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文二则》第二课时-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文二则》第二课时-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文二则》第二课时-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姓名:序号30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3、“于”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征于色C.死于安乐D.衡于虑课题古文二那么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 习 目 标1、理解掌握重点实虚词;了解课文层层推理得出结论和从历史事例归 纳出结论的写法.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 通过小组 合作,探 究课文内 容,体会 作者的情 感,感受 作品语言 的魅力.一、默读探究,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2、”故天将将大任于是人

2、也” 一句起什么作用? “必”字 说明什么?3、人才须经历哪几方面的磨难?又有怎样的好处呢?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细细品读 课文,紧 紧围绕这 一局部的 “主要问 题”,积极 采用自主 学习、同 桌互议、 小组讨论 等方式深 入赏析课 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 工程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 自学,及 时完成所 布置的预 习任务.1、指出以下“之”的不同用法.(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而不胜()(3)、委而去之()(4)、寡助之至()(5)、亲戚畔之()2、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故天将降大任于用()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鹤().、虽有暴舂(),弗食,不知其目()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生自主 完成练习 题.借助 工具书, 查找资料 对课文进 行预习.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刖那么罔 思而不学那么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I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姓名:二、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相长:1、学记是礼记中的第十八篇,主要是教育经验和教学理

4、论的总结.那么, 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道理呢?2、探究课文的论证思路: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二、阅读教学相长,回答以下问题.】、这篇短文选自,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现在流传的版本是西汉编撰的.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2、解释加点的词.、号也学然后知缺乏是故:(2)、然后能目区也自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4、这篇短文讲了 “教学相长”的道理,但开篇以“佳肴”入笔,有怎样的作用?一课一得: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以下问题.1、选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舜龙于吠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享乐)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 D.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作者认为造就人才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文章第自然段使用排比句式有什么作用?利用自己 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 和所掌握 的知识, 认真完成 练习题, 到达以练 促学的目 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而时习之 不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