HYPERLINK l _Toc7015079 6.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 PAGEREF _Toc7015079 h 58 HYPERLINK l _Toc7015080 6.2矸石淋溶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PAGEREF _Toc7015080 h 64 HYPERLINK l _Toc7015081 6.3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PAGEREF _Toc7015081 h 74 HYPERLINK l _Toc7015082 6.4矸石自燃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PAGEREF _Toc7015082 h 76 HYPERLINK

9、 l _Toc7015083 6.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PAGEREF _Toc7015083 h 77 HYPERLINK l _Toc7015084 6.6 环境风险预测 PAGEREF _Toc7015084 h 78 HYPERLINK l _Toc7015085 7营运期污染治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PAGEREF _Toc7015085 h 82 HYPERLINK l _Toc7015086 7.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 PAGEREF _Toc7015086 h 82 HYPERLINK l _Toc7015087 7.2水环境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PAGEREF _Toc

10、7015087 h 83 HYPERLINK l _Toc7015088 7.3噪声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PAGEREF _Toc7015088 h 85 HYPERLINK l _Toc7015089 7.4矸石自燃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PAGEREF _Toc7015089 h 86 HYPERLINK l _Toc7015090 8环保投资估算与经济损益分析 PAGEREF _Toc7015090 h 88 HYPERLINK l _Toc7015091 8.1环境效益 PAGEREF _Toc7015091 h 88 HYPERLINK l _Toc7015092 8.2社会效益 PAGE

11、REF _Toc7015092 h 89 HYPERLINK l _Toc7015093 8.3环境损益分析 PAGEREF _Toc7015093 h 89 HYPERLINK l _Toc7015094 8.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综述 PAGEREF _Toc7015094 h 91 HYPERLINK l _Toc7015095 9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PAGEREF _Toc7015095 h 92 HYPERLINK l _Toc7015096 9.1环境管理 PAGEREF _Toc7015096 h 92 HYPERLINK l _Toc7015097 9.2项目公开信息 PAGERE

12、F _Toc7015097 h 94 HYPERLINK l _Toc7015098 9.3环境监控计划 PAGEREF _Toc7015098 h 95 HYPERLINK l _Toc7015099 9.4环保设施 PAGEREF _Toc7015099 h 96 HYPERLINK l _Toc7015100 10结论与建议 PAGEREF _Toc7015100 h 97 HYPERLINK l _Toc7015101 10.1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7015101 h 97 HYPERLINK l _Toc7015102 10.2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 PAGEREF _Toc

13、7015102 h 97 HYPERLINK l _Toc7015103 10.3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7015103 h 97 HYPERLINK l _Toc7015104 10.4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PAGEREF _Toc7015104 h 100 HYPERLINK l _Toc7015105 10.6要求与建议 PAGEREF _Toc7015105 h 101子洲县永兴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0-概述0.1项目由来及简况井田位于省市县东北向约18km,距市约148km,行政区划属县管辖。该矿是国家十三个煤炭基地一黄陇基地之矿区中的一个大型

14、矿井,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矿区位于省关中西北部长武和县境内,2005年12月煤炭工业西安设计院等编制完成矿区综合开发规划,2008年9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8】334号”文下发了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2009年3月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矿区总体规划(修改),2010 年6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0148号”对矿区总体规划(修改)环境影响报告书出具了审查意见,2010年9月发改委以“发改能源20102018号文”对 该规划进行了批准。2006年2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审200687号”对矿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矿井(6.00Mt/a)建设工程环境影

15、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由于矿区总体规划(修改)中将井田范围进行了调整,面积由原规划的168.5km2变为44.31km2,导致井田开拓方式发生了变化。为此,2009年7月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对矿井及选煤厂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修改。项目已于2010 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98%。由于井田面积、工程内容等发生了大的变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 响评价法及其它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矿井及选煤厂建 设工程需重新开展变更后的项目环评工作。2012年7月,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开展矿井及选煤厂变更后的环评工作,矿井变更后建设规模仍为6.0Mt/a,并配套建

16、设同规模的选煤厂,服务年限74.8a。环保部以环审【2013】346号文件“关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建设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对变更工程进行了批复煤矿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煤矸石是煤炭产量的3.4,年产矸石为20万t之多,依据煤矿2006年2月获批的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了工业场地北部3km的白家沟做为煤矸石堆放场。2011年4月由市水土保持学会完成了排矸场、拦矸坝设计,同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矿建初期建筑垃圾多,巷道掘进排渣量多,加之后续矸场管理不健全,没有按设计堆矸方式弃矸,导致白家沟矸场闭场,不能使用。根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市土

17、地利用规划目标如下:“一、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耕地保有量2020年不低于371200公顷,规划期内,确保348000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三、补充耕地目标 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适度开发益耕后备资源。到2020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完成补充耕地任务量不低于14540公顷,其中义务量不低于10030公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审【2013】346号文件“关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建设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第五条:“加强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因此,为有效利用煤矸石,利用煤矸石作为基料进行填沟造地,煤矿依据2012年10月省水土保持局批复

18、(陕水保函2012231号)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变更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白家沟矸场一侧王学沟荒沟作为填沟造地场所。该沟位于煤矿风井场左侧,与原排矸场毗邻,工程布置在白家宮村王学沟,拦矸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14km2,沟道呈“V”字型,沟道长420m,沟头、沟谷两岸塬面较为平坦,沟坡植被较好,无明显冲沟,沟谷基本对称,沟道走向为东北(沟头)向西南向(沟口),其塬面高程1075.75m,坝址沟底高程894.80m,坝址以下征地界沟底高程884.68m,沟道比降21%。0.2评价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的有

19、关规定,矿业有限公司填沟造地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矿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11日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相关人员收集了项目技术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周围环境状况调查等工作,在以上工作和综合分析项目特征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矿业有限公司矸石场填沟造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0.3相关情况分析判定本项目煤矿矸石综合利用填沟造地项目,下游1000m及周围200m范围内没有居住区,周围全部为林草地,除此之外,周围没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项目选址不在县城总体规划范围内,项目建设与县总体规划相容,选址

20、符合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含2013年第36号修改单公告)对类处置场的要求,满足煤矿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矸石堆置场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要求。煤矿生产期井下掘进矸石不出井,充填井下废弃巷道,地面选煤厂洗选矸石一部分综合利用于华电瑶池发电有限公司矸石电厂,一部分运至井下充填废弃巷道,剩余部分(矸石综合利用途径利用不畅时的矸石),全部做为基料用于矸石排放场填沟造地,拟选造地位置位于煤矿风井场左侧与原排矸场毗邻,工程布置在白家宮村王学沟,拦矸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14km2,沟道呈“V”字型,沟道长420m,沟头、沟谷两岸塬面较为平坦,沟坡植

21、被较好,无明显冲沟,沟谷基本对称,沟道走向为东北(沟头)向西南向(沟口),其塬面高程1075.75m,坝址沟底高程894.80m,坝址以下征地界沟底高程884.68m,沟道比降21%。填沟造地基料为煤矿综合利用不畅时的矸石,符合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的规定。本项目建成后,其它环境保护要求如下。(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占地内及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其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中规定的生态保护目标。(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本次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显示, TSP、PM10、SO2、NO2均未超标。根据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2018年1-11月州市PM10均浓度为1

22、00g/m3,PM2.542g/m3,SO2浓度为11g/m3,NO2浓度为44g/m3,CO浓度为1.1g/m3,O3浓度为133g/m3。本项目建成后,按照环评规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下,工程各项目污染物均可做到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不会对当地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主要是利用煤矸石进行填沟造地,符合资源利用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修订版)中的鼓励类: “三十八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15 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20、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3、和综合利用工程”,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0.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关注煤矸石堆放产生的淋溶水对水环境的影响;(2)关注场地遇风起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0.5评价结论该项目为煤矿矸石综合利用填沟造地项目,下游1000m及周围200m范围内没有居住区,周围全部为林草地,除此之外,周围没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项目选址不在县城总体规划范围内,项目建设与县总体规划相容,选址符合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含2013年第36号修改单公告)对类处置场的要求,满足煤矿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矸石堆置场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要求,符合煤矸石综

24、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的规定,在采取设计和环评提出的污染治理对策、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0.6致谢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县环保局、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子洲县永兴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0-1总则1.1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1.1.1评价目的(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有效解决煤炭开发过程中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及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通过对工程所在地环境现状调查,掌握评价区环境特征;通过对矸石排放

25、场建设过程、产排污环节及污染治理情况的系统分析,确定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明确采用的环保措施及运营后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3)贯彻、推行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方针,通过工程污染源强分析,预测工程建成后对当地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从保护生态、控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上寻求对策,为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决策与监督管理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实行“三同时”提供科学依据。1.1.2评价指导思想(1)结合本项目特征和环境特点,以环保法规为依据,以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2)尽量收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类比资料及矿井的环评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现场调查。(3)坚持对工

26、程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进行全过程分析评价的原则。(4)公众参与的原则:按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的要求,由建设单位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对于公众意见单独汇总于公众参与分册,以供环境管理部门决策。(5)报告书编写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1.2编制依据1.2.1任务依据环境评价委托书,2018年9月11日。1.2.2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九号),2014年4月24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2018年10月26日;(4)中华

27、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17年6月27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2005年4月2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6年修正版);(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10月26日;(12)环境保护部令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6.29;(13)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8、,2000年11月26日;(14)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1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12月;(16)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17)国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8)关于修改部分内容的决定,2018年4月28日;(19)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年1月;(20)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士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办水保2013188号),2013年8月12日;(21)国家环保部办公厅环办2012 5号关于进一步

29、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2012年1月10日;(22)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年7月3日;(23)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年8月8日;(24)国家环保部办公厅环办发201430号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2014年3月25日;(2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2019年1月1日;(26)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9月;(27)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水土保持条例(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二届第三号),2

30、013年10月1日;(28)陕政法200418号关于印发省行业用水定额的通知;(29)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30)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31)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2.3相关政策文件(1)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2)国家发改委2007年80号煤炭产业政策;(3)环办2006129号关于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和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4)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20071456号关于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5)环发2005109

31、号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2005年6月;(6)煤矿矸石山灾害防范与治理工作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字2005162号文);(7)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文);(8)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修订版)。1.2.4相关规划文件(1)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1年12月;(2)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12月;(3)“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年11月;(4)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2015年11月;(5)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年11月;(6)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2010年5月;(7)省

3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1615号,2016.4.6;(8)省水功能区划,省人民政府,陕政办发2004100 号,2004.9.22;(9)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省人民政府,陕政发19996号),1999.2.27;(10)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陕政发201747 号,2017.10;(11)省主体功能区划,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1315 号”,2013.3.13;(12)省“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省环保厅,陕环发2011102号,2016.9;(13)市国民经济和和社会发展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4;(14)市城市总体规划(20

33、07-2020),市人民政府,2009;(15)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6)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17)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18)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2.5技术导则与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T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34、煤炭采选工程(HJ619-201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11)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446-2008)。1.2.6相关支持性文件与技术资料(1)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编制的矿业有限公司变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11月1日;(2)绿业生态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矿业有限公司新排矸场拦矸工程,2016年7月;(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图件;1.3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3.1环境功能区划(1)地表水

35、环境本区地处黄河流域二级支流泾河水系范围内,地表河流为泾河支流。根据省水功能区划,项目区位于地表水类开发利用区,水质目标为类。按照当地环保局下达的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功能区划属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域。(2)空气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以农村地区为主,根据HJ14-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并结合当地环保局下达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属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3)声环境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该区域为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4

36、)地下水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以工农业用水、生活饮用水功能为主。根据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对地下水水质的分类,地下水环境属类水域。(5)生态环境根据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在一级区划属于黄土高原农牧区,二级区划属于黄土塬梁沟壑旱作农业亚区,三级区划属于黄土残塬农业区。1.3.2评价因子识别根据本项目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特点、影响环境要素的范围和程度,并结合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经分析确定的本项目评价因子识别结果见表1-1。表1-1 环境评价因子表环境要素现状评价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空气环境SO2、NO2、PM10粉尘、SO2地表水环境pH、砷、汞、镉、六价铬、COD、BOD

37、5、氨氮、石油类、氟化物、硫化物pH、砷、汞、镉、六价铬、COD、BOD5、氨氮、石油类、氟化物、硫化物、SS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地下水环境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铁、锰、汞、铅、氟、镉、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六价铬以及Ca+2、Mg+2、K+、Na+、Cl-、SO4-2、HCO3-、CO3-2等共27项。地下水质生态环境植被、土壤侵蚀、土地利用、野生动物等植被、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等影响1.3.3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评价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地表水评价执行GB383

38、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3)地下水评价执行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4)声环境评价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2。表1-2 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标准号及名称级别浓 度 限 值名 称取值时间标准限值环境空气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SO2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年平均150g/m3500g /m360g /m3PM1024小时平均年平均150g/m370g/m3NO2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年平均80g/m3200g/m340g/m3TSP24小时平均年平均300g/m3200g/m3CO24小时平均1小

39、时平均4g/m310g/m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160g/m3200g/m3地表水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pH69砷0.05mg/L汞0.0001mg/L镉0.005mg/L六价铬0.05mg/LCOD20.0mg/LBOD54.0mg/L氨氮1.0mg/L石油类0.05mg/L氟化物1.0mg/L硫化物0.2mg/L声环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等效A声级昼 间60dB(A)夜 间50dB(A)续表1-2序号项目III类标准序号项目III类标准1pH6.58.512亚硝酸盐12总硬度45013铁0.33耗氧量3.014锰0.14溶解性总固体1000

40、15砷0.015氨氮0.516镉0.0056氯化物25017铅0.017氟化物1.018汞0.0018氰化物0.0519六价铬0.059挥发酚0.00220菌落总数10010硫酸盐25021总大肠菌群3.011硝酸盐2023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执行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限值;(2)废水排放执行DB61/224-2011黄河流域(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3)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运行期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限值要求;(4)固

41、体废物排放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含2013年第36号修改单公告)及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规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见表1-3。表1-3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 准 值备 注单 位数 值废气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4、表5标准 颗粒物mg/m31.0无组织排放限值(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二氧化硫mg/m30.4废水DB61/224-2011黄河流域(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pH无量纲69矸石淋溶水Cumg/L0.5Pb0

42、.8Zn2.0Cr1.2Cd0.08As0.4Hg0.04F-8.0硫化物0.5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等效A声级dB(A)60昼间50夜间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固废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含2013年第36号修改单公告)和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规定1.4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根据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的相关技术导则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范围。1.4.1评价工作等级(1)空气环境本项目运行后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矸石堆放遇风起尘,

43、经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后扬尘排放量小,且矸石排放场地处山区,影响范围仅限于矸石排放场周边局部范围内。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18),评价工作等价按照表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主要指标有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表1-4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10%二级1%Pmax10%三级Pmax1% 其中Pi定义为:Pi=Ci/Co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表1-5 本项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的评价等级表污染因子最大落地浓度 (

44、ug/m3)最大浓度落地点 (m)评价标准 (ug/m3)占标率 (%)D10% (m)推荐评价等级TSP47.051669005.22789E+0000II由表1-5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1%Pmax5.22%10%。因此,根据评价等级判断标准,确定本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2)地表水环境本项目非雨季无废水排放,仅在暴雨后可能产生少量矸石淋溶水,由于该区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出现最大降水量的机会很少,且矸石浸出试验分析表明浸出液中总砷、总汞、总铅、总镉、Cr+6、硫化物、F-、pH、总铜、总锌浓度指标均低于GB5085-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

45、准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高浓度允许限值,因此少量矸石淋溶水对环境影响不大,该项目淋溶水不外排。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结合项目实际,判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B。(3)地下水环境本项目为临时综合利用矸石排放场填沟造地项目,施工期会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可能会对评价区内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项目运营期间主要是在降水条件下会产生一定量的矸石渗滤液,矸石淋溶液可能对地下水水质产影响。项目产生可能污染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的区域主要为矸石堆存区域,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本项目临时综合利用矸石排放场为类建设项目。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46、(HJ 610-2016)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对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进行划分,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如下(见表1-6)。表1-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场地建设项目类型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程度类别/分级工作等级临时综合利用矸石排放场类项目评价范围不属于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准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之外的补给径流区,评价范围内无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不敏感三级(4)声环境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为2类区,建设前后敏感点噪声级变化5dB(A)显著增多二级1、2类3dB(A),且5dB(A)增加较多三级3、4类3dB(A)变化不大本项目2类40m。(2)坝址黄土状壤土的物理力

47、学性质含水率W=14.5%,天然重度=17.3kN/m3,干重度d=15.2kN/m3,孔隙比e=0.746,饱和度Sr=56%,液限Ip=30.7%,塑限IL=18.7%。压缩系数0.18Mpa-1,压缩模量9.6Mpa。(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坝基、坝肩分布全新统冲积层(Q4al)和全新统坡积层(Q4dl)其岩性为黄土状壤土夹错乱的古土壤,质地不均匀,疏松,含水率大,密度小,具强湿陷性、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在排水不畅的条件下一般呈软塑、流塑状态等特点,建议筑坝前进行清除,使坝基处于中更新统风积(Q21eol)黄土状壤土层。2)建筑均质土坝的功能是拦渣预防泥石流,一旦发生强暴雨,必然

48、存在库区蓄水问题,因此建议坝体设置滤水体排水和库区蓄水的排泄工程设置,满足该均质土坝不具备蓄水的功能要求。4.1.5土壤与植被土壤项目区土壤有5个土类9个亚类、17个土属、37个土种。主要土壤类型有:黄绵土、黑垆、红土、淤土和潮土等。植被由于人类的长期开垦,项目区内仅存有部分次生灌木林,其余均为人工林草植被,现有木本植被和草本植被256种。全区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缺少大面积森林,因而大的兽类很少,小的兽类和鸟类及昆虫较多,无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型。自然植被主要有:山杨、杜梨、槲栎、山桃、山杏、酸枣、沙棘等;人工植被主要有:刺槐、杨树、泡桐、油松、国槐、旱柳、侧柏等;中草药植物主要有:柴胡、蒲公

49、英、车前子、黄苓、益母草、茵陈等;果树主要有:州梨、苹果、柿子、杏、桃、核桃、葡萄等;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马铃薯、红薯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烟叶、西瓜等;蔬菜作物有:辣椒、大蒜、白菜、萝卜、南瓜等;4.1.6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县位于关中西北部,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 HYPERLINK /view/51180.htm t _blank 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总面积1202km2,水土流失面积1064.6km2,占总面积的88.57%。全县有大小沟道4089条,其中千米以上的171条,较大干沟12条,沟壑面积639.5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

50、.1%,平均沟壑密度1.2km/km2。土壤侵蚀主要有水蚀、重力侵蚀和风蚀几种,其中水蚀普遍且严重,重力侵蚀次之,风蚀较轻。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875t/km2a,属中度侵蚀。按照水利部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该地区属西北黄土高原区,容许土壤流失量1000t/km2a。根据水利部办水保2013188号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属于子午岭-六盘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省渭北高原沟壑重点治理区。4.2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水源保护区经查阅相关资料,评价区内无自然保护区

51、、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饮用水源地等敏感目标存在。4.3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委托县环境监测站承担,监测时间为2018年9月20日9月26日,监测内容包括环境空气、地下水、声环境、土壤等。评价区环境现状监测布点见附图5。4.3.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1)监测点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气象条件,在评价区布设了2个监测点,分别为白家宫村(G1)、鸭河湾村(G2)。(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SO2、NO2、PM10、TSP共4项。(3)监测时间监测时间为2018年9月6日9月12日,连续监测7天。(4)监测结果空气环境监测结果见表4-1、表4-2。表4-1 日均浓度监测结果 单位:g/m3项目、

52、点位监测日期SO2NO2PM10TSP白家宫村(G1)鸭河湾村(G2)白家宫村(G1)鸭河湾村(G2)白家宫村(G1)鸭河湾村(G2)白家宫村(G1)鸭河湾村(G2)9月6日1517293185881161219月7日16183434626784919月8日15194445606581889月9日172136417175961029月10日16203535586278849月11日18223840606481869月12日142035397679104108范围15-1817-2229-4431-4558-8562-8881-11684-121超标率(%)00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

53、000二级标准限4-2 小时浓度监测结果 单位:g/m3项目、点位监测日期SO2NO2白家宫村(G1)鸭河湾村(G2)白家宫村(G1)鸭河湾村(G2)9月6日13-2215-2320-3522-379月7日14-2415-2529-4230-449月8日13-2214-2335-5037-519月9日14-2516-2730-4533-479月10日12-2214-2427-4229-439月11日14-2616-2828-4432-469月12日12-2214-2328-4430-46超标率(%)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二级标准限值500200(6)基本污染物同

54、时,为了解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引用2018年省大气环境状况公报中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统计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1。表3-1 2018年州市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一览表(ug/m3)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ug/m3)标准值(u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116018.3%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4440110%超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10470148.6%超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4435125.7%超标CO95%顺位24小时平均浓度1600400040%达标O390%顺位8小时平均浓度166160103.8%超标结果表明:SO2、CO两项污染物浓度基本满足环境空气质

55、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NO2、PM10、PM2.5、O3四项污染物浓度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要求,因此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不达标区。4.3.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1)监测点位设置3个水质监测点,分别位于煤矿原排矸场西侧(U1)、煤矿原排矸场下游东侧(U2),河湾村(U3)。地下水监测点位见表4-3。表4-3 监测井(泉)点位参照表位置参数煤矿原排矸场西侧(U1)煤矿原排矸场下游东侧(U2)河湾村(U3)井深(m)泉水泉水井水标高(m)11451124900N35 32.9335 36.2435 334.26E10

56、75735.601075735.66107574.60取水含水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底部砂泥岩孔隙含水层(Q2+3)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砂孔隙含水层(Q4) (2)监测项目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铁、锰、汞、铅、氟、镉、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六价铬以及Ca+2、Mg+2、K+、Na+、Cl-、SO4-2、HCO3-、CO3-2等共27项。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一次,给出点位坐标。(3)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日期2018年9月20日至2018年9月21日,连续2天,每天一次。(4)监测结果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见表4-4。表4-4 地下水

57、监测结果表监测点位1#2# 3# 监测时间9.209.219.209.219.209.21pH7.867.907.807.827.637.65六价铬ND0.004ND0.0040.0080.009ND0.004ND0.004总硬度812810299299754757TDS3013301173373630573040硝酸盐氮ND0.2ND0.2ND0.2ND0.2ND0.2ND0.2亚硝酸盐氮0.0150.017ND0.001ND0.0010.0030.002高锰酸盐指数2.122.101.541.521.941.92氨氮0.060.070.040.060.070.10FeND0.03ND0.0

58、3ND0.03ND0.03ND0.03ND0.03MnND0.01ND0.01ND0.01ND0.01ND0.01ND0.01Pb(g/L)ND0.0025ND0.0025ND0.0025ND0.0025ND0.0025ND0.0025Cd(g/L)ND0.0001ND0.0001ND0.0001ND0.0001ND0.0001ND0.0001细菌总数个/mL总大肠菌群个/L氰化物ND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02酚ND0.0003ND0.0003ND0.0003ND0.0003ND0.0003ND0.0003砷(g/L)0.00060.000

59、50.00040.00040.00250.0025汞(g/L)ND0.00004ND0.00004ND0.00004ND0.00004ND0.00004ND0.00004氟化物ND0.2ND0.2ND0.2ND0.20.30.3K+8.928.922.652.658.738.77Na+455458104104410412Ca2+17217260.260.3170170Mg2+92.792.13636.179.880.4CO32-12.313.00000HCO3-470472259260450449SO42-298300146150304301Cl-750753101101639646监测结果表

60、明,项目所在区域1#、3#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其余地下水水质均满足GB/T14848-2017地下水水质标准类标准要求,地下水水质较好。分析超标原因,主要是地质原因造成。4.3.3声环境现状评价(1)监测点本次在填沟造地坝址周围处布设4个监测点。(2)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3)监测时段及频率监测时间2018年9月12日,昼间、夜间各监测1次。(4)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4-5。表4-5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点监测时间监测值评价标准值昼 间夜 间1#2018.9.1248.243.2昼间60 dB(A)夜间50 dB(A)2#46.242.53#45.141.74#47.243.3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