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_第1页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_第2页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_第3页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_第4页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集训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2014.09.12)1、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支配。2、影响大气运动的真实力有(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影响大气运动的视示力有(惯性离心力)、 (地转偏向力)。Vp3、(1)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叫气压梯度力,由表达式可知,G = 一S 气 压梯度力方向指向一?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 密度)成反比。(2)摩擦力:单位质量气块所受到的净粘滞力(3)惯性离心力:C = Q2R (4)地转偏向力:a = -2。乂 V,地转偏向力有以下几个重要

2、特点: .地转偏向力A与。相垂直,而。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A在(纬圈)平面内; .地转偏向力A与V相垂直,因而地转偏向力对运动气块(不做功),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而不 能改变其(速度大小)。.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A在V的(右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a在V的(左侧)。.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当V=0时,地转偏向力消失。重力是(地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但是地球是椭圆的,任何地方重力都垂直于水平面)。重力在 赤道(最小),极地(最大)。4、温度平流变化:气块在温度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内保持原有的温度作水平运动而对局地温度变化所 提供的贡献。温度对流变化:空气垂直

3、运动所引起的局地温度变化。局地温度变化=个别变化+平流变化+对流变化5、连续方程的表达式:。 + V(pV) = 0表示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连续方程)。其中V(p V)称为质量散度(单位体积内流体的净流出量,净流出时散度为正,净流入时为负)。6、(尺度分析)是针对某种类型的运动估计基本方程各项量级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尺度分析,保留大项, 略去小项,可以使方程得到简化。(零级简化方程),就是只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略去其他各项。 一级简化方程,是除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外,还保留比最大项小一个量级的各项。7、重力位势: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高度Z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4、。位势的单位是(焦耳/千克)。8、地转风:对中纬度天气尺度运动而言,在水平方向上(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的风称为地转风,Vg = - f- V p x k或 Vg = - f V x k 满足水平运动的(零级简化)方程。.严格地说,地转平衡只有在中纬度自由大气的大尺度系统中,当气流呈(水平直线)运动时,且(无摩擦)时 才能成立,地转平衡只能看成是一种近似的关系,绝对的地转平衡并不存在。在低纬处地转风与实际风差别 较大,地转风原理不能应用。.地转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等压线密集的地区(即气压梯度大),则地转风大,因而实际 风也大,地转风仅与(位势梯度)成正比,与(密度)无

5、关。.地转风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低压中风呈逆时针旋转,高压中, 风呈顺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地转风速大小与纬度成(反比),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时,纬度越高地转风速(愈小)。分析天气图时,在 相同纬度上,风速大的地方等高线应分析得(密集)一些,风速小的地方,应分析得(稀疏)一些。如果风速相 同,在低纬的等高线应比高纬的等高线分析徼稀疏)一些。9、梯度风:在没有或不考虑摩擦力时,(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的风称为 梯度风。由梯度风平衡,可以判断出大尺度运动系统中低压与气旋性环流相结合,低压中心就是气旋性环 流中心。反之,高压与

6、反气旋性环流相结合,高压中心就是反气旋性环流中心。在气旋中气压梯度和风速 (可无极限),而在反气旋中则(有极限)。在气旋性环流中,地转风比梯度风(大),而在反气旋性环流中,地 转风比梯度风(小)。在反气旋性环流中,最大梯度风为地转风的(两倍)。(地转风与梯度风的关系:M = 1 + 卜,(V )=二?)V fR f 哑 210、(了解)(流线)是指某一固定时刻,处处与风向相切的一条空间曲线,流线能表现在某一时刻的天气图上; (轨迹)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空气质块运动的路径,轨迹不能表现在某一时刻的天气图上。11、热成风:由于两层等压面间(温度)分布不均匀,(地转风)随高度产生变化,形成热成风。(地

7、转风随高 度的变化)。热成风与平均温度线(或厚度线)平行,背风而立,高温街右),低温在(左)。热成风大小与平均 温度梯度(或厚度梯度)成(正比),与纬度成(反比)。(注:VT = fk xVh )热成风与冷、暖平流:当某层中地转风随高度逆转时有冷平流;地转风随高度顺转时有暖平流。不管低层 风速的方向大小如何,只要温度梯度向K实际上就是北冷南暖温度梯度指向北),热层风向东,则越到高 层地转风越向东偏,并逐渐与等温线平行,所以高层主要是西风气流。(如下图)12、正压大气:当大气中密度的分布仅仅随气压变化即:p=p(P);没有热成风,地转风不随高度变化。等 压面=等密度面=等温面13、斜压大气:当大

8、气中密度分布不仅随气压而且还随温度而变时,p=p(P,T),等压面与等密度面(或等 温面)相交,等压面上存在温度梯度,有热成风,地转风随高度变化,大气的斜压性对于天气系统的发生发 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14、地转偏差:地转平衡只是相对而言,实际风与地转风之差为地转偏差。D = V -七,(地转偏差)1是造成垂直运动的主要原因。 AI , A一巨-、”.摩擦层中,地转偏差由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低 G偏向力平衡引起,由于摩擦力造成的地转偏差,风速比 D应有的地转风速小,风向要偏向(低压)一侧,地转偏差指轮向摩擦力方向的(右侧),并与摩擦力垂直。在低压中摩-擦作用使空气(水平辐合),并引起(上升运

9、动);在高压中,使空气(水平辐散),并引起(下沉运动)。摩擦层中的地转偏差.在自由大气中,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在自由大气的水平运动中,地转偏差可分解为三项来进行判断。 一项是(变压风),用三小时变压判断;一项是(横向地转偏差),用等压线(等高线)的辐散、辐合来判断;还 有一项是(纵向地转偏差),用等压线(等高线)的曲率来判断。.在中纬度地区,陆地上的地面风风速约为地转风风速的(35%-45%),在海上约为(60%-70%),风向与 地面风的交角,陆地上约为(35 -45 ),海上约为(15 -20 )。.地面图上,负变压中心区,变压风辐合,引起(上升)运动。正变压中心区,变压风辐散,引起(下

10、沉) 运动。15、按水平运动对运动系统进行分类:行星尺度(104km),大尺度(天气尺度)(103km),中尺度(102km),对流 或小尺度(10km).16、(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气团的水平尺度可达几 千千米,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气团的分类主要有地理分类和热 力分类两种。.地理分类法气团可分为北极气团(或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按照热力分类方法可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我国境内出现的气团多为变性气团。17、在天气图上,温度水平梯度大而窄的区域,如果它又随高度向冷区倾斜,这样的(等温线密集

11、带)通常 称为锋区,所谓锋区,就是(密度)不同的两个气团之间的过渡区。由于密度不能直接测量,所以密度的不 同主要表现为(温度)的不同。锋区一般上宽下窄,锋区在天气图上由于比例尺小,锋区的宽度表示不出来, 可把它看作为空间的一个面,称为(锋面)。锋面和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18、 根据锋面坡度公式:(公式不用记)tga =里七efT窖)可知:(选择题能选出)g T - T g m AT.若其他条件不变,锋面坡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当锋面南移时,其坡度变小;在赤道上?=0,tga湖, 故没有锋面存在的可能。.锋面两侧温差愈大坡度愈小;当温差 T=0时,tga=8, a=90,实际上就不会有锋面。.

12、当锋面两侧风速差 Vg=0时,锋面坡度tga=0,锋面亦不存在。.在我国,南方锋面的坡度约为1/2001/500,北方锋面的坡度约为1/501/200.19、锋的分类按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按锋的伸展高 度不同分为对流层锋、地面锋和高空锋三种;根据气团的不同地理类型锋分为冰洋锋(北极锋)、极锋和副 热带(热带)锋三种。(重点是按冷暖气团分类)20、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 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将冷锋后部冷气团与暖锋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锢囚锋又分为 三种:如果暖锋前的

13、冷气团比冷锋后的冷气团更冷,其间的锢囚锋称为(暖式锢囚锋);如果冷锋后的冷气 团比暖锋前的冷气团更冷,其间的锢囚锋称为(冷式锢囚锋);如果锋前后的冷气团属性无大差别,则其间 的锢囚锋称为(中性锢囚锋)。(天气学原理69页有锋面的概念模型)21、锋面附近温度场特征(选择题).锋区内温度水平梯度远比其两侧气团大,在等压面图等温线相对密集,锋区其走向则与地面锋线基本平 行。.等温线越密集,水平温度梯度越大,锋区越强.等压面上,锋区内有冷平流,地面对应是冷锋;暖平流对应暖锋.锢囚锋温度分布的共同特点:暖式锢囚锋的暖舌位于地面锢囚锋的前方;冷式位于后方。22、以密度的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面时,.等压线在锋

14、面处产生折角,折角指向(高压),锋区处于(低压槽中).锋前的变压代数值(小于)锋后的变压代数值锋面附近的锋场具有(气旋性)切变,由于地面摩擦作用,风向偏离等压线向低值区吹,一般情况下,锋 面附近气流是(辐合)的。23、锋面附近的湿度场特征:一般来说,暖空气来自南方比较潮湿的地区或洋面上,气温高、饱和水汽压 大、露点高;冷空气来自北方内陆,气温低、水汽含量小、露点温度也低,所以锋面附近(露点温度差异) 常比(温度差异)显著。24、锋面天气(简单了解).锋前坏天气:当700hP高空槽线位于地面锋线附近或锋前时(这样的冷锋称II型冷锋),锋前由较远处 向锋线一般依次出现下列云系:卷云一卷层云一高层云

15、或复高积云一降水性高层云或层积云等。高空槽和 冷锋过后,偏北风加大,云层变薄,天气即转好.锋后坏天气:当700hP的高空槽线落在地面锋线的后面时(这样的冷锋称I型冷锋),如果暖空气比较 湿而稳定,则锋前的天气由晴转为多云(中高云)天气,冷锋过后,风雨交加,700hP高空槽过后大雨即停, 转为中云天气,待500hP高空槽过后才会转为晴或高云天气。.暖锋降水发生在锋前还是锋后,主要视暖锋低空的辐合强度和高空槽线的位置而定。若暖锋低层辐合明 显,且700hP槽线或气旋式曲率大的地方大致在地面暖锋上空,则暖锋前降水较大。.锢囚锋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及降水区多位于(锢囚锋)附近,。降水区的宽度,一般从地面锋

16、线至700hP槽 线。25、冷锋后常为较强的+ P3,冷锋前常为较弱的+ P3或一 P3,暖锋前有较强的一 P3,暖锋后为较 弱的一 P3或+ P3;锢囚锋后往往是+ P3,锋前为一 P3。(经常出选择题)26、锋生是指(密度不连续)形成的一种过程,或是指已有的一条锋面,其温度(或位温)水平梯度加大的 过程;锋消是指作用相反的过程。我国境内的锋生区集中在(华南到长江流域)和(河西走廊到东北)两个地区, 常称为南方锋生带和北方锋生带。我国的锋消区主要是在(青藏高原以东3040N)一带。dFd 2 FdFd 2 F=0, 027、锋面生成的条件是:F0,湖彻2;锋面消失的条件是Fo时,水平辐散 使

17、气旋性涡度减小,水平辐合使气旋性涡度增加,当zo时,水平辐散使反气旋性涡度减小,水平辐合使 反气旋性涡度增加。第二部分:地转涡度散度:辐散时有反气旋性相对涡度产生,辐合时则有气旋性相对 涡度产生。38、位势倾向方程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位势倾向方程可以用来判断等压面高度的变化,进一步可判断地面气旋与反气旋的发生发展。f 2 d 2 d Q(v 2 + m k)茶=-fVg -v (z g+ f) + f 2 d (- y v d) - f 2 R d dQ bd P g d p c p bd p dt p.右端第一项为地转涡度和相对涡度的地转风平流。短波(波长3000 km)的地转涡度平流较小

18、,地转风 绝对涡度平流强弱主要决定于地转风相对涡度平流。在等高线均匀分布的槽中,槽前脊后沿气流方向为正 涡度平流,等压面高度降低;槽后脊前为负涡度平流,等压面高度升高;在槽线和脊线上,涡度平流为零, 等压面高度没有变化。槽脊没有发展,只是向前移动。.右端第二项为厚度平流(或温度平流)随高度的变化项:暖平流区中,当暖平流(绝对值)随高度减弱 (随气压增强)时,等压面高度升高;冷平流区中,沿气流方向温度升高,当冷平流(绝对值)随高度减弱(随气压增加)时,等压面高度降低。.右端第三项为非绝热加热随高度的变化项:当非绝热加热随高度增加时(强对流潜热加热高度以下的等 压面上,如台风系统的发展),等压面高

19、度将降低,反之,当非绝热加热项随高度减小时(感热加热, 如地球表面对大气的加热),等压面高度将升高39、如何利用方程来定性诊断大气的垂直运动 a 2。 8(b0 2 + f 2 -)=f -七 V (匚 g + f )-V 2 (V V 8) V 2 cdQ-g 8 p c p dt.右端第一项: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当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时,有上升运动(3 0)。.第二项:厚度平流(或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在暖平流区,有上升运动切0;.第三项:非绝热加热的拉普拉斯:在非绝热加热区有上升运动3 040、(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的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状况。这种大尺度运动的水平尺度在数千千米以 上,

20、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12日以上。41、冬季北半球的对流层(中部)环流的最主要特点是“三槽三脊”,三槽分别位于(亚洲东岸),(北美东 部),(欧洲东部)。与这三个槽并列的三个平均脊分别位于(阿拉斯加),(西欧沿岸)和(青藏高原的北 部)。脊的强度比槽的强度弱得多。42、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是:(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均匀)和(地面摩擦)43、在赤道附近对流层中(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汇合的地带称为(赤道辐合带(ITZ)。44、极夜急流:冬季极夜强烈辐射降温冷却,在平流层中产生指向极点的水平温度梯度,而且梯度相当大, 相应出现一支强西风急流,中心风速达40米/秒以

21、上,最大可达100米/秒。(判断题的可能性大)45、阻塞高压与切断低压(通常为选择题)阻塞高压:在西风带中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 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阻塞高压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中高纬度(一般在50 N以北)高空有(闭合暖高压中心)存在,表明南来的强盛暖空气被孤立于北方 高空;暖高压至少维持(三天以上);在阻塞高压区域内,西风急流主流显著减弱,同时急流自高压 西侧分为南北两支,绕过高压后再会合起来,其分支点与会合点的范围一般大于4050个经度。切断低压:在西风带中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槽不断向

22、南加深时,高空冷槽与北方冷空气的联系 被暖空气切断,在槽的南边形成一个孤立的闭合冷性低压中心,叫做切断低压。46、急流:是指一股强而窄的气流带,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在对流层的上部)必须大于或等于(30米/秒), 它的风速水平切变量为(每100公里5米/秒),垂直切变量级为(每公里510米/秒)。急流轴的左侧具 有(气旋性)切变,右侧风速具有(反气旋性)切变,如果流线曲率很小,那么急流轴的左侧相对涡度为 正,右侧相对涡度为负。对流层上部的三种急流:极锋急流、副热带西风急流、热带东风急流。47、槽脊移动的定性规则:槽线沿变压(变高)梯度方向移动,脊线沿变压(变高)升度方向移动。槽线的移动速度与变压(变

23、高)梯度(升度)成正比,与槽(脊)的强度成反比,即在变压(变高) 梯度(升度)相同的情况下,强槽(脊)比弱槽(脊)移动得慢。48、当气旋中心或槽上出现负变压(正变压)时,气旋或槽将加深(填塞)当反气旋中心或脊上出现(正 变压(负变压)时,反气旋或脊将加强(减弱)。49、高空天气形势预报:以平均层涡度方程作为高空形势预报的基本方程(方程略)平均层接近600hPa, 实际应用中近似的把500hPa当作平均层,(平均层也可称为无辐散层,在此层绝对涡度守恒)。平均层上 的涡度局地变化是由该层(涡度平流)及(热成风涡度平流)所决定的。高空形势预报的定性经验:.对称性的槽(脊)没有发展,疏散槽(脊)是加深

24、(加强)的,汇合槽(脊)是填塞(减弱)的。.槽(脊)前疏散,槽(脊)后汇合,则槽(脊)移动迅速;槽(脊)前汇合,槽(脊)后疏散,则槽 (脊)移动缓慢。.如果考虑热成风涡度平流,若冷舌落后于高度槽,在槽中有正热成风涡度平流,槽将发展。脊中将有 负热成风涡度平流,脊将加强。反之,当高度槽(脊)落后于冷舌时,槽(脊)将减弱。50、地面天气形势预报:一般在高空形势预报的基础上,加以订正,作地面形势预报,通常用1000hPa等压面作为地面图。根据地面形势预报方程,广 in*x-V vr +(r -r)w +牛 初 初 9.8 Pd c dt地面(1000百帕)的高度变化是由四项因子所决定的。第一项是平均

25、层的高度变化项。其中又包括涡度平流和热成风涡度平流两部分。第二项是平均冷暖平流(即厚度平流)项。冷平流(-V VT 0),有上升运动时(富 0)运动时,地面减压。第四项是非绝热变化项。当加热时,温度局地升高, 故地面减压。反之,当冷却时,地面加压。51、地形造成的涡度变化:当气流过山时,在迎风坡,有上升运动,因而气旋性涡度减弱,反气旋性涡度 增强。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因而气旋性涡度增强,反气旋性涡度减弱。由地形造成的涡度变化,可定性 地解释下面的事实:高空槽和地面气旋移近大山脉时,在山前填塞,山后重新发展。高空脊和地面反气旋 移近大山脉时,在山前加强,山后减弱。52、我国常见的大风有稔锋后偏北

26、大风),(高压后部偏南大风),(低压大风),以及(台风大风)和(雷 雨冰雹大风)等。53、降水的形成,大致有三个过程:首先是水汽由源地水平输送到降水地区,这就是(水汽条件),其次 是水汽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这就是(垂直运动的条件),最后是云滴 增长变为雨滴而下降,这就是(云滴增长的条件)。云滴增长的两个过程:(冰晶效应)和(云滴的碰撞合 并作用)。54、暴雨形成的条件:(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55、降水率或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56、可降水量:将一地区上空整层大气的水汽(全部凝结)并降至地面的降水量

27、称为该地区的可降水量。57、在一定条件下,地形对降水有两个作用,一是(动力作用),二是(云物理作用)。动力作用主要是地 形的(强迫抬升),其次还表现在地形使系统性的风向(发生改变),从而在某些地方产生地形(辐合或辐 散),因而影响(垂直运动)和(降水)。58、中国的暴雨主要由(台风)、(锋面)和从青藏高原东移过来的(气旋性涡旋)(西南涡、西北涡)引 起的。暴雨的极值同地形有密切的关系,暴雨的极值多出现在山脉的(迎风坡),平原与山脉的(过渡地 区)或(河谷地带)。59、我国多年候平均大雨带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称为江南春雨期;5月中旬到6月上旬称华南前汛期盛 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称江淮梅雨;7月

28、中旬至8月下旬华北和东北雨季及华南后汛期。8月下旬大雨带 迅速南撤,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称为淮河秋雨期。60、影响我国的行星尺度天气系统主要有:(一)西风带长波槽(巴尔喀什湖大槽、贝加尔湖大槽、太平 洋中部大槽、青藏高原西部低槽);(二)阻塞高压(乌山阻塞高压、雅库茨克一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贝 加尔湖阻塞高压);(三)副热带高压;(四)热带环流61、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低空切变线:一般把出现在低空(850hPa和700hPa百帕面上)风场上具有(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 线)称为切变线。从流场上看切变线可分为(冷锋式)切变线、(暖锋式)切变线和(准静止锋式)切变 线三种。一般江淮切变线是(准静止

29、锋)式的,当切变线上有西南涡活动时,则在低涡前方的切变就成为(暖锋式)的,低涡后方的切变线就成为(冷锋式)的。两高之间的切变线则是(准静止式)的。低空低涡:多存在于离地面(2-3)公里的低空,如生成于四川的(西南涡),生成于青海高原的(西北 涡),生成于西藏地区的(高原涡)等。西南涡是指形成于四川西部地区,700 (或850)百帕上的具有气 旋性环流的闭合小低压。其直径一般在300-400公里左右。.高空冷涡:高空冷涡是大尺度的环流系统,从低空到高空都有表现,是比较深厚的系统,如东北冷涡。 东北冷涡是指在我国东北附近地区具有一定强度(闭合等高线多于两根)、能维持(3-4)天,且有深厚冷 空气(

30、厚度至少达300-400米)高空的(气旋性)涡旋。常造成东北华北和内蒙的雷阵雨天气。低空急流:是位于(600-900)hPa之间水平动量集中的气流带,风速(12)m/s。一般为西南风低空急 流,其两侧有较强的风速水平切变。日常工作中常 把(850hPa)或(700hPa)等压面上,风速(12) m/s的西南风极度大风速带称为低空急流。62、我国与暴雨相联系的西南风低空急流存在于副热带高压(西侧)或(北侧),它的左侧经常有(低空 切变线)和(低涡)活动。低空急流多位于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的(右侧)或南亚高压东部脊线附近。在 这种环流背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强降水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侧),低空切变线的

31、(右侧)。63、天气尺度系统对暴雨的作用:制约和影响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供应暴雨区的(水汽), 当天气尺度系统强烈发展或(停滞摆动)时,则易造成(较强而持续)的暴雨。(选择题)64、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并非由一次连续降水所组成,而是由于在此期间(中尺度雨团)不断生成 和移动的结果。中尺度雨团是由(10km)左右的降水单体组成的,并伴有(10-4s)的低空辐合。与中尺 度雨团相配合的中尺度系统有(中尺度低压)、(中尺度辐合中心)、(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尺度切变线)65、在大尺度天气背景下产生的中尺度雨团,有时排列成带状,称为中尺度雨带。66、中尺度雨团或雨带总是在一定的天气尺度背

32、景条件下生成的,这些背景包含两方面条件:一是使中尺 度系统得以(不稳定发展)的环境条件,另一是(不稳定发展的触发条件)。67、当大气处于弱的层结稳定状态时,虽然在垂直方向上不能有上升气流的强烈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发展斜升气流。这种机制称为(对称不稳定)。68、暴雨中尺度系统生成的触发条件?(选择题)锋面抬升、露点锋或干锋抬升、能量锋与Q系统的触发、地形抬升作用、近地层加热的不均 匀性、重力波的抬升作用、雷暴前方伪冷锋的抬升作用、海陆风辐合抬升。69、华北与东北雨季降水特点: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降水的局地性强,年际变化大;降水时段集中;暴雨与地形关系密切,华北暴雨主要出现在山脉的迎风面

33、和山区。华北与东北暴雨的共同特征是:行星尺度系统稳定)。行星尺度系统本身并不直接产生降水而是(制约) 影响天气尺度系统在一固定地带活动,从而产生持续性降水。此外,它还能将南海、孟加拉湾和太平洋的 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因此,行星尺度天气系统的变动,大致决定了雨带发生的(地点)、(强度)和(持 续时间)。70、雷暴一般伴有阵雨,有时则伴有大风、冰雹、龙卷等天气现象,通常把只伴有阵雨的雷暴称为一般 雷暴),而把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雷暴叫做强雷暴)。71、产生雷暴的积雨云叫雷暴云,一个雷暴云叫做一个雷暴单体,多个雷暴单体成群成带地聚集在一起叫 (雷暴

34、群或雷暴带)。雷电是由积雨云中冰晶(温差起电)以及其他作用所造成的。一般云顶高度到达(-20C) 等温线高度以上是才产生雷电。72、雷暴天气的温、压、湿的变化:在雷暴云下形成一个近乎饱和的冷空气堆,因其密度较大而气压较高, 这个高压叫(雷暴高压),当雷暴云向前移动经过测站时,使该站产生气温(下降)、气压(涌升)、相对 湿度(上升)、露点或绝对湿度(下降)等气象要素的显著变化。73、以严重降雹为主的雷暴叫(雹暴),以强烈阵风为主的叫(飑暴),强雷暴和一般雷暴的区别是(系统 中的垂直气流的强度)、(垂直气流的有组织程度)和(不对称性)。74、当强雷暴云来临的瞬间,风向突变,风力猛增,由静风突然加强

35、到大风以上的强风。与此同时,气 压涌升、形成明显的雷暴鼻,气温急降,相对湿度也大幅度上升。一般把具有上述气象要素激烈变化特征 的、随强雷暴云来临而突然发作的强烈阵风叫做“飑乙75、雷暴云底伸展出来并到达地面的(漏斗状)云叫做龙卷。龙卷伸展到地面时会引起强烈的旋风,这种 旋风叫(龙卷风)。76、天气系统按其空间、时间尺度可以划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三类。有人还把介于大尺度与中尺 度之间的系统又划为一类,称为中间尺度(或次天气尺度)天气系统。近年来普遍采用Orlanski提出的尺 度划分方案,水平尺度在(2)公里以下的系统称小尺度系统;(22000)公里的称中尺度系统;(2000) 公里以上的

36、称大尺度系统。中尺度可分为三个等级:(200-2000公里的为中-a)、(20-200公里的为中-。)、(2-20公里的为中-/),我们通常说的“中系统是中书,中-a则是中间尺度或次天气尺度系统。77、和飕现象相联系的一类中系统叫飕中系统,它包括雷暴高压)、(飑线)、(飑线前低压)、(尾流低压) 等中系统。78、飕线和锋面的区别是什么?(经常出选择题)不同点:.锋面是两个气团之间的分界面,飕线则是同一气团中形成和传播的中系统;.从气象要素变化的激烈程度来看,飕线比锋面更剧烈;.飕线是中尺度系统,其长度只有二三百公里,生命期约十几小时,而锋面是大尺度系统,其长度可延伸 到千余公里,生命期可达几天

37、。共同点:都是冷暖空气的分界面。79、在中尺度天气图上,可分析出一些水平尺度为一百公里至二三百公里的小型低压,这些低压叫(中尺 度低压)系统。且它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中低压),另一类叫(中气旋)。在风场上,中低压没有明显 的气旋式环流,中气旋有闭合的气旋式环流。80、y=-ST /&表示(环境的垂直温度递减率);y,=-dTdz表示(气块绝热运动时的温度垂直递减率);YS表示(湿绝热递减率),yd表示(干绝热递减率)。在(Yyd(YS)叫绝对不稳定;(yys (yys )叫条件不稳定。81、气块中凝结开始的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LCL).T-lnP图上气块温度升降的曲线叫(状态曲线), 而

38、大气实际温度分布曲线叫(层结曲线),在抬升凝结高度以上,状态曲线与层结曲线的第一个交点,叫(自由对流高度(LFC),状态曲线与层结曲线的第二个交点,叫(对流上限),也称平衡高度(EL)。82、对流性不稳定:实际大气中常会发生整层空气被抬升的情况。气层被抬升后,它本身的Y会发生变化。设气层下湿而上干,则原来为稳定的,甚至绝对稳定的气层(yys),经抬升后,也会变成不稳定气层。对流不稳定的判据:对流性不稳定:30se/3z0(主要了解判据)83、形成对流性天气的基本条件有三个(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抬升力条件)。84、在通常的天气学尺度的条件下,温度的局地变化取决于(温度平流)(垂直运

39、动)及(非绝热因子)引 起的温度变化。85、对流性天气的触发机制有(天气系统造成的系统性上升运动(地形的抬升作用(局地热力抬升作用)。86、 强雷暴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逆温层前倾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低空急流中小系统)。87、沙氏指数的含义及意义(SI):小块空气由850百帕开始,干绝热上升到抬升凝结高度,然后沿湿绝 热递减率上升到500百帕,在500百帕上的大气实际温度与该上升气块到达500百帕时的温度的差值,即 为 沙氏指数(SI),当SI0时,表示气层稳定,当SI0时,表示气块不稳定。88、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

40、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中央气象台寒潮标准: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 冷空气活动强度。89、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源地:第一个是在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第二个是在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第三 个是在冰岛以南的洋面上。寒潮关键区是在(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95%的冷空 气都要经过这里并在这里堆积。90、寒潮天气系统包括(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高压)和(寒潮冷锋)。极地高压是一个(深厚 的暖性)高压,极地高压的定义:O500hPa上有完成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高线有 相当范围的单独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高压维持在3天以上。(注意极地 高压与阻塞高压的区别)。寒潮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的系统,高压的前部有强(冷)平流; 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近于零,它是热力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